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的山東 需要這樣一所產業技術研究院

2020-12-01 央視網

轉型升級的山東 需要這樣一所產業技術研究院

原標題:

  千呼萬喚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產研院)終於露出了真顏。7月30日,山東產研院的掛牌成立,讓在場的政府、院所、企業代表喜上眉梢。

  長期以來,被冠以「保守」標籤的山東不斷嘗試突破自己,山東產研院就是最新的嘗試。作為山東省制度創新第一批重點項目之一,山東產研院是一個「四不像」的機構。不像事業單位、不像高校、不像企業、也不像科研院所。對此,籤約專家、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長吳一戎院士透露了重要信息:「(山東產研院)運行的機制在國內有很多創新的地方,我們對它寄予很高的希望,也希望相應的成果能夠在山東轉移轉化。」

  那麼,山東產研院是一所什麼樣的研究院呢?「後工業化」時代的山東為何需要這樣一座產研院?

  在山東 這所產研院要創造新產業業態

  「在未來5年到10年,我們要在山東創造一個新的產業業態。」在揭牌儀式上,山東產研院院長孫殿義語氣自信:「這個業態,是引領性的。」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這種業態之新表現在充分放權。該院將擁有包括市場導向的管理機制、靈活包容的人才機制、開放創新的合作機制,建立多元化股權收益激勵機制及成果導向的績效評價機制和分配機制等。

  履新以來,這不是孫殿義第一次闡述自己的事業。20天前,在山東滕州舉辦的中國科學院聯動創新系列論壇——新材料產業發展論壇上,面對著出席的中科院、山東省科技廳、棗莊市領導,孫殿義談了很多。

  「根據庫茲涅茨產業結構分析理論,三次產業結構為6.5∶44.0∶49.5,第三產業比重近半,山東產業發展正在向後工業化經濟過渡。」實際上,從經濟總體指標、產業結構指標、三次就業結構指標、城市化指標、消費指標五個層面,孫殿義都得出了山東「後工業化」階段的結論。他認為,山東產業轉型、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成效顯著,但產業結構依然偏重。如何解決?孫殿義給出兩個方向:第一,山東的市場活力快速釋放,但政策機制尚有巨大空間;第二,向「後工業化時代」過渡,山東的技術創新對產業支撐度還需加強。

  放棄中科院廳官的「孫大俠」 到底要下一盤什麼樣的棋

  這是一份「超豪華」的諮詢委員會名單。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長吳一戎在內的九位兩院院士擔任這個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同時,在揭牌當日,21個重大項目確定落地山東。其中,有空天技術項目,有人工智慧項目,有工業機器人項目,每個都是山東急需的。

  院士都是業界翹楚、產業領軍者。部分「院士項目」的落地,離不開山東層面的努力,也離不開孫殿義的運作。

  對於孫殿義本人,科技日報記者有多次接觸,「思路開闊,務實專業,重視成果轉化」是他留給記者的印象。在辭去廳官,擔任山東產研院院長之前,孫殿義曾任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長、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在科技系統專業領域耕作多年,對技術方向和地方需求有著深刻而獨到的理解。很多人認為,此次到山東,被稱為「大俠」的孫殿義必將深耕多年的中科院系統資源導入產研院和山東。

  山東、濟南的誠意,孫殿義的運作,讓院士們看到了潛力。吳一戎院士的話代表著院士們的心聲,「山東下這麼大決心投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令科技界人士歡欣鼓舞,所以我選擇山東,帶著落地項目籤約山東」。

  據本報記者了解到,山東產研院將通過「人才+項目+平臺+投資」的模式,廣泛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等展開合作,引進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突破產業核心技術,打造山東省「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的示範樣板。

  另據了解,成立前兩年,山東省、濟南市財政分別安排5億元,並在5年內逐步增加至各10億元給予產研院扶持。而該院的目標更雄心勃勃——力爭到2025年,實現加盟機構100家,累計衍生孵化企業1000家,轉移轉化先進技術10000項。

