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凱奇:靜默就是我的詩意 戲劇的藝術 160

2021-01-16 戲劇的藝術

作曲家約翰·凱奇請鋼琴家上臺在鋼琴前坐下。觀眾們坐在燈光下安靜地等著。1分鐘,沒有動靜,2分鐘沒有動靜,3分鐘,人們開始騷動,左顧右盼,想知道到底怎麼了,到了4分33秒,鋼琴家站起來謝幕:「謝謝各位,剛才我已成功演奏了《4分33秒》。」



(從45秒約翰·凱奇登場,到6分40秒演奏結束)

這就是約翰· 凱奇驚世駭俗的無聲音樂《4分33秒》。


約翰·凱奇一生中最為石破天驚當然也是最著名的音樂作品當屬《4分33秒》(首演於1952年),該作品為任何種類的樂器以及任何數量的演奏員而作,共三個樂章,總長度4分33秒,樂譜上沒有任何音符,唯一標明的要求就是「Tacet」(沉默)。作品的含義是請觀眾認真聆聽當時的寂靜,體會在寂靜之中由偶然所帶來的一切聲音。這也代表了凱奇一個重要的音樂哲學觀點:音樂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聽。




他以領袖和先知的地位居於先鋒藝術的中心達幾十年之久,他參禪悟道,從《易經》吸取靈感。權威的《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給他作曲家、哲學家、音樂家的桂冠,稱其為二戰之後,衝擊力最大,無人能出其右,影響波及舞蹈、繪畫、電影電視、印刷製作和詩歌等整個藝術世界。他說,藝術和生活的界限應該被抹平,世界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音樂是一種從希望到失望到絕望的過程,《4分33秒》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無言》


他在美國現代音樂發展史中,處於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約翰·凱奇在先鋒藝術領域裡的地位幾乎就是一位領袖或先知。 在美國高度自由的藝術氛圍裡,他窮其畢生精力,以嚴肅的思考、獨特的行為方式去探求音樂的新發展,獲得人們的普遍關注與理解。從1950年起,他的名聲和影響波及全世界。1961年,他的演講、論文集以一個意味深長的書名——《無言》出版問世;從此確立了他作為當代一位主要的音樂理論家和美學思考家的地位。


約翰·凱奇的繪畫作品


作為「機遇」(chance)音樂的代表性人物,他曾深受遠東哲學、美學、尤其是佛學禪宗和中國《易經》的影響。凱奇是美國人文背景中產生的音樂家,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帶有典型的美國式特點——開拓、創新和向傳統挑戰。從某種角度說,他開創了一個時代,卻徹底的毀滅了音樂。


凱奇的手稿


凱奇早年學習繪畫,但並不得志,曾在Pamona大學和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但未畢業。後輾轉至著名作曲家勳伯格門下學習作曲。凱奇交不起學費,但勳伯格被凱奇欲獻身音樂的精神所感動,同意免費為他授課。但凱奇畢竟缺乏一般意義上的專業作曲家所必需的對和聲的感覺,兩年後勳伯格勸他不要再致力於作曲。




由於對現有音樂材料產生不滿足感,凱奇從三十年代末開始首先將探索的突破口放在音色和結構上。他通過打擊樂創作,嘗試新的音響組合,同時並對音樂的結構作了一系列探索,「節奏結構」理論就是他在這個時期所提出的。所謂「節奏結構」理論就是將音樂結構建立在時間長度之上的簡單而有效的組織方法,這種節奏結構理論成為他後來多年創作的主要技術依據之一。


1939年《第一結構(金屬)》


凱奇在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有:為打擊樂而作的《第一結構(金屬)》《第二結構》《第三結構》《風景用愛神》等。這個時期凱奇集音色探索與節奏結構理論之大成的作品是為預製鋼琴而寫的一系列獨奏,這些作品通過對鋼琴的琴弦進行加工處理,在弦中間加入一些諸如釘子、 螺絲、鐵片、毛氈等物,使鋼琴的某些被預製的音接近於打擊樂的音色,取得了令人意外的音樂效果,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是《奏鳴曲與前奏曲》。


1948年《奏鳴曲與前奏曲》


接下來,凱奇開始了他更為激進的前衛探索——擺脫前一時期對音樂要素諸如音色和結構進行拓寬的思路,而是直接指向改造音樂概念本身。他在四十年代中後期,凱奇在北卡羅來納的黑山學院聽到了日本人鈴木大拙關於佛教和禪學的講課,深受其影響,很快成為禪宗的追隨者。


