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奇特理論,兩個關於量子力學,它們讓人類難以接受

2020-11-26 奇點先驅

筆者:三體-小遙

在漫長的探索過程中,直到進入科技時代以後,人類才對宇宙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面對各種奇怪的現象,我們也能夠找到對應的理論。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量子力學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喜,甚至一些研究很難被人們徹底接受,以下這三大理論就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其一,是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疊加態。薛丁格的貓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實驗,它的特殊之處就在於發現了這一點。

對人類而言,事物往往只存在一個確定的狀態,而量子力學向我們證明,在人類進行觀察之前,一切都處於一種疊加態,也就是在我們尚未探索的地方,很多奇怪的現象都有可能真實存在。

在宏觀世界中,單一狀態的事物是合理的,比如生和死。但是在微觀世界中,這個問題將會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加複雜,人類在短時間內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

其次,是量子的隧穿效應。在我們的普遍認知中,宏觀世界是由微觀世界的無數個粒子組成的,而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和證實了粒子存在的隧穿效應,它們能夠輕而易舉的穿越物體,而我們在宏觀世界中卻無法做到。

隨著人類對量子力學的研究不斷深入,科學家們也在進行更多的嘗試,如果能夠將人體運動與量子隧穿相結合,或許我們也能夠擁有「遁地術」和「穿牆術」,只不過這個想法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後,是光速極限理論。愛因斯坦的著名觀點已經帶給人們很大的震撼,因為我們想要徵服宇宙的話,就需要更快的速度進行飛行,而超越光速就是人類的終極目標。

根據物理學的相關定律,想要突破光速的限制就需要人類將自身的質量化為0,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愛因斯坦表示,人類只能無限接近光速。而實現這個目標也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代價,否則我們將會被永遠困在銀河系中,無法見識到宇宙的壯闊。

