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Carbon》:一種高性能電磁波吸收材料

2020-08-09 材料material

微波吸收是一種針對嚴重電磁汙染的高級且可持續的策略,因為它建立在電磁能量的有效轉換上,而不是傳統的反射原理。以這種技術,微波吸收材料(MAMS)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進行了深入研究。眾所周知,電磁波是由空間中相同且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產生的,這確定了它們的傳播可以通過與電或磁分支相互作用而終止。因此,常規MAMS通常分為介電損耗和磁損耗的介質。


高性能MAM的流行模型是將電介質和磁組件組合在一起,以便所製備的複合材料可以受益於互補的損耗機制和顯著的協同效應。在所有類型的複合材料中,磁性金屬和碳材料的組合一直被視為減輕EM汙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一方面,磁性金屬粒子可以提供出色的磁損耗,另一方面,碳基質具有可調節的介電特性和可設計的微觀結構。在磁性金屬/碳複合材料製備中的焦點是優化化學組成和微觀結構,將增強其微波吸收性能。


合理優化材料組分和微觀結構對於促進磁性碳基複合材料在微波吸收方面的應用很有幫助。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Yunchen Du(通訊作者)等研究人員通過溶劑熱反應,然後進行高溫熱解,合成出具有可調化學組分的均勻Co/C微球。這些Co/C微球可以產生優異的微波吸收性能,尤其是對於Co/C-1.0(葡萄糖與硝酸鈷的重量比為1.0),其強的反射損耗RL和有效吸收寬帶也優於那些類似的複合材料,最低RL值達到-71.3 dB,有效吸收帶寬為14.2 GHz。可以相信,這項工作可以為製備具有所需微觀結構和化學組分的磁性碳基複合材料提供新的策略!這項研究工作以「Dual functions of glucose induced composition-controllable Co/C microspheres as high-performance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Carbon》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8622320306655


這種簡單的策略極大地受益於葡萄糖的雙重功能。一方面,葡萄糖是葡糖酸鹽的來源,葡糖酸鹽是與Co離子絡合併產生均勻的Co-葡糖酸鹽微球的有機配體,另一方面,葡萄糖可以轉化為碳納米顆粒並容納在Co-葡糖酸鹽微球中。與純金屬Co顆粒相比,最終的Co/C微球顯示出完全不同的電磁性能。碳組分的存在和Co納米顆粒的高分散性引起介電損耗和磁損耗增強。


圖1. Co/C-0(a),Co/C -0.5(a),Co/C -1.0(c),Co/C -2.0(d)和Co/C -3.0(e)的SEM圖像,以及它們相應的XRD圖


圖2.Co/C-0(a),Co/C -0.5(a),Co/C -1.0(c),Co/C -2.0(d)和Co/C -3.0(e)的TEM圖像,以及Co/C-1.0的高解析度TEM圖像


