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建築衛生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2021-01-08 大眾網

  山東省建築衛生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山東省建築材料工業協會

  2015年3月

  建築衛生陶瓷是我省極具區域特色的優勢傳統產業,為促進可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現狀

  我省衛生陶瓷生產企業有濰坊美林、淄博豪利爾、山東信博等11家,2013年產量630萬件,佔全國產量的3%,銷售收入20億元,佔全國4%,相對於廣東、河北、河南等全國主產地,產業規模較小。當前全國的衛生陶瓷生產布局基本結束,山東不具備配套的產業鏈基礎,缺少必須的產業工人,全省的建築衛生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以建築陶瓷為主。

  建築陶瓷(簡稱建陶)在我省歷史悠久,90%左右的產能集中在淄博和臨沂兩地。從上世紀80年代全國「三山」(佛山、博山、唐山)時代到2000年後的全國八大主產區(佛山、淄博、唐山、晉江、臨沂、夾江、潮州以及長三角地區),到現在全國分散布局,山東始終佔據重要位置。

  (一)規模及效益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13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建陶生產企業235家,總資產141億元;全年生產陶瓷磚8.56億平方米,首次降至全國第4位(「十一五」以來連續6年位列廣東、福建之後居全國第3位);銷售收入595億元,佔全國建陶銷售收入的15%;利潤55億元,佔全國建陶利潤總額的18%。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均位居全國第二位。

 

  

圖1: 「十一五」以來全省陶瓷磚產量及全國位置

 

  表1: 2013年全國主要建築陶瓷生產省經效指標及全國位置 

  (二)產品設計能力和檔次開始提升。我省建陶產品創新由傳統的模仿型開始向自主設計研發邁進。2013年淄博金獅王陶瓷參評中意陶瓷設計大賽獲得唯一金獎,2014年淄博大華陶瓷斬獲了這一殊榮,提升了我省建陶設計能力和產品檔次水平。企業獨立研發的防靜電瓷磚、「窯變釉」瓷磚、木紋系列地磚以及一次性燒成的微晶石瓷磚逐漸進入中高端產品市場。

  (三)生產技術取得突破。我省80%以上的建築陶瓷企業都已應用先進的噴墨列印技術。幹法制粉的工藝技術研發以及產業化進程取得突破,部分成果已投入使用。我省在國內最早研發陶瓷超薄大板生產技術,目前已經進入產業化實施階段。

  (四)產業裝備持續提升。我省建築陶瓷企業從德國、義大利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壓力機數量佔全省壓力機總數的20%。輥道窯節能改造以及新型節能窯爐裝備得以廣泛應用,200米以上輥道窯約佔全部數量的25%,其中淄博有4條輥道窯達到300米以上,最長一條達到360米。

  (五)行業配套日益完善。我省建築陶瓷產業已形成了生產、物流、會展等各環節有機銜接、相互配套、融合發展的現代建築陶瓷產業鏈,產品質量得到了國內外市場認可,品牌形象逐漸提高。

  (六)產品出口增速較快。隨著產品設計和質量提升,我省陶瓷磚在國際市場具備越來越強的競爭力,近四年出口額增速均保持在35%以上。2013年出口額突破3億美元,同比增長43%,出口額低於廣東省,位居全國第二位。

  二、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人均勞動生產率低。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平均規模小,具備國內一流水平的大型骨幹企業較少。多數產品依然以中低檔為主,附加值較低,市場價格不高,產品同質化。全省的建築陶瓷產量雖然位居全國第4位,但僅為福建的36.09%、廣東的37.12%,且企業人均生產率較低,最高的企業不到40萬元,而全國建陶行業的人均勞動生產率已經達到了60萬元,廣東省有的企業達到了70-80萬元。

  (二)自主品牌、國內外知名品牌建設步伐緩慢。我省大部分建陶產品貼牌廣東等企業品牌進入市場,企業貼牌利潤低,不貼牌沒市場。目前,我省自有品牌產品價格在30~60元/平方米,而廣東知名品牌產品價格達到100元/平方米以上。全省建築陶瓷註冊商標約3000個,但國家級、省級以及行業名牌僅有50多個,被市場普遍認知認可的少之又少,與全國重要陶瓷產區的地位不相稱,打造「山東建陶」品牌還任重道遠。

  (三)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創新能力有待加強。隨著噴墨印表機的推廣應用,產品設計是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較少,大部分企業對新產品研發、技術改造投入不足,自主開發和設計能力薄弱。企業輕創新、輕設計、重模仿、重拷貝,主要從廣東佛山以及西班牙、義大利等地直接購買設計方案。

