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尿酸這個黃金賽道裡,哪家公司能最終勝出?
文 | 農民銀行家
來源 | 投個機
眾人都知道,A股集齊了愛美客(300896.SZ)、華熙生物(688363.SH)和昊海生科(688366.SH)三支醫美神獸,但都忽略了華東醫藥(000963.SZ)這支隱形的王者。
在股市,華東醫藥因仿製藥、糖尿病藥物而聞名,但其旗下的華東寧波子公司專注於醫美業務,代銷的韓國伊婉玻尿酸產品,年銷售額在7億左右,是國內市場老大。
莫以為華東醫藥這個掮客只會代理,其收購而來的Sinclair旗下有一款少女針產品,比愛美客的童顏針更加勁爆。
華東醫藥也是醫美行業重量級的玩家。
憑藉高於茅臺的盈利能力和顏值時代的來臨,醫美賽道前景無限,但再好看的花兒也難免有刺,醫美4劍客同臺競技,最後哪支玻尿酸才能打出茅臺的氣質呢?
本文用8800字篇幅,從獨立第三方的視角逐一分析,以求答案。
玻尿酸,每一針都透著茅臺味!
醫美是醫療美容的簡稱,是指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或其他方法來美化容貌。
手術類的美容項目,像隆胸、隆鼻,一般價格高、風險大,常常發生的醫療事故讓妹子們膽戰心驚,沒點魄力,一般人都不太想開刀。
因此,醫美這條黃金賽道,最火的是非手術項目,其中最受妹子們喜愛的是玻尿酸。
玻尿酸,又稱透明質酸,人體本身就含有此成份,主要起到保溼、潤滑關節的作用。皮膚中的玻尿酸從25歲開始流失,30歲只有巔峰時期的65%,60歲只剩下25%。
沒了玻尿酸,水分大量流失,皮膚失去彈性與光澤,皺紋就會侵佔肉身,歲月的痕跡仿佛黃土高坡上那一條條的溝壑。
細思極恐,於是妹子們缺啥補啥,加上玻尿酸打上一針能頂數月,且一針下去,皮膚立馬吹彈可破,此等誘惑,妹子們怎能耐得住勾引,紛紛撒錢求打針。
當衰老的皮膚重換新顏,誰又能容忍皺紋重返臉龐?於是乎,第一針玻尿酸打下去,一生可能都離不開。
這種成癮的特性像極了白酒茅臺,從盈利能力上看,玻尿酸的暴利確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9年,玻尿酸王者愛美客毛利率92.63%,貴州茅臺91.37%,玻尿酸打出了茅臺味!
雖然醫美4劍客做的都是玻尿酸的生意,但愛美客主攻醫療美容,華熙生物在化妝品上狂奔,昊海生科固守眼科醫療,華東寧波鍾愛買買買,錯位競爭,有人稱王,有人落魄,有人攪局,不同的選擇,從開始就註定結局不同!
01 醫美王者愛美客
1.愛美客出道即王者
2020年9月28日,愛美客登陸創業板,上市首日暴漲188%!這對於新股來說或並不稀奇,但接下來的走勢震驚資本市場!
上市之後,愛美客走出摧枯拉朽的氣勢,股價鮮有回調,一口氣又在上市首日暴漲188%的基礎上,再度大漲57%!
寥寥數根k線,無不透露著王者的霸氣!
愛美客如此囂張的背後,是無數分析師的熱捧。上市不足月,愛美客下方的研報已經能繞k線一圈:
這些研報可不簡單,篇篇都是多達三五十頁的深度研究,看每篇研報的標題:龍頭、標杆、明珠、國貨之光,每個字都能讓人熱血噴張。
這樣一家新股,集諸多分析師寵愛於一身,沒兩把刷子,都對不起這些漢字!
2.專注醫美的力量
多元化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都並非好事。
比如華熙生物起家於玻尿酸原料業務,但同時也在做下遊醫美和護膚品業務;昊海生科除了醫美玻尿酸,還有骨科、眼科和生長因子等產品;華東醫藥自不必說,醫美只是旗下的一小部分。
而愛美客則始終專注於醫美玻尿酸,旗下的每一款產品都是為了妹子們的臉蛋,這種專注給愛美客帶來了巨大的領先優勢。
如愛美客旗下共有6款產品,5款是國內首家,另外一款是升級品。
管理層的這種專注對應了醫美行業兩大特性: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激烈的競爭。
在2014年至2018年,醫美玻尿酸市場規模從12億增長至37億,年複合增速為32.3%。
將其他非手術醫美項目考慮在內,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為161億元,年均增速在25%左右。
隨著90後逐步跨越30歲,這些年輕、有錢、愛美的客戶群體將為醫美行業的增長插上騰飛的翅膀!