這種充滿思辯色彩的東方哲學思想在凱奇一生的音樂創作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凱奇許多音樂思想和實踐的基礎,並且是凱奇背離傳統音樂道路的主要精神動力之一。他首次提出了「空的節奏結構」概念,就是在作曲家劃定的時間結構內,任何聲音都可以投入到空的時間框架之中。



1948年《夢》


五十年代初,凱奇開始強調聲音的產生是一種偶然的結果,它們之間的聯繫不 再是作曲家強加給它們的。由此他開始用偶然的方法來作曲,這個時期的許多作品還運用了圖表形式來創作,也同樣強調了偶然性的應用,如《變化的音樂》《威廉混合》和系列圖表作品「萬千事物」等。


《威廉混合》


六十年代,他嘗 試著把生活場景原封不動地搬進藝術。從他作曲生涯中的又一個劃時代作品《0分00秒》開始,凱奇把創作注意力集中到對行為過程的關注。事實上,《0分00秒》沒有作為一個作曲的對象而存在,它完全不是一個樂音的系列或集合,而是作為一個行為過程,通過表演者的行為——坐在椅子上打字、喝水等一系列行為來構成整部作品。



(1958年鋼琴獨奏手稿)


1966年錄製《變奏曲》


六十年代凱奇作品的性質已經屬於行為藝術的範疇,他在作品中極大限度地將 生活與藝術之間的距離拉近和抹平,在這個階段,他邁出了離傳統的音樂概念最遠的一步,他幾乎完全取消了原來意義上音樂構成的基本因素——樂音,打破了聽音樂的習慣方式消解了觀眾的審美距離,最大限度地將音樂予以泛化。



(1971年)


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凱奇的創作風格基本上傾向於對傳統音樂因素的靠攏 和回歸。從《廉價模仿》開始,他明顯表現出了對傳統的可參考性的認可:「有時候我們模糊了藝術與生活的區別,有時候我們又試圖去分清它們。我們不能一條腿站立,得用兩條腿站著。」於是他的作品又回到了有樂譜有音高的形式上來。



鋼琴版的《4分33秒》


他在著名的「關於一無所有的演講」中反覆強調撣宗中的「空」、「增懂」的境界:「我無話可說但我正說著因此這正是我所需要的詩意」。基於這些理論,他構想了一部實驗性的作品《4分33秒》,在音樂史上首次將「silence(無聲)」這個概念在音樂舞臺上得以實現。凱奇在這部作品中想要做的就是清空節奏結構,讓它在一無所有的狀態下,坦然地擁抱所有最純粹的、自然發生的音,在空的結構框架內所有的聲音,包括無聲,都可以成為音樂。


