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在宇宙中伽瑪輻射對人是最危險的!

2020-12-08 騰訊網

伽瑪輻射可致命

在所有的核輻射中,伽瑪輻射是最危險的,因為它在電磁波譜上的波長最短,穿透力最強,很容易穿過屏蔽物,甚至就連能有效屏蔽其他輻射的亞原子也屏蔽不了它。伽瑪輻射作為一種電離輻射,能引起分子變化,當生命體的DNA受到侵襲時,就可能發生癌變。

皮膚是阻止不了伽瑪射線的,而細胞的基因物質一旦受到幹擾,就可能誘發DNA錯位。DNA雙螺旋鏈斷裂一般被視為生物學上最嚴重的傷害,電離輻射致癌和造成遺傳病正是由這種傷害引起的。核工作者的身上一般積聚了大劑量伽瑪輻射,對核工作者身體的研究發現,伽瑪輻射的照射與白血病、肺癌、肝癌、骨癌以及其他頑固性癌症都有關係。除了輻射外,伽瑪射線還能導致熱燒傷,引起抑制性免疫效應。

在伽瑪輻射照射(簡稱輻照)之後,DNA雙螺旋鏈如果發生斷裂,細胞能夠修復的受傷的基因物質是有限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大劑量輻照後能修復得很好,而小劑量輻照後反而修復得很慢。這可能意味著人體難以抗衡小劑量而又緩慢的伽瑪輻照。

身體受伽瑪輻照後有什麼反應呢?有人做過測量。在英國,戶外的自然伽瑪輻照劑量是每小時20~40nSv,每年約為1~2mSv;

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接收的伽瑪輻照是3.6mSv;一次胸透的輻照劑量只佔到自然發生的背景輻照1年劑量的幾分之一;做胃鏡時照在胃內壁上的螢光輻照劑量最多只有0.05Sv。

快速全身伽瑪輻照所造成的症狀是:1Sv,造成微小血液變化;2.5Sv,造成噁心、脫髮、出血,在許多情況下會造成死亡;高於3Sv,80%以上導致在兩個月內死亡;高於4Sv,通常都造成死亡。對於小劑量伽瑪輻照接收者來說,例如平均接收19mSv輻射的核工作者,死於癌症(包括白血病)的危險是2%;平均接收100mSv輻射的核工作者,危險增加到10%。相比之下,原子彈爆炸的倖存者是32%。

伽瑪射線暴曾經引發地球生命大滅絕

天文學家指出,銀河系中心一旦發生典型的伽瑪射線暴,其輻射就會強烈影響地球的臭氧層。美國科學家利用電腦模型計算出,如果在距離地球6000光年的地方發生一次伽瑪射線暴,地球大氣中的臭氧層就會減少35%,生命將像受到3倍正常紫外線照射那樣極度疲憊。伽瑪射線還能使地球上層大氣中的氮生成氧化氮,加速臭氧層破壞。爆發後5年內,全球將出現明顯的臭氧損耗。

臭氧層是地球的保護傘,

它把太陽發射到地球的絕大部分紫外線擋在「傘」外,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外來紫外線的侵害。臭氧層一旦全面毀壞,地球上的生命就失去「保護傘」,太陽紫外輻射就會長驅直入,湧向地球,形成酸雨,降低溫度,破壞植被,導致DNA損壞,甚至導致廣大範圍的生命滅絕!

這麼說是不是危言聳聽?不是,因為地球上至少已有一次大規模物種滅絕很可能就是由伽瑪射線造成的。這次事件大約發生在4.43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在這場災難中許多動植物種群喪失了一半數量。

科學家找到了這次大滅絕事件的「指紋」——倖存下來的動物群化石。由這些化石複製出來的動物群表明,倖存者主要是居住在深水中的動物或高緯度的「居民」。有研究認為,這些倖存者的所在地都是紫外線難以到達的地方,這說明造成奧陶紀物種大滅種的罪魁禍首是外來的紫外線,而紫外線當時之所以能來到地球附近,正是因為伽瑪射線暴破壞了臭氧層。

