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2月16日召開的廣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上,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完成的「金屬基絕緣孔高導熱印製板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一舉獲得「2015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實現河源省級科技獎「零突破」。景旺電子(龍川)的這次突破得益於其背後的「超級外援」——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在該院的推動下,廣東工業大學聯合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研發了該獲獎項目。
攻關科技項目、培育高新企業、建設工程技術中心,為協助高新區管委會增強高新區創新能力,2015年7月11日成功申報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自2014年7月1日成立以來,研究院大力構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走訪了深圳清華大學、北航以及珠三角地區的研究院,引進深圳產業、科研資源,推動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優化配置和高效組合。這正好印證了省委全會與市委常委會所提及的「大力推動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產生共建」的重大戰略舉措,為河源市本地企業發展以及將來與珠三角、粵東西北地區產業共建提供了科研服務平臺和資源,加速河源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截至目前,研究院服務河源企業260多家,聯合企業申報政府項目56項,獲得政府資助金額超過5000萬元,助力河源實現省科技獎和博士後工作站「零突破」,成為河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建成三大公共平臺和四大技術中心
2018年,我省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粵東西北地區欠發達的河源市,也將與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是河源脫貧奔康的關鍵,產業是河源發展的基礎。但總體上,河源經濟總量仍很小,產業競爭力不強,發展後勁不足。創新驅動成為解決河源發展動力問題的「牛鼻子」。為此,河源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平臺的"平臺集聚-企業集聚-產業集聚"作用。
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應運而生。廣東工業大學最大的優勢是與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工業,貼合度特別高。該校貫徹落實省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服務河源產業發展,與河源市政府共建了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根據河源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研究院大力推進高水平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堅持「整合、共享、服務、創新」的基本思路,有效整合資金、人才、設備、信息等科技資源,充分調動自身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重點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目前已建成「河源市科技企業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河源市優質農產品溯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河源市智慧商務協同服務平臺」三大公共服務平臺。與此同時,研究院緊密結合河源產業發展需求和研究院戰略定位,依託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從海內外甄選和引進了四個在專業技術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高端創新人才團隊,組建了「高端應用電子技術研發中心」「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研發中心」「機器人應用推廣中心」和「『網際網路+』推進中心」四大技術中心。
研究院初步構建形成了支撐河源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平臺體系,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研究院依託平臺體系,不斷整合內外部優勢創新資源持續推進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工業機器人等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促成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來河源轉化和產業化,大大提升了河源技術創新能力,有力地支撐了產業轉型升級。2015年7月初,研究院獲得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認證,成為粵東西北地區新型研發機構的排頭兵;同年12月,研究院成為省科技廳眾創空間試點單位。
幫助河源260多家企業轉型升級
「全面服務河源產業轉型升級」是研究院的核心目標。研究院成立以來,通過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措施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推動河源「大眾創新、萬眾創業」。
