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惟一沒拿獎的那個人

2021-01-08 談資

金鐘獎,吳慷仁上臺頒獎。

一分多鐘,之激動之亢奮,比往回拿獎還要活蹦亂跳。像一隻滿地跳跳跳,摁都摁不住的魚。講得也挺好,「不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應該是,長江後浪接前浪。我們要接住後浪,給年輕人支援。」這成整晚金句。

好,這都沒有問題。問題是,光頭加兩撇小鬍子,巨黑巨瘦的這位老伯,您哪位啊!

完全,根本,簡直,一丟丟,認不出這是吳慷仁。吳慷仁,你要是被綁架了,被人整了,被鬼上身了,你就眨眨眼好嗎。

來,都跟著我往下滑,他們才是吳慷仁本仁。

所以,有個圍繞大帥哥展開的終極謎題就是——為什麼,他們老要跟自己的顏值過不去,為什麼,他們如此沉迷毀容。白古已經毀了,難道,白吳也將一去不復返了嗎。

吳慷仁不是沒有毀容預告。8月,他PO寸頭照,已經顯現巧克力色號。9月,頭髮沒了,在大太陽底下扮鬼臉,肌膚整個發亮。

隔半個月曬戶外健身照已經黑成包拯。fine,姑且算是他在發福利。

然後臉書那邊,金鐘前夕,他噼裡啪啦寫了一篇小作文。寫臺劇興衰,個人轉變,十年感慨云云。恢弘史詩後,結尾,冷不丁地皮了一下,「典禮那天,可能會像是一個阿伯走紅毯哦,別嚇到。」

害,能說什麼呢。吳伯伯辛苦了,吳伯伯慢走不送——吳伯伯,沒拿獎沒關係,期待你這個黑瘦醜老不知道是個什麼鬼的角色噢。

已經有人在猜,他這次把自己瞎搞成這副尊容,是要演蔣介石。別說,還真像那麼回事。但本尊認為,他cos龜仙人特別成功。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別鬧啊喂!

話說吳蜀黍也真夠變態的。我都懷疑,夠不夠變態,是劇本能不能打動他的一大標準。「哇好變態但我好喜歡」,八九不離十,就是他挑到心動本子時的真實寫照了。

來看看,除了龜仙人之外,他都有過哪些迷惑行為大賞。我們從出道算起。公認的,吳慷仁出道作品,是當年收視率爆炸的《下一站,幸福》。他演善良優秀痴情但苦逼的備胎花拓也。

吳慷仁自己也以花拓也作為入行第一任角色。所以到今年,他開始扮老人家,逢人愛講,「我啊這是入行第十年了。」

哈?真是這樣???

有個小故事是,演花拓也那一年,吳慷仁已經27歲高齡。27歲才第一次拍戲做演員,不怪前輩們拍著他的肩膀,不客氣地給他做終生總結:「吳慷仁,你這輩子都別想演男主角。你就長著一張男二號的臉。」演男二號,吳慷仁都是全場NG最多的那個。

有次拿獎致獲獎感言,第一句就是,「從說五個字都要NG20次的新人,到站上這個舞臺……」斷句到這裡的時候,大眼睛裡已經泛淚,聲音帶著哭腔。是個病嬌沒錯了。

但我要是吳慷仁,當場就跳起來反駁前輩,「不好意思喔,老子演過男主角的,還強吻了範植偉。」

那是演花拓也的前兩年,吳慷仁在臺北一家很有名的酒吧做酒保。是的,就是那種,實習期天天掃廁所,實習滿半年,老闆點頭了,才有資格上吧檯洗杯子。杯子洗過關了,才有資格為客人調酒的酒保。

張兆志上《康熙》說過,那家酒吧,從來只招帥哥當酒保。帥能當飯吃,但要吃更香的飯,僅僅有帥是吃不到的。像是調雞尾酒這種事,需要熟記各種彎來繞去的英文名。

可吳慷仁哪有好好念過書。高中聯考考一半,白卷一交,騎著速可達飛奔去臺南,找一位做板模的小老闆跟著他混工地。在吳慷仁的勵志事跡裡,一定要提的一件事是,「22歲時,已經做過50多份工。」

那麼不會認英文怎麼辦?酒吧凌晨收工,轉臺泡在誠品書店,一本本翻調酒書,然後用拼音記憶法,死記硬背背英文。

今年,《看板人物》做吳慷仁專題,去他呆過的酒吧採訪老闆。老闆評價吳慷仁用了四個字,「一生懸命。」意思是說,這姓吳的小子,做任何事情追求拿命去拼。

一生懸命誒,還不夠變態嗎!