圖3 Co/C微球製備方法示意圖


圖4電磁參數表徵


圖5 反射損耗RL圖


總而言之,作者成功地製備了一系列以Co-葡糖酸鹽為自犧牲前體的均勻Co/C微球。在Co-葡糖酸鹽的溶劑熱反應過程中,葡萄糖是葡糖酸鹽和碳納米顆粒的來源。發現所得的碳納米顆粒被容納在最終的Co-葡糖酸鹽微球中,因此,可以通過葡萄糖與硝酸鈷的重量比容易地調節這些Co/C微球的化學組成。微觀結構和化學成分的優化帶來了介電損耗和磁損耗的顯著改善。當葡萄糖與硝酸鈷的重量比為1.0時,複合材料Co/C-1.0呈現優異的微波吸收性能,其RL強度和有效吸收帶寬可以達到-71.3 dB和14.2 GHz,分別。這樣的性能也優於先前研究中的許多類似複合材料。(文:one end)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哈工大《Carbon》:一種新策略,實現耐高溫電磁波吸收材料
    隨著電子設備日益普及,電磁汙染日益增多,這不僅影響電子器件的正常使用,也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具有高性能微波衰減功能的電磁吸收材料可以通過電磁波衰減保護我們的生命免受射頻輻射的侵害。然而,影響先進的電磁衰減材料的開發和應用的關鍵問題是在高溫下吸收電磁波的性能降低。
  • 東華大學《Carbon》多孔碳納米膜,優異電磁波吸收性能
    由於隱身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日常生活中電子設備的使用日益增加,電磁波吸收(EMWA)材料受到了廣泛關注。高效EMWA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軍事通信衛星、防禦X波段跟蹤、高頻成像雷達、衛星數字數據傳輸。目前,一些磁性和介電材料可廣泛用於準確改善EMWA樣品的吸波性能。但是,某些磁性材料(如磁性微球)具有EMWA頻率範圍窄、易自然氧化以及密度大的缺點,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 北航:製備一種納米複合材料,實現優異電磁波吸收性能
    一、研究背景:隨著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手機、計算機和其他無線電子通信設備的廣泛使用,諸如電磁幹擾和電磁輻射之類的電磁汙染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電磁(EMW)汙染不僅影響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行,而且危害人類健康。
  • 哈工大:一種新策略,實現耐高溫電磁波吸收材料
    隨著電子設備日益普及,電磁汙染日益增多,這不僅影響電子器件的正常使用,也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具有高性能微波衰減功能的電磁吸收材料可以通過電磁波衰減保護我們的生命免受射頻輻射的侵害。然而,影響先進的電磁衰減材料的開發和應用的關鍵問題是在高溫下吸收電磁波的性能降低。
  • ​陝科大《國際陶瓷》優異電磁波吸收性能,獨特三層空心材料
    不斷惡化的電磁環境不僅會干擾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行,還會影響人體健康。吸收材料是EM幹擾防護和EM輻射防護領域的關鍵材料之一,它們可以通過將入射的EM波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機械能,電能和熱能)來消耗它們。然而,傳統的吸收材料由於其電磁吸收差且工作頻率窄,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開發具有顯著電磁吸收和寬工作頻率的先進吸波材料非常緊迫,具有重要意義。
  • 我校在碳基高性能複合吸波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微波吸收材料(吸波材料)是解決電磁幹擾和電磁汙染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高性能吸波材料在軍事隱身技術和提高武器作戰效能等方面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新型高性能吸波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成為當前材料科學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
  • 研究人員發現二維材料可吸收電磁波 具有卓越的屏蔽效果
    在收音機、電視、Wi-Fi、藍牙和手機網絡等常見技術之間,電磁信號無處不在。但在如此擁擠的電波下,電子設備會受到大量的幹擾,從而削弱連接,降低數據傳輸速度,全面影響設備的功能。對於電子設備來說,電磁幹擾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通常在元件周圍放置屏蔽材料。這些材料通常是像銅這樣的薄膜金屬箔,可以將錯誤的信號反射到空氣中。
  • 科學網—新材料令電磁波輻射「聞風喪膽」
    因此,電磁屏蔽/吸波材料的研究開發一直備受世界各國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石墨烯帶來驚喜 所謂的電磁屏蔽/吸波材料主要包括金屬和高分子複合材料。傳統的金屬基電磁屏蔽材料存在密度大、結構設計困難等問題,並且應用也受到限制。
  • 西工大李賀軍院士團隊《AFM》綜述:石墨烯和MXene基高性能吸波材料...
