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2021-01-16 澎湃新聞
【編者按】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日前揭曉,其中學術貢獻獎的獲獎者一直以來都是對學科建設、學術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在學界享有廣泛影響和崇高聲譽的在世的上海學者,因此備受矚目。今年的學術貢獻獎,共設4項,分別授予了復旦大學的王邦佐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的王家範教授、上海師範大學的鄭克魯教授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章振邦教授。

王邦佐教授對改革開放後中國政治學學科恢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建設性闡釋和中國政治發展研究作出開拓新貢獻。其代表作為《政治學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

王家範教授在中國社會史研究恢復與發展,以及明清江南區域社會史料研究等領域作出開拓性貢獻。其代表作為《中國歷史通論》(增訂本)。

鄭克魯教授在法國文學譯介與外國文學研究領域作出突出貢獻。其代表作為《鄭克魯文集》(著作卷、譯作卷)。

章振邦教授創建英語語法教學新體系,為我國英語語言研究及英語教學的改革創新作出重要貢獻。其代表作是《新編英語語法》(系列)。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特別拜訪了4位獲獎的老先生。在訪談中,他們回憶了各自的學術生涯,也分享了其治學經驗。

著名外語教育家、英語語法專家、上海外國語大學退休教授章振邦先生。    澎湃新聞記者 張新燕 圖

在上海市公布的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名單中,我國著名外語教育家、英語語法專家、上海外國語大學退休教授章振邦先生因創建英語語法教學新體系,為中國英語語言研究及英語教學改革創新作出重大貢獻,榮獲「學術貢獻獎」。

章振邦先生祖籍安徽合肥人士,於1918年生於北京,自小家中便重視子女的英文教育。章先生極具語言天賦,學習又很用功刻苦,故此他的英文功底頗為深厚。

章振邦先生的少年時代

1939年秋,章先生考入了西北大學先修班,並在第二年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進入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研習英國文學。雖身處風雨飄搖、戰火連天的年代,章先生深知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他師承朱光潛先生、方重先生等,勤學苦讀,手不釋卷,求知若渴,博採眾長。四年後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並留校擔任助教。此後,他先後在安徽大學、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江淮分校、安徽師範大學任教。

章振邦先生的大學時代

1956年,上海俄文專科學校改名為上海外國語學院,並增設了英語、德語、法語三個專業。是年8月,章振邦先生被調至上外英語系(籌備組),與方重、楊小石先生等一同創建英語學科。在此期間,章先生和其他上外英語系的老前輩們一起致力於加強英語基本功訓練的教學改革工作,他們早在1965年便總結出了「聽說領先法」,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該試點經驗還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推廣,這對改革我國的英語教學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章先生還積極投身於英語語法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著作等身,成績斐然。

從1956年到上外,直至1987年離休,章先生在上外英語學院度過了31個春秋。其間兩度出任英語系副主任,並於1985年被評為教授。離休後,章先生依然心系學院,情牽上外,為上外英語學科建設奉獻心力、建言獻策。

章振邦先生從小就對語言規律懷有濃厚的興趣,中學時期就開始有意識地總結和歸納所學的零散的語法知識,對語法形成了一個初步的概念。隨著英語學習的進一步深入,章先生更是體會到了學好語法的重要性,認為語法研究與英語教學密不可分,要把英語講深講透必須弄懂語法。正是持著這一信念,章先生將其畢生精力都投入到了語法教學和研究的事業中。

自改革開放以來,章振邦先生和張月祥老師等上外英語系老前輩們有感於我國此前採取的英國傳統語法體系缺陷愈發明顯這一問題,本著「尊重傳統、努力創新、兼收並蓄、與時俱進」的精神,積極投身於面向我國讀者的英語教學語法體系的改革工作。參照系統功能語法體系,結合我國英語教學實際,由規定語法轉向描寫語法,採用層次性理念,提出了新的英語教學語法體系:以句法為主幹, 以句法帶詞法,由詞法再到句法, 再由句法到章法。

章振邦先生建立了內容充實、條理清晰、切合實用的英語教學語法的理論體系,重新界定了多個英語語法概念,釐清了其相互關係,理順了英語結構的層次,處理好語法結構和詞彙意義的關係、語法和語境的關係。新編英語語法體系的推出為英語教學語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了語法分析的科學性和精準性,使我國英語語言研究實現了突破。

