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成立!為我市提升臨港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智力...

2020-11-30 澎湃新聞

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成立!為我市提升臨港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2020-11-29 2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日,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的成立,必將成為韶關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我市促進北江航運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綠色智能港航,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縱深,輻射提升韶關區域經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的重大舉措。

北江(韶關至烏石)航道擴能升級工程濛浬樞紐二線船閘項目。

發揮高端創新平臺支撐作用

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位於曲江區馬壩鎮馬壩大道北的原韶關市交通運輸管理中心,是由韶關市政府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同建設,依託武漢理工大學的智能交通系統研究中心等單位,整合學校優勢學科領域的科技成果和產業化項目在我市設立而成。

研究院具有區域示範引領作用,是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育與產業孵化於一體的科研機構,將圍繞我市大力發展的物流、交通、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開展系統的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設計優化和成果轉化工作,發揮高端創新平臺支撐作用。

研究院集中武漢理工大學在交通方面的優勢力量,加強交流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服務韶關北江航運、輻射廣東內河港航事業發展,扶持港口城市及港口、航運等相關企業轉型升級,為促進韶關、廣東乃至全國港口與航運業高質量發展發揮應有的平臺作用。

促進航運業高質量發展

圍繞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如何發揮平臺優勢,提升我市臨港經濟、臨港產業水平及輻射全省港航事業發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

「通過近期在韶關的調研和交流,包括考察北江航道建設。看到韶關的北江航道基礎設施建設、擴能升級工程已初具規模。」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院長、武漢理工大學智能交通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張笛對記者表示,下一步,如何在硬體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配套服務能力,特別是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使航道服務於地方經濟、臨港產業,是武漢理工大學與韶關加強合作的動因,希望通過研究院的建設來支撐韶關臨港經濟、臨港產業的發展。

張笛表示,韶關位於廣東北部生態保護區,發展經濟離不開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內河航運是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綠色、安全、高效是研究院建設的重要方向。研究院匯集了多個國內頂尖的內河航運、綠色安全技術權威專家、技術團隊,致力安全智能、航行開發、港口物流研究以建設好北江航運。通過北江航運的高質量發展,促進韶關、廣東及粵湘贛地區港航事業、經濟社會發展。

北江(韶關至烏石)航道擴能升級工程孟洲壩樞紐二線船閘項目。

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副院長劉清表示,韶關的發展必須以綠色發展為前提。韶關是重要工業基地,鋼鐵、煤炭、礦石等大宗運輸量大,從成本角度來看,水路肯定比公路更經濟節能環保,發展內河航運很有必要,北江航運擴能升級以後,韶關具備了航運發展的條件。從綠色發展角度來看,韶關應通過新能源船、智能技術高起點來發展內河航運,研究院的成立,將為韶關發展港航事業、全面對接「雙區驅動」戰略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撐。

廣州海工船舶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銳聰表示,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的成立,必將極大提升韶關內河航運事業、新能源產業發展水平。隨著國家內河建設戰略的實施,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連為一體,韶關內河航運樞紐的地位必將越發重要,發展臨港經濟、新能源產業將有獨特的地理優勢。研究院將匯聚智慧力量,更好地帶動韶關甚至全省水上旅遊、水上航運產業鏈的發展壯大。

