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名來自奧地利的物理學家提到了一個有趣理論,他的名字叫愛爾溫·薛丁格,這一理論是根據他的名字命名,名字叫「薛丁格的貓」,當年薛丁格和愛因斯坦統一戰線,認為海森堡提出的哥本哈根測量理論根本不符合宇宙常理,他們兩個並不認同這一理論,此後為了證明海森堡提出的這一條理論違背了科學常理,於是他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終於公布了一項新理論薛丁格的貓。
盒子中的貓
這一理論主要講述了一個問題,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通過宏觀角度和微觀世界來觀看問題的發生,得出的答案大不相同,如果把貓關在一個密封的盒子內,盒子內裝有一瓶毒藥、一個錘子和放射性元素,如果說放射性元素一旦哀變過後,那麼錘子會敲碎玻璃瓶,瓶子的毒藥一旦釋放過後會導致貓被毒死,可是放射性元素需要一定時間的哀變,那麼貓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死亡。
可是放射性元素的哀變是不可控的,人類不知道放射性元素會在什麼階段癌變,那麼盒子之外的人短時間內不知道這隻貓究竟是死是活,就這樣一隻貓在盒子住了85年的時間,都不知道這隻貓是死是活,可是在科學界內,愛因斯坦和薛丁格等等這些著名的物理學家都認為,貓的是死是活從它放進盒子的時候已經決定了,可是我們只有在打開盒子之後才能知道貓是死是活,如果在打開盒子之後,放射性元素並沒有癌變,那麼毒藥並不會毒死貓,那麼在打開盒子之後貓仍然是活的。
實驗可行嗎?
如果我們不打開盒子,那麼這隻貓會處於一個半死不活的狀態,哥本哈根認為如果不把盒子打開,永遠不知道這隻貓是死是活,而人類打開這隻盒子才決定了這隻貓的命運究竟是如何的,從薛丁格的實驗角度來,在宏觀角度上觀看這一實驗很顯然是行不通的,畢竟量子力學有太多不確定的元素。
可是從根本的實驗來看,薛丁格的貓更像是一個思維實驗,大家通過逆向思維來衡量這一件事情,所以這隻貓活在大家印象中超過幾十年的時間,有人說它會死得很慘,又有人說它憑藉自己的努力一直活了下去,至於這隻貓是死是活全憑大家的想像。
從宏觀角度上來看薛丁格的這一項實驗沒有任何錯誤的理論,可是它偏偏忽視了從微觀角度上觀看世界的特殊性,所以薛丁格的貓只能通過宏觀角度來解釋,可是根據量子理論的邏輯性,這一隻貓已經死過很多次了,截止到目前為止,薛丁格的貓這項實驗,有人認為是準確的,當然有一些科學家們認為這一項實驗,本應該不該被人類提起,您覺得薛丁格的貓,這一條理論是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