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Carbon》多孔碳納米膜,優異電磁波吸收性能

2020-09-03 材料material

由於隱身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日常生活中電子設備的使用日益增加,電磁波吸收(EMWA)材料受到了廣泛關注。高效EMWA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軍事通信衛星、防禦X波段跟蹤、高頻成像雷達、衛星數字數據傳輸。目前,一些磁性和介電材料可廣泛用於準確改善EMWA樣品的吸波性能。但是,某些磁性材料(如磁性微球)具有EMWA頻率範圍窄、易自然氧化以及密度大的缺點,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為了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必須考慮EMWA樣品的一些特性,例如高效率、寬頻率範圍、更輕質和在惡劣環境下的高穩定性。致力於開發輕巧高效的EMWA材料,具體而言,可以使用某些材料,例如磁性金屬和鐵氧體、碳基材料、二維(2D)過渡金屬碳化物和其他材料來製備EMWA材料。最近,石墨烯和石墨烯基複合材料表現出優異的機械、光學和電學完整性,這歸因於其高柔韌性和內部多重反射。這些材料可以顯著吸收電磁波,並將電磁能量轉化為熱能。此外,EMW阻抗匹配是增強EMWA性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磁性和介電材料的適當組合可以實現吸波材料和自由空間之間良好的阻抗匹配。通過適當的阻抗匹配,可以控制EMW能量的耗散,以實現優異的吸波性能。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Bin Ding課題組研究人員通過電紡絲工藝和隨後煅燒處理製備了結合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和磁性納米顆粒的多孔碳納米纖維(CNFs)複合膜。該複合膜由於其特殊的多孔結構和最終樣品中引入的成分而顯示出高效率的吸收能力。在5.84 GHz時,最低反射損耗RL值為-43.60 dB,匹配厚度為5mm。這項工作中納米纖維複合材料的製備為製造先進的EMW吸波材料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可實現廣泛應用。這項研究工作以「A hybrid comprised of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and rGO for efficient electro magnetic wave absorption」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Carbon》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8622319311303


