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空之眼」FAST向全球開放,耗資2300萬美元建數據處理中心

2021-01-13 大數據文摘

大數據文摘出品

來源:Nature

編譯:蔡婕、李雷

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又稱「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口徑、填充口徑(即全口徑均有反射面的)射電望遠鏡。

FAST項目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在1994年起,一直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 2016年9月,FAST落成啟用,而一年之後,南仁東便因病逝世,享年72歲。

2019年9月17日,南仁東「人民科學家」被授予國家榮譽稱號。

如今,「中國天眼」正準備向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開放,這將開啟一個觀測能力高靈敏度時代,將有助於尋找引力波,並能探測被稱為「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s)的神秘短暫無線電波爆發。

下個月舉行評估會,FAST將全面投入使用

位於中國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剛剛通過了一系列技術和性能評估,預計中國政府將在下個月舉行的評估會議上,最終批准該望遠鏡全面投入使用。FAST的首席科學家李迪(Di Li)表示:「剩下的工作基本沒什麼問題了,我感到既興奮又如釋重負。」

Nature報導

這個複雜的項目充滿挑戰——最初由於其位置偏遠,科技人員到這裡來工作將付出很大的犧牲,但是能夠參與FAST的回報是巨大的,FAST採集無線電波的範圍是世界第二大單碟望遠鏡的兩倍(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305米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的巨大規模意味著它可以探測到宇宙中來自各種天體的極其微弱的無線電波,比如旋轉的中子星——脈衝星,又或者是遙遠星系中的氫元素。它還將涉足射電天文學的前沿——利用無線電波來定位可能孕育著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

自2016年開始測試以來,目前只有中國科學家才能參與對望遠鏡初步觀測數據的研究項目。但上海天文臺臺長、中國科學院FAST監督委員會聯合主席沈志強表示,現在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將可以使用其觀測數據進行研究。

「能夠使用這臺望遠鏡,我感到超級興奮。」美國摩根頓的西維吉尼亞大學射電天文學家Maura McLaughlin說。

FAST在測試階段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100多顆脈衝星。

名副其實的天空之眼

這座耗資12億元人民幣(合1.71億美元)、歷時5年建成的望遠鏡,被譽為「天眼」,位於中國西南部貴州省偏遠的一個大窪地中。

它500米寬的碟形天線由大約4400塊單獨的鋁板組成,有超過2000個機械絞盤用於操縱其傾角,可以聚焦天空的不同區域。李迪說,儘管FAST比其他一些尖端射電望遠鏡的觀測視野要小,解析度比陣列望遠鏡低,但FAST巨大的尺寸使其具有獨特的靈敏度。

今年8月和9月,FAST檢測到數百次來自代號121102的天體的快速射電暴(FRB)。李迪表示,其中許多爆發太微弱,其他望遠鏡無法觀測到。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消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FRB的張雲凡(音譯)說,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神秘的爆發,但是「我們觀測到的無線電脈衝越多,我們就能對它們了解得越多。」

FAST在同一時刻只能觀測一小部分天空,這使得它不太可能發現許多新的FRB,因為這些FRB可以在來自天空的任何位置,並且稍縱即逝。但是德國波恩的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Laura Spitler說,FAST有著「匪夷所思的靈敏度」,這將有助於追蹤詳細的電波來源。

FRB的產生原理

重複的觀測可以讓科學家了解FRB產生的環境,並能夠確定每次爆發的能量是否不同,又或者是否以固定的模式發生。

McLaughlin表示,FAST還將促進一項國際合作,研究如何在引力波(時空漣漪)橫掃銀河系時發現它們。國際脈衝星計時陣列正在世界各地使用射電望遠鏡來監測脈衝星的常規爆發,尋找能夠揭示這些低頻引力波造成的時空畸變現象。

到本世紀30年代,FAST應該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高靈敏度測量數據,可以研究這些波的某個來源,比如超大質量黑洞的碰撞。「這才是FAST真正大放異彩的時刻。」McLaughlin說。

李迪說,他對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特別感興趣。目前還沒有任何系外行星的發現是根據其無線電波,但是FAST能夠發現微弱的極化波,這使得它有機會找到第一顆系外行星。

