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醫大四附院病房裡的理髮室「開張」了

2021-01-14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剪刀、剃鬚刀輪流上陣,安醫大四附院血液科護士長張真變身為「Tony老師」,為一位50多歲的白血病患者汪大伯理髮,病房裡的理髮室又開張了。

「移植倉因為有無菌要求,我們都會提醒患者提前把頭髮剃光。前幾天一位姑娘進倉前頭髮剃得不夠,那幾天氣溫又特別低,我怕一來一回凍著了影響進倉治療,便自高奮勇替她理髮。沒想到旁邊汪大伯看到了效果不錯,也想讓我幫他理髮。」張真介紹,白血病人化療後會大把脫髮,造成患者心理緊張,同時也為了衛生美觀,很多患者會選擇把頭髮剃光,戴上假髮或者帽子。

「沒事,你放心大膽的剪,我相信你的技術。」汪大伯笑著說。張真拿出了提前消洗好的剪刀、剃鬚刀,用一隻乾淨厚實的塑膠袋給汪大伯當圍布,就這樣,病床前,一個簡易的小理髮室「開張」了,她先用剪子把大伯頭髮依次剪短,再拿剃鬚刀輕輕將貼近頭皮的毛髮理平整。

「滿意嗎?」一旁的護士問道。「滿意滿意!謝謝護士長了!」看著鏡中的自己,汪大伯露出了笑容,一旁的家人也連聲道謝。

「我們護士長是專業技術能手和科研能手,現在居然還變身『tony』老師。」一旁的護士郭偉偉笑稱。

「這點小事不足掛齒,雖然不是自己的分內工作,但是考慮到天氣寒冷,白血病人的身體抵抗力差,我就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他們提供儘可能多的幫助,也是希望能通過『人文關懷』溫暖白血病患者的心。」張真說。