以與研究院合作的景旺電子科技(龍川)的「金屬基絕緣孔高導熱印製板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為例,該項目發明了一種金屬基板專用塞孔樹脂配方,解決了金屬基板絕緣孔樹脂裂縫、分層的問題,耐熱性、熱膨脹係數、填充能力指標超過國內外產品,且成本是進口產品的20%~25%,填補了金屬基板塞孔樹脂的國內外空白。近兩年來,這項創新項目直接帶來新產品利潤3252萬元,創造稅收1319萬元,帶動就業機會420個。
像景旺電子這樣,研究院通過技術改造和科技研發推動企業發展的例子還很多。截至目前,研究院服務範圍已覆蓋整個河源「五縣三區」,服務企業數量260多家以上,聯合企業申報政府項目56項;輔導申報省級高新技術培育企業27家;協助推動河源市政府包括企業申報各類創新平臺和載體26項,包括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兩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聯合成立企業研發中心和聯合實驗室9家;協助推動企業發明專利50項左右,申報專利309項,授權100項左右。
研究院利用成熟的網際網路技術,結合河源主導產業的特點,搭建了以生態農業為主的電商平臺,並且培養本土電子商務人才250多名,為河源的生態農業產品提供了網際網路技術和人才的支撐,拓寬了農產品的銷路和拓展了河源生態農業的知名度。
孵化培育創新型企業也是研究院服務產業發展的又一路徑。研究院通過人才引進、項目合作等形式,大大提升了河源孵化育成企業能力。
2015年,研究院與河源鵬翔超高壓水切割機械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成立河源鵬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瓷磚超高壓水切割和拼圖機器人系統的研發與應用」項目,建立聯合實驗室。研究院為鵬翔引進了由廣東工業大學百人計劃專家牽頭的機器人研發團隊。通過產學研合作,廣東工業大學在機器人領域的科技成果在鵬翔公司進行了有效轉化。在技術研發提升方面,將大型三軸水切割機械設備改造成六軸水切割機器人,改造後設備遠銷海內外60多個地區,產值翻兩倍。在項目申報方面,聯合鵬翔公司、廣東工業大學成功申報廣東省科技廳科技應用專項「瓷磚超高壓水切割和拼圖機器人系統的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得政府經費500萬元,並且成功申報河源市科技局重大專項,獲得政府經費50萬元。在科技服務方面,協助鵬翔公司申報2016年高新技術企業覆審,協助申報2016年河源市工程技術中心,協助申報軟體著作權2項,協助科技項目融資1000萬元。在市場方面,協助企業在浙江、江蘇、福建等地區的布局產品銷售與創意,將河源的陶土、瓷磚、玻璃、水切割裝備的產業鏈進行整合。研究院與鵬翔公司研發出來的水切割自動裝備目前屬於國內外首家領先技術裝備,在市場上具有非常好的前景。結合研究院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服務理念,與鵬翔公司在全國石材市場創建技術、裝備產品服務點,這些服務點可以成為大學生的創業依託,大學生通過免息貸款的形式作為創業主體投入,投入至這些裝備裡作為抵押金,將創業與產業的發展緊密的結合。最後,研究院將協助鵬翔公司順利完成新三板的上市。
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成立以來,還孵化和創建了河源奧普電子科技有限公、河源市第五聲聲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67家科技型企業,涉及智能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網際網路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
爭當粵東西北地區新型研發機構標杆
未來幾年,河源將圍繞到2018年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融入深莞惠經濟圈兩大戰略,做強城市經濟,做大縣域經濟,奮力實現振興發展。研究院將緊跟河源發展實際,全面推進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創業孵化、科技服務等功能模塊建設,將其打造成為深圳對口科技幫扶的示範、粵東西北地區新型研發機構的標杆和促進河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公共創新服務平臺。
研究院將繼續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公共創新服務平臺。立足河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需求和產業基礎特色,深化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研發中心」「高端應用電子技術研發中心」「機器人應用推廣中心」等技術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將研究院建設成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小核心、大網絡」開放式區域創新服務大平臺。
當前,河源正加速融入深莞惠。深圳是全國創新驅動發展高地。研究院將打造對接深圳、國內外技術轉移和產業化的合作窗口。研究院將採用前瞻規劃、大格局部署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深圳對口幫扶政策支持,深度對接深圳創新資源和要素,加快推進河源與深圳對口幫扶項目合作中心建設,將研究院建設成為深圳對口科技幫扶的示範和粵東西北地區新型研發機構的標杆。
研究院還將打造集聚和培養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的服務機構,通過持續推進與廣工大「百人計劃」專家、平臺等的全方位合作,高端連結國內外優勢科技創新資源,加快人才引智載體和人才培養培訓中心建設,將研究院建設成為粵東西北地區集聚和培養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的服務機構。同時,研究院將建設和發展支撐政府戰略決策的智庫資源,探索創新研究院管理機制與運行模式,以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全面提高科技決策諮詢、產業規劃研究和項目承接能力,力爭將研究院建設成為支撐政府戰略決策的重要智庫。(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