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張幼儀重回康橋,被問愛不愛徐志摩,她的答案彰顯格局

2021-01-12 騰訊網

徐志摩太有名氣了,以致於他的婚姻瑣事,時至今日仍是大家茶餘飯後的閒聊八卦,當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起《再別康橋》時,都忍不住要說一句:「徐志摩就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渣男。」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表哥的形象雖然是氣質俊朗、武功超群,但人品卻是不盡人意,而徐志摩就是金庸的表哥,大概金庸從小也聽說過不少表哥的事情。

徐志摩原名章垿(xù),留學美國時才改名志摩,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曾用過雲中鶴、刪我、黃狗等筆名。徐家是清末民初遠近聞名的硤石首富,可以說身為徐家長孫獨子的徐志摩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貴公子。

徐志摩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且在校期間,成績總是全班第一,其表叔沈鈞儒則是清光緒甲辰(1904年)進士,1910年,14歲的徐志摩經沈鈞儒介紹,考入了杭州府中學堂(現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和杭州第四中學前身)。

徐志摩的同班同學後來也成為了有名人物,如鬱達夫、厲麟似等人。因此當家人將張幼儀的照片遞給徐志摩時,徐志摩特別看不上,嘴角往下一撇,嫌棄道:「鄉下土包子。」

張幼儀與林徽因不一樣,簡單來說,張家到張幼儀這一輩是名一代,而林徽因是富幾代了,張幼儀身上則還帶著舊式家庭成長的女子的影子,相比之下,張幼儀的妹妹張嘉蕊的風頭更甚,其性格要比張幼儀張揚許多。

另外,張家與杜月笙家是一牆之隔,可見張家是有實力的。

張幼儀的性格偏膽怯,她是在二哥張君勱和四哥張嘉璈的幫助下,進入了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讀書,後來也是時任浙江都督朱瑞秘書的張嘉璈一眼相中徐志摩,才促成了張家與徐家的聯姻,張幼儀和徐志摩的結合對張、徐兩家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張幼儀還未畢業就被徐志摩娶回家做了少奶奶,可徐志摩在婚後絲毫不掩飾對她的嫌棄,儘管張幼儀生下了長子徐積鍇,但徐志摩不久後便留洋去了,留洋期間認識了林徽因。

林徽因與張幼儀截然不同,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清末翰林林孝恂的兒子,並且林孝恂與康有為同科,林長民留過學創辦過學校,對聰明的女兒林徽因很是寵愛,即使林徽因的母親並不受林長民的喜愛。

1920年春,16歲的林徽因跟隨林長民前往歐洲考察,也是在這段時間裡與徐志摩相識,林徽因見多識廣,富有才氣,徐志摩一見傾心,認為這才是自己應該娶的女子。

後來張幼儀遠赴英國與徐志摩團聚,收穫到的依然是丈夫的嫌棄與白眼,這時候的張幼儀什麼都怕,她對才華橫溢的徐志摩是動過心的,並且張家人對徐志摩也是欣賞的,張幼儀怕徐志摩不喜歡她,還怕離婚,因此心情忐忑,做事畏手畏腳。

可徐志摩並不在乎妻子的感覺,他迷戀林徽因,在英國康橋期間為林徽因寫了許多詩,作為一名有婦之夫,這麼做很不道德,不過徐志摩對張幼儀的道德底線還能更低些。

林徽因離開之際,徐志摩打算與林徽因步入婚姻,為此,他不管張幼儀懷有身孕兩個月,毅然提出了離婚。此時的張幼儀是何感想?對丈夫攢滿了失望,傷心,亦或是覺得解脫,旁人不得而知,但徐志摩提出離婚,張幼儀並未挽留。

可異國他鄉,徐志摩不為張幼儀的將來著想,張幼儀只得給二哥張君勱寫信,張君勱心覺懊惱,他覺得徐志摩是個不錯的人,但也為妹妹感到傷心,要論徐志摩最對不起的人,那就是張幼儀了。

