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提示要點
供應端:國內裝置負荷有望提升,供應約增加170萬噸;新裝置投產產能和2020年相當,有望增加460萬噸產量;海外供應,考慮伊朗和特立尼達的新裝置投產、伊朗裝置的運行穩定性提升、以及伊朗貿易制裁有望放鬆,預計進口增量從2020年的223萬噸將縮減至150萬噸。合計供應增量約780萬噸。
需求端:傳統下遊開工率有望提升,對甲醇需求或增加180萬噸左右;烯烴對甲醇需求主要體現的新增產能需求,對甲醇需求有望新增460萬噸;而其它下遊需求,從以往的情況來看,有望增加150萬噸。合計需求增加約790萬噸,整體供需情況平衡為主。
2021年甲醇供需有望從2020的供應過剩轉為供需弱平衡,行業驅動向上,行業利潤有望提升。甲醇行業利潤的提升,最有可能的侵佔下遊的利潤,尤其是對甲醇需求佔比最大的外採甲醇制烯烴的利潤。如果我們假設甲醇下遊產品價格震蕩為主,不大幅上漲或下跌,則甲醇的上方壓力在3000附近。如果價格下遊產品能夠上漲,則為甲醇的上漲打開空間;如果下遊產品價格下跌,則將限制甲醇的上漲幅度。
策略建議,單邊:多甲醇2105和2201合約;對衝:多MA空聚烯烴;多MA2105空MA2109
風險:甲醇投產進程超預期,烯烴投產不及預期。
一、價格走勢與行業狀況回顧分析
1.1 價格走勢回顧梳理
甲醇自2018年10月中旬以來,持續下跌,甲醇期貨指數從最高約3500元/噸跌至1600元/噸以下(2020年4月),跌幅超過50%。具體到時間節點來看:
2018年10月至年底,甲醇從供不應求切換為供過於求,處在牛轉熊初期,跌勢迅速且流暢。
圖:甲醇指數走勢圖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信達期貨研發中心
2019年行業確定供應過剩,處在熊市中期,處在震蕩尋底階段。
2020年行業過剩加劇,疊加由新冠疫情造成的各類風險因素,價格繼續下跌,跌至上一輪周期的底部位置震蕩。
進入2020年下半年,在MTP裝置復產、天然氣限產、海外裝置問題不斷等利多因素下推漲。
1.2 甲醇熊市原因:海外集中投產和美國制裁政策
2018年至今,海外甲醇新裝置投產900萬噸,其中725萬噸的投產在伊朗,而伊朗的甲醇主要是出口到中國,進口端供應的持續大幅增加,是導致甲醇供應過剩的根本原因。
數據來源: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伊朗和美國裝置投產以後,全球甲醇供需格局的變化:
1.2.1 伊朗裝置密集投產,疊加美國制裁,導致伊朗貨低價難銷
伊朗最近兩年伊朗投產725萬噸裝置後,甲醇產能體量從2018年5月的第5位一躍成為大哥,產能從496萬噸增加到1221萬噸(註:以上統計不含中國產能,中國產能9000萬噸;下半年以來海外無新增投產)
數據來源: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但大哥不是好做的,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讓伊朗的甲醇顯得有些無路可銷。根據美國現有制裁舉措,氨、甲醇和尿素等石化產品的銷售都被禁,伊朗以外的公司和個人與伊朗的任何交易都面臨被制裁的風險。
受此影響,很多和美國貿易往來頻繁的企業,以及和美國關係密切的國家,都不敢輕易進口伊朗的甲醇,最為典型是印度,2018年印度從伊朗進口量約佔總進口的60%以上(還有15%來自沙特,1%來自阿曼,卡達約8%),而到了2019年,印度從伊朗的進口佔比僅為15%,從阿曼的進口增加至50%以上,沙特和卡達的變化不顯著。
一邊是新裝置陸續投產,帶來的供應增加,另一邊是制裁導致的出口渠道受阻,伊朗為了讓自己的甲醇在市場上更具有吸引力,就使用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方式,讓利,比市場價格便宜、再便宜些。
2019年7-8月份非伊朗貨源和伊朗貨的甲醇價差大概是10-20美元/噸,而現在該價差已經擴大為60美元/噸以上,伊朗貨源比非伊朗貨源讓利幅度高達30%。
數據來源:卓創、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對於中國市場,進口伊朗貨的盈利顯然讓人垂涎。從細化的進口利潤上能夠看出,進口非伊朗的甲醇貨源,進口利潤基本在盈虧邊緣徘徊,能不能賺到錢,看時機選擇的是否合理,天時地利配不配合,而有渠道能安全的做伊朗貨,基本上無需擇時,依然豐厚。
數據來源:卓創、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對於我國,與美國的關係很是一般般,在制裁伊朗這件事情上,顯然和印度有著明顯的不同,甲醇進口量呈現穩步增加,從2018年月均進口量從23萬噸左右,變成目前的43萬噸(註:伊朗為規避制裁,會使用阿聯的抬頭)。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1.2.2 美國裝置投產,疊加美制裁委內瑞拉,導致南美洲出口格局改向
