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醫大二院腫瘤科上演爆款電影現實版——病房裡,醫生給病人送上...

2021-01-11 澎湃新聞
山醫大二院腫瘤科上演爆款電影現實版——病房裡,醫生給病人送上一朵小紅花

2021-01-10 2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謝謝,謝謝……」馬大爺臥在病床上,用一隻枯瘦、扎滿針眼的手顫顫巍巍地掩住自己的眼睛,這個一向不愛說話的老人哽咽著,把一句謝謝,重複再重複……另一隻布滿褐色老年斑的手輕輕攥住那朵小紅花,像握著珍寶,放在胸口。

馬大爺今年67歲,去年年底住進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腫瘤科,確診骨癌晚期。

每位主治醫生都為自己的病人送上一朵小紅花

新年伊始,一部《送你一朵小紅花》的電影幾天時間票房達到9億,成為票房冠軍,這部由易烊千璽、劉浩存扮演的兩位腫瘤患者,在一朵小紅花的激勵下,重新燃起對生命的渴望,這個故事感動了千萬人。然而,山醫大二院腫瘤科的病房裡正在和命運博弈、在生死線上掙扎的70多位患者不知道,有一天,他們也會收到一朵象徵著生命、象徵著美好、象徵著活力的小紅花,而這朵小紅花,是他們的主治醫生親手送出的。

1月8日的早晨,屋外天氣異樣寒冷,但山醫大二院腫瘤科的病房內卻異常溫馨,在宋翔主任的帶領下,早上查房時,每位主治醫生都為自己的病人送上了一朵小紅花和一張自己親筆寫給病人祝福的信箋。平時素色、潔淨的病房,有了小紅花和祝福信箋的點綴,頓時增加了幾分生機。

談及為什麼忽然想起要給每位病人送一朵小紅花,這次活動的策劃人宋翔主任說,我其實也沒看這部電影,但科室裡不少年輕護士看過,經常會聽他們談起。病房裡的一位年齡較小的腫瘤患者,還把易烊千璽臉上印著小紅花的照片,做成自己手機的屏保。我就想,這些病人雖然不能去看這場電影,但是我們可以真真實實地送給他們一朵小紅花啊。一朵小紅花,是在生死線上掙扎的勇敢者對自己的獎勵,是主治醫生對他們能更樂觀面對生活的期許。

宋翔主任說,我們還想到,平時大家看到醫生的字體,都是在病曆本和處方上,看慣了那些龍飛鳳舞的字體,但沒多少人看過,醫生懷著一顆最仁者的心,用最虔誠的姿態寫給自己病人的祝福信箋吧。我們本來是想去買一些精緻的賀卡來著,但一想,真誠的祝福不拘泥於形式,說做就做,直接用五顏六色的信箋就挺好。

患者稱,這是收到過的花中最美的一朵

劉大爺一看就是吃過苦的,瘦得只剩一把骨頭,黑黃泛青的臉上刀刻斧琢似的,一天到晚皺著。住院半年了,在醫生的精心治療下,腫瘤已經控制住不再擴大。護士說,他經常嘆著氣說,「想出院、不要給兒女添麻煩、家裡沒錢……」主治醫生把小紅花和信箋送給他的時候,剛開始,他手還攔著不要小紅花,說著難懂的方言:「哎呀,這是幹啥,別麻煩,多給你們添麻煩啊……」旁邊陪床的孫女說:「爺爺,你看這花多好看啊。」主治醫生握著大爺的手,把花送到大爺手上,說:「別多想,這花多好,生活多好。」大爺握著花,別過臉去,身體一抽一抽。過了很久,大爺讓孫女拿了個礦泉水瓶子,把花插在瓶子裡,祝福信箋壓在瓶子下,這天,大爺雖然話還是很少,但目光柔和多了,核桃般皺皺的臉也舒展了一些。旁人打趣:「老漢,以前收到過花沒?」大爺說:「沒得,野花都沒得一朵,這是第一次。」

溫阿姨今年65歲,雖然剃了光頭,但是肌膚細膩,紋著細細的眉,抹著淡淡的口紅。前年檢查身體時,溫阿姨發現自己得了胃癌,便前來治療。因為治療掉頭髮,就讓臨床的病友幫忙把頭髮都剃光了。主治醫師說她生病前是一個很講究很小資,看起來很有生活情調的人,打扮得很漂亮,現在也特別配合治療,治療效果特別好。

當收到小紅花時,溫阿姨說:「太開心了,我最喜歡鮮花,做完這個療程我就要出院了,現在看到花的時候心情特別好,這是我收到所有花裡最美最燦爛的一朵。不過,這花應該獻給辛苦工作的醫務者,感謝在生病期間這麼精心地照顧我。」

一朵小紅花、一張寫滿祝福的彩色信箋,讓山醫大二院腫瘤科住院部在這個寒冬的早上暖意融融。一位收到小紅花就要出院的小女孩,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不停地追問:「哪能給我要張易烊千璽籤名的電影海報呢?」