但是,如果像GRB 080319b(GRB 080319B是一個曾於牧夫座發生的伽瑪射線暴)所暗示的那樣,伽瑪射線暴的大部分輻射是集中在一個很窄的圓錐內(GRB 080319b的圓錐角為0.4度),地球若不在這個圓錐角內,伽瑪射線暴對地球就沒有影響。科學家估計,伽瑪射線暴的輻射圓錐大約1億年才覆蓋地球1次,所以銀河系伽瑪射線暴對地球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

長命暴和短命暴

伽瑪射線暴分為長壽命暴和短壽命暴。長壽命暴的壽命在2秒到幾分鐘,其爆發持續時間平均為30秒鐘;短壽命暴的壽命在2秒到幾毫秒,平均約為0.3秒。

這兩類伽瑪射線暴的物理性質基本上是不同的。天文學家認為,長壽命暴起源於遙遠的宇宙深處,甚至在最遙遠的宇宙邊緣。這些遙遠爆發的光線需要幾十億年甚至上百億年才能到達地球。地球年齡大約是46億年,宇宙年齡大約是137億歲。換句話說,一些伽瑪射線暴的對應體是最古老的天體,是宇宙中最老的一代天體(宇宙中的星星也經歷誕生、成長、年老與死亡階段。今天宇宙中的星可能是經過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代代相傳而來的)。在它們誕生的時候,地球還處在新生的火球時期,生命還未出現,甚至就連海洋也沒形成。

在發生爆炸前,這些年代久遠的「老星」的光線是看不見的,它們在行將就木、發生爆炸時所產生的伽瑪射線暴使我們得以穿越時光隧道,回眸看到了幾十億年前甚至上百億年前它們在死亡時掙扎的情景。

除了壽命不同外,跟長壽命伽瑪射線暴相比,短壽命暴的輻射強度較弱,伽瑪射線的光子能量較高。還有證據表明,在長壽命暴中,能量轉換成伽瑪射線的速率是穩定的;而在短壽命暴中,能量轉換速率則隨爆發的發展而減小。這些特性暗示,長、短壽命暴有不同的產生機制。

觀測表明,有些長壽命暴可能同特殊類型的超新星有聯繫,這為探索伽瑪射線暴的起源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途徑。超新星是暮年恆星走向墳塋的一種形式。這種恆星質量較大,它們死亡時,其外殼在爆炸中變成氣體,拋向遼闊的宇宙空間,以近光速在空間運動,核心部分則在爆發中坍縮成為中子星或黑洞等緻密天體。

由於持續時間很短,研究比較困難,科學家至今對短壽命伽瑪射線暴了解很少。早在2003年,「高能瞬變探測器-2號」開始觀測這類伽瑪射線暴的餘輝。但是,由於餘輝太短,無法確定它們的距離,結果無功而返。

名詞解釋

赤經與赤緯

在地球上,地區和城市的位置通常用地理經度和地理緯度來標記。同樣,對天上的星球也要標明位置。在地球上不同地區的人觀測同一顆星,得到的星位置是不同的。由於地球自轉,同一個人在同一位置的不同時間觀測同一顆星,得到的星位置也不同。因此,星球的位置不能用地理經度和地理緯度來標明,而必須採用固定在天球上的假想坐標系統,這樣的坐標系統之一就是天球赤道坐標系。天球赤道坐標系由赤經和赤緯來表示,赤經沿天赤道度量,單位用時、分,例如赤徑為5時26分,就記為5h26m。赤緯沿垂直赤經方向度量,單位用度,並帶有正負號。

紅移與藍移 根據都卜勒定律,

天體在視線方向存在運動時,測量的光線頻率或波長就會改變,天體遠離觀測者時,頻率變低,波長變長,稱為紅移;天體接近觀測者時,頻率變高,波長變短,稱為藍移。紅移和藍移表示天體在視線方向上不同的運動。哈勃定理指出,紅移的大小表示天體到地球的距離。

河內源與河外源

對一個天體來說,它跟地球之間的距離是最基本的參數。遺憾的是,在餘輝發現以前,伽瑪射線暴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基本上無人知道,因為伽瑪射線暴是稍縱即逝的爆發現象,出現的時間和方向是隨機的,無法進行預測。另一方面,伽瑪射線暴只能用伽瑪射線探測器探測,而這種探測器的分辨力很低。爆發源的位置尚且測不出,哪能談得上爆發源的距離?

