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銅陵技術轉移中心助力銅陵市企業科技創新

2020-12-04 瀟湘晨報

武漢理工大學銅陵技術轉移中心自去年底在銅正式設立以來,迅速確定組織架構,委派專人駐點,並克服今年上半年疫情不利影響,積極組織開展產學研活動,在服務銅陵企業、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上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勤走企業,廣泛對接。自今年6月份以來,該轉移中心聯合市科技局先後組織開展了「銅陵市-武漢理工產學研合作對接會」、「資源綜合利用校企專題對接會」等活動,武漢理工專家60餘人次通過逐戶登門拜訪等形式,實地走訪調研企業30多家,搜集企業技術需求40項,並在全校範圍內徵集相關問題解決方案。選定學校相關科研成果60多項,有針對性地向銅陵市企業進行推介。面向縣區科技部門開展科技諮詢服務活動3次。積極推進武漢理工大學與牛山礦業、上峰水泥等企業共建校企實習與實踐基地工作。

二是協同創新、聯合攻關。通過技術轉移中心平臺,在深入對接的基礎上,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與銅陵市超越電子有限公司、上峰傑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銅化集團新橋礦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申報了《基於智能無線充電容器用超薄超窄高磁通率金屬化薄膜》、《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態預處理生活垃圾產業化技術》等國家、省、市科技項目,開展協同攻關。聯合銅陵中潤包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申報專利10項。

