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企業再獲中央引導資金扶持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速提升

2021-01-09 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近日,廣東省科技廳公布了2021年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我市共有臺山市牧仁農業有限公司、臺山市紅嶺種子園、特一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家單位成功獲批立項,每項獲100萬元的資金資助,共300萬。這也是我市連續第二年獲得中央引導資金(農業科技類)扶持。

  此次獲得扶持的臺山市牧仁農業有限公司圍繞臺山特色香料產業創新提升和特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為核心,依託「中國香料第一村」2000多畝的東南亞香料種植、加工、旅遊融合發展基礎,集聚人才、技術、政策、資金等優勢資源,打造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引領區,培育建設擁有華僑特色的「星創天地」,打造地方特色雙創示範基地。

  臺山市紅嶺種子園開展的松樹脂材定向培育與高值化利用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重點開展松樹脂材兩用林定向培育,木材加工,松脂、松針與花粉等非木質林產品高值化利用技術研究,選育高生物活性的新品系,開發松樹高端人造板與松樹食藥用產品,向華南地區16個省區推廣應用,帶動鄉村振興,推動林業產業可持續性發展。

  特一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國家藥監局頒布的《仿製藥參比製劑目錄》為標準,對布洛芬片參比製劑進行逆向剖析工程研究,研究處方組成、工藝方法、體外溶出曲線以及製劑質量屬性,實現布洛芬片質量與療效達到原研藥一致,保證用藥的安全性,提高療效,替代原研藥而進行研發,逐步建立布洛芬片工藝生產規程和質量標準。

  2019-2020年,我市爭取中央、省農業科技扶持資金1670萬元,實施農業科技項目39項,催生了一批高水平的農業科技成果。在2020年江門市「科技杯」創新創業大賽中,江門市澳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臺山市賽科農業技術有限公司、江門市龍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3家農業企業披荊斬棘,分別奪得成長組二等獎、成長組三等獎、初創組二等獎的佳績,並分別獲得40萬元、30萬元、20萬元的獎金,為我市農業企業在科技發展之路上邁出了新步伐,更為推動我市鄉村振興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新活力。