酒吧是吳慷仁的福地。就是在這裡,他被人相中,開始兼職拍廣告拍MV。2007年,參與拍攝陳俊志的12分鐘短片《沿海岸線徵友》。這才是他第一次拍片。第一次噢,演的男主角噢。

什麼樣的男主角呢?就,與同性友人親親抱抱舉高高。也沒什麼具體的情節,12分鐘,詩情畫意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比如像這樣,點擊就看第一幕,如此隨性清涼的吳慷仁。

也沒什麼。那幾年,臺灣的邊緣帥哥們,無人不耽美。張孝全,楊佑寧,張睿家,範植偉——F4鄭元暢賀軍翔吳尊他們,就叫主流帥哥。論起來,吳慷仁的耽美起點還蠻高的。《沿海》裡和周孝安,《渺渺》裡就是範植偉。

《渺渺》的主線,是張榕容和柯佳嬿青澀的友情混加愛情。吳慷仁戲份極少,只活在範植偉的回憶裡。回憶兩個人的初次見面,那場戲非常好看。

幾個男孩在房裡說笑,範是其中一個。吳慷仁進來,揚起燦爛的笑。範隨口問了一句,「我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回答是爽快的,「是見過啊。」

「哪裡?」範直起身子問。吳還是答得爽快,「夢裡。」男孩們起鬨,都拿它當笑話。無人察覺,當事人並非在說笑。看這個起鬨聲裡的對視,吳慷仁,你真的好會!

嫉妒範植偉。

所以看吧,吳慷仁變態吧,從來不走尋常路吧。花拓也,和一系列異性戀角色,乃至《一把青》郭軫,相較起來,再正常普通不過。

就說郭軫。憑藉這個角色,吳慷仁拿到2016金鐘獎最佳男主。亂入說說那年的入圍陣容,吳慷仁之外,有邱澤有王傳一,頒獎人是藍正龍。

而在彼岸,他們做配過的,那麼輝煌奪目的臺偶男主們,出了一個彭于晏之後,其他人成了抱團糊。

倒是配角們都留了下來,好好活了下來。他們勤勤懇懇拍戲,踏踏實實拿獎。邱澤有《誰先愛上他的》,藍正龍有《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吳慷仁有《一把青》《我們與惡的距離》。

現在又能說,誰比誰奪目呢。

再說回吳慷仁那年拿獎。這是他演員生涯,第一座料很足的大獎。記者問他,拿獎對你來說,心理上會不會變強壯一些。他悶悶地重複了兩遍,「也許吧。」

但很快改口,「《一把青》,我真的覺得還好耶。」說完,發出響徹整個房間的苦笑——不是謙虛的笑,是苦笑。他的苦來源於,「應該可以更好的,可惜了。」繼而認為,「邱澤來演也沒差啊。」

講得特別認真。他認真地否定首座大獎,否定自己。

吳慷仁的啟蒙老師,逢得獎必感謝的李啟源,把這位學生吃得很透,說他就是,「一定要把自己走得很辛苦才覺得,我,吳慷仁,對得起這份工作。」

「辛苦」具體包括,開工要早到一個小時。至今沒有經紀人,開會、談合約、跑通告,一個人包幹。以至於《看板人物》要約他錄節目,方式相當復古——在臉書上私信他。

連找汽修廠改裝老爺車,他都一定要登門拜訪三次再pick。這精神,只有三顧茅廬的劉備可以媲美。被他pick的老闆壓力也超大,說吳慷仁,要改的車還沒送來,先送來一車的零件和一張列出tips的A4紙——正反面寫滿。

請欣賞,吳慷仁做的零件收納盒。瑞思拜!