在章振邦先生的帶領下,這場中國英語語法界的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創立的新編英語語法體系自問世以來即在英語教育界產生了重大而深遠影響,「章振邦語法」在全國廣為人知。

多年來,《新編英語語法》(1至3版)、《新編英語語法教程》(1至6版)、《新編英語語法概要》(1、2版)、《新編中學英語語法》、《新編高中英語語法和詞彙》、《通用英語語法》(1、2版)、《新編高級英語語法》等英語語法專著或教材先後問世,《新編英語語法》系列叢書迄今累計印數已超過330萬冊,成為國內極具影響力的學術作品。其中《新編英語語法》初版於1986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1979-1985)著作獎」,於1988年獲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新編英語語法教程》於1990年獲「華東區高校出版社優秀圖書一等獎」,於1998年獲「上海市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於2004年獲「第6屆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暢銷書一等獎」,並先後列入「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章振邦先生的學術觀點進入了教材,轉化成了教學成果,影響了一代代學子,為眾多英語學習者夯實語言基礎、提高語言能力做出了重大貢獻。系統的分析、翔實的語料成為廣大學習者豐富的學習資源,幫助他們增強語法意識、理解語法規則、豐富英語知識、加強語言使用中的語法監控作用,有效提高了他們英語表達的準確性,助力他們成長為適應國際交流需要的合格的英語人才,服務「走出去」國家戰略,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為構建和諧語言生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章振邦先生建立了內容充實、條理清晰、切合實用的英語教學語法的理論體系。新編英語語法體系的推出為英語教學語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了語法分析的科學性和精準性,使我國英語語言研究實現了突破。其學術觀點一經提出,即引起了英語教育界的巨大反響和熱烈研討,眾多英語研究者就新語法體系的理念及具體語法問題展開了持續的討論,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促進了英語語言研究的繁榮與發展。

以下是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上海的瑞金醫院病房中,與章振邦先生進行的訪談實錄。

新編英語語法系列部分出版書籍

「新編英語語法」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澎湃新聞

:您主編的新編英語語法系列叢書,自上世紀80年代首次問世以來,至今一直在再版。

章振邦

:新編英語語法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系列。其中《新編英語語法》是最重要的,大概150-160萬字吧,是第一本。後來才有《新編英語語法教程》,這個「教程」是按照《新編英語語法》的體系編的,是上課用的教材,一般大家說的「新編英語語法」其實是指的這個教程(course book),老師們都很熟悉,這個教程已經出到第六版了,第七版在搞,現在沒來得及還沒搞完。還有一個《新編英語語法》,那是參考書,不是課堂教學用的,現在已經出到第三版了,到第四、第五版的時候改了個名字,叫《新編高級英語語法》,第一版好像是我95歲時出版的,也有170多萬字的一個大書,很厚的一本書。

《新編高級英語語法》(第一版),該書第二版即將出版。

自第一部書出版至今已經幾十年了,好多曾經參加過這個教材組的人,人都不在了。

現在搞的是《新編高級英語語法》的第二版,差點就要完成了,但是我病倒了,就由張月祥教授和趙美娟教授兩個人來寫。昨天趙美娟還到我這兒來了。

我講個實在話,我雖然是《新編高級英語語法》和《新編英語語法教程》的主編,但是實際上這是我們上外英語系部分中老年教師集體智慧的產物,我不過是一個推動者、組織者、裝配者,最後把人家東西拿來,我把它裝配成為一個完整的。所以呢,微不足道。

其實我只是一個把大家的集體智慧組織起來,我一直在推動,搞了40年。

澎湃新聞:您和您的同事這樣持續幾十年的工作,也恰好與改革開放至今的歷程吻合。

我告訴你,這個是因為在那個大環境之下,因為有改革開放,我們才能夠這樣做。要不是這個大環境,不可能做。

「新編英語語法」系列,它完全是改革開這個大環境的產物。

今年是改革開放的四十周年,我們也確實感到很有意義。我們走過的路就是這樣,走過四十年的路,每一步都是經過大量的研究、討論甚至辯論得出來的。

澎湃新聞

:這一系列自問世至今40多年,為什麼還能被稱為「新編」呢?