  希望「婆婆」別太多 用「降龍十八掌」打開局面幹出樣板

  對於產研院,很多人特別是科技系統的人並不陌生。

  比如赫赫有名的中國臺灣工研院。該院將分散在各處的聯合工業研究所、聯合礦業研究所與金屬工業研究所合併,成立了工業技術研究院,並為我國臺灣貢獻15%的GDP;而6年前成立的江蘇產研院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能。

  所有這一切,讓人豔羨。2018年7月,山東黨政代表團赴蘇浙粵考察學習,提出了建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設想。2019年2月,山東省政府印發《關於建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創新發展的框架意見》。

  按照《意見》,山東產研院是省政府設立的、不納入編制管理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法人治理結構,著力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推動管理機制創新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促進技術創新集群式突破。

  承擔著山東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創新的「示範樣板」雙重角色的山東產研院包含了太多期待。

  在揭牌當日下午,山東省自主創新促進中心主任李新峰在朋友圈感嘆:「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關鍵時期的大山東,急需有一批類似的創新引擎引領發展;希望山東產研院『婆婆』不要太多,少說多做;盼望放棄了中科院廳官的『孫大俠』,投身到山東大發展的洪流,真正用『降龍十八掌』打開局面,幹出樣板。」(本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王正君)

相關焦點

  • 淄博產業技術研究院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淄博分院揭牌成立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3日訊 7月13日,淄博產業技術研究院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淄博分院揭牌儀式舉行。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唐波致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分别致辭並共同為淄博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淄博市委副書記、市長於海田主持;淄博市委常委、秘書長畢司東出席;淄博市政府副市長畢紅衛與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雷斌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
  •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王洋博士蒞臨日照黃海科技研究院加強交流合作
    為加快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對接日照市黃海科技創新研究院合作新型複合材料海洋牧場高端裝備落地日照。8月12日,山東產研院複合材料項目負責人王洋博士,在黃海水產研究所孫建明老師、青島廣遠機電總經理朱兆平及青海同創(青島)科技副總經理王雅楠的陪同下,蒞臨黃海科技創新研究院。就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做進一步探討與落地準備。
  • 山東不僅有孔子和煎餅|轉型升級|濟鋼集團|孔子|菏澤|海水稻|山東
    轉型升級+創新思維提到山東,你會想到什麼?東嶽泰山,黃河入海,孔子誕生地,還是一餅卷天下的大煎餅?孔子及其創建的儒家思想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深刻地影響著東方人的思想和行為準則。但似乎也正因儒家思想影響深遠,山東經濟社會發展也被貼上了循規蹈矩、中庸,創新力度不足,大而不強等「標籤」。
  • 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揭牌成立!推動北江航運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輻射提升韶關區域經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的重大舉措。王瑞軍指出,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的成立是韶關水上交通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必將有利於武漢理工大學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有利於輻射帶動廣東省內河港航事業高質量發展,有利於發揮韶關「一江好水」優勢,推動航運、物流、港口經濟、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的建設發展,促進北江航運上下遊產業鏈轉型升級。
  • 河源廣工大研究院立足粵東西北助推轉型升級
    自2014年7月1日成立以來,研究院大力構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走訪了深圳清華大學、北航以及珠三角地區的研究院,引進深圳產業、科研資源,推動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優化配置和高效組合。這正好印證了省委全會與市委常委會所提及的「大力推動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產生共建」的重大戰略舉措,為河源市本地企業發展以及將來與珠三角、粵東西北地區產業共建提供了科研服務平臺和資源,加速河源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 山東化工加速智能化轉型 形成七大板塊產業體系
    化工產業經濟總量連續28年位居全國首位,已形成煉化、無機化工、合成材料等「七大板塊」的產業體系……近年來,山東主動作為,超前謀劃,實施重大技術創新、智慧化工建設等工程,在穩固化工第一大省地位的基礎上,還為全國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絕佳的「他山之石」。
  • 山東省建築衛生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當前全國的衛生陶瓷生產布局基本結束,山東不具備配套的產業鏈基礎,缺少必須的產業工人,全省的建築衛生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以建築陶瓷為主。  建築陶瓷(簡稱建陶)在我省歷史悠久,90%左右的產能集中在淄博和臨沂兩地。
  • 全國人大代表孫東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港珠澳大橋的橋墩採用了金屬所開發的重防腐蝕技術。金屬研究所李依依院士團隊開發的稀土鋼及金屬構築成形等技術,支撐鞍鋼集團、沈鼓集團、瓦軸集團、大連重工等企業突破了材料和部件的"卡脖子"問題,推動了遼寧鋼鐵和裝備製造業的發展。依託於中科院金屬所的師昌緒先進材料創新中心和瀋陽材料創新研究院也正在組建——瀋陽在材料領域已經形成完善的創新體系和良好的產業基礎。
