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的七個獨立單元中,純粹從作品藝術性角度考慮,那麼冠亞軍分別是陳凱歌的《白晝流星》與徐崢的《奪冠》。《奪冠》在視角表現方面的別出心裁和情節編輯的天馬行空讓觀眾在欣賞時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而《白晝流星》以大氣磅礴鏡頭語言和深刻的劇情寓意,震撼著我們的眼睛與內心。兩部作品綜合比較的話,個人覺得,後者更勝一籌。
《白晝流星》的經典是多方面、深層次的,從電影畫面、鐿頭剪輯、再到角色塑造,影片所傳遞出的意境與哲理,可謂是處處經典,這也使作品擁有了較高的藝術價值。本文將這部時長22分鐘的電影作品當成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從皮、肉、骨、意、魂這五個方面,由淺入深來對它進行解讀。
一、電影的皮:波瀾壯美的電影畫面
如果將一部電影比做一個人,那麼電影的畫面效果就是這個人的外在皮相。比如去相親,我們面對一個在內心有期待卻又完全陌生的人,對方的穿著、容貌就會是我們所接收到的第一信息。我們會在潛意識中本能的希望對方穿著得體、容貌美麗。電影作品也一樣,電影畫面就是這部作品的容貌與裝扮,這是傳遞給觀眾最直觀的作品印象。
《白晝流星》的視角感染力顯然是優秀的,這也和陳凱歌一向重視畫面與色彩的風格相符合,他的前作《妖貓傳》、《無極》等都在色彩和畫面上有可圈可點之處。在本片中,那些壯美的草原、群山,夕陽下逆光的唯美鏡頭,帶給觀眾們極具美感的視覺衝擊力和觀感享受。在這部作品中,我們欣賞到了可以比肩《亂世佳人》、《現代啟示錄》、《魔戒》這些影壇經典作品的鏡頭畫面。
二、電影的肉:極具代表性和差異性的角色塑造
好的導演會努力的塑造片中主要角色性格的差異性。鮮活的角色形象是感染觀眾的重要傳遞媒介,影片的主題思想、所蘊含的哲理,都要依靠片中角色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語言來傳遞給觀眾。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它的情節是否讓觀眾感覺到有血有肉,作品中主要角色的性格塑造是否飽滿是關鍵因素。
如在影片《社交網絡》中,導演大衛·芬奇採用了在單個場景內密度極高、信息量巨大的臺詞,和在公司發展中的數次重要事件,形象地刻畫出馬克·扎克伯格與他的室友愛德華多·薩維林、和公司主要合伙人肖恩·帕克三位重要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徵,而這種性格上的差異導致他們對公司發展的理念產生矛盾。有了前期對人物性格精準的勾勒,後期角色之間的衝突也就變得順理成章而且生動形象,從而使影片情節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在本片中,主重要的角色同樣是三個——老李和朋友託他教導的兩兄弟。塑造退休的扶貧主任老李的人物形象相對容易一些。只需要傳遞給觀眾一些如工作性質、工作職位等有效信息,觀眾們就會將其自動與腦海中焦裕祿、孔繁森這樣的人物形象銜接起來,從而建立起清晰的角色印記。 在人物性格表現上真正的難點在於兩兄弟,為使故事情節更加飽滿,導演沒有簡單的把兩兄弟刻畫成同一類型的人物,而是通過幾處簡單高效的情節 ,生動刻畫出兩兄弟之間的性格差異。
第一個情節,老李與兩兄弟第一次見面。他叫著名字問兩兄弟哪個是老大,而老大卻故意騙老李說自己不是老大。這時,老二主動向告訴老李,自己才是弟弟,並讓哥哥不要騙人。通過一個場景和幾句簡單的對白,便清晰的傳遞給觀眾老大狡猾、老二實在的人物形象信號。
第二個情節,通過剪指甲、吃餃子、換衣服這段鏡頭,通過介紹兩兄弟窮困的生活環境,再次向觀眾加深人物的性格信息。同時開始描述老李在生活上對兩兄弟的照顧,為後期的情節進展起到鋪墊作用。
第三個情節:偷錢,老大要偷,老二知道後要阻止。顯然兩兄弟同樣在受到老李家庭的照顧下,弟弟已經改變,在內心願意放棄以前的生活方式接受老李家的溫暖;而哥哥依然保持著原先的生存理念,準備拿錢走人。通過這個場景中的人物衝突,進一步加深了兩人的性格特徵。哥哥的狂野、狡猾與老二的溫和、實在,這兩個角色的性格特徵在觀眾內心中的形象更加清晰、立體,也使作品有了更強的情節張力與藝術感染力。
兩兄弟的性格差異是否有客觀的邏輯性原因呢?我們可以分析一下,老大年長几歲,所以經歷社會殘酷的一面更多、時間也更久。而且由於他是哥哥,可能在多數時間內需要他保護弟弟。所以,儘管是在同一個環境下生活的兩兄弟,這種性格上的差異也是合乎客觀邏輯的。這就不難看出導演在人物塑造上的認真程度和專業水準,簡單、精準、有效而且符合客觀邏輯。
三、電影的骨:展現出作品主題——人的自立,需要自己站起來
在老李事生小羊的時候,面對初生的小羊羔,影片重點突出了一句臺詞——自己站起來。有心的觀眾當然可以聽出來,這不僅是在說初生的羊羔,更主要的是在作為一個伏筆,在映射當前還站不起來的兩兄弟。面對生活、面對自己的人生,人必須自己站起來,這句話也是本片的主題思想。