  (四)產業發展受能源、原材料制約。全省企業所用清潔能源存在缺口,尤其是天然氣資源供應有限,與全行業實施清潔生產的能源目標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淄博建陶生產所用陶土95%以上從外地購進,臨沂約50%從外地購進,運輸半徑均達到200-300公裡,原料持續供應能力具有不確定性,抵禦風險能力低。

  三、發展趨勢

  (一)世界及我國建陶產業概況。

  1.國際建陶概況。2012年全球建築陶瓷產量112億平方米,亞洲是全球最大的建築陶瓷生產區。中國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產量第一、人均消費瓷磚第一、出口第一的陶瓷大國地位。義大利、西班牙穩居世界建陶強國地位,引領了行業發展方向,國際先進的陶瓷噴墨列印設備也主要產自這兩個國家。

  圖2 世界建築陶瓷產量(百萬平米)

  圖3 世界各大區陶瓷磚產量比例

  2.國內建陶概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建築陶瓷產量年均增長15.7%,2013年達到110億平方米。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建築陶瓷全國分散式布局已形成,傳統重點產區廣東、山東、福建佔全國建築陶瓷產品總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72.98%下降到2013年的56.47%。佛山產區是我國最大的建築陶瓷生產製造基地和營銷物流中心,也是我國最大的陶瓷機械、窯爐設備、色釉料製造中心,匯聚了近千家建築陶瓷相關企業,孕育了東鵬、新明珠、金意陶等眾多知名品牌。

  (二)市場發展前景。到2020年我國總體進入全面小康,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各類保障房、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帶動了建築裝飾同步增長。建築陶瓷作為最主要的裝飾裝修產品,未來五至六年總需求仍將呈現穩步發展態勢。我省建築陶瓷產品的重點市場是我國北方地區,主要包括華北、東北和華東。北方地區面積約佔全國20%,人口約佔全國40%,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到2020年,北方地區城鎮化率和消費水平進一步提高,建築陶瓷產品消費量相應增長,屆時建築陶瓷消費量預計達40億平方米。

  (三)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1.綠色發展。在當前大環境下,薄型磚、利廢型新產品等綠色建陶將成為發展重點。窯爐噴塔等設備節能技術、幹法制粉工藝、連續球磨技術、自動控制及智能化技術、餘壓餘熱利用技術等行業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將日益成熟並廣泛應用。隨著建陶生產原料標準化建設的推進,未來標準化原料逐漸向配合料方向發展,按生產廠家的配比要求,直接供應配合料。

  2.創新發展。防靜電瓷磚、自潔瓷磚、蓄熱蓄光瓷磚、健康保健瓷磚等功能產品,以及仿石、仿木類瓷磚等仿生產品,將成為未來建築陶瓷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隨著噴墨技術、3D列印技術的深入應用,以及自主創意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陶瓷建築裝飾一體化設計的實施,產品的花色款式將更加時尚個性。

  3.規模發展。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以企業為主體的兼併重組將推動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目前建陶產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優勢建陶企業將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必將以資產、資源、品牌和市場為紐帶,採用聯合、重組、併購、參股、控股等多種形式,向效率更高、競爭力更強的大企業集團方向發展。

  4.高端發展。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更加理性,消費過程更加注重品牌、注重品質、注重體驗。建陶企業不僅要生產出高端高質的產品,還要完善服務體系,健全配套設施,設立高品質的配套方案,涵蓋售前諮詢、裝修設計、裝修鋪貼、售後服務全過程。

  四、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按照「穩定總量,優化結構、創新驅動、打造品牌、市場拓展、綠色製造」的總體思路,實施多元化戰略,促進建築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二)經濟指標。到2017年,全省陶瓷磚產量8.5億平方米,2020年行業產量基本保持穩定。2020年全省建築陶瓷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

  (三)結構目標。產業集中度顯著提升,到2017年,前20家建陶企業產能佔全省35%,2020年提高到45%。

  (四)品牌建設。到2017年,30%的本地製造建築陶瓷產品使用屬地標識,2020年這一比例達到60%,「山東建陶」自主品牌建設成效凸顯。

  (五)節能減排。到2017年,清潔生產在全省建陶行業內全面推行,2020年企業環境狀況顯著改善,行業汙染排放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五、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