行業前景毋庸置疑,但競爭同樣激烈。
截止2019年,國內共有17家公司在國內獲得玻尿酸醫療器械註冊證書,其中包括韓國LG、美國艾爾建等行業巨頭。
國內地頭蛇與韓國大牌PK,不上點心哪能站穩腳跟!
2016-2017年,國產份額老大尚且是昊海生科,做原料業務的華熙生物也碾壓愛美客。但到了2018年,愛美客從曾經的老三躍升為NO.1!
反超的背後是專注的力量大顯神威!
2016年12月,愛美客研發的嗨體成功上市,此產品用於頸紋修復,不僅國內首款,而且唯一,並預計未來3-5年依然無競品!
這款產品超級重磅,上市三年就佔據愛美客近半營收,在嗨體的爆發性增長帶動下,愛美客整體營收增速遠高於行業、遠高於競爭對手!
從市值上看,愛美客643億,僅次於華熙生物的739億,遠高於華東醫藥的575億、昊海生科的205億,靜態210倍的估值更是笑傲江湖!
3.產品為王
醫美像極了醫藥行業,講究的都是產品為王。
從準入門檻上看,醫美玻尿酸產品為國家三級醫療器械產品,上市是需要經過國家審批的。像醫用紗布屬於一類醫療器械、血壓計是二類,植入式心臟瓣膜和醫用玻尿酸為三類。
通常情況下,三類醫療器械的上市周期在6年左右,如嗨體從2010年進行開發,2016年底才得以上市。
在愛美客產品系列中,愛芙萊和嗨體是兩大主力,合計貢獻了83%的營業收入。
愛芙萊是2015年上市的國內首款含利多卡因的透明質酸鈉注射材料(註:利多卡因是局部麻醉藥物,可以減輕妹子們在打針時的疼痛感),上市當年便貢獻了愛美客30%的營收。
但這款產品非愛美客獨家,華熙生物的產品潤致緊隨愛美客於2018年上市,艾爾建的Juvederm XC也於2015年登陸中國。因此,從愛芙萊營收增速上看,此款產品的紅利期已經過去。
而嗨體的上市完美接棒愛芙萊,即使今年上半年,醫療美容深受疫情影響,但嗨體依然保持了58%的高速增長,這與嗨體在注射時無需摘口罩有關。
根據查詢及多方信息源,目前尚未看到有同類產品正在申請註冊,因此,預計未來3年,愛美客依然獨享頸紋修復市場!
不得不感嘆愛美客管理層的眼光獨到和市場嗅覺的靈敏!
除了愛芙萊和嗨體之外,愛美客其他產品營收佔比較低,在此不過多關注。
從愛芙萊和嗨體的身上不難看出,醫美行業的生存法則也是產品為王。
雖然嗨體仍能保持58%的增速,但隨著體量增大,即使產品獨家,未來也難保營收增速不會重蹈愛芙萊的命運,如果生命周期進入平穩增長階段,那能拉動愛美客這艘醫美巨艦的產品會是什麼?
4.愛美客的五年規劃
在愛美客的研發管線中,有兩項產品備受分析師矚目,分別是正在審批的醫用含修飾聚左旋乳酸微球的透明質酸鈉凝膠(童顏針)和臨床試驗階段的A 型肉毒毒素。
僅僅看到童顏針三個字,估計妹子們就會激動不已。這款產品可以修復褶皺皮膚、填充凹陷部位,並通過刺激人體骨膠原再生使老化的肌膚重新富有彈性,達到提升緊緻、增加彈性、改善皺紋的效果。
相比普通的玻尿酸,童顏針的外觀效果更真實、維持時間更長久,一般能達到2-3 年。
不用多想,這款產品又是吞金獸!