20世紀70年代,天文學家發現伽瑪射線暴是均勻分布在天球上的,沒有向銀河系中心或銀道面集中的傾向。據此有人提出,伽瑪射線暴是在遙遠的宇宙深處產生的。但是,也有人根據同樣的觀測提出,伽瑪射線暴是從銀河系的銀暈或銀盤中來的,甚至還有人說,伽瑪射線暴就發生在太陽系邊緣。

20世紀80年代,日本天文學家在幾個伽瑪射線暴中探測到了X射線吸收線。據此他們提出,伽瑪射線暴是銀盤內的中子星產生的。這一觀點很快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在1990年的一次關於伽瑪射線暴的國際學術會議上,除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帕曾斯基教授堅持伽瑪射線暴是河外起源的外,其他科學家幾乎都認為是在銀河系起源的。正由於此,才決定發射「康普頓天文臺」來提供觀測證據。不過,隨著「康普頓天文臺」探測到的伽瑪射線暴數目增多,伽瑪射線暴均勻分布的特點更顯著,於是多數科學家轉而支持河外起源的觀點。但部分專家仍堅持說,不能排除銀暈起源的可能性。

究竟哪一種觀點才是正確的呢?要確定伽瑪射線暴的位置是在河內還是在河外,關鍵在於定出爆發源的距離。餘輝的發現為探測伽瑪射線暴的距離提供了可能,而「雨燕」衛星

將這種可能發揮到了極致。這個古老的探測器「雨燕」發射於2004年11月20日,帶有3架專門研究伽瑪射線暴的儀器:「爆發預警望遠鏡」(BAT)、「X射線望遠鏡」(XRT)和「紫外/光學望遠鏡」(UVOT)。BAT一發現伽瑪射線暴,衛星立即像敏捷的雨燕一樣,迅速調整姿態,讓XRT和UVOT指向爆發源,開始觀測。

先進的設計思想和觀測設備讓「雨燕」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它觀測到GRB 050904的紅移為6.29,意味著它到地球的距離是130億光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宇宙伽瑪射線暴。「雨燕」還觀測到GRB 060218的紅移較低,暗示它是一個距地球較近、與超新星有關的伽瑪射線暴。「雨燕」還很精細地觀測到GRB 050724是一個有餘輝的短伽瑪射線暴,暗示這顆死亡的中子星曾繞著黑洞運行。此外,「雨燕」觀測到GRB 030329是一個跟超新星有關、距離極近(紅移為0.168)的伽瑪射線暴。這些觀測證明,伽瑪射線暴大多發生在銀河系外,但也有少數發生在銀河系內。