章振邦

:「新編英語語法」這個系列,它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它起步於1978年,當時教育部舉行了一個全國性的英語教學改革討論會,我是被教育部叫去,在工作組裡面工作。

當時我們搞出來的英語教材,一套教材出版計劃裡就包括了《新編英語語法》,「新編」二字就列出來了。

章振邦先生(前排右四)作為教員參加英國文化教育協會1978年舉辦的夏季課程,與中外專家、全體學員合影。

為什麼叫「新編」?這兩個字來之不易啊!

改革開放之前,我們的英語教學,原來用的叫納氏(J.O.Nesfield)英語語法,另外還有一本叫做《英文典大全》(A Complete English Grammar),都是英國人編的,那個語法書中國人當時已經用了幾十年,我們小時候學英語都學納氏語法和《英文典大全》,那個東西過時了。這兩個書是18世紀的時候,英國人根據拉丁語法的體系搞的英語語法,拉丁語語法有的東西,英語其實並沒有,結果在那裡面也有了,還有許多內容也過時了,英語也在發展,經過兩三百年的發展,英語裡頭有的東西它又沒有。所以它過時了。

上海譯文出版社當時是專門給上海編英語教材,也供全國使用。當時在上海組建了上海市高等學校英語教材編輯組,這個編輯組主要是由上海外國語學院(今上海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和華東師大各出一個人,我們編出來的書全國通用。有一天,上海譯文出版社來了一位編輯,她邀請我們說:「你們是編上海教材,能不能搞一本有上海特色的語法書。中國之大,不能講就只有一本張道真語法。」就叫我們搞上海特色的語法。

什麼叫做上海特色?怎麼搞法?當時語法書多如牛毛,都是你抄我我抄你,抄來抄去都逃不了張道真語法,都是這樣子的。上海這個英語教材編輯組很大,有幾十人,都是一些中老年教師,有豐富的英語教學經驗的,我也在其中。我們就成立了一個教材組,包括十幾個人。我們當時就討論關於「上海特色」究竟是個什麼。

一開始先搞出來一版,我一看這還是張道真那邊抄下來的,我說與其這樣何必要來編呢?所以又另起爐灶,還是要幹,但是幹呢不能老是在張道真語法裡頭轉,那樣就永遠轉不出新東西出來。

章振邦先生(左)與楊小石先生和外國專家在一起。

正好英國文化委員會派了一位英語老師來,也是一位女教授,就在我們這兒長期住著。她帶過來一本書就叫做《A Contemporary English Grammar》或者叫《A Contemporary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當代英語語法)。

拿到這本書我們就把它翻印過來,有這麼厚一本。我們就研究這本書,一開始感覺到裡面有好多東西我們無法接受。比如說英語裡面根據張道真語法有16個時態,但是這本書裡說只有2個時態:現在時和過去時,沒有未來時。有許多人就拍案而起,認為沒有未來時那要表示將來怎麼辦呢?另外還有關於動詞體系,人家有了很大的改變,人家的動詞體系裡的subjective mood(虛擬語氣)很簡單,不像我們中國的英語教材裡那麼複雜。一直以來,好多人學英語一學到虛擬語氣就學不下去了,暈頭轉向了。忽然這樣一改,很好啊,簡單了,但是一些中國人反而不能接受。

當時有人作報告說《當代英語語法》這本書裡頭一半都是廢話。我說,不能這樣講,我認為人家英國語言學家編的,Quirk和Leech(指英語語法學者Randolph Quirk和Geoffrey Neil Leech)他們編的,你能這樣說嗎?我們要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還是那老一套,還搞什麼上海特色?