多數分析師都會在研報中大肆吹捧愛美客的童顏針將成為下一個嗨體,畢竟市面上尚無正規童顏針產品,而恰巧愛美客又走在了行業先列。
但其實,雀巢和歐萊雅合資創建的高德美,也有一款童顏針正在申請註冊。這還不是最悲觀的,華東寧波的少女針Ellanse也處於藥監局審批階段,與愛美客的童顏針進度相近。
童顏針VS少女針,從療效上看,少女針略勝一籌:
尤其要注意,少女針起效時間遠快於童顏針,這種效果立現的誘惑恐怕沒有人會拒絕。
兩者對比,童顏針唯一優勢或許是適用部位與少女針略有不同。
因此,童顏針的未來未必能複製嗨體的輝煌。
除了童顏針,分析師大肆吹捧的還有愛美客的肉毒素。
肉毒素,看名字怪嚇人的,實際上,它也確實是劇毒!堪稱生化武器,位列世界十大致命毒素之首!
原本肉毒素是拿來治療眼瞼痙攣、腦癱、運動障礙疾病,但科學家偶然發現,肉毒素對消除皺紋有奇效,而且目前尚未發現其他產品能比肉毒素更有效!
有鑑於此,一些美國科學家將肉毒素譽為是「上帝饋贈給人類的一份保持青春臉蛋的美容大禮」。
在醫美項目中,妹子們最青睞的有兩項,一個是玻尿酸,另一個就是肉毒素!
2020年以前,國內只有兩款肉毒素產品,分別是國際大廠艾爾建的Botox和國產品牌衡力。
根據IQVIA 樣本醫院數據,2014 年肉毒素市場規模為 1.24 億元,到 2018 年為2.84 億人民幣,4 年實現翻番。樣本醫院多為公立醫院,預計整個市場的銷售額是樣本的5倍,也就是在15億左右!
由於艾爾建是國外企業、衡力是國企,在營銷方面未必下了大功夫,預計隨著國內民營企業登場,肉毒素的市場規模大有媲美玻尿酸的架勢。
因為肉毒素劇毒屬性,國家對肉毒素的生產實行嚴格管控,因此,國內民企多數都是通過與韓國肉毒素企業合作引進,實現曲線入市。
比如愛美客的肉毒素就是引進韓國Huons公司的產品,目前的進度是臨床試驗,雙方的合作是從2018年9月開始。
這一進度大大落後同行!
在愛美客上市前夕,益普生的Dysport獲批上市!緊接著,港股上市公司四環醫藥代理的韓國生物製藥公司Hugel的肉毒素產品樂提葆獲批上市!
華熙生物2015年與韓國公司Medytox合資引進Meditoxin(粉毒),在布局上遙遙領先愛美客,雖然2019年粉毒在韓國被發現造假取證,已被撤證,但不得不說,愛美客2018年才開始引進,步子邁的有點慢了。
華東寧波同樣也在布局肉毒素,2020年8月剛剛獲得韓國公司Jetema肉毒素的獨家代理權,公司預計國內上市的時間在2024年,且上市之後10年,Jetema將提供32億元的產品。
未知的肉毒素引進項目恐怕還有不少,落後一步的愛美客,即使面對肉毒素大火的市場前景,勝算又能有多大?
愛美客旗下其他的在研產品前景並不樂觀,比如用於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療的基因重組蛋白藥物,目前的進度僅僅是臨床前研究階段,上市的時間預計至少要5年後了。
這款產品的市場規模在500億元以上,國際醫藥大廠諾和諾德研發的利拉魯肽2020年批准用於治療糖尿病,2014年擴大到肥胖症。2017年,利拉魯肽的升級款索瑪魯肽在美國獲批上市,減肥效果更加明顯。
索瑪魯肽類似藥還有洛塞那肽(孚來美)、艾塞那肽微球(百達楊)、阿必魯肽、度拉糖肽(度易達)等。
其中度拉糖肽(度易達)是由美國禮來研製的,2014 年在美國上市,2019 年下半年在我國獲批進口上市。度易達 2019 年全球銷售額為 41.27億美元,同比增長 29%,未來全球銷售規模有望超 50 億美元。
國內醫藥公司信立泰已經開始仿製度拉糖肽(度易達),並於2018年10月開始臨床試驗,目前尚未申報肥胖症的治療。
根據Insight資料庫顯示,目前國內同靶點在研藥物多為利拉魯肽生物類似物,其中處於 III期臨床階段共12項,適應症主要為2型糖尿病及成人肥胖或超重。
很明顯,醫美王者愛美客在重組蛋白領域並不具備領先優勢,目前尚不清楚其他企業是否會在肥胖症上下大力氣搞營銷,如果其他企業專注於糖尿病治療,愛美客或有一絲機會翻盤。
愛美客另一即將上市的產品是醫用聚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膠,用於手術防粘連。
在防粘連領域,昊海生科是王者。但此領域市場規模並不大,從行業增速看,2014年至2018年,我國手術防粘連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速近9.5%!