    當有電磁波輻射到吸波材料的表面時,一部分入射到它的表面被吸收,另一部分則被反射。被材料吸收的電磁波在材料內部傳播時,通過多次反射將電磁能轉化為其它形式能量而消散掉,同時還有部分被吸收轉化的電磁波在材料內部發生反射,傳出表面進入大氣中。
  • 復旦大學:一種原位取向生長策略,製備優異吸波材料
    如今,精密儀器的電磁屏蔽和軍事裝備的偽裝能力都對電磁波的吸收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尤其是在微波波段。因此,許多工作集中在製造有效的微波吸收或電磁幹擾屏蔽材料上。電磁波分為兩個相互作用的分量:電場和磁場。對於純介電微波吸收(MA)複合材料,難以同時滿足熱穩定性,強損耗和寬帶吸收的問題,這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由於強烈的鐵磁諧振行為和疇壁位移,具有獨特性能的磁性材料成為MA候選材料。這些功能不可能在純電介質系統中體現。作為一種重要的功能材料,基於磁性的吸收器具有滿足苛刻要求的巨大潛力。
  • 電磁輻射屏蔽材料,石墨烯材料在電磁波吸收領域的應用
    碳材料是電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研究的重要內容,對於石墨、碳纖維、碳納米管等材料的電磁屏蔽和吸收性能的研究已經相當廣泛。石墨烯具有室溫量子霍爾效應和良好的鐵磁性,與石墨、碳纖維、碳納米管等材料相比,擁有獨特性能的石墨烯可以突破碳材料原有的局限,成為一種新型有效的電磁屏蔽和微波吸收材料。
  • 新型納米吸波塗層材料的研究
    2納米吸波塗層的吸波原理和結構特性吸波材料的吸波實質是吸收或衰減入射的電磁波,並通過材料的介質損耗使電磁波能量轉變成熱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吸波材料一般由基體材料(黏結劑)與吸收介質(吸收劑)複合而成。吸波材料可以分為電損耗型和磁損耗型2類。電損耗型材料主要靠介質的電子極化、離子極化、分子極化或界面極化來吸收、衰減電磁波。
  • 對屏蔽材料屏蔽電磁波的通俗理解
    電磁波在穿過一塊屏蔽材料時,為什麼會發生衰減呢?關於這個物理過程,雖然用電磁波的理論可以精確地進行解釋,但是,我們作為產品工程師,並不需要了解到那個很深的程度。況且求解那套方程式也不是非專業人士能做到的。
  • 電磁波越來越多?不怕!現在有了新材料,可屏蔽99%的輻射
    電磁波越來越多?不怕!近日,針對微波輻射,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特殊織物,稱「法拉第織物」,可以阻擋幾乎所有的電磁波。這項研究成果來自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已發表在《Carbon》雜誌上。這種織物的關鍵成分是一種叫做MXene的材料,這一成果有助於保護可穿戴設備免受幹擾,保護人們免受潛在的危險輻射。
  • 吸波材料有哪些 吸波材料是什麼
    吸波材料有哪些吸波材料可以選擇尖劈形吸波材料、單層平板形、雙層或多層平板形、塗層形等等材料。1、尖劈形微波暗室採用的吸收體常做成尖劈形(金子塔形狀),主要由聚氨酯泡沫型、無紡布難燃型、矽酸鹽板金屬膜組裝型等。
  • 廣工大《Carbon》:三維蜂窩狀複合材料,優異的電磁波吸收性能
    然而,通常分散在EM波透波基體中的傳統吸收材料(例如鐵氧體、磁性金屬等)不再能滿足航空航天領域對吸波材料的高要求。因此,必須製備一種新型的吸波材料以滿足日益嚴格的質量要求,在民用和軍用領域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 神奇的超材料——人工電磁結構材料
    目前關於Meta材料的物理特性研究,及其在定向輻射高性能天線、電磁隱身、空間通信、探測技術和新型太赫茲波段功能器件等領域的應用研究開始成為國際物理學和電磁學界的研究熱點。   2002年底,麻省理工學院的孔金甌教授也從理論上證明了「左手」材料存在的合理性,並稱之為「導向介質」,他預言了這種人工材料在高指向性的天線、聚焦微波波束、「完美透鏡」、電磁波隱身等方面的應用前景。
  • 央視披露殲20:使用世界第一種隱身超材料!電磁波全變沒了
    從公開簡介中可以得知,超材料技術是一種可以像軟體編程一樣,直接逆向定製自然界不存在的功能材料,並通過人為設計,可以做到對各波段的電磁波吸收。從宣傳資料以及對楊偉、孫聰院士的媒體採訪中可以了解到,我國的殲-20,「鶻鷹」隱形戰鬥機都廣泛應用了該公司的超材料技術。
  • 導熱材料、電磁屏蔽材料、天線級材料、半導體製冷片等熱門材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5/380364.htm  一塊性能好的電磁屏蔽材料,不僅可以減少環境對設備或者設備對環境的輻射幹擾,使設備適應複雜工作環境,還能確保設備正常實現設計功能,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一塊合適的散熱材料,不僅能解決熱設計,還能有效提高產品的穩定性。
  • 青島科大:低成本輕質納米複合材料,優異的電磁波吸收性能!
    隨著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大量以電磁波為載體的新興電子設備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無疑,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且還會產生不同頻率的電磁輻射,並逐漸導致一系列環境和社會安全問題。電磁屏蔽和吸波材料能有效地消除電子元件幹擾,減少對人體和環境的電磁輻射,這已被廣泛用於衰減電磁波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