[十年,這裡]精細劃分科室 快速康復系統:安醫大一附院的新變化

2020-11-30 央廣網

  央廣網合肥1月1日消息(記者肖源 王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17的大門從今天打開,站立在一個常變常新的時代,人們關注今天的生活,更憧憬未來將是怎樣的世界,父母如何養老,孩子怎麼上學,房價是漲是跌,看病會容易一些嗎?空氣會好一點嗎?同一座城市的你我能夠平等生活嗎?

  中國之聲從2013年起推出了大型記錄報導《十年,這裡》,連續十年,用話筒聚焦10個中國地點,記錄這些地方每年的變化,記錄這些地方的人們每年的喜怒哀樂,從細節處展開微觀中國的生動圖景。今年是《十年,這裡》記錄的第四年,今天起至1月10號,與大家一起分享時代變遷,傾聽中國樣本。

  過去的三年時間,人們通過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小斷面,觀察醫改時代,這裡的點滴變化。經過前幾年的流程再造,這裡門診量增長勢頭得到遏制,群眾就醫體驗得到改善。前幾年播下的醫改種子,正在逐漸開花結果。

  2016年8月開始,安醫大一附院系統化地推行亞專科建設,精細劃分科室,配合多學科會診,再輔以快速康復系統,試圖在有限條件下,通過醫院自身努力,減少醫院運營成本,提高醫生服務質量,降低群眾醫療負擔。

  合肥市績溪路218號。繁忙的交通,擁擠的人流,附近的鮮花水果小店,安徽省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門口,與其它任何一個城市的大醫院,沒有什麼區別。

  對於今年三十歲的合肥市民劉女士,2016年,這裡,讓得了尿毒症的她重獲新生,「10月初看的尿毒,其它醫院腎內科醫生跟我說,過完年能把手術做完,我也沒做什麼準備,通知我可以手術,我稀裡糊塗就來了,比我預想的快,12月13號手術完出院。我應該是特例,傷口長得慢。」

  劉女士只是安醫大一附院今年做的六十多例腎移植手術患者之一。這裡在2016年,還成功地將兩名幼兒腎臟,移植到成人體內,預後良好。在腎移植專科負責人廖貴益看來,這一切,都是2014年醫院系統化地推行亞專科建設的結果,也就是將原來的大科室進行精細分類,「假如不搞亞專科,那一搞這一搞,樣樣會而不精,病人可能就在你手上走些彎路。亞專科的開展對醫生來說就是技術越來越精,熟能生巧。」

  亞專科建設給醫生帶來的好處,工作四年的骨科醫生葛鵬,深有體會,「人體的骨頭比較多。從脊柱骨看,分頸椎、腰椎,光看脊柱外科,病種也很多。對於年輕醫生而言,可能每個方面都只是粗略涉及,分開後可以對脊柱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能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局部專科上。」

  對葛鵬這樣的年輕醫生,亞專科建設好處不少。而骨科主任申才良坦陳,改革,就會有阻力,亞專科建設推行之初,也不例外,「以前都看,現在搞亞專科後,我就看脊柱,其他專業都不搞,好多人不理解。水平高的醫生本身開刀技術高,不存在問題。對於水平不高吃大鍋飯的醫生,就會觸及到他的利益。」

  精力集中於某一個病種,接觸的病人多、經驗豐富、手術熟練,病人遭受的痛苦就小,花費也少。安醫大一附院黨委書記梁朝朝說,其實,這才是亞專科建設的最大意義,「因為醫改也是要求分級診療。像我們這樣的醫院,主要從事一些疑難危重的病人治療。常規病應該是到縣級或市級醫院處理。只有分得精細,醫生水平才能提高的更明顯。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醫生只有做得越精,水平才能越高。水平提高了,病人手術的效果和安全性就高,給病人處理得就更得心用手。」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工程,很多病,並不單純。尿毒症患者可能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惡性腫瘤可能並發腹水等。醫生越來越專,會不會造成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局面?梁朝朝介紹:「人體是個整體,腎臟病我們去做手術,但腎臟病變可能同時影響心臟,影響肺,影響其它器官,所以我們醫院有MDT,多學科會診。病人涉及到哪些科,哪些科人就在一起討論,就是聚變和裂變。裂變是越分越細,聚變是在越分越細的基礎上整合,怎麼把它有機地結合好是關鍵。」