雖然部分研究機構認為2018年至2023年防粘連複合增速將達到14.94%,但我想說信你個鬼!比較成熟小眾的市場,研究機構哪來的自信會在未來3年加速增長啊!
從昊海生科歷年防粘連及止血產品年營收來看,此領域毫無錢途!
當然,不排除防粘連產品能在愛美客手中玩出花樣來。
另外一款在研產品醫用生物補片用於硬腦膜和軟組織修復,關於這款產品,招股書和券商研報都沒有過多介紹,信息量極少給我這個醫藥門外漢帶來極大困擾,從簡單的硬腦膜生物補片來看,上市公司正海生物和冠昊生物都有對應產品,前者2019年生物膜營收1.21億,後者營收1.4億,是個小市場。
愛美客的布局更像是完善醫美產業鏈,側重於軟組織修復。
梳理完愛美客在研產品,未來5年,愛美客能奏出怎樣的樂章已經心中有譜。
02 華熙生物在化妝品上狂奔
華熙生物是做玻尿酸原料起家的,在化妝品業務爆發之前,原料業務的營收佔比一直在50%以上:
在玻尿酸原料領域,華熙生物是全球無可爭議的王!
從技術水平上來說,華熙生物生產的玻尿酸發酵產率可達10-13g/L,據文獻報導目前行業最優發酵產率為6-7g/L左右。
從全球市佔率上看,華熙生物一家獨大,2018年的市場份額達到了36%!
2020年6月,華熙生物公告欲2.9億收購行業老四東辰生物,加上2019年日本資生堂宣布退出醫用玻尿酸業務,華熙生物未來有望掌控全球過半玻尿酸原料市場!
雖然能在原料市場稱王稱霸,但增長前景並不樂觀,2017年至2019年,華熙生物原料業務年增長率分別為11%、28%和17%。
這樣的增速絕對滿足不了資本市場的胃口,在2018年化妝品業務爆發性增長之前,華熙生物的股價猶如死狗(2014-退市前),逼得管理層從港股退市,投入科創板懷抱。
隨著這兩年化妝品業務的爆發,華熙生物在科創板上市之後表現驚豔,2020年至今仍上漲了68%!
玻尿酸在應用場景上分3種,分別是醫用、化妝和食品級。
醫用又分醫美和骨科、眼科等細分領域,愛美客專注於醫美,華熙生物另闢蹊徑,想在化妝品領域幹出一番事業,而昊海生科選擇了眼科賽道。
2018年,華熙生物將專利產品「油分散透明質酸鈉」為核心原料,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故宮口紅」,高科技和傳統文化的結合,讓故宮口紅一炮而紅!
自此華熙生物認準了化妝品賽道,2018年12月,公司引入有「中國化妝品第一人」的李慧良先生任副總經理和首席技術官,加大護膚品業務的投入。
同年,華熙生物開發的透明質酸次拋原液化妝品開始大火,成為成分黨的最愛。
透明質酸就是玻尿酸,次拋原液是按照生產藥品的品質生產的可攜式、一次性使用、無防腐劑的精純配方護膚品!
由於本人是摳腳大漢且是鋼鐵直男,對護膚品只知道香皂和洗面奶,因此,次拋原液了解較少,但在天貓和京東上,搜索「次拋原液」關鍵詞,結果只有華熙生物一家!
PS,誇迪和潤百顏都是華熙生物旗下的品牌,除了這兩個,還有米蓓爾、潤月雅、德瑪潤、 潤熙禾等多個品牌系列。
如果說故宮口紅只是賺了眼球,那華熙生物在次拋原液身上,是真正的收割了妹子們的錢包!