張幼儀去德國柏林後生下了次子彼得,不過彼得最終早夭,哀莫大於心死,屢歷挫折的張幼儀最終鳳凰涅槃,張幼儀忽然明白了,人生任何事情,其實都是要依靠自己,別人的憐憫,博不來美好的未來。

張幼儀在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被八弟張禹九接回上海後便帶著大兒子徐積鍇去了北京念書。其實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被推至風口浪尖的還是張幼儀,但張幼儀的內心強大起來了,事事做得妥當,人們這才覺得徐志摩愧對於張幼儀。

張幼儀再次返回上海時,張嘉璈已經是中國銀行副總裁,主持上海各國銀行事務,徐志摩的父母與張幼儀仍有聯繫,上流圈子就那麼大,兩家是繞不開的,而張幼儀並沒有將兩家的關係弄僵。

不管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覺得徐家對不起張幼儀,還是其他原因,他都把海格路125號(華山路範園)送給了張幼儀,讓張幼儀在上海衣食無憂。

看到張幼儀與以往大不相同,不再膽怯怕事,她的幾個兄長以及妹妹都是欣慰的,張幼儀後來在張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了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張幼儀還是有很大能力的,一時間在上海灘也是赫赫有名。

1953年,張幼儀與鄰居中醫蘇紀之步入了婚姻,在婚前還曾寫信到美國徵求兒子的意見,表示自己是個寡婦,理應聽兒子的。從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張幼儀仍是位傳統女子。

上世紀60年代中期,67歲的張幼儀與蘇紀之一同到了英國康橋和德國柏林故地重遊,並且還去看過曾經她和徐志摩居住過的小屋,張幼儀不是位才女,寫不出什麼動聽的話,但她說:「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

張幼儀大概與蘇紀之也講過徐志摩,不過講的不多。蘇紀之病逝後,張幼儀定居在了紐約,有人還曾問過張幼儀愛不愛徐志摩,張幼儀回答道:

「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相關焦點

  • 徐志摩詩人的浪漫愛情史,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你知道多少?
    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勱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 從婚前到婚後,徐志摩是一直是鄙棄張幼儀的。第一次見到張的照片時,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 婚後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其不理不睬。
  • 張幼儀:在徐志摩一生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本文摘編自該書《尾聲》部分,記述了徐志摩出事後,張幼儀如何料理當時的局面,也談到了她對陸小曼和林徽因的觀感以及她對徐志摩的情感。由澎湃新聞經中信出版集團授權發布。1921年張幼儀與徐志摩在歐洲拍攝的第一張合影我最後一次看到徐志摩,是在1931年他死於意外的前一天。那天他來店裡跟八弟打招呼,然後問我他要裁縫師替他做的那幾件襯衫的事。
  • 戀愛腦徐志摩:他只想要甜甜的愛情,至於愛誰真的無所謂
    提到徐志摩,大家除了能想到那首《再別康橋》,還能想到的就是他的愛情了。張幼儀、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這四個女人在徐志摩的生命中佔著重要的位置。 徐志摩為了追求林徽因,不惜逼迫張幼儀與其離婚,後又被林徽因拒絕而和凌叔華曖昧,遇到陸小曼以後,他和凌叔華的曖昧就變成了友誼,在陸小曼已婚的情況下鼓勵陸小曼衝破世俗的束縛,追求自己的愛情。這四個女人裡,徐志摩最愛的是誰?阿四覺得他誰也不愛,他只愛自己,只是想要自己的愛情。
  • 元稹和徐志摩都寄情於詩、放縱與情,至情至性,究竟是誰更勝一籌
    2.徐志摩為林徽因和原配張幼儀離婚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是傳統的婚姻。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時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書,在巡視學校時發現了才華橫溢的徐志摩。於是就替她妹妹做媒。於是徐父就定下了二人的婚約。於是15歲的張幼儀就輟學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徐志摩從婚前到婚後,對於傳統婚姻是很牴觸的,他一直是鄙棄張幼儀的。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
  • 徐志摩死狀:頭上有個洞,四肢燒成焦炭,原配張幼儀輓聯意味深長
    現場慘不忍睹,「(徐志摩)手腳被燒成焦炭,死狀極慘。」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徐志摩頭上出現一個大洞,四肢全部燒成焦炭,根本無法直視。徐志摩失事消息傳開後,遠在上海的陸小曼直接昏倒在地,甦醒後不願去濟南收屍(還有一種說法,徐家不願意看到陸小曼)。
  • 徐志摩死狀:頭上一個洞,左臂、左腿全部折碎!冰心悼詞意味深長!
    一代才子愛情坎坷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首《再別康橋》讓無數人認識到了大詩人徐志摩,與那些窮苦子弟魚躍龍門不同,徐志摩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徐申如是當地商會會長,名下產業很多,自小衣食無憂的徐志摩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3歲就入私塾讀書的他擁有紮實的古文基礎,常年累月的讀書看書,讓他能很好的把控文字,他也由此開啟了自己的創作之路
  • 最美人間四月天:才子徐志摩短暫的生命裡有四位愛人,有點擠
    在徐志摩感情的世界裡,只有先來後到,沒有最愛。因為:他愛誰的時候,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同時,還和其他的人藕斷絲連。———張幼儀張幼儀(1900年-1988年),名嘉佩,1900年出生於江蘇寶山,1915年與徐志摩結婚。1918年生下長子徐積謙,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國讀書,次年徐志摩則轉往英國倫敦。1920年,張幼儀前往歐洲與丈夫團聚。徐志摩1921年要求與幼儀離婚。1922年張幼儀於柏林產下次子,並與徐志摩正式離婚。
  • 徐志摩寫過三月情,林徽因寫過四月天,網友:詩意的接龍
    也可以說是說兒子的降生,讓她有了創作四月天的欲望和靈感,激活了她的創作動機。那麼之所以大家認為是寫給徐志摩的 ,也是有很多理由可以站得住腳的。在林徽因16歲的少女時代,第一個走進她的精神世界的的男人就是徐志摩。那時徐志摩已經成家,甚至第一次見面還把徐志摩叫成了「叔叔」。所以,開始交往的時候,林徽因與他交往並沒有多大戒心。
  • 渴望自由, 追求真理,徐志摩和他的新月派抒情詩