文字內容來源:藝術國際




投稿、合作郵箱:vienne-i@hotmail.com

相關焦點

  • 我在希臘學戲劇|來自戲劇起源地的教育戲劇
    我連續參加了兩年,第一年跟隨導師紐約大學戲劇系教授丹尼斯希爾頓-裡德,第二年跟隨導師希臘著名導演、雅典藝術節藝術總監範吉利斯希奧多普洛普洛斯,並且兩次在古劇場裡演出了古希臘戲劇《阿伽門農》和《地母節婦女》的片段。導師丹尼斯開玩笑說,全世界戲劇演員包括他自己的終極夢想就是在埃皮達夫羅斯古劇場裡演出,而我的夢想從這裡開始。
  • 我在凱奇大叔身披血漿、與克蘇魯怪物為伍的新片裡,看見了自己
    我喜歡尼古拉斯·凱奇,不僅僅因為他從《勇闖奪命島》開始,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更因為《離開拉斯維加斯》、《火柴人》和《戰爭之王》。他的作品,是某種更接地氣、更頹廢、更簡易的「男人聖經」。可惜,這部「聖經」不完整。他之昭示了無奈和毀滅,卻沒有應對這些問題的答案。當我期待凱奇大叔用新的電影完成「聖經」時,他卻掉進了投資失敗的漩渦。
  • 約翰·列儂與辛西婭的校園戀愛
    我們能見到的第一封約翰給辛西婭的信件其實不是一封信,而是一張自製的聖誕卡,一共八頁,封面和封底都有圖畫,裡面有很多字句,主要內容是一遍又一遍的「我愛你,辛西婭」,用詞恰當,符合辛西婭的口味,沒有一絲下流暗示或汙言穢語,而是彬彬有禮,甜蜜動人:「我對聖誕全部的渴望就是你,早點出現吧。」
  • 波蘭前衛戲劇家康託爾:戲劇應該是一種警示的藝術
    波蘭導演仁欽斯基為中國學員講述波蘭大師康託爾的戲劇理論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楊晨)「對於我來說,這又一次驗證了康託爾的戲劇一直具有很強的影響力。今天跟這麼多中國學員一起訓練,我向他們傳遞康託爾戲劇的價值。在這過程中我從他們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種專注的力量,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尼古拉斯凱奇:顏值演技在線的「爛片之王」
    也許正是早年受到來自家庭的藝術薰陶,凱奇有著過人的藝術天分,也讓他自小決定要成為一名演員。緊接著第二年,凱奇作為男二號參演了由艾倫·帕執導的《鳥人》。雖然不是男一號,但這一部戲給足了凱奇發揮的空間,他在這部影片的演技可以說可圈可點,將越戰回來的老兵形象演繹的淋漓精緻。接下來的凱奇迎來了他的快速成長期,憑藉著之前幾部影片積攢的資源,凱奇片約不斷,徹底拜託了叔叔對自己的「影響」,接著這個機會,凱奇通過接演不同類型的影片來錘鍊自己的演技。
  • 你知道什麼是戲劇表演語言藝術課嗎?
    語言藝術課程可不是單一的把孩子培養成主持人,會講故事,會朗誦哦。而是引導孩子正確發音,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糾正孩子形體,提高肢體語言表達能力。賦予孩子豐富的表情及飽滿的情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卓冠教育(徠)張毛毛戲劇表演語言藝術學校簡介:校長張毛毛,長春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主演過多部話劇、兒童劇、小劇場先鋒戲劇。擁有15年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獨特的教學手法並出版了自己的語言表演特色教材《我的世界》。2015年主演的話劇榮獲長白山文藝獎。
  • 《靜靜的頓河》引發戲劇狂瀾
    謝謝《靜靜的頓河》,我開眼長見識了。戲劇的長篇,比起演繹那段歷史和俄羅斯廣潤的土地就不算長。巨大能量的精彩表演,舞臺巧妙簡潔而多變,俄羅斯、哥薩克民族獨特的性情都強烈地震撼著我。看別人的戲,想自己的事,我也很想在舞臺上像他們一樣激情又充滿舞臺想像地創作角色。」
  • 新聞| 1108韓娛-金賽綸考入中央大學戲劇電影系等更多資訊
    今日下午在澳門塔舉行的澳門國際電影節記者會上,電影節方表示:「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獲得者,美國演員尼古拉斯凱奇,中國香港明星郭富城和韓國代表明星林允兒被任命為今年的宣傳大使」。馬東錫表示:「韓國的道恩強森這個稱呼是過獎了,我只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而已。這部電影裡武術教練設計的動作很好,導演也希望在這次《憤怒的黃牛》中能夠展現一場痛快淋漓的動作戲。」
  • 從現代到當代—西方現代藝術的「藝術客體」觀念轉化
    斯特拉在抨擊抽象表現主義的時候說,「我的繪畫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就是那些可見的東西。它實際上是一個客體……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意圖……那就是你所看見的東西」⑩。斯特拉取消了繪畫性在藝術作品中的關鍵地位,以此拒絕繪畫背後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因素。所看之物就是繪畫作為一個物品最本質的特徵。斯特拉的藝術植根於現代主義,通常被描述為針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回應。
  • 白日夢 約翰·列儂
    錄老師問我長大想做什麼我說「快樂的人」老師說我不懂問題我告訴老師,是他不懂人生我不信奉宗教;我不信奉」新時代「我不信奉科學;我不信奉老師我不信奉醫生;我不信奉政客我不信奉君主;我不信奉政體我不信奉媒體;我不信奉身體我不信奉鏡像
  • 機器學習揭示了莎士比亞戲劇中有多少是別人寫的