2017年,華熙生物護膚品業務營收只有9500萬,佔總營收的比重僅11.6%。
2018年,次拋原液大顯神威,當年營收1.8億,帶動整個護膚品業務斬獲2.9億營收。到了2019年,護膚品業務佔總營收的比重已經達到33.6%!
華熙生物的未來越來越像是一家化妝品公司了!
由於化妝品業務的準入門檻遠低於醫療器械,不排除傳統大牌隨時可以切入到次拋原液業務,收割華熙生物打下的江山。
因此,對於一家化妝品公司來說,品牌知名度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塑造品牌,自然離不開廣告投入,2020年前三個季度,華熙生物砸出的銷售費用達到6.45億,遠高於同行昊海生科和愛美客!
再多提一句,雖然昊海生科的銷售費用接近華熙生物,但昊海生科的產品主要面向公立醫院,類似醫藥股的巨額銷售費用,都進了不可言說人中的口袋,是被迫的銷售費用支出!
而愛美客,得益於產品的競爭力,一直實行先款後貨,即下遊客戶先掏錢、後發貨,強勢地位如同茅臺!自然不需要花什麼營銷費用了。
巨額的銷售費用支出雖然帶來了營收的大爆發,但淨利潤遭到無情的吞噬,增速遠低於營收!
拿2020年三季度情況來說,華熙生物的營收同比大增32%,但淨利潤增速只有13%,反觀銷售費用卻大增了78%!
這裡解釋下2018年扣非淨利潤增速高於營收的原因:一方面是當時的化妝品業務規模小,增加的銷售費用無傷大雅;另外一方面是華熙生物在2018年推出含利多卡因的玻尿酸產品,帶動了高毛利醫療終端產品的營收大增了59%!這部分業務類似愛美客,無需大額銷售費用,屬於產品制勝。
利潤增速低於營收,這或許是華熙生物選擇化妝品賽道不得不忍受的陣痛,從品牌知名度上來說,華熙生物離傳統大牌還相距甚遠,未來仍需巨額投入。
無論怎樣,華熙生物在化妝品業務上的狂奔帶來了巨大想像力,業績與股價齊飛,回歸科創板的華熙生物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專注於玻尿酸原料藥業務的窮小子了!
03 猛攻眼科黃金賽道的昊海生科
昊海生科於2015年在港股上市,名字叫昊海生物科技,上市5年,股價如死一般的寂靜:
K線是最直觀、最無情的計分器,走勢的背後往往代表了資本市場對一支股品質的鑑定。無疑,昊海生科初次給我的印象就很差!
在招股書中,昊海生科也大方展示了自己的痛點:估值低的不像一支醫美股!
雖然港股素來以低估值稱道,但華熙生物2017年在港股退市之前尚有27倍左右的估值。如今華熙、愛美客、昊海在A股同臺競技,後者的估值尷尬也極度難看。
以2019年靜態市盈率pk,華熙生物估值126、愛美客210、昊海生科55。
資本市場從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可憐之人也必有可恨之處!昊海生科悲情走勢的背後,到底怎麼了?
從歷年營收來看,不同於愛美客和華熙生物動輒30-50%的營收增速,昊海生科過得是一年不如一年:
這麼差勁的成績單,資本市場怎麼能愛的起來。
在營收的背後,昊海生科的經營出現了問題。
雖然昊海生科與其他幾隻醫美股並稱4劍客,但其實,昊海生科只有3款醫美玻尿酸產品,分別是入門型玻尿酸海薇、中高端姣蘭、第三代玻尿酸產品今年剛剛上市。
從布局速度上,昊海顯然落後於同行。在營收佔比上,2019年醫美產品只有3億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僅18.7%。
所以,昊海生科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醫美陪跑型選手。
當然,陪跑不要命,昊海生科最大的問題在於其他業務也沒啥前途。
比如營收佔比在44%的眼科產品,雖然在2017年從營收1.21億增長到5.5億,但其中收購貢獻了大頭,此後兩年的成長性只有個位數。
其他的骨科及防粘連產品,更是沒前途,營收常年低增長。
這從行業屬性上來看並不難理解,比如防粘連行業在愛美客中有提到,2014年至2018年的複合增速只有9.5%,如此低水平發展,怎能孕育出爆炸性增長?