在2018年美國175萬噸新裝置投產之前,美國一年的甲醇進口量約300萬噸,出口約150萬噸,淨進口約150萬噸(2017年數據),進口來源地主要是來自距離較近,且甲醇產量較大的特立尼達和委內瑞拉,但是美國新裝置建成以後,美國甲醇進口量維持約300萬噸,但是出口增加至250萬噸,淨進口量縮減100萬噸(2019年數據)
最終導致特立尼達的甲醇出口有所改向,2017年特立尼達在我國的甲醇進口來源國佔比中只佔了5%不到,2019年已經超過10%,從2019年的特立尼達流出比例來看,特立尼達除去歐美保證相對穩固的流入比例以外,特立尼達流入中國數量佔到其2019年產量的將近30%,比例積極提升。
數據來源:卓創、信達期貨研發中心
對於南美洲的甲醇市場,還需要關注的是委內瑞拉,擁有255萬噸的甲醇產能,在2016-2017年,委內瑞拉約有70萬噸左右的甲醇出口到美國市場,150萬噸出口至歐洲市場,小部分出口至東南亞市場。
2018年美國裝置的投產,以及2019年美國對委內瑞拉實施制裁,導致委內瑞拉的甲醇出口方向不得不轉變。最好的選擇的就是,跨越海洋,運往到東南亞市場。
2019年1月23日,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宣布與美國斷交,隨後美國於1月28日宣布制裁委內瑞拉。受此影響,2019年委內瑞拉對美國的甲醇出口量銳減,對中國和歐洲的出口量增加。
美國新裝置的投產,導致特立尼達之前出口到美國的甲醇改向出口到中國;美國對委內瑞拉的支撐,導致委內瑞拉出口至美國的甲醇大幅減少,被迫改為出口到中國市場。
數據來源:統計局、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縱觀這兩年海外甲醇的供應市場不難發現,一方面是新裝置的集中投產兌現,另一方面還有政治因素的主流,導致海外甲醇主產國伊朗、特立尼達和委內瑞拉的甲醇貨源不斷的流入我國市場,最終導致我國甲醇儲罐爆滿。
當然,影響價格走勢的原因是綜合的,而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但具體到每個因素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以上是我們對本輪甲醇熊市周期的認為主要的原因分析。
數據來源:卓創、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二、供應端分析
2.1 海外供應:新增產能從伊朗擴散到美洲,進口供應將延續增加
數據來源:卓創、信達期貨研發中心
2021年3套裝置有望投產,分別是位於伊朗的165萬噸裝置、位於南美洲的特立尼達的100萬噸裝置、和北美洲的美國180萬裝置。
伊朗的裝置市場預計年中左右投產,但從以往伊朗裝置從投產到運行的情況來看,一般都會推遲,很有可能產量難以兌現,待投產真正落定再評估較為有效。
特立尼達裝置於2016年8月6日開始建設,2020年6月27日完成竣工,7月份開始試運行,預計於2020年底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新增產量將在2021年兌現。
特立尼達的甲醇出口地主要為美國、荷蘭、巴西、比利時等地區,2020年受疫情影響美國和歐洲地區甲醇需求不佳,2020年1-9月份特國的甲醇產量為325.4萬噸,同比下滑了23.4%,出口量為335萬噸,同比下滑了22.2%。TTMCII57萬噸/年裝置於4-8月份處於停車狀態,9月份裝置重啟;CMC55萬噸/年裝置6-10月份處於停車狀態;Methanex於4月份關閉了其Titan85萬噸/年裝置,該裝置運行時間較長,可能意味著永久性關停。三套裝置的停車檢修,導致了特國2020年產量及出口的大幅走低。
對於2021年,特巴裝置的運行情況還是取決於海外疫情的恢復程度,100萬噸的新增產能有望抵消Titan85萬噸長停的損失量,因此我們認為特立尼達對我國的出口預計難以大幅增加,維持為主。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美國玉皇裝置,目前市場普遍預計有望在2021年投產,假如該裝置投產,美國將有望徹底從淨進口國,轉為淨出口國,對韓國、日本和歐洲地區出口增加,而我國甲醇進口量也會間接收到提升。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甲醇進口存在提升預期,粗略估算或增加100-200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2.2 國內供應:新增產能投放平穩,存量產能或負荷提升
