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任露泉院士團隊研製電紡絲納米複合膜材料 用作醫用抗感染...

2020-12-06 中化新網

導讀:近期吉林大學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任露泉院士團隊趙傑課題組,製備了一種僅利用單一近紅外光(NIR)激發,即可實現光動力和光熱力協同抗菌效果的電紡絲納米複合膜材料。該材料具有高生物安全性,NIR可遠距離調控性,殺菌效率高等優點,在多種醫用抗感染敷料,尤其是傷口包紮材料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致病菌感染經常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極大延緩傷口癒合速度。在臨床應用中,以傳統殺菌劑為主的材料包紮是治癒傷口感染的常用方法,為保證其有效性,需對傷口反覆拆合,更換藥物,此過程不僅繁瑣,也給患者帶來額外痛苦,並延緩傷口癒合速度。此外,傳統殺菌劑除了對環境造成汙染,還存在引發細菌耐藥性的風險。因此,在不拆解包紮傷口的前提下,獲得一種利用外源刺激遠程控制實現重複抗菌性能,且不引發細菌耐藥性的功能材料意義重大(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 103 (2019) 109797)。


吉林大學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趙傑課題組,製備了一種可通過NIR遠程控制兼具光動力學療法(PDT)和光熱力學療法(PTT)協同抗菌性能的納米複合膜UCNPs@TiO2@GO-PVDF,簡稱為UTG-PVDF。其中負載的上轉換納米粒子(UCNPs)在NIR激發下可以發射紫外和可見光,並通過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激發外殼包裹的光敏劑TiO2,產生具有殺菌功能的的活性氧(ROS);同時,光熱劑氧化石墨烯(GO)的引入不僅賦予該體系良好的PTT效果,還能作為電子受體和良導體、阻礙TiO2表面光生e--h+對重組,增加ROS的產量(圖1)。相關工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11, 26581-26589)。



圖1.(A)製備UTG-PVDF納米複合膜的示意圖。(B)UTG-PVDF在近紅外光照射下的殺菌性能。


在980 nm NIR光照射下(5 min),該複合膜可以快速產生ROS,並引發光熱效應,展現出可循環使用的高效PDT和PTT協同殺菌效果。此外,該複合膜能有效抑制細菌感染,加速傷口癒合。基於該複合膜的可重複殺菌性及NIR光的遠程可控性,該複合膜可潛在應用於傷口包紮材料。利用NIR光外部控制實現多次「開-關」殺菌過程,避免反覆拆扎傷口,抗菌效果顯著同時能顯著加快傷口癒合速度。細菌實驗結果表明:與單一的PDT或PTT抗菌效果相比,協同的PDT/PTT展現出顯著增強的抗菌效果(圖2),並表現出良好的可重複性殺菌效果。



圖2.(A)附著在複合膜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標尺: 2 μm,插圖標尺: 1 μm)。(B)經複合膜處理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圖,(標尺: 40 μm)。


此外,小鼠表皮抗感染實驗結果表明:與空白組及具有PDT或PTT單一功能的材料相比,協同PDT/PTT治療組(UTG-PVDF+NIR)展現出有效抑制傷口感染以及顯著加快傷口癒合的效果(圖3)。



圖3.(A)四組小鼠在治療過程中不同時間傷口的照片。(標尺: 2.5 mm)。(B)評價不同樣品治療後第2、4、6、10天創面變化柱狀圖。經過蘇木精-伊紅染色後,不同樣品治療後小鼠皮膚組織:(C)對照組;(D)UG-PVDF+NIR;(E)UT-PVDF+NIR;(F)UTG-PVDF+NIR。