吳蜀黍是處女座?不,他是如假包換但基因變異的射手男。

更具體的「辛苦」就是,為藝術獻身。獻身不單是脫光光就好。脫,對吳慷仁太小菜一碟了,因為脫太多。脫出難度的一次,是2016年拍電影《白蟻》。

吳慷仁演一個有心理病的年輕人,白天偷女性內衣,晚上穿著它們,面朝穿衣鏡進行自慰。第一個鏡頭就衝擊力十級。吳慷仁全裸,背對觀眾,呼哧哈赤做著不可描述的事。足足有兩分多鐘。

「龜仙人」不是唯一嚇人的。這副瘦到皮包骨的背影,驚嚇指數也不低。你敢相信,這部開拍前,他才剛剛殺青帥氣逼人,駕著飛機泡妞的郭軫嗎。

演《白蟻》,吳慷仁一個月減肥14公斤。理由很可愛,「飢餓帶來的憤怒和厭倦,有助於我進入角色。」但不太可愛的是,《白蟻》女主角鍾瑤,是吳慷仁目前唯一承認過的女友。

好消息是,已經分手。

金鐘開獎前三個月,方念華直白地問過吳慷仁,《與惡》會讓你拿獎嗎。他直接甩鍋評審,「評審的喜好摸不準,只有他們才能回答你。」

但也不敷衍。又想了想,老實交代,「如果拿獎,我會更輕鬆一點吧。」結果是沒拿獎。不只是沒拿,局面堪稱匪夷所思。

最佳戲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最佳男女配,全部給了《與惡》。今年金鐘獎,《與惡》slay全場。偏偏是吳慷仁的最佳男主敗北。就有點,十全卻九美,不圓滿。

吳慷仁松不了綁。但進一步想,松不鬆綁,跟拿不拿獎,這兩件事放在一個「一生懸命」的人身上,有關聯嗎。

吳慷仁說「輕鬆一點」是真的只有「一點」。方念華問過他的,你理想的中年,45歲的時候會是什麼狀態。方以為是拍戲,小瞧他了。吳慷仁要轉幕後,當導演,當製作人,挖掘新人。