  (一)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扶持培育重點企業。以淄博、臨沂建築陶瓷生產基地為載體,以盤活存量資產,推進企業重組、聯合、兼併為途徑,培育大型企業集團。以國際合作、具體研發、產業化和規模化項目為支撐和切入點,政府扶持,企業市場化運作,培育我省建築陶瓷核心骨幹。改造提升中小企業。對於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布局符合要求的中小企,限期改造提升,努力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產品上規模、上檔次。對於不符合布局要求的中小型企業,加快限期搬遷轉移異地改造。淘汰落後產能。2020年前關閉淘汰規模小,技術裝備較落後,環保、安全措施不到位,尤其是不符合城市發展布局要求的小企業,逐步淘汰以煤和重油為燃料的工藝裝備。發揮政府在企業重組中的服務和協調作用,重點制定落後企業的退出機制。

  (二)實施山東建陶差異化發展戰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向「精、特、專」發展,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針對特定市場打造專業化的品牌,突出產業特色,培育核心競爭力。開發防靜電瓷磚、防輻射瓷磚、夜光陶瓷、太陽能瓷磚以及自潔抗菌、耐磨、耐汙、防滑、保溫等功能型或複合型產品,避開瓷磚表面裝飾同質化競爭。發揮我省淄博、臨沂眾多中小企業專業化加工上的精、深優勢,承接行業內大企業訂單的分包,走專業化協作配套為主的發展之路。

  (三)加強品牌建設。引導企業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特點,全面分析產品定位、競爭對手、目標市場和未來發展趨勢,系統策劃和大力實施品牌發展戰略。鼓勵企業註冊商標,積極參與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著名商標的認定以及知名品牌的評選活動,鼓勵出口企業在海外申請註冊商標保護。著力打造「淄博瓷磚」和「臨沂瓷磚」兩個區域品牌,以區域品牌整體形象,在各級媒體和各類陶博會中廣泛推介。創新營銷模式,發揮已具備的產業集群優勢和山東沿海港口優勢,努力在國際市場開發上實現突破,切實支撐山東建陶品牌建設。

  (四)加快自主創新。建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建設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有條件的積極申請省級、國家級研發中心。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合作,在專業技術領域取得突破。鼓勵企業走出去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尤其是與義大利、西班牙等陶瓷技術最先進的企業與研究機構合作,直接切入行業技術最前沿。發展智慧財產權交易市場,促進建陶工業設計成果、研發技術成果產業化推廣。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整合產業優質資源,開展科技聯合攻關,重點加大超薄型、節能環保型、功能型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力度,組織雷射印花、粉煤灰制瓷磚、超薄磚、幹法制粉等前沿技術攻關,引領行業技術革新和產品升級換代。

  (五)推進綠色生產。支持建陶原料標準化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對資源戰略控制,規模化、系列化開採與加工,靠近礦山建立原料標準化加工基地,服務於本區域建陶企業。綜合利用工業廢渣生產瓷磚。爭取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積極探索建設國際首條粉煤灰瓷板示範生產線。引進佛山、潮州等地的廢瓷綜合利用技術,將產生的廢瓷全部資源化利用。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技術。推廣幹法制粉、清潔煤制氣、連續球磨、節能窯爐以及除塵、脫硫、脫硝的技術與裝備。選擇若干家有代表性的企業,開展環保節能技術改造,實現工業廢水治理後循環利用,廢氣廢渣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帶動行業節能減排水平提升。

  (六)做大做強配套產業。支持專業市場發展,加大淄博的中國財富陶瓷科技城、中國陶瓷科技城、淄川建材城以及臨沂的中國陶瓷博覽城、羅莊陶瓷城、豪得陶瓷建材城的整合和改造提升,各有重點,差異化經營。大力發展陶瓷會展業,支持「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世界陶瓷採購大會」「羅莊陶瓷展」等陶瓷會展,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優勢,擴大會展的規模和國際影響力。支持發展總部經濟,促進中國(淄博)陶瓷產業總部基地建設,鼓勵建設高檔次、集約化、規模化、綜合性的陶瓷產品交易中心。支持色釉料產業發展,開發新型環保的色釉料品種,重點加快噴墨列印墨水研發與產業化。

  (七)推進工業與信息化融合。建立原料資料庫,為原料資源的科學使用提供支撐。運用數位技術,實現自動化工業設計、噴釉、模具加工等。與國內外及本土知名電商、陶瓷網商、軟體信息、電子銀行、電信運營商等電子商務產業鏈的企業展開合作,促進電子商務與傳統建陶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建立數位化營銷系統,為企業與經銷商搭建線下展示、體驗和線上推廣、銷售平臺,為陶瓷企業全方位開拓國內外線上線下交互的銷售市場,助力陶瓷製造業轉型升級。