三是破解難題,加速轉化。在技術轉移中心的大力推動下,目前銅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銅陵上峰水泥綠色礦山規劃與集成平臺研發》、銅陵新鑫焊材有限公司《高硬度耐磨防氧化型銅焊絲設計方案評估與研發》、方正塑業科技有限公司《可降解紙塑複合袋及其製備方法的研究》、銅陵市超越電子有限公司《基於新能源汽車用漸變方阻電容器金屬化薄膜的研發》等4個產學研合作項目已與武漢理工大學正式籤訂合同並組織實施,與銅化集團新橋礦業有限公司的《高硫廢石資源綜合利用研究》項目合同正在洽談中。這些項目的研發實施將有力提升我市企業在新材料、智能礦山、安全環保等領域的技術水平,產生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來源:銅陵市科技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銅陵頭條1115】安徽省疾控中心緊急提醒!|降溫+降雨!銅陵天氣...
    銅陵市生態環境局 我市秸稈利用成果亮相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 信息來源:銅陵發布 11月13日至14日,2020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我市組織安徽皖江生物質能源公司等13家企業組團參展。
  • 武漢理工大學舉辦新材料科技成果對接活動
    「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裡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7月13日上午,武漢理工大學在會議中心201舉辦專場對接會,推介新材料科技成果。
  • 新模式助力我市科技創新 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即將建成運營
    新模式助力我市科技創新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即將建成運營  打造最新運營模式  「出政策、搭平臺、建隊伍」是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全力打造的運營模式,從而提升蘭州市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服務能力,強化服務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科技服務水平、加快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
  • 近千人現場見證了銅陵這場互聯盛典!
    2019年度 銅陵最具創新電商企業這一年,我市電子商務企業全力以赴努力創新,引領企業不斷前行,發展成就美好篇章。實現轉型發展、協同發展需要創新,建設幸福美麗銅陵更需要創新。2019銅陵互聯盛典致敬所有致力於創新發展的電商企業!
  • 金意陶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建建築陶瓷新材料研究院
    武漢理工大學作為中國建材建工行業高層次人才的集中地,積累了大量優質資源、國際化人才和科技技術實力;金意陶作為陶瓷行業的領軍企業,在做強建築陶瓷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快速向新型綠色建材和綠色巖板家居「兩翼」延伸。
  • 武漢理工大學與廣東金意陶陶瓷集團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
    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吳超仲、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吳建鋒、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中心有關負責人,金意陶集團董事長何乾及公司全體中高層管理人員,佛山市工信局、科技局、中科院產業技術研究院、禪城區、南莊鎮等單位領導參加了本次籤約。
  • 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
    九省通衢的武漢,正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具有諸多有利條件。以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楊松為第一提案人的《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部)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聯名提案,呼籲國家支持武漢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強或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和工業技術研究院,支持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重點高校在湖北轉化科技成果等。
  • 中日共建先進光電子技術轉移中心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13日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嚴天鳳)13日,「2019年武漢市第十批科技成果轉化光電子信息專場」上,中日共建先進光電子技術轉移中心籤約。通過多年的產業結構性改革,加上既有的技術積累,日本半導體產業正在多個領域奪取世界領先優勢。而作為創新策源地,大學、科研院所對於其產業的推動同樣不可忽視。日本靜岡大學副校長、創新社會協同推進機構主席木村雅和教授在活動現場介紹,自己致力於半導體晶體和器件研究,作為學校產學研創業中心主任,還負責該校管理孵化與科技創新事業。
  • 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在光谷運行
    5月6日,國家11個技術轉移中心之一的「中部中心」兩大核心公益平臺——「科惠網」、技術轉移綜合服務市場在光谷正式運行。  2014年底,繼北京、鄭州、深圳、上海之後,科技部批覆湖北省以武漢為中心建設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支持湖北發揮中部地區樞紐地位,打造國家級技術轉移機制完善和模式創新示範區。  正式運行的「科惠網」如同淘寶等網絡平臺,將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科技成果放在網上,供有興趣的企業等機構購買。企業也可以將自己的技術需求放在平臺上,尋找合作夥伴。
  • 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市南揭牌,打造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高地
    在增強科技創新的國際話語權,促進上合組織國家間的深化合作的合作訴求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的成立都具備重要的推動作用。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的成立,也秉承著通過科技協同創新,助力「一帶一路」快速發展的初心與抱負。
  • 【銅陵頭條1018】看稀奇!江邊奇遇「蜂鳥鷹蛾」,全國少見!|總投資...
    銅陵市生態環境局  銅陵1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21.6億元  信息來源:銅陵發布  10月17日上午,我市在樅陽縣經開區舉行全省貫徹「六穩」銅陵市暨樅陽縣10月份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推進項目建設再提速,奮力衝刺四季度,確保完成全年項目建設任務。
  • 科技創新「引爆」京津冀協同發展---2016光電子-中國博覽會
    參加大會的院士有:清華大學金國藩院士、上海理工大學莊松院士、東南大學張廣軍院士、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趙梓森院士、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鮑曉毅院士、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餘少華院士、英國南安普頓大學David Payne院士、華為有限公司劉翔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姜德生院士、美國Bell Labs and Bellcore的Chinlon Lin院士、深圳大學範滇元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房建成院士
  • 天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獲評優秀國家技術轉移機構
    本站訊(通訊員 蘇波)6月17日,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公布2018年度國家技術轉移機構考核評價結果,天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通過材料初審、專家評審、分類計算等評價流程,獲評「優秀」。本次考核結果是對我校技術轉移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對中心發展的激勵和鞭策。
  • 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成立!為我市提升臨港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智力...
    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的成立,必將成為韶關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我市促進北江航運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綠色智能港航,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縱深,輻射提升韶關區域經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的重大舉措。
  • 盤點首批設有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6所高校,均為雙一流大學
    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是高校組織和整合科技資源的機構,是進一步推動產學研工作進行的重要平臺,主要擔負開發和推廣共性技術、參與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及技術轉移、加強國際技術創新合作為企業提供創新綜合服務等五大任務。
  • 全球技術轉移大會發布上萬項技術創新需求
    大會由科技部、上海市政府指導,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上海市科委等主辦,是浦江創新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內首個以「創新需求」為主題的科技展覽,旨在建立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助力中國創新的橋梁。
  • 銅陵市2019年3·15消費維權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實錄-銅陵市人民...
    開展「質檢利劍」專項行動和「雙打」專項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830餘人次,檢查企業198家次,查辦案件20件,涉案貨值110多萬元。2018年,銅陵質監12365平臺共接到投訴諮詢舉報388起,舉報投訴和業務諮詢的處理率達到100%。
  • ...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兩江協同創新區元旦忙施工 創「兩江速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中,首先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也把『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放在今年經濟工作任務的首位。兩江新區正圍繞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聯手天府新區,深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助力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銅陵市翠湖小學整體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八、主要技術指標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項目由來根據銅陵市政府《關於研究優質教育資源向新城區覆蓋工作的會議紀要》(2016年第12期)精神,並根據城區發展規劃和現有中小學布局實際,合理配置城區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對城區學校進行布局調整和擴容提質,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向新城區覆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