「製作出一部,像《與惡》這樣,帶給大家有影響力的戲。」

吳慷仁36歲,離45歲又是一個十年。十年再十年再再十年,註定一生懸命。但有一命,吳慷仁恐怕只有低頭認下——

「不希望以後,大家見到我只覺得,哇好帥啊,哇演得好好啊。」不,你不想,你吳慷仁就是好帥啊。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惡」將如何定義?
    前段時間《我們與惡的距離》燃爆全場!令人沉思。之後騰訊視頻便引進了這一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我們電視劇的女主角:賈靜雯飾演的喬安。喬安一出場便是一個性格冷酷,做事不留半點情面,讓人聞風喪膽的女「總裁」,只要有她在的地方溫度就會下降!一個雷厲風行的新聞工作者。但是根據後面劇情發展,發現喬安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性格,導致她今天這樣狀態是因為她的兒子天彥,天彥兩年前被無差別殺人犯的流彈擊中,不幸離世。那天正好是母親節!而喬安除了恨那個無差別殺人犯她還恨自己,恨自己那天為什麼要出去吃飯!
  • 《我們與惡的距離》故事和角色觸及觀眾「痛點」
    新版《倚天屠龍記》播出後,網友關注點從劇集漸漸外延,諸多討論裡不少人堅持賈靜雯版「趙敏」是歷年最美。可對賈靜雯來說,那畢竟是16年前的劇了,如何證明現在的自己演技依舊在線,需要新的作品。 眼下豆瓣評分高達9.3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她交出來的最新「演技證明」。在討論作品深刻立意的同時,賈靜雯變化也讓人驚喜。
  • 豆瓣9.5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好在哪
    圖/ 《我們與惡的距離》最近收穫豆瓣9.5評分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終於呈現了這種分裂,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之後,所有人都停留在各自內心的偏見、冷漠、恐懼構築的牢籠裡,拒絕理解,逃避溝通,卻鮮有人關心悲劇產生的原因,甚至探尋原因的努力也被視作異端。
  • 我們與惡的距離:人的心是無底洞,該怎麼洞察?
    高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首輪播出時間距今已有三個多月,當時該劇引起了不少自媒體、社交平臺的關注,對此感興趣的觀眾早就費盡心思找渠道觀看。在高口碑的鋪墊下,6月24日《我們與惡的距離》在騰訊視頻首播,身邊討論這部劇的朋友更多了,它的確是一部值得探討的現實題材劇。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沒有人是局外人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早前因為豆瓣高分有注意到,但是開看一集氛圍太壓抑沒堅持住,畢竟我一般都選治癒一類的,人生都那麼辛苦,看個劇就不要太難為自己。這次終於看完了,還好沒有一喪到底,也有慢慢被時間刷掉悲傷和壓抑。
  • 什麼才是惡?看電影《我們與惡的距離》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由賈靜雯與溫升豪主演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電視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主要講述由一場隨機殺人事件,幾個不同家庭的不同立場,和社會不同階層人的對此事件的看法,參與者不同的心路歷程故事不長,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好人與壞人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 豆瓣9.5分熱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最近,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爆朋友圈。 它在豆瓣上拿下了今年華語電視劇最高的9.5分,遠遠超過《都挺好》的7.8分。劇裡展開了一場人性的博弈。人性的善與惡在糾纏,制度與情感在搏鬥。  任何人都沒有立場要求被害者家屬原諒和放下,但是可以幫助他們,給悲傷一種升華的方式,將希望傳遞下去,讓他們不在惡裡糾纏。 導演一直在強調,他們想講的重點不是「惡」,而是「我們」。 比起痛罵惡的危害,他們更關心,那些與案件有關的人怎麼生活下去?
  • 「不要挑戰人性」|《我們與惡的距離》
    「不要挑戰人性」估計這就是整部劇核心其實真正的劇名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但整部劇裡的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軌跡裡善良地努力生活拿槍掃射致電影院九人死亡的案件使四個家庭產生交集一個罪犯的辯護律師家庭這部劇開篇展示網絡輿情不知情的鍵盤俠一味地指責錯誤的一方或許這才是劇中唯一的惡人那為什麼標題叫做「我們與善的距離」劇中男主是刑事律師說白了幫殺人犯作辯護免不了家人無法接受他的工作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對話「他真的該死,他殺了人就應該死,但不代表民主法治要跟著一起陪葬
  • 《我們與惡的距離》:罪案背後的世相、人心和廢死爭議
    以往我們更多是在美劇中看到這樣的臺詞,卻鮮有華語電視劇觸及罪犯的人權議題。僅此一點,就使得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具備了獨特的價值。當然,這部豆瓣9.4分作品的價值不止於此。他從小學就想殺人,為什麼家庭、學校、親人、朋友、社會,沒能接住他?…… 」受害者家屬的這一連串尖銳提問也正是《我們與惡的距離》試圖探討的核心,我們在劇中可以看到,輿論暴力、媒體片面的報導、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汙名化、以及現代社會生活的疏離冷漠感是如何製造了「惡」。
  • 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什麼時候播出 在哪裡可以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臺灣電視劇,臺灣電視劇一般是不在內地上星播出的,那麼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哪能看呢?下面帶來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介紹。  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什麼時候播出?在哪裡可以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時間:臺灣公視2019年3月24日起播出,在愛奇藝就可以收看。