    威廉·莎士比亞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家名為「國王的男人」(King’s Men)劇團的劇作家,該劇團在倫敦泰晤士河岸邊演出他的戲劇。這就是為什麼分析人士和歷史學家都很想一勞永逸地確定是誰寫了《亨利八世》的哪些部分。
  • 用戲劇「鞭笞權威」
    2016年10月13日,顯然是一個被諾貝爾文學獎加重了的日子——這一天,美國搖滾、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憑藉他對歌曲的全新詩意表達,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也是在這一天,因為在戲劇創作中「鞭笞權威,褒揚被蹂躪者可貴的人格品質」,而成為199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義大利著名戲劇家達裡奧·福因病去世,享年90歲。
  • 戲劇《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全球首演
    原標題:戲劇《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全球首演 12月5日、6日海口灣演藝中心連演兩天 11月16日訊,雷雨》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標誌,先後被演繹過眾多版本。作為2020年(第二十一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藝術演藝周推出的精品劇目,這臺精彩的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於12月5日、6日在海口灣演藝中心舉行全球首演。據了解,《雷雨》是當代中國劇作中具有極其鮮明的古希臘悲劇氣質的經典文本,也是著名劇作家曹禺的處女作,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雷雨》的出現昭示著中國有了第一部可與外國經典戲劇比肩的作品。
  • 藝術訪校:美國著名綜合大學的藝術系(音樂、影視、舞蹈、戲劇)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多數情況下如果你從中國出發奔洛杉磯的話,航班多數在洛杉磯或者舊金山停靠,聖塔芭芭拉距離LA是不遠的,大概離洛杉磯機場只有1個多小時車程,穿過LA的城市景觀,不多遠就能看到很多紅瓦白屋的地中海式建築,芭芭拉就已經在眼前了,開車順著海邊10分鐘就會看到一個單獨的公路,道路的盡頭就是
  • 中央戲劇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戲劇學院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戲劇教育席位,是新中國第一所戲劇教育高等學校。中央戲劇學院的歷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1949年12月,中央戲劇學院正式開辦;1950年4月2日,召開了中央戲劇學院成立大會,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校名。
  • 為期10天的戲劇狂歡開始了!第三屆當代戲劇雙年展開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文 韓墨/圖11月25日下午,第三屆「當代戲劇雙年展/深圳福田」在深圳市少年宮劇場舉辦開幕式。本屆雙年展將於11月26日至12月5日,在10天的時間裡為觀眾獻上11臺先鋒戲劇,以及多場藝術展覽、工作坊、創意對談會。
  • 真假藝術沉浸式戲劇/王羲之摹本/海洋插畫/維也納行動派?由你決定
    對每項作品投下你有價值的一票: 你認為是藝術/不是藝術/說不準/喜歡/不喜歡/說不準 歡迎大量評論! 約一周後我根據投票結果,點評並補充藝術史或藝術學進程——或許有標準答案。歡迎大家打臉。投票也會持續到可選的最大時間——半年。 如果玩得下去,形式也可能會變,歡迎多多參與討論!
  • 流浪160年,我回來了
    回歸馬首銅像入藏圓明園(新華社)我,流浪了160年的圓明園馬首銅像,今天終於回家了。我本是圓明園海晏堂外的一個噴水龍頭。那時候的圓明園,山擁水復,雕欄畫棟,是世人眼中「理想與藝術的典範」。在海晏堂階前,有一個大型噴水池,水池左右有十二個呈扇面八字排開的噴水裝置,就是我們十二個小夥伴。我們由西方傳教士、大清宮廷畫師郎世寧設計,身穿袍服,頭部分別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代表十二生肖。每隔一個時辰,我們依次從口中輟流噴水,晝夜不息。正午時刻,還會同時噴湧,那景象壯觀又浪漫。
  • 一個詩人與一段歷史的詩意相遇——趙曉夢長詩《釣魚城》的藝術表達
    放大了說,全詩就是一部重現歷史的戲劇,但它是一部具有特色「劇詩」,它首先是詩,不是為了表演,而是為了表達,只適合內心的傾訴,而不是複述歷史。這種表達方式,使全詩具有底蘊、充滿矛盾、衝突、糾結,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一般詩歌作品的平淡、直白和線性抒寫。  詩的戲劇化是一種主要來自西方的藝術方式,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影響甚大。
  • 《回憶約翰·列儂》,71個人的記憶
    2005年12月8日,在約翰·列儂逝世25年之後,小野洋子編輯了《回憶約翰·列儂》一書,她邀請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列儂歌迷、家人、朋友,其中不乏我們這個時代一些最偉大的藝術家,來追憶曾是夢想家、音樂家、表演家和政治活動家的列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