  在有限的舞臺上,安醫大一附院在閃轉騰挪,試圖在醫院收入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儘可能多地減少患者支出。亞專科建設,配合多學科會診,再輔以快速康復系統,這就是安醫大一附院在過去的一年,乃至幾年裡播下的種子。普外科主任李永翔說,快速康復肯定符合醫改精神,這是系統工程,讓病人減少痛苦,出院快、減少費用,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終目的是讓老百姓花錢少、政府花錢少、恢復快。

  但這些努力,依然會在政策的掣肘,以及整個醫療體系構建尚未完成的影響下,效果衰減。比如,沒有住院的門診檢查費用,醫保不予報銷、群眾對基層社區醫院在康復階段的能力水平還不信任、相對低廉的床位費用等。李永翔介紹:「快速康復是系統性工程,不是一個科室、一個醫生能夠做到的。它是由政府牽頭或是在院領導指導下,由職能部門綜合麻醉科、手術醫生、手術護士、病房護士護理、藥房等部門。這種模式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因為在一些發達地區、發達國家,他們適用的在我們這個地方不一定適用,包括人才體制問題、病種問題等,不能一下子把人家的東西照搬照抄,我們要總結一套適合安徽特色的快速康復治療手段。」

  醫改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政策的引導,需要醫院和醫生的努力,需要醫藥企業的付出,需要患者的理解,也需要社會的包容。醫改是一座大舞臺,生旦淨末,離了哪一行都不靈;唱念做打,缺了哪一樣本事都不行。安醫大一附院黨委書記梁朝朝表示,醫改是一個社會問題,要靠整個社會的進步,光靠一家醫院、靠醫學去解決醫改,很難。有的問題醫院能解決,但有些方面是需要政府、整個行業、社會來解決。