  • 《我們與惡的距離》:多視角敘事下的故事呈現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2019年上半年在臺灣播出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由賈靜雯、吳慷仁等主演。許多社會惡性事件,我們「看」過、「害怕」過甚至「罵」過,只等媒體告訴我們「壞人已伏誅」,那麼然後呢?事件後似乎就能雲淡風輕了,其實不然。這部劇就聚焦到悲劇發生後——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等如何面對傷痕、重建他們的生活,以及相關的精神病患者、刑事辯護律師如何面對媒體建構的形象、公眾的評價。
  • 現象級口碑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嗎?
    9.4超高分現象級口碑劇持續引爆社會熱議微博話題閱讀量3.5億次騰訊視頻播放量2.1億次《我們與惡的距離》著 者:呂蒔媛、公共電視 出 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官方授權,完整十集原創劇本×主創訪談×深度導讀賈靜雯等主演千字長文講述幕後故事,剖白表演體會內附百張精美劇照,隨時重溫名場面名臺詞名人推薦:我非常喜歡一個劇,叫做《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有一句臺詞很打動我,他說「看見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見的才要去相信」。
  • 看《我們與惡的距離》,想吹爆賈靜雯演技,立足點秒殺其他電視劇
    《不完美的她》《如果歲月可回頭》等一系列優秀電視劇上映,都很精彩,但看完《我們與惡的距離》後,立馬看到了差距。賈靜雯主演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帶我們探討,我們是要聲討惡這件事,還是在聲討惡人。李曉明的母親時候,沒有人花二十年的時間想培養一個殺人犯——他們比任何人都不想自己的兒子是殺人犯。所以事情發生後他們一家人崩潰了,父親用兩年的時間酗酒無所事事,母親戴著口罩終年不見陽光的賣東西維持生計,李曉文也永遠低頭走路不敢看任何人。可是啊!除了是殺人犯李曉明的親屬這件事,他們並沒做錯什麼,甚至一定程度上他們也是李曉明事件的被害者。
  • 極限網紅墜樓事件落幕: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面對一個即將凋零的花季少女,這群人非但沒有一絲絲同情與擔憂,反而是用冷漠的注視和殘酷的慫恿去刺激女孩。在這群圍觀的人裡,許多人也已經到了為人父母的年紀,可在他們眼裡,一個女孩的命,甚至還比不過朋友圈的幾個點讚。原本這個女孩,在經過消防員的開導和寬慰之後,還存有被拯救的希望。哪怕是一句簡單的「不要跳!」、「活下去!」,都有可能成為女孩重新振作的助力。
  •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該如何定義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該如何定義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臺劇被我們所熟知的,往往是少年時期的偶像劇,而如今臺劇的深度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可我們呢?還在歌頌某一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或者講述著這個社會的現實,卻又甘於死於安樂。
  • 《我們與惡的距離》:全天下沒有一個父母,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看到這些關鍵詞時,對於這部劇,我是有一點距離的。所以直到前幾天,才把它看完,不像之前的一些追劇經歷,這部劇在看的時候,進度很慢,有時——甚至兩三天才看一集。有人說,《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近年來臺灣劇日漸式微的,一劑強心劑。仔細的想了想,這些年的臺灣劇,的確沒有什麼太大的波瀾。早年間的偶像劇,已經挖空了大家,對臺灣偶像劇的期待。
  • 一部逃犯當煮夫韓劇《惡之花》,憑什麼幾萬人評論,評分高達9.2
    那麼這部單看名字平平無奇的《惡之花》究竟為何奪得如此高的成就?01 光看主演陣容,就值得一看《惡之花》的男主白熙成——由李準基飾演。沒錯,就是《王的男人》裡美得讓女人嫉妒的孔吉,也是《夜行書生》裡聰穎正直的金聖烈,還是《步步驚心:麗》裡孤傲穩重的四王子。顏值不必說,李準基是公認的清秀得令女子自愧不如的男演員。
  • 日本真正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來源:牛彈琴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包括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氣地抨擊這樣的目標「很沒腦子」。
  •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包括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氣地抨擊這樣的目標「很沒腦子」。但結果,他當年就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算是一個開門紅。以後每年的諾貝爾獎,似乎都少不了日本人的身影。
  • 東野圭吾: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過上平凡人的生活,不忍受別人的白眼?這是直貴一直在努力思考的問題,可惜現實卻讓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選擇逃避。只是,問題還是那個問題,逃避只是掩耳盜鈴的自我安慰,提心弔膽的日子隨時都可能捲土重來,生活隨時可能會被打亂。《信》是東野圭吾第四次入圍直木獎的作品,是很東野圭吾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