相關焦點

  • 科學界有三個奇特的理論已被證實,卻讓人們難以接受,為什麼?
    在人類科學發展的過程中,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大膽的超前科學猜想,其中有很多已經被證實。比如黑洞,引力波,空間扭曲等,這些已經被證實的科學理論,大部分都能夠讓人們接受,可是有三個奇特的科學理論,雖然已經被證實,但卻讓人們難以接受,這是為什麼?
  • 這三個理論已經被證實,但卻讓人難以接受,為什麼?
    當然今天這並不是主題,這篇文章想要說三個已經被證實的科學理論,但卻是非常令人難以接受的。在人類的發展進化過程中,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都靠著宗教信仰、神話故事來維繫著整個社會生活。其實這非常容易理解,在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故事體系。這些神話故事體系的出現實際上有著共同的原因。
  • 四個已經被證實的科學理論,每一個都讓人們難以接受
    可是有四個已經被證實的科學理論卻不是,它們每一個都讓人們難以接受,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四個科學理論到底有何奇特之處。一,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對於量子力學,相信現在的很多人們都聽說過。
  • 科學家界有哪些已經被證實,卻又讓人們難以接受的科學理論?
    科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各種科學理論,正是先有科學理論,才有後來的科技實現,才有不斷的科技產品出現。人類文明從文藝復興開始,各學科開始分家,於是有了物理,化學,數學,醫學等各個學科的出現。而每一個學科中,都有相關的基礎科學理論支持,比如物理學中,有牛頓力學。這些科學理論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可是它們都能夠很快被人們接受。原因就是它們還沒有完全超出人們的認知和想像。
  • 學習量子力學,從接受這三個荒唐的理論開始吧
    有人說:想要學好量子力學,必須具備良好的數學和物理基礎,若不然,看量子力學的書籍就會像看天書一般,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物理理論與數學公式,簡直一個字都看不懂,而我卻認為:良好的數學及物理基礎的確是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學好量子力學,但是數學及物理基礎卻並不是必要條件,學習量子力學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有捨棄觀念
  • 量子力學史上的大論戰
    根據論戰內容和時間可將這場大論戰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26年薛丁格應玻爾邀請到哥本哈根做《波動力學的基礎》的演講並由此爆發第一次論戰;第二階段,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關於「新量子理論的意思」的第二次論戰;第三階段,1928年第六屆索爾維會議上關於不確定原理的第三次論戰;第四階段,1935年EPR論文發表,引起了關於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描述的完備性的第四次論戰
  • 量子力學
    這個實驗在人們普遍接受光的波動說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838年,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現了陰極射線。在此之後是1859年古斯塔夫·基爾霍夫(Gustav Kirchhoff)關於黑體輻射問題的陳述,1877年路德維希·玻爾茲曼(Ludwig Boltzmann)關於物理系統的能量狀態可以是分立的設想,以及1900年馬克斯·普朗克的量子假說。
  • 【物理學史】量子力學史上的大論戰
    根據論戰內容和時間可將這場大論戰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26年薛丁格應玻爾邀請到哥本哈根做《波動力學的基礎》的演講並由此爆發第一次論戰;第二階段,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關於「新量子理論的意思」的第二次論戰;第三階段,1928年第六屆索爾維會議上關於不確定原理的第三次論戰;第四階段,1935年EPR論文發表,引起了關於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描述的完備性的第四次論戰。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量子的概念由普朗克提出,而量子力學的創立則歸功於海森堡和薛丁格。量子力學一開始就是以公理表述的形式出現的。01 經典物理學回顧任何物理理論都不僅僅描繪事實,它們包含由經驗延伸出的假設和觀念。裡德伯在1914年建議,主量子數為n的電子層最多只能容納 2n^2個電子,但是他並不清楚為什麼在表達式裡會出現因數2。泡利於1925年通過分析實驗結果提出他的不相容原理:在量子力學裡,所有同種微觀粒子是不可分辨的,兩個電子不能處於相同的量子態。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 鄭偉謀
    量子的概念由普朗克提出,而量子力學的創立則歸功於海森堡和薛丁格。量子力學一開始就是以公理表述的形式出現的。01 經典物理學回顧任何物理理論都不僅僅描繪事實,它們包含由經驗延伸出的假設和觀念。經典物理學大致包含四個分支:力學、電磁學、熱力學和統計力學。
  • -量子,量子力學,量子理論,量子...
    科學家剛剛構建了一個量子黑客帝國。根據新的理論,量子信息可能並不是客觀存在,而純粹是我們大腦的運作。量子力學能夠很好地解釋我們這個宇宙中的許多謎團,但也產生了大量矛盾。波函數是量子理論中的關鍵,如果它能夠成立,那粒子就可以同時存在於兩個地方,信息的傳播速度會比光速還快,薛丁格的那隻貓也會同時死去和活著。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進化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哪個理論對人類文明影響貢獻最大?
    先說說進化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三者異同。同的是它們都是近代史上推動人類文明的裡程碑,都是科學巨大貢獻。異的是,它們三者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和層次不一樣。其中《物種起源》當然影響最大,而且也最偉大。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塊基石,是引領人類在現階段科學研究和進步的最偉大理論。但不管怎樣,這兩個理論只是物理學發展過程中一個階段理論,它既不是起始理論,也不是終極理論。而進化論是人類認識的一個終端和開端,它中斷了愚昧和迷信,開啟了科學的進程。
  • 【地理觀察】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著量子力學的發展,科學家提出了光的波動二向性,大物理學家費恩曼曾說過:「雙縫幹涉是量子力學的核心實驗,其中包含了量子力學最深刻的奧秘。」
  • 3條哥本哈根學派關於量子力學的論述
    以玻爾為代表的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學派起源於1921年玻爾在丹麥哥本哈根創建理論物理研究所,該研究所成立後迅速成為當時國際上公認的物理研究中心,逐漸形成了以玻爾為核心、以哥本哈根的名字命名的學派。哥本哈根派對量子力學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代表人物有玻爾、海森堡、泡利和玻恩等。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是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 [1] 。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初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認識。
  •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日常生活,大到日月星辰,中到江河湖海,小到柴米油鹽,全都可以用牛頓的理論來解釋,因此人們認為這就是主宰整個宇宙的終極真理。進入20世紀,科學家們發現,牛頓力學只適用於我們的宏觀世界,放到尺度特別小的微觀世界,這套理論就完全行不通了。   所以,量子力學是關於微觀物質世界運動規律的理論體系。
  • 量子力學之華山論劍
    量子力學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話題,關於它的文章和書籍數不勝數。對於科普愛好者來說,專業文章難以看懂,如果不能親手計算和推導,那就是天書;科普文章看時感覺很熱鬧,可是合上書本後,往往只能想起一堆故事和似懂非懂的結論,這些結論在腦中像一團糨糊,怎麼也理不清。
  • 一組關於量子理論的名句;上帝不會擲骰子等
    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理學處於大發展時期;當時的經典物理理論大廈越來越堅固,欣欣向榮;但同時也飄著兩朵小小額烏雲,但正是這兩朵烏雲,揭開了物理學革命的序幕:一朵烏雲下降生了量子論,緊接著從另一朵烏雲下降生了相對論。量子論和相對論的誕生,使整個物理學面貌為之一新。
  • 溫伯格:量子力學的困境
    20世紀頭十年間量子力學的發展給許多物理學家帶來衝擊。時至今日,儘管量子力學已經取得巨大成功,關於它的意義與未來的爭論卻仍在繼續。本文是著名理論物理學家Steven Weinberg為紐約書評所撰寫,將於1月19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