宋翔主任說,我雖然沒看這部電影,但聽了裡面的歌,我很喜歡——「那是一朵不痛的花,是我們給彼此的稱讚,從此我有一朵不痛的花,陪我去湖海山川……」

(文中主人公為化名)

採寫: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費煜

攝影:實習生孟恭傑

原標題:《山醫大二院腫瘤科上演爆款電影現實版——病房裡,醫生給病人送上一朵小紅花》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哈醫大二院啟動腫瘤內科「日間病房」 簡化就醫流程降低住院費用
    近日,為切實解決腫瘤患者的住院難題,縮短等候時間,簡化就醫流程,降低住院費用,並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哈醫大二院正式啟動腫瘤內科「日間病房」。哈醫大二院供圖 哈醫大二院腫瘤內科一病房副主任楊宇教授介紹,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效力、低毒力」的化療藥物的出現,一些惡性腫瘤患者的化療方案也從傳統的入院持續性靜點化療藥物變成每2-3周單次靜點化療藥物,其他時間在家口服用藥或靜養,一種先進的腫瘤治療模式——腫瘤內科「日間病房」應運而生。
  • 哈醫大二院成功為八旬結直腸腫瘤患者實施手術
    但家屬卻不願輕易放棄,選擇來到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九病房(結直腸腫瘤外科)放手一搏。最終,劉明教授帶領團隊以最快的速度、最精準的治療方案,成功為老人切除了直徑4釐米的右半結腸腫瘤,解決了腸梗阻的症狀,術後老人各項指徵平穩,直接轉回普通病房。術後,已經將近三個月沒有好好吃過飯的老人終於有了胃口,主動要求吃飯,並且排便正常。
  • 化療患者靜脈點滴進去不 哈醫大二院腫瘤內科護士巧用PICC技術搭建...
    哈醫大二院腫瘤內科一病房護士長李沙沙利用PICC(即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技術,用一根軟性的導管從患者的頸外靜脈直達心臟上方的血流主幹道上腔靜脈,為張阿姨搭建一條「生命通路」,張阿姨又可以繼續與癌症鬥爭了。自2015年9月至今,李沙沙護士長成功完成1100餘例PICC置管。李沙沙護士長為picc置管患者換藥。
  • 哈醫大二院召開2020年黑龍江省眼科學術會議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上,黑龍江眼科發展史紀念館建成並落戶哈醫大二院。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眼科醫院院長姚克教授,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亞太眼科學會主席王寧利教授,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眼科學與視光科學系主任孫興懷教授,黑龍江省衛生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中心書記兼黑龍江省醫學會秘書長馬玉傑教授為大會致辭,哈醫大二院院長焦軍東教授致歡迎辭,黑龍江省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哈醫大二院五官醫院院長
  • 哈醫大二院成功完成納米碳導航下的外陰癌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
    人民網哈爾濱1月13日電 近日,哈醫大二院婦產科一病房張宗峰教授團隊在納米碳的導航下,成功為一名外陰癌患者實施了高難度的腹腔鏡下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及廣泛外陰切除術,手術更加精準、安全,保證了切除的徹底性,減少手術併發症的發生,恢復快,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生活質量。
  • 哈醫大二院PCR實驗室順利完成第一階段急危重症患者的檢測
    龍頭新聞訊(李華虹 方若冰 記者 霍營)疫情防控中,有一批特殊的幕後英雄,他們雖然沒有衝鋒在病房的最前沿,但卻仍然要身著三級防護,長期工作在危險的實驗室,他們就是基因檢驗團隊。4月20日,哈醫大二院全面開展住院患者疫情篩查,全部住院患者和陪護人員都需進行抗體及核酸檢測,這項舉措對醫院檢驗設施和檢驗人員提出了巨大挑戰,接到任務的哈醫大二院臨床基因擴增檢測實驗室(簡稱「PCR實驗室」)迅速反應、快速落實工作方案,晝夜不休順利完成第一階段急危重症患者的檢測任務。
  • 哈爾濱1傳57背後:涉事醫院醫生稱有化驗員IgG抗體陽性
    此後韓某所汙染的環境可能導致病毒傳染給同一棟樓裡的鄰居曹某。之後,曹某傳染給男友李某及自己的母親王某苓和母親的男友郭某明。郭某明與王某苓同陳某一家聚餐,87歲的陳某及兩個兒子被傳染確診。陳某因患有腦卒中在哈爾濱市二院和哈醫大一院治病兩次住院期間,多名同在一個病區的患者、陪護家屬及醫護人員被傳染確診。
  • 專業+溫暖=醫患真情,夏邑二院留觀病房裡唱起生日祝福歌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3月19日中午,夏邑縣第二人民醫院留觀病房裡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生日會,科室醫務人員一起唱起了生日快樂歌,為剛從境外返鄉主動配合隔離的孫大哥送上暖心的生日蛋糕和祝福,並為每個留觀人員送上紙杯奶油蛋糕,共同分享這個快樂時刻。
  • 探秘醫大一院、瀋陽六院隔離病房……令人淚目!
    、瀋陽六院的隔離病房醫大一院中國醫大一院傳染樓,這個曾經是2003年救治非典工作的戰場,現有正有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匯聚到這裡,和曾經那些抗擊非典、甲流、禽流感等重大疾病救治的同志一樣,此刻他們正站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第一線。
  • 溫州濱海醫院與溫醫大附二院籤署醫療技術合作協議