  • 山東晨陽大力推動炭素行業轉型升級
    山東晨陽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晨陽」)積極樹立發展新理念,堅持人才引領,強化創新驅動,大力推進工藝技術和產品革新,搭上了新舊動能轉換發展的快車,在促進產品轉型升級、管理提質增效、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改革發展的新道路,開創了炭素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新模式。
  • 121大會---健康產業轉型升級的奠基禮
    ;是健康產業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法規,順應時代發展,尋找新的路徑轉型升級的奠基禮……這次會議將邀請國家領導,部委領導,知名專家學者,百家企業,百位縣域領導等參會,打造「一縣一品」健康產業形態,共同為扶貧攻堅助力,為產業轉型升級、健康養老吶喊,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如何總結2017的健康產業的現狀;2018年的健康產業將向何處去?
  •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將助推包頭轉型升級
    由中國工程院、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指導,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國航天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包頭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六期錢學森論壇,24日在包頭市成功舉辦。
  • 中科瀋陽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揭牌
    新華網瀋陽10月31日電(記者王瑩)為落實中科院瀋陽分院與瀋陽市全面合作協議,加快推動中科院科技成果在瀋陽經開區產業化,科技助力瀋陽市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瀋陽分院與瀋陽市科技局共同支持瀋陽經開區建設的中科(瀋陽)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產研院」)揭牌儀式暨首批入駐項目籤約活動近日成功舉辦。
  • 【求真|第5期】吳小英:以創新平臺建設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同時,建設創新平臺是落實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創新大會精神的重要行動,是創建創新型縣的重要落腳點,也是匯聚創新資源的重要抓手。創建獨立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技術研究及產業化轉變步伐,是現代企業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形勢、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對加快永嘉縣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 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正式籤約落戶濟南
    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正式籤約落戶濟南 2018-04-16 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產業轉型升級後,法學、生物和心理學專業畢業生不吃香?
    記者 樊旭8月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在作客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時表示,產業轉型升級不僅能使企業自身得到高質量發展,還能為就業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例如催生新興職業,為高校畢業生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
  • 科技人物專訪|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山東首個大科學裝置...
    孫殿義曾長期在中科院從事科研及創新管理工作,到濟南任職不久,即從中科院引進山東省首個大科學裝置,總投資50億元開展電磁驅動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創新,未來將為山東在高端裝備、軌道交通、新能源等產業領域發展奠定基礎。
  • 精細化將成煤化工產業轉型必由之路
    加快現代煤化工產業技術優化升級,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加快形成終端產品高端化、差異化發展的新局面。同時做好下遊開發,不斷延伸產業鏈,促進現代煤化工換擋升級,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與石油化工等產業深度融合,也成為今後現代煤化工的發展方向。
  • 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對山東發展至關重要
    同時,疫情的暴發蔓延,加速了這一新舊迭代過程。 此種形勢下,我們絕不能滿足於「走一步,看一步」的亦步亦趨式發展,那樣只會「一步慢,步步慢」,而應把眼光投向未來,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超前規劃和布局一批未來產業,以未來引領現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 山東省農機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山東省農機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山東省機械工業協會  山東農業機械工業協會  2015年3月  農機工業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為進一步推進農機工業轉型升級,鞏固和提升農機工業競爭優勢,特制訂本方案。
  • 進軍高分子材料行業 推動合成材料產業轉型升級
    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大對碳五碳九的綜合利用,積極向高分子材料領域延伸產業鏈,推動合成材料產業轉型升級。此次籤約成功,標誌著海南橡膠向高分子材料行業進軍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這也是海南橡膠首次涉足新材料領域,對促進企業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