相關焦點

  • 伽瑪射線暴:宇宙中最絢麗的煙火和文明終結者
    伽瑪射線暴(Gamma Ray Burst, 縮寫GRB),又稱伽瑪暴,是來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瑪射線強度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強,隨後又迅速減弱的現象,持續時間在0.1-1000秒,輻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
  • 短伽瑪射線暴: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發,疑為中子星合併
    伽瑪射線暴是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發,它們在 50 秒內釋出的能量相當於銀河系 200 年總輻射能量。最近天文學家在宇宙遙遠一端發現了新的短伽瑪射線暴餘暉,距離我們遠達 100 億光年,也就是說發生在大爆炸後僅 38 億年。
  • 伽瑪射線爆發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引起的?
    如果你對空間和天體物理學非常專業,那麼你一定經常聽到「伽瑪射線爆發」然而我們當中一些人並不了解有關現象,也並不清楚它們具體是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從最基礎的部分開始。什麼是伽瑪射線?就像它的名字表明的那樣,伽瑪射線的爆發是發生在空間中高能量的爆炸反應。通常縮寫為GRB,這是宇宙中最具能量的爆炸,伽瑪射線爆炸一次產生的火光可以照亮整個天空一整天。
  • 在已知的宇宙中,最危險的東西是什麼?
    2004年12月27日,地球曾遭遇巨型「耀斑」的襲擊,它源於一場爆炸,一場宇宙電磁的爆炸。各種衛星的測量儀器在沒有測出實際數據的情況下均已爆表。在地球背後,發現了明顯被月亮反射的輻射。是什麼發生了爆炸?發生了什麼呢?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僅在0.2秒就能發出相當於太陽在50萬年釋放能量總和的物體——一顆磁星。
  • 漫威:浩克在布魯斯·班納沒經歷伽瑪輻射前,就已經在他體內了
    綠巨人浩克是漫威中最為知名的超級英雄之一,他已經在電影中出現過很多次了,只要是在電影中見過浩克的觀眾都會對他的狂暴姿態印象深刻,布魯斯·班納因接觸巨量伽馬輻射而變成了浩克也是漫威中最典型的變異事件之一,這和彼得·帕克被蜘蛛咬後獲得超能力一樣讓人耳熟能詳。浩克這個角色是在1962年被斯坦·李和傑克·科比聯合創作出來的。
  • 宇宙中的「歌者」伽瑪射線暴
    Core它有看摧毀DNA結構的能力,所以綠巨人什麼的就不用去想了,如果遇到了還是老老實實地躲得遠遠的吧,除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宇宙中也存在著很多y射線,其中有一些就像《三體》中的「歌者」一樣,不但擁有足以毀滅一個星球上,所有高級生命的能力,而且它們還對宇宙中的各個星系,進行不定期的「
  • 探訪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炸
    圖片來源:張雙南研究員伽瑪暴: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炸  它是放射性元素衰變釋放出的三種射線之一,屬於危險的電離輻射。伽瑪射線的來源不僅有放射性元素衰變和人工核反應,也有來自宇宙空間的宇宙射線,而宇宙中最重要的(爆發時是最大的)伽瑪射線來源就是伽瑪射線暴(Gamma-ray burst),簡稱伽瑪暴(GRB)。 顧名思義,伽瑪暴就是伽瑪射線的大爆發。
  • 堪稱宇宙最強能量,伽瑪射線人類什麼時候可以掌握?
    在太空中產生的伽馬射線是由恆星核心的核聚變產生的,因為無法穿透地球大氣層,因此無法到達地球的低層大氣層,只能在太空中被探測到。在1967年由一顆名為「維拉斯」的人造衛星首次觀測到太空中的伽瑪射線。伽瑪射線爆堪稱宇宙最強能量,太空生命或已被殺死。
  • 伽瑪射線暴
    伽瑪射線暴(Gamma Ray Burst,縮寫GRB),又稱伽瑪暴,是來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瑪射線強度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強,隨後又迅速減弱的現象,持續時間在0.1—1000秒,輻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伽瑪暴發現於1967年,數十年來,人們對其本質了解得還不很清楚,但基本可以確定是發生在宇宙學尺度上的恆星級天體中的爆發過程。
  • 簡說宇宙背景輻射
    今天的話題是關於宇宙背景輻射《三體》廣播劇的第一季第三集中,汪淼來到了中科院國家天文觀測中心的射電天文觀測基地,要去觀測宇宙背景輻射的整體波動,振幅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之間。而接待他的沙瑞山則說他是開玩笑,說就算過了一百萬年後,也未必能測出這種幅度的變化。