國內新增產能方面,預計非一體化裝置投產420萬噸,整體和2020年相當。其中中煤鄂爾多斯和神華榆林裝置體量較大,預計在2021年一季度投產;延長中煤榆林預計也在一季度投產,但該企業生產的甲醇是用於生產PP和PE,因此對甲醇的供需影響不大。
綜合來看,裝置投產集中在上半年,且集中的在內地市場。最近兩年西北地區甲醇整體表現偏強,西北至華東的套利空間經常處在關閉的狀態中,西北裝置投產運行以後,預計首先將彌補西北地區的供需缺口,壓制的西北地區的強勢,通過打壓西北價格,實現西北和沿海地區的套利行為回歸,對華東的影響偏弱。
數據來源:卓創、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國內存量裝置2020年受疫情和利潤情況影響,開工率有所下滑,2020年年初至今平均開工率約67.7%,較去年的69.6%下降1.9%。對於2021年我們認為疫情影響去除、以及甲醇行業利潤的修復,行業開工率有望提升,如果恢復到2019年水平,按照產能9000萬噸產能計算,供應有望提升170萬噸左右。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卓創、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三、需求端分析
3.1 烯烴需求:外採甲醇制烯烴需求有望大幅提升
對於2021年甲醇制烯烴裝置情況,除了考慮新投產以外,還有復產的影響。山東兩套MTP裝置計劃技改重啟、常州富德在解決股權問題以後也有望復產,預計新增甲醇需求約220萬噸;對於新裝置,天津渤海MTO裝置在2020年10月份已經中交,預計在2021年中投產運行,預計對甲醇需求增加130萬噸。整體來看,烯烴方面對甲醇需求有望增加350萬噸,較過去兩年有著明顯的提升。
數據來源:金聯創、信達期貨研發中心
數據來源: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3.2 傳統需求:2020年受疫情壓制縮減,2021年有望小幅提升
2020年上半年,傳統下遊開工率一直偏低,下半年才恢復到往年水平,因此2020年整體上傳統下遊對甲醇的需求均有所收縮。甲醛縮減約70萬噸,二甲醚縮減40萬噸,MTBE縮減70萬噸,醋酸持平為主。
對於2021年這些傳統下遊需求有望恢復到2019年水平(甲醛可能恢復不及2019年,但醋酸有望提升彌補),因此2021年傳統下遊有望提升約150-200萬噸的甲醇需求量,可以對衝掉甲醇存量負荷提升帶來的供應增量。
數據來源:卓創、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四、供需評估和行業驅動分析
供應端:2021年國內裝置負荷有望提升,供應約增加170萬噸;新裝置投產產能和2020年相當,有望增加460萬噸產量;海外供應方面,考慮伊朗和特立尼達的新裝置投產、伊朗裝置的運行穩定性提升、以及伊朗貿易制裁有望放鬆(伊朗甲醇可以分流至中國以外地區),預計進口增量從2020年的223萬噸將縮減至150萬噸。合計供應增量約780萬噸。
需求端:傳統下遊開工率有望提升,對甲醇需求或增加180萬噸左右;烯烴對甲醇需求主要體現的新增產能需求,對甲醇需求有望新增460萬噸;而其它下遊需求,從以往的情況來看,有望增加150萬噸。合計需求增加約790萬噸,整體供需情況平衡為主。
以上是基於甲醇供需的詳細分析推出的2021年供需平衡表情況,鑑於甲醇供需數據的不透明性,我們還使用另外的邊際變化分析。
綜合供需分析,我們認為:2021年甲醇供需有望從2020的供應過剩轉為供需弱平衡,行業驅動向上,行業利潤有望提升。
數據來源: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五、結論:價格和邊際分析
甲醇行業利潤的提升,最有可能的侵佔下遊的利潤,尤其是對甲醇需求佔比最大的外採甲醇制烯烴的利潤。從上一輪行業情況來看,甲醇侵佔下遊利潤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下遊豐厚的利潤壓縮至盈虧平衡,價格上漲具有流暢性;
第二階段是將下遊從盈虧平衡蠶食到嚴重虧損,甲醇價格表現是高位大幅震蕩。
數據來源: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結合目前的情況,我們認為2021年甲醇有望延續上演是第一輪行業利潤的擠佔,以後能否進入第二輪需要根據行業的情況進一步評估。
如果我們假設甲醇下遊產品價格震蕩為主,不大幅上漲或下跌,則甲醇的上方壓力位在3000附近(不做投資建議)。如果價格下遊產品能夠上漲,則為甲醇的上漲打開空間;如果下遊產品價格下跌,則將限制甲醇的上漲幅度。
總之,我們認為甲醇處在一輪新周期的初始階段,建議關注多單機會。
數據來源:wind、信達期貨雲資料庫
信達期貨 韓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