  六、保障措施

  (一)嚴格行業準入。嚴格執行國家《建築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從源頭上提高新上項目的質量。以規劃的產能控制目標為上限,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必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二)加強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政府財政的槓桿作用,鼓勵和支持建築陶瓷企業開發和引進先進技術。優先保障符合條件的建築陶瓷龍頭企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和重點公共平臺建設項目用地需要。

  (三)加快清潔能源設施建設。政府積極開拓清潔能源供應渠道,分期分批推行天然氣、石油液化氣等清潔能源改造工程。在清潔能源短期內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採用集中清潔煤制氣方案。研究和論證在建築陶瓷工業園區內建設集中煤氣站,為區內企業供應清潔煤氣。

  (四)建立人才保障體系。加大對各類各層次陶瓷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鼓勵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開展技術培訓。組織企業管理專家、行業智庫定期與企業家培訓、交流,提升企業家科學管理及創新水平。

  (五)完善實施方案評估體系。強化行業信息統計和信息發布,健全方案實施動態評估體系。密切關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市場變化,及時發現方案實施過程中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調整優化實施方案和實施手段。

  (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企業做好服務,為政府當好參謀。有關部門在制定行業規劃、政策和法規條例時,要積極徵求行業協會意見和建議,切實可行地推進全省建材工業轉型升級。