極化的無線電信號可能來自具有磁場的行星,如果它與地球磁場相似,就能保護潛在的生命來源免受外太空輻射,並形成大氣層。

在FAST的寬光束中識別一顆行星是一項巨大挑戰,因為它們發出的波非常微弱和渺小。但是李迪的團隊希望通過增加36個碟形天線(每個5米寬)來提高FAST的性能。他表示,儘管這些小天線成本相對較低,是現成的產品,但它們加在一起將使FAST的空間解析度提高100倍。

李迪希望對FAST的遠程操控可以很快從其附近地區遷移到位於貴陽市的一個耗資2300萬美元的數據處理中心。他預計,將數據中心搬到大城市也將有助於吸引更多的技術和工程人員。

現在該團隊最大的障礙是如何存儲和處理望遠鏡產生的大量數據。他們正在與有關部門協商,以獲得更多的資金用於數據存儲。李迪表示,評估會的成功舉辦肯定會對此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NASA耗資2300萬美元太空廁所即將升空 意義出乎意料
    NASA耗資2300萬美元太空廁所即將升空 意義出乎意料這項名為天鵝座14號的任務將在第14趟飛行中交付3,458千克的貨物,以供諾斯羅普·格魯門的機器人Cygnus太空飛行器以及補給飛船的第13項任務,前往國際空間站。
  • 英媒:中國FAST望遠鏡向世界天文學家開放
    英國《自然》雜誌9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巨型望遠鏡向全世界天文學家開放  世界上最大的單碟射電天文臺正準備向全世界天文學家開放,開啟一個精細靈敏的觀測時代。該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位於中國南方,剛剛通過一系列技術和性能評估,預計中國政府將在定於下月舉行的審查會議上為該天文臺開始全面運行開最後一個綠燈。「在接下來的階段,我們看不出有任何障礙」,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音)說。這項複雜的工程並非沒有挑戰:它的設計激進,而且最初很難吸引到工作人員,部分原因在於其位置偏遠。但是它所帶來的科學回報將是巨大的。
  • 「天空之眼」在中國 遙感衛星數據自給率達80%
    「天空之眼」在中國 遙感衛星數據自給率達80% 原標題:   新疆的草業工作者為了看清一塊草地的長勢,再不必花上10天的時間,翻山越嶺到天山的另一頭。這一工作將由高分家族的遙感衛星代勞。
  • 耗資2300萬美元,新版美國太空馬桶明日發射
    這個耗資2300萬美元的廁所系統被稱為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比空間站目前使用的廁所小65%,輕40%,可以容納更大規模的工作人員。作為例行補給任務的一部分,該馬桶將於9月29日搭載諾斯羅普·格魯曼·天鵝座發射到空間站。探險63號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和伊萬·華格納已經開始為太空馬桶的交付做準備。
  • 2300萬美元的太空馬桶,你期待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於下周向國際空間站發送一種新的太空馬桶,供太空人在未來用於月球或火星任務。這個耗資2300萬美元的廁所系統被稱為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比空間站目前使用的廁所小65%,輕40%,可以容納更大規模的工作人員。作為例行補給任務的一部分,該馬桶將於9月29日搭載諾斯羅普·格魯曼·天鵝座發射到空間站。
  • 中國天眼FAST成果頗豐,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2020年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自建成運營以來,FAST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11月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FAST的反射面面積與大約30個標準足球場相當,其首席科學家李菂表示,如果把它全部裝上米飯,全世界每個人大概可以分到兩碗。
  • 從尿褲子到2300萬美元的豪華馬桶:人類太空廁所簡史
    目前,國際空間站上配備的馬桶是由俄羅斯製造的,價值1900萬美元。該馬桶能夠將太空人的尿液和固體排洩物分開存放,其中,尿液被一個專門的裝備回收後製成可以飲用的水,其回收效率高達80%,而固體排洩物則被回收集中存放,等待下一次貨運補給任務返回時連同返回艙燒毀在地球大氣層中。
  • 2300萬美元一個廁所你見識過嗎?網友:果然貧窮限制了想像
    NASA將於下周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一種新型太空廁所,供太空人測試,之後可能用於未來的月球或火星任務。這個耗資2300萬美元研發的廁所系統被稱為「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比目前空間站上使用的廁所小65%,輕40%,可以容納更多太空人。
  • 上個廁所2300萬美金!想呆在太空裡可不簡單了!
    不吃魚看新聞了:馬桶想賣出天價,NASA教你:換個名字,再放到天空的外頭去,售價直接飆到2300萬美金,折合人民幣1.561654億!近期美國NASA將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一艘貨運飛船,上面運載有一個新的太空馬桶,全新漂亮的名字:「