圖1 複合材料的製備示意圖


圖2複合膜的SEM表徵



圖3複合膜的TEM表徵


圖4 在2–18 GHz頻率範圍內,樣品的相對復介電常數(a,b)和磁導率(c,d)的頻率依賴性



圖5 吸波性能測試


綜上所述,作者使用電紡絲和煅燒技術製造了結合rGO和磁性鈷鐵納米顆粒的複合多孔碳納米纖維膜。所生產的樣品用作EMWA材料,並在寬頻率範圍內表現出優異的吸收能力。最低的反射損耗RL值在5 mm的厚度下為-43.60 dB。磁性納米粒子和rGO納米片的高濃度可以增加整個複合材料的電導率,有利於吸收更多的電磁波。此外,複合材料中CNF表面的多孔結構和rGO納米片可以產生多重反射效應,有利於電磁波衰減。這種材料在民用和軍用領域都有很大的應用潛力。(文:one end)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青島科大:低成本輕質納米複合材料,優異的電磁波吸收性能!
    導讀:本文製備的納米複合材料(BC/Fe3O4@C-2)在2.46 mm的匹配厚度下具有優異的電磁波吸收性能,而且這個材料具有高效、綠色、可大量生產、優異的RL、薄匹配厚度以及較寬的有效吸收頻帶的特點,為輕型吸波材料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借鑑
  • 北航:製備一種納米複合材料,實現優異電磁波吸收性能
    因此,已經設計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形態的磁性金屬以調節其EMW吸收特性。從理論上講,優秀的EMW吸收材料通常是由介電損耗和磁損耗組成的。由於磁性金屬的弱介電損耗,純金屬通常表現出較差的吸波性能。另外,磁性金屬材料通常具有諸如高密度和較差的化學穩定性的缺點,這也阻礙了它們在EMW吸收領域中的應用。
  • ​陝科大《國際陶瓷》優異電磁波吸收性能,獨特三層空心材料
    不斷惡化的電磁環境不僅會干擾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行,還會影響人體健康。吸收材料是EM幹擾防護和EM輻射防護領域的關鍵材料之一,它們可以通過將入射的EM波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機械能,電能和熱能)來消耗它們。然而,傳統的吸收材料由於其電磁吸收差且工作頻率窄,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開發具有顯著電磁吸收和寬工作頻率的先進吸波材料非常緊迫,具有重要意義。
  • 廣工大《Carbon》:三維蜂窩狀複合材料,優異的電磁波吸收性能
    同時,軍事領域對飛機隱身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通常分散在EM波透波基體中的傳統吸收材料(例如鐵氧體、磁性金屬等)不再能滿足航空航天領域對吸波材料的高要求。因此,必須製備一種新型的吸波材料以滿足日益嚴格的質量要求,在民用和軍用領域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 哈工大《Carbon》:一種高性能電磁波吸收材料
    在所有類型的複合材料中,磁性金屬和碳材料的組合一直被視為減輕EM汙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一方面,磁性金屬粒子可以提供出色的磁損耗,另一方面,碳基質具有可調節的介電特性和可設計的微觀結構。在磁性金屬/碳複合材料製備中的焦點是優化化學組成和微觀結構,將增強其微波吸收性能。
  • 哈工大《Carbon》:一種新策略,實現耐高溫電磁波吸收材料
    隨著電子設備日益普及,電磁汙染日益增多,這不僅影響電子器件的正常使用,也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具有高性能微波衰減功能的電磁吸收材料可以通過電磁波衰減保護我們的生命免受射頻輻射的侵害。然而,影響先進的電磁衰減材料的開發和應用的關鍵問題是在高溫下吸收電磁波的性能降低。
  • 優異的吸波性能!具有特殊香蕉葉狀微結構的氣凝膠
    由於Mo原子之間的二維(2D)電子-電子相關性將有助於增強平面電磁波傳輸性能,因此MoS2有望充當出色的吸波功能材料,但純MoS2的吸波性能差,研究發現其與碳材料混合可以實現較強的電磁波吸收,但塗層厚度太大一直是個問題。
  • 青島大學:加點魚皮!製備優異的電磁波吸收材料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電磁波已廣泛用於日常生活,工業生產,軍事和航空航天領域。然而,電磁輻射的增加不僅幹擾電子設備的正常使用,而且危害人類健康。此外,設備的便攜性要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體積。因此,具有重量輕,匹配厚度薄,有效吸收帶寬寬,吸收能力強等優點的電磁波吸收材料的製備成為熱點。
  • 青島大學《JCIS》:加點魚皮!製備優異的電磁波吸收材料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電磁波已廣泛用於日常生活,工業生產,軍事和航空航天領域。然而,電磁輻射的增加不僅幹擾電子設備的正常使用,而且危害人類健康。此外,設備的便攜性要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體積。因此,具有重量輕,匹配厚度薄,有效吸收帶寬寬,吸收能力強等優點的電磁波吸收材料的製備成為熱點。
  • 東華大學該領域獲突破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課題組及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矽基鋰離子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原子尺度調控碳的分布提高矽基負極材料的穩定性》(Enginee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in silicon oxide nanospheres at atomic level for highly stable