骨科業務更是悲劇,2014年至2018年,行業增速只有1.82%,這已經不能用龜速來形容了:
對於2018年至2023年的增速預測,大家看看也就得了,鬼才信他們畫的餅!
玻尿酸在眼科方面的應用面臨同樣的尷尬,行業2014至2018年的年複合增速只有8.65%,昊海生科眼科粘彈劑2016年至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0.77億、0.99億、1.06和1.13億,這已經是佔行業40%的龍頭了!
此時,不難看出昊海生科的尷尬之處:醫美陪跑、玻尿酸在眼科和骨科上的應用又過於mini,現在化妝品的賽道已經被華熙生物佔領,昊海生科被逼無奈,只得擺脫玻尿酸,瞄準了眼科黃金賽道進行狂轟濫炸!
昊海生科的發力點集中在了人工晶狀體上,其主要用途為替換白內障手術中摘除的原混濁的眼內晶體,解決因白內障致盲問題。
券商分析師看到白內障三個字,真的就白內障了,研報往往會大談白內障的發病率和市場規模的龐大,但昊海生科真的能在人工晶狀體領域有一番作為嗎?
對人工晶狀體的布局,昊海生科是門外漢,只能依託併購來買買買,雖然收購能帶來營收額短時期的突飛猛進,但蜜月期過後,昊海生科疲態盡顯!
2016年,昊海生科人工晶狀體營收0.4億、2017年3.7億、2018年4.3億、2019年4.3億!
看到這樣的成績我只想罵娘。
就這,2017年昊海生科在人工晶狀體領域的市佔率已經達到30%!
沒有成長性的背後可能是產品競爭力的低下,在招股書中,昊海生科坦言毛利率可用來判斷公司產品的競爭力。
2019年上半年,人工晶狀體的毛利率只有69%,與醫美產品90%+的毛利率相比,昊海生科大力布局的眼科賽道確實沒啥核心競爭力。
行文至此,昊海生科已被打入冷宮,至於在研產品,沒有優秀基因的昊海生科都不值得投入時間一一研究。
在對公司品質鑑定上,資本市場實在太有效了,55倍的估值真的沒有錯殺!
04 醫美攪局者華東醫藥
華東醫藥主攻慢病市場,比如糖尿病、慢性腎病等,在醫藥集中採購政策出臺之前,華東醫藥憑藉年年增長的業績成為醫藥大白馬!
根據2019年的年報,華東醫藥醫美產品的營收12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僅3%。
在醫美業務布局上,華東醫藥自知是個門外漢,因此多採用收購和產品授權引進的方式,比如代理韓國LG的玻尿酸伊婉、引進韓國Jetema肉毒素、獨家代理瑞士Kylane公司含利多卡因玻尿酸。
2018年11月,華東醫藥耗資15億收購了英國的醫美公司Sinclair,旗下的少女針產品Ellanse已經在全球60多個國家上市,國內的研發進度已經進入藥監局審批階段,未來會是愛美客童顏針強大的競爭對手。
由於醫美只是華東醫藥小小的一部分,年報等資料涉及較少,因此,本文不過多深入研究,但無疑,華東醫藥會是未來醫美市場大力的攪局者!
從產品布局上看,相比華熙生物轉向化妝品、昊海生科大力布局眼科,華東醫藥才是未來在醫美行業挑戰愛美客的勁敵!
最後,醫美4劍客,哪支能打出茅臺的氣質?
從盈利能力上看,愛美客扣非淨利率達到了53.2%,遠超同行,甚至高於茅臺,最具王者風範!
其次是華熙生物,淨利率維持在30%左右,與其他行業相比,這一水準能打敗99%的公司。
昊海生科則江河日下,華東醫藥由於有大量非醫美營收,因此扣非淨利率只有7.3%,即使拿華東寧波子公司11.5%的淨利率計算,也是墊底醫美股,這跟依靠代理而無核心技術有關。
對於愛美客的關注,上市第一天便被吸引,上市第二天便在知識星球發布短篇投資邏輯,由於剛剛上市,缺乏投資次新股的經驗,希望能有所回調後再介入,沒想到,機會稍縱即逝!
愛美客如此逆天走勢,完全是被券商一個一個深度研報捧上天!
既已錯過,那便耐心等待,相信有一天,終會上車,也不枉寫出的這份9000字研報!
全文完!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