與此同時,發生了偷錢事件。兩兄弟中的老大偷錢,是他以往生存方式的延續。沒有是非觀念,一切行動和選擇以生存和本能的欲望為指引。在老大以往的生活體驗中,生活是殘酷和艱難的,幾件衣服、一頓餃子,還不足以使他的人生觀發生逆轉。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在警察抓到他們後,老李竟然還在維護著他們,說錢不是兩兄弟偷的,而是自己給他們的。在這一刻,哥哥終於被老李的人格力量所感化。通過偷錢這個情節,作品完成了兩兄弟的心靈震撼與認知轉變。自己站起來,將成為他們在以後生活和人生中,所遵循的價值理念。
一部作品,情節發展到這裡,可以說已經從皮到肉、再由肉見骨,已經把整個故事講清楚了。但對於陳凱歌來說,顯然這樣程式化的情節形式還遠遠不夠。他需要將作品的情節再次升華到更高、更宏大的藝術層次。作品除了有皮、有肉、有骨之外,還要有魂和意,這才符合導演對自己這部作品藝術價值的追求和定位。
四、電影的魂:將「自己站起來」的主題進一步升華到航天、扶貧事業和我國自主發展成為強國的層面,並講述基層大眾作為我國基礎力量的重要性。
從老李帶著兩兄弟策馬草原開始,到神十十返回艙降落祖國大地。這是一段教科書般的鏡頭剪輯,與張藝謀《回歸》中火車站那段抓捕戲一樣,華麗的畫面效果與極具功底的鏡頭剪輯,顯示了導演過硬的專業水準。
在這震撼人心的視覺感染下,作品開始了藝術層次上的提升。影片脫離了單一的個體角色,開始從宏觀的角度,向觀眾展現我國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講述了扶貧工作的重要性與扶貧工作和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之間的內在聯繫。
從航空員出艙到哥哥代替工作人員抬起航天員,這段情節除了向觀眾說明哥哥的人生觀已經被完全帶入正途之外,還有著更為深遠和宏大的象徵意義。如果大家不能完全體會,那麼此處開始畫重點
1、以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為代表,展現建國七十年來,祖國發展建設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2、從哥兄弟接替工作人員抬起航天員這個細節,刻畫出廣大人民群眾是我國各項事業的根本基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各個重大領域取得的成就,需要基層民眾前赴後繼在各個崗位上努力工作,熱愛祖國。
3、通過1和2,說明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民眾是一切的基礎,如果說國家是一座高樓,那麼每個民眾就組成高樓的一顆沙子,雖然渺小但卻重要。
所以當我們看到神十一返回艙如白晝流星一般划過蒼穹;當看著積勞成疾的老李病倒在內蒙的土地上,我們才意識到,原來不能依靠別人,得靠自己站起來的還有我國的航天航空事業;靠自己站起來的還有我們祖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和平崛起之路;同時也告訴那些還在貧困線以下的同胞們,國家在花大力氣進行扶貧工作,這是關係到我們國計民生的大事。而這些在貧困線下的同胞們,面對國家的政策和那麼多的幫扶人員,你們要富裕,就和那兩兄弟、和我國的航天航空事業、和我們國家這七十年來走過的道路一樣,你們得從內心裡、從行動上,自己站起來。一句「它得自己站起來」這個伏筆,竟然埋的如此之深。與後面一系列的情節與影片主題遙相互應,並在情節感染力上上發生強烈的化學作用,重點突出了影片的魂,使作品升華到更高的藝術層次。
五、電影的意——何為《白晝流星》
田壯壯
流星所孕育的含義,在大多數人腦海裡,是絢麗而短暫。那麼白晝流星呢,與夜晚驚艷后就隕落的流星不同。白晝中的流星可以外表不那麼奪目,但它卻更有內在的價值與恆久的生命力。所以即使在白晝中,它可以折服大眾,而且能保持長久的影響力和後勁兒。夜空中的流星讓我們在視角上驚豔,而白晝流星卻讓我們從內心感覺到震撼與自豪 。那麼:拋開神十一返回艙這顆有畫面感,肉眼可見的白晝流星,引申到其它層面。
1、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經過幾十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有了現在遨遊天際的成就,這正是一顆鼓舞國人的白晝流星;
2、再深入一層,我們千千萬萬像老李一樣,兢兢業業的奮戰第一線的基層工作者,也是一顆顆的白晝流星,為我國的偉大復興與經濟騰飛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3、我國冉冉升起的國運,是在世界舞臺上空一顆令世界感嘆的白晝流星。正以我們的博大、厚重,在歷史的天空中書寫著屬於這個時代的壯美詩篇。
以上這些,使得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成為了《我和我的祖國》整部電影中最為絢麗的一個篇章。同時也給我們帶來由外到內、由視角到內心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