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進港口建設步伐——我市進一步提升北江「黃金水道」通航能力

2020-12-05 身邊24小時

隨著北江航道升級擴能工程推進及完工,韶關地區與珠三角地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之間千噸級航道將全線貫通,加快1000噸級泊位碼頭建設迫在眉睫。我市搶抓發展新機遇,加速推進韶關港北江港區建設,將此項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推進港口建設戰略意義重大

市港口辦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韶關港是廣東省內河地區性重要港口和區域性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粵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發展臨港工業、現代物流業的重要平臺,是韶關市與珠三角,港澳地區間物資交流的重要水路口岸及腹地資源開發、生產力布局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

韶關港主港區為北江港區,根據交通運輸部、省政府及市政府批覆的《韶關港北江港區規劃調整方案》,韶關港北江港區規劃有6個作業區(市區水上遊、新港、濛浬、白土、烏石、大坑口),規劃岸線16.9公裡,其中已開發利用岸線長2.25公裡,規劃利用岸線長11.1公裡,規劃預留岸線3.55公裡。可建千噸級貨運泊位101個。

韶關港的建設將進一步提升北江「黃金水道」通航能力,提升韶關與「雙區」「雙核」互聯互通水平,為韶關更好地融入「雙區」建設及促進大灣區腹地資源開發、生產力布局優化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

韶關港北江港區作為我市水陸交通樞紐和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在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同時,韶關港的建設將有力提升韶關產業發展水平,優化提升韶關港口連通大灣區的物流路徑,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進一步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助力韶關打造成高效聯通大灣區和內地的商貿物流集散地,促進韶關全域旅遊發展,打造集遊覽觀光、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水上旅遊項目,助力韶關打造大灣區旅遊休閒度假首選地。

三大港口項目進展順利

記者了解到,我市現推進的港口項目共3個,分別是烏石交通樞紐港一期工程、白土港一期工程和新港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烏石交通樞紐一期工程項目位於北江港區烏石作業區,濛浬樞紐下遊2公裡處,北江左岸。年設計吞吐量為1000萬噸散貨,投資總估算約11.17億元,先期開工建設8個千噸級泊位。目前,該項目岸線使用已獲得交通運輸部批覆,各項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項目計劃於12月中旬全面開工建設,項目預計2022年建成。

白土作業區一期工程項目位於白土樂廣高速大橋下遊,北江右岸,總投資估算6.99億元,以貨櫃、件雜貨為主,布置水運口岸功能,年設計吞吐量320萬噸。目前,項目各項前期工作正加快推進。力爭2020年底前期工程先期開工,項目計劃於2022年底建成。

新港改造提升項目位於市區南郊8公裡,北江左岸。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年吞吐能力達90萬噸,投資估算為1.27億元。目前,已完成項目建議書,計劃2021年6月開工建設,2022年12月底完工。

此外,擬於近期試運行市區水上遊船項目,以豐富夜間旅遊項目,提升城市旅遊品位。在百年東街設置臨時停靠點,圍繞通天塔、風採樓、百年東街、太傅廟等市區夜景景觀較好地段,先行啟動湞江河百年東街中山路廣場至通天塔段遊船項目,同步研究沿河燈光美化、亮化工程,推進市區水上旅遊項目持續、良性發展。

接下來,我市將加強與戰略投資者合作談判,加快港口項目前期工作,加強相關規劃優化調整,加強岸線資源管控,迅速開展岸線整治,全力推進港口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轉載韶關日報 黃河 圖片由市交通局提供)

