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向廣東省教育廳下發關於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評估情況的通報,廣外南國極地問題研究中心入選「教育部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高水平建設單位」,在全國420所同類機構中脫穎而出,成為廣東省高校僅有的兩個高水平建設單位之一。此次評估由教育部於2019年啟動,面向全國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培育基地及備案中心開展建設水平全面評估。
    
    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是一項戰略性、基礎性工作,對服務外交大局,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高校相關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廣外南國極地問題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於2017年6月獲批為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2018年5月成為中國北歐北極研究中心(CNARC)成員單位,是華南地區唯一一家CNARC成員單位,2020年10月成為「東北亞北極航運研究聯盟」發起單位之一。該中心以「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為服務定位,以機制建設為抓手,聚焦極地治理與政策、極地經濟合作、極地區域文化與教育、極地資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等研究領域,積極構築「資政、諮商、啟民、育人」功能為一體、華南地區一流、國內有影響力的極地研究共同體。
    中心自成立以來,在科學研究、決策諮詢、學科建設以及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績,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
    在科學研究方面,該中心承擔了教育部、省教育廳等8個項目,研究員承擔的項目《南極主權聲索國南極立法比較研究及對中國的啟示》《「綠色絲路使者計劃」品牌建設路徑研究——北極可持續發展視角》獲教育部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2020年度規劃課題立項;出版了《極地研究與組織機構彙編(社會科學卷)》《中國-北歐旅遊經濟合作研究》《「冰上絲綢之路」視域下中國與北歐五國教育合作政策研究》等6本著作;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其中核心論文3篇。
    在決策諮詢方面,該中心向教育部、廣東省社科聯等提交多項諮政報告;參與制定了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品牌策劃與運營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教育部提供了《智利教育情況手冊》;為2035年前俄羅斯北極地區國家政策制定提供了文本參考。此外,中心研究員參加了商務部聯合黑龍江省商業廳舉辦的俄羅斯北極開發諮詢會議並發言,還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文化教育、經濟開放等方面的政策建議。
    在學科建設方面,該中心積極推動新興交叉學科培育,促進極地知識課程體系建設,開設了《極地自然與文化概覽》等通選課,並建議相關專業增加了極地區域戰略與治理、極地投資、極地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等課程。
    在國際交流方面,該中心與北歐五國極地研究機構以及俄羅斯北極科學中心建立了緊密的科研合作關係,雙方研究員合作發表論文,合作申報項目,並為華南地區高校和企業參與國際合作研究及經濟合作提供了交流平臺;中心與俄羅斯南北極研究院、亞馬爾-涅涅茨北極科學中心共同組織北極科考夏令營;中心研究員受邀赴芬蘭拉普蘭大學訪學,並獲得資助參加北極科學峰會。
    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通訊員 張懿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