相關焦點

  • 吉林大學任露泉院士團隊:形狀記憶「玫瑰花瓣效應」與「荷葉效應」可逆切換超疏水表面
    與傳統調節表面化學性質的方式相比,通過調節材料表面形貌進而實現對表面潤溼性的控制,為製備潤溼性調控表面開闢出一條新途徑。近期,吉林大學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任露泉院士團隊,師法自然,受玫瑰花瓣表面乳突狀微結構對水滴所具有的高粘附性(Cassieimpregnating state),以及荷葉表面柱狀微結構對水滴所具有的低粘附性(Cassie-Baxter state)啟發,通過
  • 任露泉:一生致力仿生學研究
    採訪一開始,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任露泉就談起了自己近期的感受。這也是任露泉一生致力於仿生學研究的感悟。1944年,任露泉出生於江蘇銅山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少年時的他除了讀書,就是幫家裡做農活。至今,任露泉還能回憶起第一次看見拖拉機耕作的場景:「小時候,父親在我眼裡力氣最大,可在拖拉機面前卻很渺小。那時候,我隱約認識到這些機器能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
  • 盤點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靜電紡絲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應用
    在生物材料中,合成高分子材料因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及易加工成型性、生產重複性好等特點,在生物醫用領域佔絕對優勢。其中,生物可降解材料最引人注目。目前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佔絕對優勢的是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通過靜電紡絲製備成納米纖維,可用於組織工程支架材料、新型藥物釋放載體以及納米模板材料等領域。
  • 我校龍雲澤教授、西拉姆院士團隊在《材料科學進展》發表電紡納米...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物理科學學院龍雲澤教授、西拉姆院士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學進展》,SCI影響因子23.7)發表了題為「Conductive Polymer Ultrafine Fibers via Electrospinning
  • 電子科大-孫旭平團隊︱Mater. Today Phys. 綜述: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的氧還原性能研究進展
    靜電紡絲納米材料具有優異的穩定性,較高的比表面積,良好的導電性和結構的多樣性,在能量儲存和轉換領域有著廣泛的關注。二、文章簡介: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孫旭平教授團隊對近幾年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氧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 文章薦讀 | 多流體電紡絲的發展及其生物應用
    靜電紡絲製備的納米纖維膜已被廣泛應用於組織工程、傷口敷料、生物傳感、生物醫用、功能性紡織品等領域。然而,傳統流體電紡只能製備均一結構納米纖維,限制電紡工藝的外延應用拓展,具有複雜結構和多功能的納米纖維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近日,上海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餘燈廣教授團隊和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的Gareth R.
  • 技術研究: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碳納米纖維
    由於碳纖維具有導電性,其作為複合材料和電極中的增強材料應用於很多方面,將其尺寸縮小至納米級可能會提高其性能並開闢新的應用[Mao等2013]。靜電紡絲是紡絲聚合物溶液形成納米纖維的簡單方法,由於碳纖維通常由碳化聚合物製備,因此,靜電紡絲是製備用於碳化的聚合物納米纖維的有效方法。
  • 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萬能」的薄膜
    該獎是紡織行業內的權威獎項,終評委員會由包括行業內的8位院士一齊評出。   這種薄膜就是傳說中的靜電紡絲功能性納米纖維膜,一種功能強大的新材料。有多強?   李從舉笑著告訴記者,有同事隔著它抽菸,發覺香菸沒什麼味道了——這只是從一個側面反應了其過濾效果。   如果用作口罩。
  • 靜電紡絲製成殼聚糖納米纖維在作為敷料用於傷口癒合展示出潛力
    纖維的平均直徑為460nm(直徑分布範圍為100~1200nm),可以用作組織工程的功能性仿生細胞外基質。為了改進這種細胞外基質,Chen等以HFIP/TFA為紡絲溶劑製備了殼聚糖/膠原蛋白靜電紡納米纖維。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靜電紡絲這些獨特優勢,在過去十年中,與靜電紡絲SIBs電極材料相關的文獻數量有了很大的增長(表1)。儘管已有多篇綜述性論文對電紡儲能材料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目前尚缺乏一篇專門綜述SIBs電紡電極材料最新進展的專題綜述。