【來源:韶關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為我市提升臨港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智力...
    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的成立,必將成為韶關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我市促進北江航運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綠色智能港航,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縱深,輻射提升韶關區域經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的重大舉措。
  • 讓「黃金水道」更綠色更順暢——推動長江經濟帶大保護5年間
    大力發展江海(河)聯運,已成為提升「黃金水道」功能的內在要求。記者了解到,當前長江幹線14個港口鐵水聯運設施聯通項目全部開工建設,長江貨櫃江海聯運運量已佔到總運量的60%以上。在發力推進加快多式聯運之際,「黃金水道」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也跑出了「加速度」。
  • 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
    二、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  充分發揮長江運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優勢,加快推進長江幹線航道系統治理,整治浚深下遊航道,有效緩解中上遊瓶頸,改善支流通航條件,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發展江海聯運和幹支直達運輸,打造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黃金水道。  (四)增強幹線航運能力。
  • 惠東港口: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各項事業穩步推進
    「十三五」:加快建設基礎設施  「十三五」時期,港口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大力推進以道路、電力、水利、生態、旅遊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  在交通設施方面,港口先後完成了南社村、新村村、新寮村道(內港路)等自然村村道硬底化改造工程、蔡家村道路和南社田螺角道路改建工程;縣道X213港口支線升級改造工程正穩步推進。
  • 廣西雲南聯合推進百色水利樞紐通航,或重現古時黃金水道繁華
    4月23日,記者從珠江航務管理局(簡稱「珠航局」)獲悉,為全力推進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建設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該局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政府有關部門打響了推進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建設前期工作百日攻堅行動,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費志榮表示全力配合加快推進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建設,雲南省副省長王顯剛表示凝心聚力
  • 推動北江航運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 今日,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在韶舉行成立大會,這是我市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國家戰略,加快對接大灣區「12312」綜合運輸體系,促進北江航運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綠色智能港航,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縱深
  • 廣東北江水資源保護形勢嚴峻
    「主要江河的水質等環境指標水平,不能因為進一步做大經濟總量而下降,這是一條不能逾越的底線!」為此,清遠市一手抓生態保護,一手抓生態建設,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做好北江流域保護與治理。通過在全市範圍做好截汙工作,規範沿線農業養殖項目,治理北江流域遊船,杜絕沿線工業直排,整治沿線礦山汙染等措施,切實扼住北江汙染源頭。
  • 河北港口集團:岸電建設助力綠色港口發展
    長城網訊(記者 鄭建衛 通訊員 郭思源)7月2日,隨著煤五期901#、902#泊位岸電系統重載測試成功,秦皇島港8個泊位岸電系統全部具備連船條件,提前半年完成交通運輸部關於港口岸電建設要求。2017年,交通運輸部下發《港口岸電布局方案》,要求全國沿海和內河主要港口以及船舶排放控制區內港口50%以上已建貨櫃、客滾、郵輪、3千噸級以上客運和5萬噸級以上幹散貨專業化泊位,在2020年底前實現具備向船舶提供岸電的能力。按照方案要求,集團計劃投資近7000萬元,在東港區建設8套容量為1250千伏安的多電制、分立式船舶岸電系統。
  • 新時代山東港口的前進方向——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總書記關於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常務副省長李群發言說,要發揮山東海洋資源和區位、科研、創新、人才等優勢,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和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把現代海洋經濟做大做強。
  • 舟山「大碼頭接卸大礦船」能力持續提升
    據工信部消息,我國目前共有8大港口、11個泊位獲準接卸40萬噸級鐵礦石船舶,其中舟山港域佔了3個。40萬噸級鐵礦石碼頭的「通行證」,是各大港口夢寐以求的「香餑餑」。大船不僅能為港口帶來吞吐量與利潤的直接提升,還有望向鐵礦石交易的上下遊業務延伸,拓展營收來源,甚至靠泊的大船本身也是港口「成績單」中亮眼的一筆。
  • 我市企業再獲中央引導資金扶持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速提升
    近日,廣東省科技廳公布了2021年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我市共有臺山市牧仁農業有限公司、臺山市紅嶺種子園、特一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家單位成功獲批立項,每項獲100萬元的資金資助,共300萬。這也是我市連續第二年獲得中央引導資金(農業科技類)扶持。
  • 西南又建黃金水道!右江航道整治工程(兩省界~百色)正式開工!
    事實上,學過高中地理的同學應該知道,雲南擁有非常豐富的水能資源,但是由於地形影響,大多數地區和河流高深谷深,並不具備發展航運的條件,反倒是雲南的邊境貿易和自貿區建設很有特點。如今,雲南航運發展的瓶頸很快就要取得重大突破了。
  • 【我看來賓經濟發展新變化】來賓:加快「東融」步伐 打造廣西內陸...
    近年來,來賓市抓住自治區提出的「南向、北聯、東融、西合」開放發展戰略機遇,全力參與「東融」,大力發展三江口港產城新區,按下「東融加速鍵
  • 金昌機場通航設施建設項目獲批
    金昌機場通航設施建設項目獲批每日甘肅網12月10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12月9日,記者從省發改委了解到,為推進全省通用航空服務的部署要求,完善金昌機場通用航空設施,提升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地區通航產業發展,依據《甘肅省「十三五」通用航空發展規劃》,金昌機場通航設施建設項目報告獲批。本批覆有效期2年。
  • 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加速構建,今年新開工深惠城際(深圳段)等11個...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姚嘉莉1月14日,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楊俊波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東將進一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大灣區對外聯繫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平,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作高效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搶抓機遇 快速推進 讓襄陽通用航空產業展翅高飛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大力扶持,未來10年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成為「又一個萬億級規模、千萬人就業的朝陽產業」。我市作為經濟實力雄厚的軍工城市,幅員遼闊、區位優越,發展通航產業基礎良好、前景廣闊。(二)襄陽市發展通航產業戰略意義重大  據測算,通航產業投入產出比達1:10,遠高於汽車產業的1:4,就業拉動比達1:12,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經濟社會價值十分可觀。
  • 100年前,孫中山設想建設3個世界級港口:以港口來帶動中國的復興
    除了三個大港口,孫中山還提出建設4個二等港口、9個等港口和15個漁業港口。和港口配套建設的是內河航運的疏通,鐵路的建設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大型鋼鐵廠、水泥廠、造船廠的建設等。孫中山將港口看作是帶動經濟發展的點,他認為建設港口是「發展實業的策源地」。而將鐵路和水運作為港口的輻射線,最終形成港口輻射的面。從點到線,從線到面,最終帶動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
  • 我市紮實推進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管護「四大體系」建設
    茂名網訊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要求,牢牢把握森林城市建設的著力點,加快城鄉綠化步伐,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擴大城市生態空間,豐富生態產品供給,弘揚優秀生態文化,全面鋪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建設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管護「四大體系」,著力推進宜居宜業森林城市建設
  • 市交通運輸局精準推進沿江沿海岸電使用
    2020年2月1日交通運輸部《港口和船舶岸電管理辦法》正式施行以來,我局全面加快港口岸電建設和使用步伐。年初制訂下達了港口岸電設施建設任務表,2020年8月起,陸續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工作的通知》《規範南通市港口船舶低壓岸電建設和使用實施方案》等文件制度,部署推進船岸籤訂岸電使用協議等,明確岸電使用目標,規範岸電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