  • 西工大:多層異質結構的磁性管狀纖維材料,呈現優異吸波性能!
    引起的電磁汙染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精密電子設備的運行造成不利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設計和製備各種頻率帶寬的微波吸收材料一直是研究的重點。理想的吸波材料應具有出色的綜合特性,例如超寬吸收帶寬,強吸收,重量輕和厚度薄。迄今為止,已經有許多方法可以調節微波吸收材料的阻抗匹配並改善反射損耗(RL)。其中,優化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成為近年來的熱點。
  • 西工大張寶亮團隊:多層異質結構的磁性管狀纖維材料,呈現優異吸波性能!
    引起的電磁汙染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精密電子設備的運行造成不利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設計和製備各種頻率帶寬的微波吸收材料一直是研究的重點。理想的吸波材料應具有出色的綜合特性,例如超寬吸收帶寬,強吸收,重量輕和厚度薄。
  • 天津工業大學:LaF3 摻雜石榴狀多孔碳納米纖維,用於鋰硫電池
    本文要點:首次製備了摻雜LaF3的新型石榴狀多孔碳納米纖維(La @ PCNFs)。高速傳輸通道和強極性界面增強了電化學性能。本文,天津工業大學Weimin Kang與Nanping Deng等研究人員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發表名為「Multifunctional LaF3 doped pomegranate-like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with high-speed transfer channel and strong
  • 復旦大學:一種原位取向生長策略,製備優異吸波材料
    如今,精密儀器的電磁屏蔽和軍事裝備的偽裝能力都對電磁波的吸收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尤其是在微波波段。因此,許多工作集中在製造有效的微波吸收或電磁幹擾屏蔽材料上。電磁波分為兩個相互作用的分量:電場和磁場。對於純介電微波吸收(MA)複合材料,難以同時滿足熱穩定性,強損耗和寬帶吸收的問題,這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由於強烈的鐵磁諧振行為和疇壁位移,具有獨特性能的磁性材料成為MA候選材料。這些功能不可能在純電介質系統中體現。作為一種重要的功能材料,基於磁性的吸收器具有滿足苛刻要求的巨大潛力。
  • 哈工大:一種新策略,實現耐高溫電磁波吸收材料
    隨著電子設備日益普及,電磁汙染日益增多,這不僅影響電子器件的正常使用,也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具有高性能微波衰減功能的電磁吸收材料可以通過電磁波衰減保護我們的生命免受射頻輻射的侵害。然而,影響先進的電磁衰減材料的開發和應用的關鍵問題是在高溫下吸收電磁波的性能降低。
  • 東華大學丁彬教授Nature子刊:多功能、柔性2D碳膜
    成果簡介近日,東華大學丁彬教授團隊以「Multi-functional flexible 2D carbon nanostructured networks」為題,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 山東大學:三元納米纖維材料,出色的吸波性能
    為了減少通信技術和電子設備對當前電磁(EM)環境的負面影響,並滿足精密設備的抗幹擾和物理保護的需求,三元複合材料也成為開發高強度複合材料的焦點。研究證實,三元複合系統極大地促進了電磁波吸收的進一步改善。而三元複合材料實現協同效應的關鍵是如何合理選擇功能成分並設計合適的微結構。
  • 東華大學廖耀祖團隊:共軛微孔聚合物纖維狀柔性可穿戴儲能器件
    與塊狀和薄膜器件相比,纖維狀儲能器件因其獨特的一維結構而表現出優異的柔軟性、可編織性、變形適應性和透氣導溼的特點,是最具潛能的儲能器件之一。然而,目前所製備的導電纖維材料通常難以滿足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機械性能兼具的要求,是該領域挑戰性研究課題之一。
  • 東華大學《AM》:簡單有效!加點磁場就直接增強催化活性
    編輯推薦:本文報導了一種磁催化納米籠型碳基雙功能催化劑,它可以通過簡單地施加中等強度的磁場(350mT)直接提高氧催化活性。該研究提供了一種非常有前途的利用電磁感應來提高氧催化活性的策略。 隨著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先進的電源。
  • 西北工業大學:SiC納米顆粒修飾碳納米纖維墊用於寬帶微波吸收
    成果簡介 由於電磁(EM)汙染,輕質且柔性的微波吸收器的需求不斷增長。碳纖維墊具有很高的柔韌性和導電性,因此很有希望。然而,碳纖維的高介電常數導致與自由空間的強烈阻抗失配。因此,本文,西北工業大學張亞妮副教授團隊在《Carbon》期刊發表名為「Ultralight and Flexible SiC Nanoparticle-Decorated Carbon Nanofiber Mats for Broad-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的論文,研究將SiC引入到碳纖維中,因為它與自由空間具有出色的阻抗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