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北極航運研究聯盟成立專家學者齊聚海大共同研討北極可持續...

2021-01-10 中國發展網

10月29日,由大連市人民政府、中國航海學會、大連海事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20年北極可持續發展與航行安全國際研討會」在大連海事大學凌水國際會議廳召開。會議期間,「東北亞北極航運研究聯盟」揭牌成立。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何建中,大連市副市長溫雪瓊,學校黨委書記鄭少南、校長孫玉清出席會議。

研討會設主旨報告、航運分論壇和技術分論壇三個版塊,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進行。百餘名來自英國、俄羅斯、挪威、韓國等國家以及國內行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專家學者、行業人士圍繞北極航線與區域合作、北極航線與經濟振興、北極航行安全、北極航行技術裝備等內容展開學術交流與研討。專家學者共商合作、共謀發展,為中國參與北極可持續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開幕式上,何建中、溫雪瓊、鄭少南共同為「東北亞北極航運研究聯盟」揭牌。何建中代表中國航海學會對各位與會嘉賓表示歡迎。對大連市人民政府及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中國航海事業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謝。他指出,推進北極航運可持續發展,要秉持綠色發展理念,要築牢航運本質安全,要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要適應新發展格局需求。他表示,推進北極航運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注重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更加著力系統性戰略謀劃;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係,更加著力航行安全基礎工程建設;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加著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處理好國內與國際的關係,更加著力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溫雪瓊代表大連市政府在研討會上致辭。她表示,大連是與東北亞國家經貿往來和開放合作的重要樞紐,也是建設「冰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希望廣大專家學者積極分享成果、交流智慧、激蕩思想,關注和支持大連的建設與發展,特別是在北極航線母港建設、東北亞經貿合作、北極旅遊產業發展等領域積極提供政策建議,為推動北極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孫玉清在講話中表示,北極對於人類社會發展影響深遠,圍繞北極可持續發展與航行安全展開學術交流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大連海事大學作為交通運輸部直屬的唯一高校,在111年高等航海教育辦學進程中始終引領海事教育發展,持續推動航運科技進步,與北極緣分頗深。尤其是近年來在北極通航與安全、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北極政策法規與標準等領域積極開展科學探索與創新實踐並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此次眾多專家學者齊聚大連,共同商討北極可持續發展與航行安全,是北極國際交流合作的良好契機。

據悉,多年來,大連海事大學一直致力於北極問題的研究,培養了雪龍號船長王建忠、政委王碩仁等一大批為我國極地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海事人才。學校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極地海事研究中心,隨後陸續加入了北極大學、北太平洋北極研究網絡、中國-北歐北極研究中心、中國高校極地聯合研究中心等國際合作平臺。2019年3月,學校整合資源成立極地航運與安全研究院,在北極通航與安全、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北極政策法規與標準等領域產出諸多科研成果,特別是今年,有兩項北極最新研究成果還獲得中央領導重要批示。本次研討會期間,學校聯合國內外26家單位發起成立「東北亞北極航運研究聯盟」,致力於打造協同創新與交流合作新平臺,也必將推動「北極命運共同體」視野下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發展邁上新高度。