    此次溫州濱海醫院與溫醫大附二院的合作,讓轄區廣大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醫療,也將對該院提升醫療技術、服務水平、管理水平,乃至全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希望溫州濱海醫院能以此次籤約授牌為新起點,依託溫醫大附二院的優勢資源,不斷提升醫療質量和水平,打造成為患者信任、群眾認可的醫療衛生品牌。管委會和相關部門將繼續在政策支持、人才引進、基礎設施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 哈醫大二院口腔頜面外科專家成功為高齡老人「卸掉」2斤重的「包袱」
    人民網哈爾濱9月15日電 近日,84歲的孫大爺(化名)在女兒的陪同下走進了哈醫大二院,一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原來,孫大爺的頸部上鼓了一個形似「柚子」的大包,怒張的血管清晰可見。由於腫物巨大,切除風險太高,孫大爺一家輾轉了多家醫院都沒能進行有效的治療,他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來到了哈醫大二院。
  • 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黑龍江省分中心落戶哈醫大二院
    人民網哈爾濱12月4日電 日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通過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認定,成為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黑龍江省分中心,系全省首家,標誌著哈醫大二院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邁向新裡程。
  • 川大華西二院院長劉瀚旻:醫生的身體不僅屬於病人,更屬於家人
    今年,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裡,是白衣天使們負重前行,才換來了靜好歲月。一名優秀的醫生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如何破解「看病難,看病貴」這一歷史難題?今年醫師節,記者對話四川大學第二醫院院長劉瀚旻。記者:作為一名從醫超過30年的「老醫生」,您如何看待醫生這份職業?
  • 女子車禍中心臟破了洞 醫生妙用「補心術」救命
    溫都訊 昨天,躺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症監護室的餘女士雖然還得依賴呼吸機,但醫生說她已經脫離生命危險,這讓守在門口的家屬稍微放心了一些。此前一場車禍中,餘女士胸腔受到擠壓,心臟外傷破了個指頭大小的洞,送醫時,心包裡充滿血液以致於設備無法查到出血點。
  • 上海援鄂小護士在雷神山畫勵志漫畫
    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二科重症監護室病區的走廊裡,出現了一幅幅正能量滿滿抗疫勵志漫畫。幾個漫畫版的投身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旁邊配以一句句話語:「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武漢加油!」
  • 俄新冠病人講述病房慘狀:數十具屍體堆放走廊,無人過問
    鑑於俄羅斯新冠疫情漸趨好轉,單日新增病例持續下降,在5月22日的防疫衛生工作會議上,俄羅斯總統普京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在與莫斯科衛生局直屬第52外科醫院首席大夫瑪莉揚娜-雷森科隔屏交流時,甚至開起了玩笑:「謝天謝地,我沒有成為你的病人,但願將來也不會。」
  • 【直擊】走進河北醫大二院:一枚小小咽拭子如何檢測新冠病毒
    帶著這些問題,1月7日晚,筆者走進河北醫大二院檢驗科,直擊核酸檢測樣本檢驗現場。「檢測人員進入實驗室前,需要穿著防護服,戴防護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裝備。」河北醫大二院檢驗科副主任王鑫介紹,由於新冠病毒屬於高致病性微生物,因此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布局相較其他實驗室尤為嚴格。布局上,它包括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區與區之間各有一道密封門進行隔離。
  • 安醫大四附院病房裡的理髮室「開張」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剪刀、剃鬚刀輪流上陣,安醫大四附院血液科護士長張真變身為「Tony老師」,為一位50多歲的白血病患者汪大伯理髮,病房裡的理髮室又開張了。「移植倉因為有無菌要求,我們都會提醒患者提前把頭髮剃光。
  • 哈醫大二院專家:警惕「偽裝」成高度散光近視的圓錐角膜
    人民網哈爾濱1月10日電 在眼科門診,經常會聽見患者提出這樣的疑問:「醫生,我已經20多歲了,上班後再沒像上學時那麼玩命用眼看書,為什麼我的視力還是越來越不好?」或者「醫生,為什麼我做完雷射近視矯正手術,術後視力還是不好,而且還在加重呢?」
  • 「直擊」走進河北醫大二院:一枚小小咽拭子如何檢測新冠病毒
    帶著這些問題,1月7日晚,筆者走進河北醫大二院檢驗科,直擊核酸檢測樣本檢驗現場。「檢測人員進入實驗室前,需要穿著防護服,戴防護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裝備。」河北醫大二院檢驗科副主任王鑫介紹,由於新冠病毒屬於高致病性微生物,因此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布局相較其他實驗室尤為嚴格。布局上,它包括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區與區之間各有一道密封門進行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