付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相關焦點

  • 病房理髮店「開張」 安醫大四附院護士變身「Tony老師」
    合肥在線訊(記者 李靜 通訊員 付豔)剪刀、剃鬚刀輪流上陣,安醫大四附院血液科護士長張真變身為「Tony老師」,為一位50多歲的白血病患者汪大伯理髮,病房裡的理髮室又開張了。「移植倉因為有無菌要求,我們都會提醒患者提前把頭髮剃光。
  • 安醫大四附院開設「乾眼症」門診
    日前,安醫大四附院推出「乾眼症」門診,為乾眼患者提供綜合、全面、專業的診治。據介紹,乾眼症已成為第一大類門診常見病,乾眼症患者佔門診總量的10%。以前,乾眼症患者患的均是病理性乾眼症,以老年人或是絕經前後的婦女為主;如今在乾眼症患者中至少一半是年輕人,年齡在20-40歲之間,職業絕大多數是年輕白領。
  • [十年,這裡]精細劃分科室 快速康復系統:安醫大一附院的新變化
    2016年8月開始,安醫大一附院系統化地推行亞專科建設,精細劃分科室,配合多學科會診,再輔以快速康復系統,試圖在有限條件下,通過醫院自身努力,減少醫院運營成本,提高醫生服務質量,降低群眾醫療負擔。  合肥市績溪路218號。繁忙的交通,擁擠的人流,附近的鮮花水果小店,安徽省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門口,與其它任何一個城市的大醫院,沒有什麼區別。
  • 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與安醫大二附院籤署新一輪合作協議
    」)籤訂了新一輪的戰略合作協議,安醫大二附院黨委副書記高長林、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院長王宏志分別代表雙方籤字。   高長林指出,安醫大二附院和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在過去三年多的合作成果豐碩,兩個年輕的醫院攜手共進、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是過去幾年雙方都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
  • 安醫大二附院開展食管癌內鏡下光動力治療
    近日,來自肥西八十歲高齡的李老,在安醫大二附院消化內科接受了食管癌光動力治療後,終於可以順利進食了。 據了解,老人兩年前發現食管癌後輾轉各地醫院,接受了多次治療,但療效一般,最近一兩個月已無法順利進食、十分痛苦,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安醫大二附院就診。
  • 安醫大一附院眼視光中心開診
    安醫大一附院眼視光中心引進一系列先進的視光檢查及治療設備,除常規的專業驗光配鏡外,還將針對青少年的近視眼防控開展一系列工作,其中首要的就是建立兒童屈光檔案,每半年檢查並記錄眼軸、角膜曲率、屈光度等一系列數據,針對眼球增長過快的兒童給予個體化幹預,從而達到防控近視眼的目的。
  • 生物可降解支架讓患者不再「堵心」 安醫大四附院省內率先開展
    日前,安醫大四附院心血管內科成功為3例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其中1例串聯植入2枚生物可降解支架。據了解,該手術為省內首次開展。 「生物可降解支架,是由多聚乳酸構成的,外觀、作用、以及安裝過程與傳統的金屬支架類似,但在2-3年後,支架會被血管組織逐漸吸收降解。」
  • 全球最大消化內鏡中心在安醫大一附院高新院區落成
    原標題:大醫院的胃鏡將能「當天預約當天做」全球最大消化內鏡中心在安醫大一附院高新院區落成佔地約5000平方米,擁有最先進的內鏡系統,未來計劃年服務量達10萬臺次……11月11日,全球最大的消化內鏡中心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落成。
  • 本周五,安醫大一附院有「護膚日」義診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5月25日是第十二屆「5.25全國護膚日」,當天上午,安醫大一附院將在長江路門診大廳舉辦大型義診、科普講座等相關活動。
  • 生物可降解支架讓患者不再「堵心」 安醫大四附院在安徽率先開展手術
    日前,安醫大四附院心血管內科成功為3例冠心病患者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其中1例串聯植入2枚生物可降解支架。據了解,該手術為省內首次開展。「生物可降解支架,是由多聚乳酸構成的,外觀、作用、以及安裝過程與傳統的金屬支架類似,但在2-3年後,支架會被血管組織逐漸吸收降解。」
  • 安醫二附院招募早孕期「準媽媽」
    近日,一項名為「中國早孕期超聲篩查(FTS)多中心臨床研究」的項目正式啟動,安醫大二附院成為我省唯一入選該研究項目的合作單位,該院超聲診斷科現招募符合條件的「準媽媽」參加項目檢查。
  • 山醫大二院腫瘤科上演爆款電影現實版——病房裡,醫生給病人送上...
    山醫大二院腫瘤科上演爆款電影現實版——病房裡,醫生給病人送上一朵小紅花 2021-01-10 2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哈醫大二院啟動腫瘤內科「日間病房」 簡化就醫流程降低住院費用
    近日,為切實解決腫瘤患者的住院難題,縮短等候時間,簡化就醫流程,降低住院費用,並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哈醫大二院正式啟動腫瘤內科「日間病房」。 哈醫大二院腫瘤內科一病房副主任楊宇(右2)為患者閱片並制定治療方案。
  • 5旬父親割肝救子,重症病房裡父子手拉手,場面動容
    疫情之下,給孩子看病之路更加艱難,過年之後家人在亳州、北京等地輾轉,3月份來到安醫大一附院就診。「肝移植可以徹底治療肝硬化,術後供體和受體肝臟都可以生長到正常狀態。」安醫大一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趙紅川說。但要移植,首先要解決的是肝源問題,是等待符合配型的肝臟捐獻還是由親屬捐獻做活體肝移植?「等別人捐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孩子等不及。」
  • 安醫大一附院專家來解答
    日前,記者邀請了安醫大一附院皮膚性病科專家劉盛秀來為大家解答。問題一:為何皮膚過敏進入高發季?「眼下正是皮膚病的高發時期,很多皮膚敏感的人會出現皮膚不適,甚至是過敏。」劉盛秀表示,易發生皮膚過敏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春夏交替,皮脂腺和汗腺難以取得平衡,使皮膚敏感,從而極易產生變化。
  • 探秘醫大一院、瀋陽六院隔離病房……令人淚目!
    、瀋陽六院的隔離病房醫大一院中國醫大一院傳染樓,這個曾經是2003年救治非典工作的戰場,現有正有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匯聚到這裡,和曾經那些抗擊非典、甲流、禽流感等重大疾病救治的同志一樣,此刻他們正站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第一線。
  • 安醫舉辦「愛耳日」義診活動 80分貝以上可能會讓寶寶聽力受損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昨天,安醫大一附院舉辦「愛耳日」義診活動,近500名前來就診的患者中,一半以上是先天性聽障患兒。專家提醒,孕媽媽吃錯藥或是感染、生產時缺氧窒息、新生兒黃疸都可能導致先天性聽力損失,聽障高危人群最好做個基因檢測,隨時「跟蹤」孩子的聽力情況,3歲以前每年做兩次聽力篩查。
  • 揭人體奧秘,安醫大人體科學館正式開館
    腦血栓究竟在大腦裡是怎麼形成?12月25日上午,隨著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博物館中醫珍品館正式開館,今後市民可以來到這裡,透過千餘件人體標本,認識生命本質。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周坤攝乳腺癌、肺炎、膽結石……走進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後,這些疾病不再是冷冰冰的名詞,而是一個個真真切切的標本,向人們展示著疾病究竟如何在身體裡形成,對我們的器官產生了哪些肉眼可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