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9 2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日,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在韶舉行成立大會,這是我市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國家戰略,加快對接大灣區「12312」綜合運輸體系,促進北江航運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綠色智能港航,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縱深,輻射提升韶關區域經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的重大舉措。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傑,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嚴新平,副校長吳超仲出席大會,市委書記王瑞軍致辭,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周木堂、市政協主席王青西出席大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傑與市委書記王瑞軍共同為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揭牌。
王瑞軍指出,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的成立是韶關水上交通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必將有利於武漢理工大學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有利於輻射帶動廣東省內河港航事業高質量發展,有利於發揮韶關「一江好水」優勢,推動航運、物流、港口經濟、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的建設發展,促進北江航運上下遊產業鏈轉型升級。市委、市政府將全力為研究院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以研究院的成立為契機,立足韶關水運優勢,科學系統謀劃內河航運與綜合交通、產業布局的協調發展,不斷推動北江航運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努力把韶關逐步建成通江達海、對接湘贛航運的樞紐城市。希望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要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系統發展,推動形成綠色航道、綠色港口、綠色船舶、清潔運輸良性循環的綠色發展方式,促進航運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傑與市委書記王瑞軍等領導嘉賓共同見證韶關市政府與武漢理工大學籤訂《韶關市人民政府武漢理工大學共建廣東省內河港航發展研究院及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協議》。
張清傑表示,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的成立,標誌著武漢理工大學和韶關市委、市政府在謀劃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重要一步。武漢理工大學在建材建工、交通、汽車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域有豐富積澱,特別是航運學科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武漢理工大學將全力支持韶關研究院的發展,整合全校資源,充分發揮學科、科技和人才優勢,為韶關更好融入「雙區」建設,促進廣東省內河航運發展和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會上,韶關市政府與武漢理工大學籤訂《韶關市人民政府武漢理工大學共建廣東省內河港航發展研究院及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協議》,並由王瑞軍與張清傑共同為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揭牌。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分別與廣東省航道事務中心、廣州港股份公司、深圳中集智能科技公司、廣州海工船舶設備公司、廣東韶關港公司籤訂合作協議。
肖展欣、羅曉勤、周偉源、李欣等市領導,以及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成立大會。
●新聞連結●
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是武漢理工大學與韶關市人民政府本著「優勢互補、共謀發展、實現共贏」的原則,為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和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共同設立的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育與產業孵化於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旨在推動韶關市航運、物流、港口經濟、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領域建設,通過促進北江航運上下遊產業鏈高質量轉型升級,提高促進韶關區域經濟發展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實現武漢理工大學在韶關市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研究機構的落地。
研究院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嚴新平為學科帶頭人,組建了內河智慧航道、綠色智能船舶、綠色能源與防汙染、港航規劃與智慧物流、智能內河港口、智慧內河海事監管、智聯網聯車輛、汽車零部件智能製造等教授團隊,凝聚起一支結構合理、多學科交叉、優勢互補、密切協作的人才隊伍。
原標題:《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揭牌成立!推動北江航運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