  在醫改這個大舞臺上,安醫大一附院這個角色,會唱出什麼樣的腔調?明年,記者將持續觀察這裡。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與安醫大二附院籤署新一輪合作協議
    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與安醫大二附院籤署新一輪合作協議 2017-04-1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籤訂了新一輪的戰略合作協議,安醫大二附院黨委副書記高長林、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院長王宏志分別代表雙方籤字。
  • 安醫大二附院開展食管癌內鏡下光動力治療
    近日,來自肥西八十歲高齡的李老,在安醫大二附院消化內科接受了食管癌光動力治療後,終於可以順利進食了。 據了解,老人兩年前發現食管癌後輾轉各地醫院,接受了多次治療,但療效一般,最近一兩個月已無法順利進食、十分痛苦,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安醫大二附院就診。
  • 安醫大一附院眼視光中心開診
    安醫大一附院眼視光中心引進一系列先進的視光檢查及治療設備,除常規的專業驗光配鏡外,還將針對青少年的近視眼防控開展一系列工作,其中首要的就是建立兒童屈光檔案,每半年檢查並記錄眼軸、角膜曲率、屈光度等一系列數據,針對眼球增長過快的兒童給予個體化幹預,從而達到防控近視眼的目的。
  • 全球最大消化內鏡中心在安醫大一附院高新院區落成
    原標題:大醫院的胃鏡將能「當天預約當天做」全球最大消化內鏡中心在安醫大一附院高新院區落成佔地約5000平方米,擁有最先進的內鏡系統,未來計劃年服務量達10萬臺次……11月11日,全球最大的消化內鏡中心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落成。
  • 本周五,安醫大一附院有「護膚日」義診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5月25日是第十二屆「5.25全國護膚日」,當天上午,安醫大一附院將在長江路門診大廳舉辦大型義診、科普講座等相關活動。
  • 安醫大四附院開設「乾眼症」門診
    日前,安醫大四附院推出「乾眼症」門診,為乾眼患者提供綜合、全面、專業的診治。據介紹,乾眼症已成為第一大類門診常見病,乾眼症患者佔門診總量的10%。以前,乾眼症患者患的均是病理性乾眼症,以老年人或是絕經前後的婦女為主;如今在乾眼症患者中至少一半是年輕人,年齡在20-40歲之間,職業絕大多數是年輕白領。
  • 安醫二附院招募早孕期「準媽媽」
    近日,一項名為「中國早孕期超聲篩查(FTS)多中心臨床研究」的項目正式啟動,安醫大二附院成為我省唯一入選該研究項目的合作單位,該院超聲診斷科現招募符合條件的「準媽媽」參加項目檢查。
  • 安醫大四附院病房裡的理髮室「開張」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剪刀、剃鬚刀輪流上陣,安醫大四附院血液科護士長張真變身為「Tony老師」,為一位50多歲的白血病患者汪大伯理髮,病房裡的理髮室又開張了。「移植倉因為有無菌要求,我們都會提醒患者提前把頭髮剃光。
  • 科室素描丨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膽外科
    作為國家衛生計生委管轄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交大一附院已經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撐起交大一附院這座神聖醫學殿堂的,是交大一附院的眾多專業、特色學科。其中,有這麼一個學科,歷經三十年的砥礪前行,一直走在西北地區的前列,她就是「全國青年文明號」先進單位——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膽外科。
  •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早產寶寶的發育過程不可忽視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糖糖(化名)是一名七個月大的寶寶,在36周就迫不及待的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了,隨著糖糖的成長,媽媽發現孩子各方面的發育都比同齡的孩子晚,於是慕名來到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諮詢,經過周大勇主任的評估與檢查,發現糖糖目前月齡應該會坐但是糖糖還不會坐,並且存在右側肢體不愛動
  • 如何快速方便就診 哈醫大一院多科室專家...
    龍頭新聞訊(徐旭 劉航 記者霍營)「我是從外地來的,提前預約掛了神經內科的第一號,想早點到醫院排著,沒想到專家7點半就來了,一上午連檢查都看完了。」6日,一名海倫的患者一上午就在哈醫大一院完成了就診、檢查、開藥等流程,醫生指導她回家用藥3個月後,通過網際網路門診複診,省得再跑一趟了。據悉,為了滿足廣大患者就醫需求,從7月6日起,哈醫大一院每日開放出診專家號源4500個,12個患者比較多的科室提前半小時開診,周末全面開診,為患者帶來方便。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當下,去醫院如何才能更方便的就診?
  • 生物可降解支架讓患者不再「堵心」 安醫大四附院省內率先開展
    日前,安醫大四附院心血管內科成功為3例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其中1例串聯植入2枚生物可降解支架。據了解,該手術為省內首次開展。 「生物可降解支架,是由多聚乳酸構成的,外觀、作用、以及安裝過程與傳統的金屬支架類似,但在2-3年後,支架會被血管組織逐漸吸收降解。」
  • 病房理髮店「開張」 安醫大四附院護士變身「Tony老師」
    合肥在線訊(記者 李靜 通訊員 付豔)剪刀、剃鬚刀輪流上陣,安醫大四附院血液科護士長張真變身為「Tony老師」,為一位50多歲的白血病患者汪大伯理髮,病房裡的理髮室又開張了。「移植倉因為有無菌要求,我們都會提醒患者提前把頭髮剃光。
  • 生物可降解支架讓患者不再「堵心」 安醫大四附院在安徽率先開展手術
    日前,安醫大四附院心血管內科成功為3例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其中1例串聯植入2枚生物可降解支架。據了解,該手術為省內首次開展。「生物可降解支架,是由多聚乳酸構成的,外觀、作用、以及安裝過程與傳統的金屬支架類似,但在2-3年後,支架會被血管組織逐漸吸收降解。」
  •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鄭大二附院婦產科主任張慶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是河南省醫學重點學科,河南省醫學臨床特色專科,數十年來,名家輩出,聞名遐邇,成為中原百姓無比信任、生死可託的明星科室;前不久,張慶接過科室主任的接力棒,繼續引領這個光榮的團隊繼往開來。 張慶,何以在這個享譽省內外的團隊中脫穎而出,成為女性世界裡的男婦產科主任?
  • 安醫大一附院專家來解答
    日前,記者邀請了安醫大一附院皮膚性病科專家劉盛秀來為大家解答。問題一:為何皮膚過敏進入高發季?「眼下正是皮膚病的高發時期,很多皮膚敏感的人會出現皮膚不適,甚至是過敏。」劉盛秀表示,易發生皮膚過敏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春夏交替,皮脂腺和汗腺難以取得平衡,使皮膚敏感,從而極易產生變化。
  • 重建大感染科 一個張文宏救不了這個「不賺錢科室」
    在「肝病大國」的帽子遲遲不能甩掉的同時,愛滋病、腎症候群出血熱等新發傳染病也陸續出現。自1985年中國報告第一例愛滋病病人以來,中國的愛滋病患病人數曾在此後10年裡增長緩慢。但從1995年開始,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進入快速增長期,截至2018年9月,全國現存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與患者共85萬人。  1984年,王貴強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遼寧省阜新市傳染病醫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