相關焦點

  • 專家學者探討北極航線開發與利用
    10月10日,2019年北極航線開發與利用國際合作研討會在大連海事大學召開。本次研討會主題為「包容互信、共建共享、綠色發展」,由大連海事大學、中國航海學會、遼寧省交通運輸事務服務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
  • 北極「新開發時代」
    中國中遠海運、德國布魯格航運公司、韓國船務公司、丹麥馬士基航運公司、挪威楚迪航運,以及芬蘭阿克爾,韓國大宇、三星,日本住友等造船公司紛紛加入到北極航道的商業開發與利用之中。  除了航運企業不斷探索北極航線,造船企業還與政府以及他國航運企業進行合作,為政府和航運企業開發北極航道、進行北極科考提供技術和設備,如破冰船。
  • 破冰北極:北極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而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和遠期的航運利益,使得北極對中國的影響亦越來越大。2012年4月,中國與冰島籤署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冰島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兩個多月後,中國第五次北極考察活動即將啟航。看似遙遠的北極,與中國的距離正越來越近。
  • 「北極五國」爭北極 北極到底是誰的?
    北極爭端首先是利益之爭    我們今天所說的北極之爭實際上是海洋與北極冰蓋區的歸屬爭議,這些區域的資源、航運和戰略地位引人垂涎。據專家估計,目前全球待發現油氣資源1/4分布在北極地區。北極地區還擁有世界上9%的煤炭資源,大量的金剛石、金、鈾、鉬、鉭、銀、鉑等礦藏和漁業資源也沉睡在這一片冰封的大陸中。隨著世界能源的日漸緊缺,北極地區所蘊藏能源的重要性將逐漸凸顯。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冷戰後,俄羅斯大規模收縮軍事力量,使北極地區美俄的緊張對峙逐漸降溫。進入新世紀以來,北極地區一度被世人所遺忘。但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和海底資源的不斷發現,其戰略地位愈顯重要,北極地區正由國際政治的邊緣地帶走向地緣政治的中心。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加速,北極在地緣戰略、自然資源、航運及科研方面的價值日益凸顯,北極「寒地」逐漸變為大國博弈的「熱土」。
  • 北極航道的突破,對物流和全球貿易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國外相關學者更將北極航線視作蘇伊士運河的潛在競爭對手。這裡我們對兩條航線進行一個比較:1、北極航線與傳統的蘇伊士運河航線相比,途經地區國家少、幾乎沒有衝突與海盜隱患等潛在優勢。2016年,經由俄羅斯北極航線的東北航道航行的船舶共297艘,總通航次數為1705次,運輸貨物726.6萬噸,同比增長35%。
  • 中國物流企業家齊聚西海岸,獻智青島如何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作為一年一度中國物流行業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盛會,本屆年會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青島如何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物流中心」為主題,聚焦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展開深入研討與交流,探尋中國物流行業發展新機遇。年會開幕式上,青島市政府副市長薛慶國、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山東港口集團董事長霍高原分别致辭。
  • 西北研究院在北極東北航道未來可通航性研究中獲進展
    20世紀70年代以來,北極地區持續變暖,增溫速率較快,北極海冰覆蓋範圍逐漸減小。21世紀以來,海冰範圍減小速率進一步加大,海冰厚度和密集度以及多年冰均呈減小趨勢。2019年,有關報告指出,北極地區海冰減少趨勢仍將繼續,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周期性的無冰時段。
  • 多國加入北極航道油氣博弈 俄專家明確抵制中國
    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0名北極研究學者、政府和實業界代表將參加該論壇。目前,超過20個國家正在布局北極地區的開發項目,俄羅斯、丹麥、美國、加拿大近期動作頻繁,顯示開發北極航路和資源成為不遠未來的追逐焦點。
  • ...同時還能避開日益猖獗的索馬利亞海盜,走北極航線能省多少錢?讓我...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北極航線  日媒稱,中國正加緊開闢北冰洋航線,打算經日本海、沃霍茨克海、北冰洋而進入大西洋。在這種情況下,日俄兩國政府開始致力於加強海上自衛隊和俄海軍的合作。
  • 北歐國家點讚中國對北極的貢獻
    2018年,由中國和冰島共同籌建的北極科學考察站正式運行,這是我國在北極地區除黃河站之外又一個綜合研究基地。中國在北極地區已逐步建立起海洋、冰雪、大氣、生物和地質等多學科觀測體系。紮實的科研活動,為保護併合理利用北極資源打下堅實基礎。芬蘭,挪威、冰島、俄羅斯等北極國家期待著與中國開展進一步的北極科研合作。  以科研為先導,中國在北極環境保護的其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 空間信息服務保障商船在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
    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李曉明團隊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探索形成了一套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衛星遙感數據處理流程和海冰、海洋動力參數檢測、反演算法,從而為今年夏季我國「天恩輪」和「天佑輪」商船在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
  • 遙感地球所與芬蘭氣象研究所籤訂中芬北極空間觀測聯合研究合作協議
    北極地區是「一帶一路」的重點關注區域,是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提出共同打造「冰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地球大數據具有重要作用,可推動科學研究、促進科學和決策服務的聯繫,在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生態環境安全評價、航道信息服務提升、基礎設施建設風險評估能力的增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數據基礎。
  •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
    2009年底,位於釜山的韓國海洋大學成立了北極航道研究中心。韓國海洋研究機構、商業海運公司和一些專家還共同組成了「北極航道協議組織」,合作研究「北極航道開通與釜山發展戰略」。韓國海洋大學金吉秀教授曾公開表示:「如果韓國能有效地利用北極航道,韓國在運費上比新加坡和香港地區更有競爭優勢,這將給韓國的造船業及其他相關產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
  • 專訪|北極政策白皮書撰寫者:中國不覬覦成為「北極國家」
    在白皮書發布之際,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為其進行了專訪,解讀中國對於北極的理念。作為學者,此前當趙隆去參加有關北極的國際會議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國的報告為什麼沒有出來?中國到底想在北極幹什麼」。
  • 廣外南國極地問題研究中心入選教育部高水平建設單位
    &nbsp&nbsp&nbsp&nbsp廣外南國極地問題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於2017年6月獲批為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2018年5月成為中國北歐北極研究中心(CNARC)成員單位,是華南地區唯一一家CNARC成員單位,2020年10月成為「東北亞北極航運研究聯盟」發起單位之一。
  • 影響北極生境的北極航道
    研究人員對船隻航行和燃料消耗方面的數據分析表明,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北極新航道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船在北極航道通行,而對這些船隻的管理幾乎沒有,這些船隻帶來了能夠造成氣候變化的各種汙染。航運專家估計,它可以使貨船在歐洲和亞洲之間節省至少10天的航行時間。這條路線比經過非洲的航行路線短約6000海裡,比經過蘇伊士運河的航路短2700海裡。
  • 《北極藍皮書:北極地區發展報告》(2019卷)發布
    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自國內多個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北極藍皮書:北極地區發展報告》(2019卷)是由中國海洋大學極地研究中心承擔、法學院黨委書記劉惠榮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培育項目「北極地區發展報告」的研究成果。
  • 你所不知道的北極航道
    全球日益變暖,北極地區冰川加速融化,在全球經濟布局以及北極資源開發利用背景下,北極航道在全球航運的分量不斷上升。北極圈內資源豐富,蘊藏著巨大的未被開發的油氣量。2017年12月,由俄羅斯諾瓦泰克股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法國道達爾公司和中國絲路基金共同合作開發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
  • ​宇宙與生命 兩極與未來 清華大學出版社攜手中國南極北極科考...
    原標題:​宇宙與生命 兩極與未來 清華大學出版社攜手中國南極北極科考專家位夢華成立科普文學工作室10月15日,清華大學出版社舉辦「宇宙與生命 兩極與未來——位夢華科普文學工作室揭牌儀式暨新書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