  • 美國最大望遠鏡塌陷,全球僅剩中國一隻「天眼」,中國:可以共享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與中國的FAST"天眼"射電望遠鏡,又被譽為地球的"兩大眼睛"。隨著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坍塌,目前全球僅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坐落於貴州省的FAST球面射電望遠鏡,是當今全球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全面領先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 美國最大望遠鏡塌陷,全球僅剩中國一隻「天眼」,中國:可以共享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與中國的FAST"天眼"射電望遠鏡,又被譽為地球的"兩大眼睛"。 隨著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坍塌,目前全球僅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坐落於貴州省的FAST球面射電望遠鏡,是當今全球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全面領先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 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數量約有7.4萬個 約佔全球數據中心總量23%
    原標題: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數量約有7.4萬個,約佔全球數據中心總量23%   孫會峰:現任賽迪顧問
  • 「天空之眼」,目光更閃亮
    有著太空「神探」之稱的「高分家族」(即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系列衛星),仿若一隻只「天空之眼」,高掛在太空,地上的人類看不見,也摸不著,但這並不影響它們「遙望」我們,並用這種遠距離的技能改變著地上的生活。 從高分一號到高分七號,「高分家族」不僅構建起我國自主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在應用上也遍及國土測繪、農業、林業、環保等領域。
  • 中國各省份第一高樓:天空城市838米居首 春之眼排11
    中國各省份第一高樓:天空城市838米居首 春之眼排11 贏商網雲南站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而在今年8月的時候,「美國天眼」突然發生意外,一條支撐饋源平臺的鋼纜斷裂,直接在望遠鏡的反射面砸出了一個約30米的口子,很不幸運的是,在這次之後,又先後發生了幾次的故障,同時在11月,一次強大的損壞導致整個天眼損失更大,由於一根能承受544噸重量的主鋼纜因無法承受283噸重量而斷裂,對底部反射面造成了更嚴重的破壞,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1200萬美元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而在今年8月的時候,「美國天眼」突然發生意外,一條支撐饋源平臺的鋼纜斷裂,直接在望遠鏡的反射面砸出了一個約30米的口子,很不幸運的是,在這次之後,又先後發生了幾次的故障,同時在11月,一次強大的損壞導致整個天眼損失更大,由於一根能承受544噸重量的主鋼纜因無法承受283噸重量而斷裂,對底部反射面造成了更嚴重的破壞,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1200萬美元。
  • 新知|「天空之眼」,目光更閃亮
    省高分中心供圖2月3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從雜草叢生的荒地到一座可以容納1000張病床的戰疫醫院,整個過程的觀測都在高分衛星銳利的「目光」之下。有著太空「神探」之稱的「高分家族」(即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系列衛星),仿若一隻只「天空之眼」,高掛在太空,地上的人類看不見,也摸不著,但這並不影響它們「遙望」我們,並用這種遠距離的技能改變著地上的生活。
  • 美最大望遠鏡一夜塌陷,中國:只要表現誠意,可以同美國共享數據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與中國的FAST"天眼"射電望遠鏡,又被譽為地球的"兩大眼睛"。報導稱,此次失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建於1963年,坐落於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觀測條件相當優越。整座望遠鏡由底層直徑305米的接收盤面和重達900噸的接收平臺組成。自從投入實際使用以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為人類在電波天文學、大氣科學和雷達天文學等領域的研究,立下了"赫赫戰功"。
  • 【中國科學報】海洋所海洋大數據中心向全球開放共享資源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數據中心新版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運行,面向國內外用戶開放共享數據資源,提供數據共享、匯交、應用及計算服務。  據介紹,中心通過門戶網站首次發布特色數據產品5套,包括全球海洋溫度格點數據集、全球海洋鹽度數據集、全球海洋層結數據集、全球海洋熱含量數據集、基於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的全球海洋表層二氧化碳分壓數據集。
  • 價值2300萬美元!國際空間站將安裝新馬桶,將來可用在登月任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8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本周將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一艘貨運飛船,上面載有一個新的太空馬桶,它有一個時髦的名字——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這個太空廁所裝置耗資高達23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