「目前深圳、廣州的製造業有往內地轉移的趨勢,韶關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後方,承接產業轉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受欽表示,韶關加快港口建設、提升航運水平意義非常重大也非常迫切。研究院的成立,必將為韶關加速港口建設步伐,促進航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原標題:《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成立!為我市提升臨港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武漢理工大學 韶關研究院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範永敬 通訊員/蔡仁銀)11月29日,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舉行揭牌儀式。該研究院由韶關市政府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同建設,依託武漢理工大學的智能交通系統研究中心等單位,整合學校優勢學科領域的科技成果和產業化項目在韶關設立。
  • 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揭牌成立!推動北江航運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輻射提升韶關區域經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的重大舉措。王瑞軍指出,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的成立是韶關水上交通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必將有利於武漢理工大學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有利於輻射帶動廣東省內河港航事業高質量發展,有利於發揮韶關「一江好水」優勢,推動航運、物流、港口經濟、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的建設發展,促進北江航運上下遊產業鏈轉型升級。
  • 金意陶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建建築陶瓷新材料研究院
    11月29日,金意陶與武漢理工大學產學研戰略籤約暨金意陶-武漢理工大學建築陶瓷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揭牌在佛山金意陶總部舉行,金意陶集團董事長何乾及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吳超仲、武漢理工大學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導吳建鋒、佛山市佛山市工信局局長劉銘恩、佛山市市科技局調研員賈煊、佛山中科院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昌群
  • 加速推進港口建設步伐——我市進一步提升北江「黃金水道」通航能力
    隨著北江航道升級擴能工程推進及完工,韶關地區與珠三角地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之間千噸級航道將全線貫通,加快1000噸級泊位碼頭建設迫在眉睫。我市搶抓發展新機遇,加速推進韶關港北江港區建設,將此項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 武漢四大板塊綜合規劃出爐 重塑武漢經濟地理版圖
    規劃編制是我市推進2049發展戰略和國家中心城市行動計劃實施的重要保證。  在市委市政府長視距謀劃下,我市強調在規劃工作中,堅持長遠發展方向的正確性,找準目標不走彎路,凸顯武漢城市的本質特徵和空間特性,激活放大武漢中國天元的區位優勢。
  • 韶關建「211」高校,助力航運產業轉型,原身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文/強者教育(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教育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廣東作為我國的經濟強省,一直以來各方面的發展,都是排名靠前的。所以韶關現下也將教育重視起來了,韶關建「211」高校,助力航運產業轉型,原身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接下來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將在當地引進的「211」高校就是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這所新建高校的建設主要是為了加速當地航運產業的轉型還有發展,助力當地航運得到更好的發展。
  • 武漢理工大學與廣東金意陶陶瓷集團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
    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吳超仲、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吳建鋒、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中心有關負責人,金意陶集團董事長何乾及公司全體中高層管理人員,佛山市工信局、科技局、中科院產業技術研究院、禪城區、南莊鎮等單位領導參加了本次籤約。
  • 產業提升推動我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焦作舉行「五年大學習、五年大...
    2016年以來,我市工業經濟呈現新氣象,綜合實力穩步提升、質量效益不斷改善、重點行業優勢突出、產業結構更趨優化、縣域工業加速發展。其中,在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我市擁有38個行業大類。五年來,我市大力培育和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新動能,持續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通過引進國內頭部企業、持續加快發展新業態、加強與行業頭部企業戰略合作、加快產業融合發展、加速蓄積以5G為代表的新動能,令三新經濟湧現新亮點。其中,我市搶抓新基建發展機遇,加快部署5G網絡及項目應用建設。
  •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利臨港產業園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廣利臨港產業園堅持「產業立區、經濟強區」的發展思路,聚力雙招雙引,推進項目建設,逐漸形成了以華泰化工集團、山東金嶺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為骨幹龍頭企業,以氯鹼產業為主導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在創造稅收、帶動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真正成為拉動開發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 我市壯大光電子集成產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市壯大光電子集成產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11-24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淄博產業技術研究院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淄博分院揭牌成立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3日訊 7月13日,淄博產業技術研究院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淄博分院揭牌儀式舉行。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唐波致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分别致辭並共同為淄博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淄博市委副書記、市長於海田主持;淄博市委常委、秘書長畢司東出席;淄博市政府副市長畢紅衛與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雷斌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
  • 武漢理工大學舉辦新材料科技成果對接活動
    「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裡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7月13日上午,武漢理工大學在會議中心201舉辦專場對接會,推介新材料科技成果。
  • 雞西市石墨產業十三五發展綜述
    石墨蓄能材料、密封材料、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石墨烯紡織材料……「十三五」以來,我市生產的石墨新材料、新產品琳琅滿目、目不暇接,讓素有「黑金」美譽的石墨閃爍著耀眼奪目的光輝。不斷向中高端邁進的石墨產業,正在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源泉」,石墨產業已然成為雞西「經濟引擎」。我市擁有「中國石墨之都」之稱號,擁有豐富的石墨資源、優越的石墨品質和雄厚的產業基礎。
  • 香港理工大學跨學科合作成立「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範疇跨越多學科合作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由身兼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的滕錦光教授領導,副院長是李向東教授,全院共分五大範疇:(一)城市規劃及管理;(二)城市基建;(三)城市環境;(四)城市發展的數碼科技;(五)大廈能源及環境性能;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轄下共設有二十六個研究小組
  • 高質量推進韶關新區建設——韶關新區黨工委副書記、主任石文專訪
    >隨著一個個投資項目在我市落地生根,我市發展後勁更足。資料圖片推動新區功能再提升改革再出發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新區要「新」,就要洋溢朝氣,充滿活力,透射強勁的精氣神,尤其要打造承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韶關新區就要堅定不移高舉改革大旗,忌老氣橫秋,勿英雄遲暮。
  • 煙臺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成立 培養產業人才
    膠東在線12月29日訊(記者 李謙) 12月28日,煙臺大數據(雲計算)應用技術研究院在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揭牌成立。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大數據作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的核心。在此背景下,煙臺大數據(雲計算)應用技術研究院由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北京青苔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
  •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部綠色發展研究院成立
    12月14日,中國地質調查局西部綠色發展研究院在陝西西安成立。該研究院將充分發揮科技引領和市場機製作用,著力破解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資源環境問題,為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該研究院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牽頭組建,聯合西部地區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關企業共同打造的開放式創新研究平臺。
  • 四川5地共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黨建聯盟 打造全省全國毗鄰黨建...
    5月23日,以「黨建引領、協同發展」為主題的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黨建聯盟啟動儀式在成都青白江區舉行。  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是指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為核心,青白江區、新都區、金堂縣、廣漢市、中江縣等成德相鄰的區域。
  • 2020年武漢十大企業新聞出爐,「武漢造」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1月6日,2020年武漢十大企業新聞正式發布。2020年武漢十大企業新聞聚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疫後經濟重振,集中展示了全市廣大企業一年間取得的創新發展新成就,展現了武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態勢和新動能,體現了武漢企業的實力和影響力。排在2020年武漢十大企業新聞首位的是中建三局等企業4萬多名建設者傾力搶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 兩江新區 南洋理工 重大共建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
    重慶兩江新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重慶大學三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建設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此次籤約標誌著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拉開「智力合作」序幕。  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凌月明表示,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的建立有利於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提供智力支撐,也有利於重慶乃至中國西部聚集高科技、外向型的高端人才,更有利於提升重慶乃至中國西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水平,對將重慶兩江新區打造成為打造長江上遊地區的創新中心、西部的人才高地、科學發展的示範窗口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