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9 2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日,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的成立,必將成為韶關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我市促進北江航運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綠色智能港航,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縱深,輻射提升韶關區域經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的重大舉措。
北江(韶關至烏石)航道擴能升級工程濛浬樞紐二線船閘項目。
發揮高端創新平臺支撐作用
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位於曲江區馬壩鎮馬壩大道北的原韶關市交通運輸管理中心,是由韶關市政府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同建設,依託武漢理工大學的智能交通系統研究中心等單位,整合學校優勢學科領域的科技成果和產業化項目在我市設立而成。
研究院具有區域示範引領作用,是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育與產業孵化於一體的科研機構,將圍繞我市大力發展的物流、交通、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開展系統的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設計優化和成果轉化工作,發揮高端創新平臺支撐作用。
研究院集中武漢理工大學在交通方面的優勢力量,加強交流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服務韶關北江航運、輻射廣東內河港航事業發展,扶持港口城市及港口、航運等相關企業轉型升級,為促進韶關、廣東乃至全國港口與航運業高質量發展發揮應有的平臺作用。
促進航運業高質量發展
圍繞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如何發揮平臺優勢,提升我市臨港經濟、臨港產業水平及輻射全省港航事業發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
「通過近期在韶關的調研和交流,包括考察北江航道建設。看到韶關的北江航道基礎設施建設、擴能升級工程已初具規模。」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院長、武漢理工大學智能交通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張笛對記者表示,下一步,如何在硬體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配套服務能力,特別是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使航道服務於地方經濟、臨港產業,是武漢理工大學與韶關加強合作的動因,希望通過研究院的建設來支撐韶關臨港經濟、臨港產業的發展。
張笛表示,韶關位於廣東北部生態保護區,發展經濟離不開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內河航運是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綠色、安全、高效是研究院建設的重要方向。研究院匯集了多個國內頂尖的內河航運、綠色安全技術權威專家、技術團隊,致力安全智能、航行開發、港口物流研究以建設好北江航運。通過北江航運的高質量發展,促進韶關、廣東及粵湘贛地區港航事業、經濟社會發展。
北江(韶關至烏石)航道擴能升級工程孟洲壩樞紐二線船閘項目。
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副院長劉清表示,韶關的發展必須以綠色發展為前提。韶關是重要工業基地,鋼鐵、煤炭、礦石等大宗運輸量大,從成本角度來看,水路肯定比公路更經濟節能環保,發展內河航運很有必要,北江航運擴能升級以後,韶關具備了航運發展的條件。從綠色發展角度來看,韶關應通過新能源船、智能技術高起點來發展內河航運,研究院的成立,將為韶關發展港航事業、全面對接「雙區驅動」戰略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撐。
廣州海工船舶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銳聰表示,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的成立,必將極大提升韶關內河航運事業、新能源產業發展水平。隨著國家內河建設戰略的實施,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連為一體,韶關內河航運樞紐的地位必將越發重要,發展臨港經濟、新能源產業將有獨特的地理優勢。研究院將匯聚智慧力量,更好地帶動韶關甚至全省水上旅遊、水上航運產業鏈的發展壯大。
「目前深圳、廣州的製造業有往內地轉移的趨勢,韶關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後方,承接產業轉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受欽表示,韶關加快港口建設、提升航運水平意義非常重大也非常迫切。研究院的成立,必將為韶關加速港口建設步伐,促進航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原標題:《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成立!為我市提升臨港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