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是農田一害蟲,農民見到就煩,如今60元一斤,靠養殖才夠吃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而在我國各地的飲食文化也有很大的差異。有一些地方,就把一些常見的害蟲當成美食。比如在北方地區,夏季的時候很多人就常去樹林裡抓金蟬,也就是知了的幼蟲來食用。並且近些年因為金蟬數量的減少,它的價格更是不斷上漲,在去年更是賣到了1元一隻的價格,有些農民半晚上能抓好幾百隻。
今天筆者再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害蟲,農民看到它就頭痛,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但是在有些地方它卻是一種美食。在市面上如今也要賣到60元一斤,如今野生的已經很少見了,要靠養殖才夠吃。而這種蟲子,就是「土狗子」。
土狗子可不是農民所養的土狗哦,它是一種農田裡的害蟲,也叫螻蛄、蝲蝲蛄,扒狗等。土狗子是它的中藥名,這是因為把它烘乾之後,身體蜷縮在一塊,而且頭部像腹部彎曲,六隻腿還緊緊抱在一起,這個形狀很像是熟睡的小奶狗,因此就得名土狗子,有些地方直接叫它土狗。
土狗子是屬直翅目,螻蛄科昆蟲,在我國的南北方都有分布,這種蟲子看起來很可愛,但卻的一種讓農民很頭疼的害蟲。它們主要是在水稻、玉米等莊稼地裡活動,並且主要是在地下活動,常常會在地下到處亂竄,會使得作物的幼根與土壤分離,從而失水而枯死。另外土狗子的食性還很雜,還能危害蔬菜及樹苗,讓農民十分的頭疼。
不過土狗子也不是一無是處,這種蟲子一般在下雨天會拋出地面來透氣,有時候還會飛到農戶的家裡面來,而小孩子就常把它抓住來當玩具玩耍。有時候玩厭煩了,就會把它扔給老母雞吃,聽老輩人說,母雞多吃土狗子更容易下雙黃蛋,所以在以前很多的小孩子也常去抓土狗子,然後用來餵雞。
可是現在土狗子卻成為了香餑餑,野生的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了,人工養殖採購吃。這是因為土狗子既能入藥,又是一種美食。中醫上認為土狗具有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內服可治水腫、小便不利、石淋、跌打損傷等症,外用可治療膿瘡腫毒。在過去一直是很受歡迎的藥材,以前也有人常去抓土狗子,然後賣給藥店來換點零花錢。土狗子抓到以後,把它放到開水裡面燙死,然後撈出來曬乾就可以了。
除此以外,土狗子還是一種難得的美食,在過去遇到饑荒年的時候,還被當成充飢的食物。這是因為土狗子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而且還富含13種胺基酸,富含鉀、鈣、鈉、鐵等多達十幾種的微量元素,可以作為野味食用。食用方法也多樣,可炒可炸,也可以燒烤著吃,風味獨特。只要處理得當,沒有任何異味。據說,在廣西、廣東一帶很受歡迎。
目前野生的土狗子數量嚴重減少了,而市場需求依然很大,所以有些地方已經開始養殖土狗子了,這樣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各位網友朋友們,你們吃過土狗子嗎?在你們當地它叫什麼呢?歡迎留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