我們後來就決定幹,從哪裡下手呢?就從名詞詞組和動詞詞組裡下手,這兩方面是改變最大的。《當代英語語法》裡面已經有了「語言是帶有層次性」這個理論。語法層次有5個:詞素、詞、詞組、分句、句子。這五個層次就構成了語法層次(Grammatical Hierarchy),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一個術語。我們就準備從這裡入手,我們就組織了兩個更改小組,一個是 「限定詞」小組,因為「限定詞」是一個新名詞,中國是我們第一次把它介紹進來的,中國以前只有「冠詞」,這是個新的(概念)。一直到現在你去看,我們中國編的《英漢大詞典》,裡頭deteminal它還並沒有列為一個詞條,其實國外詞典都已經把它列為詞條了,這是我們把它介紹進來的。還有一個是「英語動詞適合體」小組,是研究英語動詞體系的小組。

1978年我們出了頭一本小冊子,名字叫做《英語的限定詞》,這個限定詞一出引起很大的反響。那時候「文革」剛剛結束。我們裡面研究什麼叫限定詞,為什麼它這麼重要,比如在連詞詞組裡面,就是限定詞+名詞中心詞,一定都有限定詞,但是我們過去只談冠詞,沒有限定詞,現在限定詞提出來了,它是冠詞的延伸,好多東西過去認為,比如my、your、her、his,過去認為只是代詞,現在認為它既是代詞也是限定詞,它單獨使用是代詞,出現在名詞之前就是限定詞。這是新編語法體系的第一本書,第二本就是我和張月祥教授,還有顧紹喜教授我們一道搞的《英語動詞的適合體》,這本書裡對動詞的tens改變很大,它不是16個時態,它只有現在時和過去時,沒有將來時,還有一個就是英語動詞裡的虛擬語氣沒有那麼複雜,只有一個get型或be型加上過去時用來表示虛擬的口氣,這是我和張月祥、顧紹熹教授我們弄的。

章振邦先生與張月祥老師

英語跟拉丁語既有共性,又有個性,英語裡沒有那麼複雜的動詞系統,所以我們又寫了一本小冊子,大致8萬字,譯文出版社出版,一發行就是幾十萬冊。大家都感覺到這個東西還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阻力很大。

這個名義上的改革,都是要寫文章,作報告,開討論會、辯論會的,有時候都辯得面紅耳赤,拍案而起,「你們這簡直是在胡鬧」,是這樣的搞法,但是我說「我們還是形成氣候,好好學習,不懂的東西我們去學習,慢慢地搞」。

所以我們又出第二本,大概是1979年出版第二本,一印又是幾十萬冊,出版社的經濟效益也很好。

通過兩本小冊子定下來了這兩個方面,隨著其逐漸地推廣,越來越多的人感覺這是有道理的。特別是南京大學外文系範存忠教授,他站出來講上海的這一套東西是有說服力的,所以南京大學他們都接受了。不容易啊,範存忠是權威啊。

解決了限定詞和動詞體系問題,我們就著手來編《新編英語語法》(上冊),上冊1981年就出來了,一印又是幾十萬冊。1983年下冊出版,下冊則沿用了很多傳統語法中的東西,因為傳統語法雖然過時,但也不是都錯誤了。所以我們改革不能脫離傳統,還要尊重傳統、大力改革。

以上就是第一套新編英語語法的著作,加起來上下冊大概150-160萬字。這是個巨著。

後來,我們又有個重大的發展,就是英語語法按照層次分析法來搞,搞到「詞素、詞、詞組、分句、句子」,到了句子不能就這樣結束了。語法這個東西,都是有意義的,它的意義並不完全決定於它的語法結構,語法只是解決一個句子的語法結構問題,你主語用了I,你就不能I is,只能解決一個結構問題,要解決一個句子的意義問題,一個句子寫得好不好、對不對,對不對是決定於它的結構,結構上有毛病句子就不隊。句子寫得好不好、恰當不恰當,是要靠語篇的,一定要把句子拉到語篇,拉到上下文中,你才能斷定這個句子它對還是不隊,好還是不好。因此,很自然就要去搞「語篇」。

這個「語篇」結構是我們研究的。英語的語篇結構也是由層次性的。這一點我覺得我們還有一點優勢,因為我們講漢語言結構,我們有本錢,有這個資格來講這個話。中國古代南北朝時候有一個語言學家,叫劉勰,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一篇文章特別講到,漢語語篇的結構是句子、語段、語篇,句子要看句子結構和用詞是否得當,但是句子的意義也是有的,但它是有限的,你要解決一層意思,光靠一個句子是不夠的,你要幾個句子、甚至一小段話合在一起,這就叫做「語段」,又叫「句群」,翻成英語是sentence group。但是「語段」翻成英文不好搞,所以就用句群、語篇。語段就是一段文章當中的一層意思。一個文章,它的層次一定要分明,一定要文層盡順、層次分明,這是我們老師小時候教我們寫作文的「起承轉合」。