相關焦點

  • 安徽:管好、用好引導資金助力科技創新能力提升
    科技成果轉化及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等方面投入,紮實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以下簡稱「引導資金」)對於改善地方科研基礎條件、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發揮好省級對引導資金的統籌作用,把資金管好、用好,是各級財政、科技部門普遍關注的問題。安徽省財政廳、科學技術廳在今年修訂出臺了《安徽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管理實施細則》。記者就《實施細則》相關問題採訪了安徽省財政廳等有關單位負責人。
  • 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助推甘肅省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原標題: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助推我省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  中國甘肅網5月13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記者 何燕) 蘭州理工大學承擔的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被納入《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三年滾動規劃
  • 廈門去年科技創新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科技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要加速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廈門如何找準自己的位置?去年,我市科學謀劃實施高質量發展超越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確立了科技創新在城市發展的核心戰略地位,推出建設「廈門未來科技城」「廈門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重大創新應用場景」等一批標誌性、抓手型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 科技創新賦能海門高質量發展!
    緊跟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步伐,我區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與上海教委科技發展中心、上海飛天眾智科技服務平臺等眾多長三角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加強合作,加速優質科創資源配置,共組織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活動百餘次,解決技術難題超600項。
  • 我市發布支持科技創新兩項政策
    我市發布支持科技創新兩項政策  為科技創新提供不竭動力  近日,市科技局舉辦《遂寧市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和《遂寧市新型研發機構認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新聞發布會,公開發布解讀政策要點,加速推進兩個政策落地惠企。
  • 德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中小企業的技術發展還是以引進為主,自主研發較少,而由於自主消化吸收能力不強,缺乏二次創新能力,高新技術遠未形成有競爭力的生產力。帶動農業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少、規模小,技術創新轉化能力較弱,農業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和產業發展關鍵技術成果少,產前、產中、產後等系列配套技術集成不夠,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發揮不夠。企業的發明專利申請、授權的比例不高,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不多,缺乏保護專利的良好措施。
  • 安徽:科技人才來創業 最高可獲千萬扶持
    據合肥晚報報導,科技人才來皖創新創業,將可以獲得最高1000萬扶持資金。7月7日,記者從安徽省科技廳獲悉,安徽省將以股權投資或債權投入的方式,支持一批國(境)內外、省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以下簡稱:科技團隊)在安徽創辦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工作。
  • 關於印發欽州市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
    一、現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創新驅動發展系列政策措施,設立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深化科技創新合作,培育發展新動能,高新技術企業數、發明專利申請量等指標大幅增長。
  • 我市2人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 13人5家單位獲2019年河北省...
    近日,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工作辦公室發布《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公告》,我市2人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在日前公布的2019年河北省脫貧攻堅獎獲獎名單中,我市13人5家單位入圍。
  • 溫嶺上千萬元資金獎勵68家企業 「三強一製造」驅動轉型之輪
    「為提高企業主體質量提升積極性,溫嶺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振興實體經濟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設立了規模5億元的專項引導基金,用于振興實體經濟、加強『三強一製造』建設等,激發企業參與『品字標』品牌建設、政府質量獎創建、標準制修訂的熱情。」
  • 我市綠色有機農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十三五」期間,我市把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將農業資源優勢、生產優勢和產品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品牌優勢和效益優勢,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2017年,我市啟動創建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作為全國創建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整體推進市,市委、市政府按照國家的要求,瞄準目標定位,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科技創新 鍛造寧德智造「金鑰匙」
    寧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   福建廣生堂藥業的「一種阿德福韋酯的M晶型及其製備方法和藥物應用」獲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寧德市星宇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都有為院士圍繞「高性能熱壓/熱變形釹鐵硼磁體的開發」項目展開對接……   「
  • 我市2家企業獲得自治區數位化車間專項獎補資金160萬元
    近日,根據自治區工信廳《關於下達2020年自治區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第二批)等資金計劃的通知》(寧工信技改發〔2020〕101號),我市鵬盛化工和賀蘭山東麓成功獲評自治區級數位化車間,佔全區獲評10家企業的20%,爭取專項資金160萬元,爭資額度佔全區資金總量的11.6%,對引導和推動企業提升智能化改造發揮積極推動作用
  • 新模式助力我市科技創新 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即將建成運營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數量,提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提升科技成果交易額,繼續提升科學技術對蘭州市經濟的貢獻率,我市積極籌建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並即將投入運營。  打造最新運營模式  「出政策、搭平臺、建隊伍」是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全力打造的運營模式,從而提升蘭州市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服務能力,強化服務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科技服務水平、加快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
  • 快來申報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丨最高可獲9萬扶持金!
    快來申報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丨最高可獲9萬扶持金!藝術科技類公益類人文類文創類藝術影像實踐類其他創新創業類……聯合導師共同孵化專業指導教師+創新創業導師=強大的導師陣容,助力獲取創新創業進階秘訣!
  • 西安:科技成為創新發展強大支撐
    在全省20個獲獎通用項目中,西安獨佔19項,獲獎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另有1個專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項目涵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航空航天、先進材料、醫學診療、能源化工、現代農業、重大工程、考古保護、軌道交通等領域。
  • 我市兩企業院士工作站獲省級認定
    中兵航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葉培建院士工作站通過覆核,江蘇泰豐化工有限公司李亞棟院士工作站獲得立項。作為一家軍工企業,中兵航聯一直將創新轉型放在突出位置。但在突破一些關鍵技術和高尖端產品的研發中,深感人才缺乏,技術支撐不夠。
  • 農業農村部:全國依法登記農民合作社達222.5萬家
    在中央財政支撐引導下,河南省生產託管面積已超1億畝次。  二是支持農機深耕整地。2020年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支持開展農機深耕整地。根據《全國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實施規劃(2016—2020年)》,支持適宜地區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作業面積1.5億畝以上,作業深度一般達到或超過25釐米,打破犁底層。
  • 蘇州: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更好生態
    但是,一些企業也反映,在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中遇到了瓶頸和困難,包括人才、資金、資源等,希望得到更多更大的扶持。  當前,圍繞「兩聚一高」「創新四問」「一基地一高地」等,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廣大企業,都在聚集力量推動創新,從「3+1」政策文件到創新發展十項重點工程,都傳遞出一個積極信號:蘇州要不斷優化提升創新生態,加快建設產業科技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