  • 這道恐怖又神秘的光線憑什麼成為宇宙中最恐怖的射線?
    在所有可能影響我們地球的宇宙災難中,伽馬射線爆發引起的輻射攻擊無疑是最具災難性的事件之一。伽馬射線暴俗稱「GRB」,它們會釋放大量的伽瑪射線,這是已知最致命的輻射之一。如果一個人恰好在產生伽馬射線的物體附近,他會立即灰飛煙滅,可能連灰都不剩。伽馬射線爆發還可能會影響生命的DNA,在爆發結束很久之後就會造成遺傳損害。如果這件事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那很可能會改變我們星球上生命的演變。
  • 為什麼宇宙中有伽瑪(γ)射線暴,卻沒有α、β射線暴?
    α射線在恆星內部會有大量發生,在質子聚變鏈中它是副產品之一!正因為它是原子核,因此它的質量是比較大的(6.64×10-27千克),但各位不要以為它穿透力很強,恰恰相反,α射線的穿透能力是最弱的,一張紙即可屏蔽,甚至在空氣中的行進距離也不遠!二、β射線β射線就是高速運動中的電子流,它的穿透能力是比較強的!與α射線一樣β射線也是在重核裂變或者衰變以及輕核聚變的過程中產生的!
  • 天文之最:宇宙中最大的天體是什麼?
    天文學家總是被宇宙的均勻性或同質性所困擾,宇宙大爆炸所殘留下來的熱量在我們看見的各個方向上都驚人地均衡。這些早期的溫度波動引起了密度波動,因此宇宙中的物質也是均勻分布的。如果宇宙中的物質不是如此平穩地均勻分布,那麼大型團塊就會吸引更小的物質團塊,宇宙將不會膨脹,而是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縮。
  • 宇宙的之怒 伽瑪射線暴
    宇宙的「怒吼」:伽瑪射線暴科學家們利用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陣(Atacama
  • 伽瑪射線暴能做到,僅需1秒
    現如今有不少科學家對人類的未來憂心忡忡,他們都說地球已經支撐不住了,如果我們再這樣破壞環境,人類很可能會滅絕。地球有著自我調節系統,前幾次生物大滅絕就是證據,人類滅絕對地球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也許再過個幾十萬年,又會有新的生命出現。那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個瘋狂的問題,如何在10秒鐘之類滅絕全部人類?
  • 迄今宇宙最高能量伽瑪射線「被捉」
    此次中日科學家不但發現了超過100TeV的伽瑪射線,而且最高達到450TeV。左圖:西藏ASgamma實驗觀測到蟹狀星雲方向100TeV以上的伽瑪射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右圖:美國哈勃望遠鏡觀測的蟹狀星雲圖片(圖片來自於NASA) 蟹狀星雲距離地球6500光年左右,其能量來源是位於其中的高速旋轉的脈衝星,即蟹狀星雲脈衝星。
  • 日常生活中,到底哪些輻射致癌?這3種輻射最危險!
    作者:菠蘿(菠蘿因子公眾號創始人)(一)說起致癌風險,很多人最怕的就是輻射。86 年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最近的福島核電站事故,更是進一步加深大家對輻射的恐懼。很多人都認為微波爐是有致癌風險的,所以家裡堅決不用。很多人覺得 WIFI 信號、手機信號也可能致癌,每天過得心驚膽戰,如履薄冰。
  • 我們有伽瑪射線望遠鏡
    一種非常激進的觀點認為,先進的外星文明能夠利用黑洞產生的輻射(霍金輻射),驅動他們的星際飛船。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堪薩斯大學數學家劉易斯·克拉納闡述了如何利用伽瑪射線望遠鏡搜尋相關證據,證明存在微型人造黑洞驅動的星際飛船。藝術概念圖,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他的研究論文《利用伽瑪射線望遠鏡搜尋地外文明》於最近現身網絡。這是克拉納關於這一課題的第二篇論文。
  • 伽瑪射線為何爆發?天文望遠鏡能叩開宇宙大門嗎?
    康普頓觀測器儘管升空時間不長,但其觀測結果卻在天文學界引起了一場宇宙間伽瑪射線爆發之謎的爭論。伽瑪射線儘管具備極高能量,卻不能穿透地球大氣層,只能被衛星觀測到。許多科學家認為,伽瑪射線的射線源,應是銀河系內的某些星球。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觀測器觀測到的宇宙間伽瑪射線爆發,大約平均每天一次。
  • 太空中發現的十大最危險的事物 Most Dangerous Things in Space
    儘管有一些耀斑不會導致日冕拋射,當它們發生時,它們會拋射出熾熱的帶有輻射的等離子云。一旦這些等離子體的衝擊波抵達行星將會引發磁暴,磁暴會奪走電子設備中的電子,甚至可能會使所有生物都暴露在宇宙輻射中。超新星爆發是最具毀滅性危險的宇宙爆炸。超新星爆發是最具毀滅性危險的宇宙爆炸,它發生在巨大的星體到達生命末期時,這時會發生劇烈的大爆炸發出讓周圍多數恆星失色的強烈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