  • 《自然·通訊》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西工大新聞網4月9日電(東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以有機寬帶隙半導體為例,其綜合性能與材料參數遠遠落後於以GaN/SiC為代表的無機半導體。在這樣的背景下,回歸有機半導體的本質以及深層次基礎物理化學問題探索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技術價值。近年來,黃維院士和解令海教授帶領的團隊針對分子局限提出了有機納米聚合物(Organic Nanopolymers)的概念,並開創了聚格類有機納米聚合物這一新的研究方向。
  • 【新刊導讀】上海理工大學餘燈廣教授Mate.Highlight:多流體電紡絲的發展及其生物應用
    靜電紡絲是一種有效的「自上而下」的納米纖維製造方法,由於其高效、通用、簡單、低成本的製造優勢,近幾十年來已成為世界材料科學技術領域最重要的學術活動之一。靜電紡絲製備的納米纖維膜已被廣泛應用於組織工程、傷口敷料、生物傳感、生物醫用、功能性紡織品等領域。然而,傳統流體電紡只能製備均一結構納米纖維,限制電紡工藝的外延應用拓展,具有複雜結構和多功能的納米纖維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 南京大學研製出能顯著降溫的新材料
    新華社南京12月9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9日從南京大學光熱調控中心了解到,該中心研製出一款新材料,利用輻射製冷原理,能夠實現低於環境溫度5攝氏度至7攝氏度的製冷效果。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納米技術》上。
  • 《先進功能材料》:電紡納米纖維複合材料用於心臟組織工程
    它包括種子細胞的獲取、支架材料的研製、工程化心肌組織的構建。德國埃朗根肌肉研究中心Felix B. Enge教授研究團隊,近日報導了一種模擬心肌細胞外基質微結構和導電性的新型複合纖維膜。研究者以膠原蛋白、HA、PANi為原料,採用不同組分和濃度的混合液,基於靜電紡絲技術,構建具有高導電性能和力學性能的納米纖維膜,實現模擬心肌細胞的細胞外基質(ECM)的目的。圖1:電紡膠原、膠原/HA、膠原/HA/PANi電紡膜的形態特徵。a)無交聯電紡纖維膜的典型SEM圖像。b)戊二醛蒸汽交聯後電紡纖維膜的代表性SEM圖像。c)纖維直徑 (n = 100)。d)纖維排列程度(n = 3)。
  • 電紡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複合納米纖維膜作為形狀穩定固-固相變材料
    :電紡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複合納米纖維膜作為形狀穩定的固-固相變材料DOI:10.1007/s42765-020-00038-8在這項工作中,通過簡單地靜電紡絲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醇(PVA)製備了形狀穩定的固-固相變材料(PCMs)。由於PEG和PVA的分子鏈之間存在較強的氫鍵和纏結,PEG由PVA包裹。
  • 技術帖 | 99%的人還在做靜電紡絲時,他們已經開始研究這個了……
    在靜電紡絲技術問世和發展的這80餘年間,相關的工藝與設備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靜電紡絲納米材料在組織工程、載藥、醫用敷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是普通靜電紡絲方法構築的納米網絡結構通常由一維納米纖維材料作為構築單元組裝而成,但該構築單元普遍存在連續性差的問題,導致其聚集體材料面臨結構難以精確調控、固有納米特性難以保持等局限性,嚴重限制了材料應用性能的大幅提升。
  • 浙大:靜電紡絲PVDF/石墨烯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一般來說,組成TENG的兩種摩擦電材料的表面電荷密度對TENG器件的輸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們一直致力於提高摩擦電材料的表面電荷密度來提高TENG的性能,例如:選擇不同摩擦電材料、對摩擦電材料改性、通過電暈充電或極化法注入電荷、以及器件結構優化等。
  • 中美團隊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合肥2月2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Sargent
  • 東華大學《Carbon》多孔碳納米膜,優異電磁波吸收性能
    致力於開發輕巧高效的EMWA材料,具體而言,可以使用某些材料,例如磁性金屬和鐵氧體、碳基材料、二維(2D)過渡金屬碳化物和其他材料來製備EMWA材料。最近,石墨烯和石墨烯基複合材料表現出優異的機械、光學和電學完整性,這歸因於其高柔韌性和內部多重反射。
  • 湖南大學汪朝暉團隊《AFM》:納米纖維素誘導製備高結晶度PEDOT納米纖維
    最近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汪朝暉團隊利用高結晶度的Cladophora納米纖維素作為犧牲模板誘導製備出高結晶度的PEDOT納米纖維,其不僅具有較高的電導率,而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液分散性和反覆加工性。PEDOT納米纖維的水溶液分散液可以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得到不同維度的材料,例如溼法紡絲成微纖,真空抽濾製備柔性薄膜,冷凍乾燥的方法得到輕質氣凝膠。此工作以高結晶度的納米纖維作為基本的加工單元,在不喪失導電高分子高規整度以及高電導率的同時,賦予其優異的可重複水溶液加工性,為將來導電高分子的加工和應用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