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網絡傳特斯拉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將調整售價至22萬元。一個名為「程式設計師聊特斯拉4群」的聊天截圖顯示,特斯拉內部已經確認該車型將調價至22萬元。而當前特斯拉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後售價為29.905萬元。
這則消息引起了廣大車主的關注,不少人信以為真,並引發了不少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的車主不滿。微博上,有大量特斯拉用戶吐槽其價格降價速度之快,令其感覺「被割韭菜」。沒多久,特斯拉中國官方就回應並闢謠,稱此消息不屬實。
但實際上,正由於特斯拉當前的「低價」政策,讓其在疫情之下的「一片哀嚎」的市場中異軍突起,不退反進,再一次攪動市場格局。
疫情之下的「攪局者」
中汽數據中心公布的零售數據顯示,特斯拉Model 3單月上險量達11927臺,位居新勢力單一車型3月榜單之首,且領先位居第二位的蔚來ES6一萬多臺,在排行榜中具有絕對的領先優勢。
Model 3的領先優勢,不僅體現在造車新勢力的排名中,放眼整個豪華車市場,其銷量表現亦足以撼動豪華B級車市場的固有格局。據數據顯示,奔馳C級3月銷量為1.3萬臺,位居豪華B級車市場銷量冠軍,而緊隨其後的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寶馬3系或者奧迪A4L,而是特斯拉Model 3,以10160臺的銷量表現位居豪華B級車市場銷量排名第二。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作為一個「攪局者」,特斯拉名副其實。在疫情這個特殊的節點下,特斯拉不僅穩佔造車新勢力榜單的第一,還能在豪華B級車市場擠掉寶馬、奧迪等傳統車企。究其原因,無他,只是因為特斯拉Model 3國產後的「低價」。而國產Model 3較高的單車利潤率,也讓傳統車企無法企及。
2020年年初,特斯拉率先國產了Model 3標準續航版,其售價從35.58萬元下降至29.9萬元,對比2019年4月進口版本,降價幅度高達38.8%。有業內人士指出,特斯拉國產後產品售價的下探,使得Model 3可以俘獲更多受眾群體,目標受眾更為廣泛,也成為其在純電動車領域實現突圍的殺手鐧。蓋世汽車研究院也分析指出:「Model 3國產後售價降低,性價比提升,為其後續的熱銷打下了基礎。」
「上海速度」和「矽谷基因」
作為國際化的重要戰略之一,特斯拉非常重視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美國市場的短期容量到頂以後,中國市場增長的量能將會助力特斯拉在盈利方面站穩腳跟。
一年前,上海市政府以貸款優惠政策吸引特斯拉建造工廠,且由於國內人工費用、固定資產費用相比美國較低等,特斯拉算盤一算,便發現特斯拉在上海工廠的資本開支將會比美國工廠低65%。於是,特斯拉就決定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並在政府的幫助下用一年的時間迅速完成了開建、封頂再到投產的過程,其速度令世界驚嘆。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當今時代,特斯拉在國內的落地生產速度相比其他車企,略勝一籌。
由於沒有4S體系在廠商和市場終端做緩衝,特斯拉的價格體系一直很敏感,匯率、零部件產能情況、供應商供貨情況等各種因素都能直接反應在特斯拉的車價上。而為了降低關稅影響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價格競爭力,同時也為長期市場戰略鋪墊,特斯拉這幾年一直在加速其新能源產業鏈布局,如在全球主要市場建造工廠、儲能網絡和充電網絡等。
同時,特斯拉通過自研自動駕駛晶片和人工智慧算法,並配合數量最大的車隊不斷提供用於深度學習的真實路況數據,特斯拉擁有比其他車企更高的算法迭代效率。而特斯拉所特有的「矽谷基因」讓其汽車可以像智慧型手機一樣進行系統升級(OTA),如車內溫度、剎車、充電等涉及車輛零部件的功能都可以進行「遠程控制或升級」,省去了傳統4S店的步驟與流程,極大地縮減了成本。
國產化加速成本降低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的製造業是出了名的「經濟實惠又好用」。目前,特斯拉核心技術供應商大部分來自日本、美國和歐洲,中國企業大多作為二級原材料供應商進入供應鏈體系。
但隨著特斯拉本土化生產後,其核心技術的部分供應商也開始轉向國內企業,如特斯拉的核心零部件電池,則是由松下提供的電池迅速轉向成本較低的寧德時代;採用兼營傳統機械水泵和新能源汽車電子水泵的飛龍股份、提供傳感器和人機互動系統的均勝電子等多家本土自主零部件企業。
目前,中國工廠生產Model 3的零部件國產化率為30%。按照特斯拉規劃,2020年底前Model 3將實現100%國產化率,特斯拉汽車生產的國產化正在加速中。對此,興業證券早前發布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特斯拉採用國產供應鏈後,國產Model 3在成本層面最大還將會有27%-34%的降價空間。也有不少人認為,當前國外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特斯拉供應鏈的本土化率或將提前大規模鋪開。
任澤平公號曾表示,Model 3在美國市場已經成為現象級的產品,當務之急在於憑藉自建工廠和低價政策將其成功複製到中國市場,快速搶佔市場,並著手推進Model Y以滿足SUV用戶的需求。任澤平公號預測,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3500萬輛,特斯拉年銷量將達到300萬輛,海外市場營收佔比將超過50%。
值得肯定的是,無論傳言如何,國產特斯拉在成本逐漸降低的大趨勢下,以低價、高配吸引消費者,勢必成為其在疫情中自救的法寶。即使車主對其降價速度太快而不滿,依舊不影響特斯拉在市場上獲得越來越好的好成績。只要對比中美「冰火兩重天」的不同態勢,就能看出其中的門道。因此,為了進一步拉動銷售,國產特斯拉再度降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將留給市場新的懸念。
當 「矽谷基因」遇到 「中國速度」,特斯拉這個「攪局者」究竟能否給中國汽車市場帶來更大的震動,甚至撬動整個全球的格局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