相關焦點

  • 山東省農機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山東省農機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山東省機械工業協會  山東農業機械工業協會  2015年3月  農機工業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為進一步推進農機工業轉型升級,鞏固和提升農機工業競爭優勢,特制訂本方案。
  • 金意陶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建建築陶瓷新材料研究院
    11月29日,金意陶與武漢理工大學產學研戰略籤約暨金意陶-武漢理工大學建築陶瓷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揭牌在佛山金意陶總部舉行,金意陶集團董事長何乾及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吳超仲、武漢理工大學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導吳建鋒、佛山市佛山市工信局局長劉銘恩、佛山市市科技局調研員賈煊、佛山中科院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昌群
  • 國家標準《衛生陶瓷》(GB6952-2015)解析
    本文就衛生陶瓷新標準的主要結構、與老標準相比的主要變化、標準的強制性條款、主要技術指標等進行梳理解讀,對標準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說明,希望能為新國標的貫徹實施有所幫助。  為了方便敘述,GB6952-2015《衛生陶瓷》以下簡稱「新標準」,GB6952-2005《衛生陶瓷》以下簡稱「老標準」。
  • 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微晶玻璃複合磚研究中心成立
    &nbsp&nbsp&nbsp&nbsp1月10日,博德企業15周年暨博德全球營銷中心落成典禮在佛山舉行,同時獲悉,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微晶玻璃複合磚研究中心落戶博德。
  • 山東化工加速智能化轉型 形成七大板塊產業體系
    化工產業經濟總量連續28年位居全國首位,已形成煉化、無機化工、合成材料等「七大板塊」的產業體系……近年來,山東主動作為,超前謀劃,實施重大技術創新、智慧化工建設等工程,在穩固化工第一大省地位的基礎上,還為全國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絕佳的「他山之石」。
  • 中國陶瓷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陶瓷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顯示,近年來,中國日用陶瓷、陳設藝術陶瓷、建築衛生陶瓷在世界生產總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大,已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陶瓷生產大國、消費大國。現階段,中國生產的日用陶瓷佔全世界的70%左右,陳設藝術陶瓷產量佔全球的65%,建築衛生陶瓷產量也佔據著世界總產量的半壁江山。
  • 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常州經開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和《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9〕46號)精神,結合我市農機化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 121大會---健康產業轉型升級的奠基禮
    ;是健康產業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法規,順應時代發展,尋找新的路徑轉型升級的奠基禮……這次會議將邀請國家領導,部委領導,知名專家學者,百家企業,百位縣域領導等參會,打造「一縣一品」健康產業形態,共同為扶貧攻堅助力,為產業轉型升級、健康養老吶喊,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如何總結2017的健康產業的現狀;2018年的健康產業將向何處去?
  • 2020先進陶瓷科技與產業大盤點
    超輕的密度使其能夠長期漂浮水面,可用於救生設備或海上養殖和種植等應用,同時也是我國未來規劃建築用保溫阻燃隔音的優質材料。 中材高新高性能氮化矽陶瓷製品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項目 中材高新高性能氮化矽陶瓷製品生產線技術升級改造項目由中材高新氮化矽陶瓷有限公司承接實施,是目前世界第三家,國內唯一一家實現熱等靜壓氮化矽陶瓷批量化製備技術的企業,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項目完全建成後,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化矽陶瓷自動化生產示範線
  • 2020年中國陶瓷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第五節 我國陶瓷業主要管理政策、標準    一、國家陶瓷行業標準    二、出口陶瓷檢驗管理規定    三、建築衛生陶瓷企業成本管理規程    四、建築衛生陶瓷產品質量對比監督檢驗管理辦法    五、建築衛生陶瓷企業質量管理規程    六、陶瓷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第五章 2016-
  • 寧夏九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出爐!
    寧夏九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日前正式印發,方案根據每個產業的發展基礎、資源稟賦、特色優勢和薄弱環節,緊扣目標定位和重點任務,「量體裁衣」地為每個產業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方案,快來一起看看吧!通知指出,要高度重視,始終抓住重點產業發展不放鬆。
  • 新基建建築產業聯盟青島實驗室成立
    二、產業發展背景及園區定位建築產業轉型升級進入歷史性關鍵期,建誼集團持續創新,精準把握建築產業轉型升級動向,提前布局規劃搶佔建築產業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高位,描繪了清晰的建築產業提質增效發展生態圖並制定了詳細地實施路徑。
  • 升華企業攜乾暉陶瓷、卓奇陶瓷兩大品牌新貴盛大開業
    中國陶瓷網訊(記者/譚廣坪) 2017年5月10日,厚積十九載發展動能的升華企業,在盛載六千多方的華夏陶瓷城新展廳,旗下兩大新品牌「乾暉陶瓷&卓奇陶瓷」開業慶典圓滿舉行。聚焦眾多媒體與經銷商關注的慶典現場    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嘉賓包括:升華企業董事長何標成、升華企業董事總經理陳偉強、升華企業董事何坤、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尹虹
  • 濟南這兩所眼科醫院和精神衛生醫院有新動作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9日訊 近日,閃電新聞記者從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獲悉,山東施爾明國際眼科與眼視光臨床中心建設項目正在進行工程方案聯合審查社會公示。此外,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精神醫學綜合樓項目正在進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批前公示。
  • 強化電網規劃建設 助推官埠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產業轉型升級
    二需求——試驗區產業升級用電特點經調研,試驗區內有際華園、長島未來城、大洲湖生態建設示範區、原鄉小鎮、綠地城際空間站、綠地梓灣國際度假等20餘個規劃的重點產業建設項目,產業升級用電需求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1.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更大容量的電力供應。
  • ...年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工作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2014年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工作實施方案》和《2014年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工作考核辦法》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瀋陽法庫:「東北瓷都」「中國瓷谷」正打造東北最大現代陶瓷聚集區
    未來,「法庫陶瓷」將以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綠色化為重點,堅持「項目為王」,大幹實幹,逐步完成產業升級,提振東北瓷都影響力,全面建成建築新材料全產業鏈研發、生產基地,全力打造全省現代陶瓷集聚區。  「陶博會」期間,這些來自域內外的陶瓷產品經銷商齊聚法庫,開啟「掃貨」模式。  在今年7月剛剛結束的第15屆法庫陶博會上,園區4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和10大專業市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豐厚的銷售成果也為企業推進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 轉型升級的山東 需要這樣一所產業技術研究院
    轉型升級的山東 需要這樣一所產業技術研究院 原標題: 20天前,在山東滕州舉辦的中國科學院聯動創新系列論壇——新材料產業發展論壇上,面對著出席的中科院、山東省科技廳、棗莊市領導,孫殿義談了很多。  「根據庫茲涅茨產業結構分析理論,三次產業結構為6.5∶44.0∶49.5,第三產業比重近半,山東產業發展正在向後工業化經濟過渡。」
  • 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促進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3個新興產業...
    二、發展目標  鼓勵、支持和引導優勢資源向新材料產業聚集,突出新材料的應用,重點圍繞裝備製造、汽車、船舶、石化、電子信息、紡織以及風電、核電設備、醫療、體育器械等領域,加快我省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的陶瓷新材料、高性能纖維、特種新材料、建築新材料和服裝紡織新材料5大類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加快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和園區建設,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實現新材料產業的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