    12月,《現代評論》周刊在北京創刊,徐志摩為主要撰稿人。 1927年9月,第二本詩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書店出版。1928年徐志摩與聞一多、饒孟侃、葉公超等創辦《新月》月刊。 然而他赴日、美、歐、印等地旅遊。11月,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別康橋》問世。 1931年8月,詩集《猛虎集》出版。
  • 徐志摩去世現場:頭上一個洞,半邊身體被折斷,冰心悼詞似有暗示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別康橋》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走了,但並未如他詩中所說悄悄的走。其實他的離開還是比較轟動的,雖然後人如今談論起他,大多想起的是其一生的愛恨糾葛。
  • 民國四大渣男,徐志摩只能墊底,另外2個都是語文課本的常客
    第四名:又帥又有才的大詩人徐志摩提起徐志摩,大家肯定不陌生。小白在之前背過他的《再別康橋》,至今記憶猶新。徐志摩在朋友眼裡是一個才華橫溢,熱情耿直的人。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有文化有擔當的才子,他卻拋棄了髮妻張幼儀。
  • 輕輕的你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新月派詩人的一生!
    賽珍珠早就通過徐志摩的詩集了解他。在晚上的歡迎宴會上,賽珍珠主動到徐志摩的跟前,與他交談。有人向徐志摩介紹賽珍珠。在徐志摩的眼中,賽珍珠身材高大,雖然說不上漂亮,但具備一種神秘的魅力。徐志摩在與賽珍珠的談話中知道她在兩年前因為想要補貼家用才開始寫作,他衷心地勸誡只有熱愛寫作才能寫出好的作品。當時二十八歲的徐志摩比賽珍珠小了三歲,卻已經出版詩集,翻譯外國詩歌,這大大鼓勵了賽珍珠。
  • 民國風月:負妻負友負情人,一代文豪徐志摩的渣男人生!
    「我決意要取得她,即使我的身軀丟失在火焰裡,我的慘毀的翼子永遠在無盡的黑夜裡振悸,我決意取得她。」徐志摩一生決意要取得的兩個女人---林徽因和陸小曼,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張幼儀只不過是他短暫生命的一個匆匆過客而已。對於徐志摩,他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浪漫的文學家、詩人,對他的印象始終都停留在《再別康橋》的深情與浪漫中。
  • 徐志摩飛機失事,頭部一個大洞,手腳燒焦,冰心的悼詞卻充滿諷刺
    當即墜落山下,本報記者親往調查,手腳被燒成焦炭,頭部有個大洞,慘狀不忍目睹……」徐志摩失事時年僅34歲。徐志摩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人世,陸小曼立即受到了廣泛指責,她被不允許參加徐志摩的葬禮。徐志摩去世後,原配張幼儀成為了葬禮主持人。張幼儀沒有絲毫怨言,她還題寫了一幅輓聯,「萬裡快鵬飛,獨撼翳雲遂失路。一朝驚鶴化,我憐弱息去招魂。」
  • 他是張幼儀背後的男人,得知張幼儀懷孕後,他:別打胎,孩子我養
    他比幼儀年長13歲,從小到大他都是張幼儀背後的男人。小的時候,當張幼儀被母親逼著纏腳而不願意時,他也勸阻了母親,不忍看到妹妹這麼痛苦。更是表示,如果以後嫁不出去,他就一輩子照顧妹妹,簡直就是標準的妹控。所以,幼儀就沒有被纏腳,事實證明,她哥哥的做法也幫了她很多,因為如果她還纏腳的話,她的丈夫會更看不起她。
  • 16歲照片「撞臉」某女星,難怪徐志摩對她念念不忘
    再此期間,她結識了詩人徐志摩。,在徐志摩和林徽因交往的過程中慢慢地愛上了她。那時的徐志摩是24歲結婚生子的男人,而林徽因是一個16歲情竇初開的少女。徐志摩給林徽因寫了情書表白,這個舉動嚇壞了林徽因,自己不敢回信便讓父親代勞,林長民給徐志摩回信道:「閣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為答,並無絲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誤解了」。
  • 徐志摩遇害現場:頭上一個洞,左邊身軀全折斷,冰心悼詞暗有所指
    徐志摩性格浪蕩不羈,在有妻子的條件下還是追求女神,但每一段感情都留下詬病,被人一直批評至今,儘管徐志摩不被所有人喜歡,但一提到他35歲墜機英年早逝,還是讓人忍不住說一聲可惜。徐志摩這個人,家世背景顯赫,人生經歷曲折波瀾,連離開的方式都那麼不同,再好的編劇也寫不出他那麼精彩的人設。
  • 林徽因女兒懟高曉松:不許拍我媽和徐志摩在一起,否則我必起訴你
    看過了《人間四月天》,知道了徐志摩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張幼儀、陸小曼、林徽因,憑直覺,我始終相信,林徽因跟徐志摩是深愛過的,這種愛,超脫出一般俗世男女的情愛。但安穩比愛情更重要,或許林徽因缺少的是一個在雨中為她撐傘、在流淚時會為她遞手帕、在她需要時陪在身邊的男人,但徐志摩卻不是。
  • 劍橋,我所知道的徐志摩
    今天的康河邊,豎著一塊石碑,上面講述著一位詩人和康橋的故事。「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悄咪咪的想要去尋…… 100年前,徐志摩因為偶然的機會進入劍橋讀政治經濟,不知他的專業建樹如何,但似乎作為詩人,骨子裡的天真與熱情,至今還留在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