後來,我們研究了,不管是小文章,像《五柳先生傳》《陋室銘》等是有層次性的,就是像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或屈原的《離騷》這樣的大文章,它也都是有層次性的。文章的層次分明,這就是語篇結構。我們就本著這樣的一點點本錢,我們可以說英語的語篇結構和漢語的語篇結構是相對應的,儘管這是兩種不同的語言。

英語的語篇結構可以分三個層次,漢語也是三個層次,所以中國人容易接受,它接地氣。中國人只要漢語有一定的基礎,這個學起來,一分析就容易接受。古漢語不僅不分段落,連標點符號都沒有的,句讀也沒有,但是它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層次很分明,一讀就很容易懂。

英國人帶來的1973年出版的《當代英語語法》,它只講到語法層次,到語篇層次就沒有了,但是我們有,我們語法層次是五個,語篇層次是三個。語篇層次最低級是句子,這個句子在語法層次裡是最高級,在這裡呢是語篇和語法的銜接點,句子、句群、語篇,這樣就由語法到語篇層次就搞出來了。

這個語篇層次一發展,就是修辭作文了。你學英語幹什麼,英語麼主要能作文咯。你如果不能夠連貫表達,光搞一些句子在那兒,你的英語還沒學到手啊。所以這樣子就把語法層次、語篇層次、修辭作文都串通起來了。當然這是幾十年的功夫,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慢慢的磨出來的。

章振邦先生參加學術交流活動

「洋為中用」與「古為今用」

澎湃新聞

:「新編」系列逐步推出的過程中,是不是也引發了英語教學界甚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章振邦

:是啊。學術上同意不同意,大家都有自由,都能發表意見。不過我們這樣子來,在中國還是比較接地氣,人家容易接受。

因為我們最開始是因為譯文出版社叫我們編一本有上海特色的英語語法,無非就是要編一本語法比較現代化,還能夠有利於我們中國人學英語的書。

我們始終抱著這個觀點再來編書的。

現在好多參與者都過世了,哪怕最後就剩下我一個,我還是要一直講這是一個大家努力的產物,我不過是一個組裝者。我所組裝的那些成分,都是人家英國人的。我們中國人來編英語語法,我們有什麼資格對別人的語言說三道四呢。是英國的語言學家的研究成果,我們就把它拿來,這就叫做洋為中用啊。把它就變成我們中國人所能夠接受的體系,就是我們的工作。

古為今用也很多。就像我們現在正在編的《新編高級英語語法》,其中好多內容,我們先列舉了英語的例子,再列舉我們漢語裡也有的類似的用法,可以用來對照。

對比文學就研究這個東西,當然我們沒有人家研究的那麼全面,我們搞的就是把中國所有的東西,能夠跟它對比的,我們也都有一點,當然還是很膚淺的。

比如說,英語裡頭有一種文章相當於中國的駢體文。魏晉六朝駢體文,人家英語裡也有這樣的東西。我有一個美國朋友,是美籍華人,他專門搞比較文學,人家研究得很深。我們沒有那麼深,但是我們時時刻刻想著要漢英對比,中國人就感覺很親切,不要搞得結果人家都不懂,就不好了。

要把外國的東西中國化,接地氣,就容易被接受,現在這一點做到了。

章振邦先生與上外語法團隊部分老師

寄語後學:長江後浪推前浪,不能停滯不前

澎湃新聞

:您能不能與我們談談您是怎麼走上英語教學這條道路的?

章振邦

:我學英語很早,從小就學。我的父親在清末民初在京奉鐵路上先後當過售票員、列車長,還當過一個小車站站長。他們當時那個鐵路是洋務,稍微級別高一點官員都是英國人,打個報告、請個假都要用英文寫條子去。我父親不懂英語,因此就要花錢請人代筆,花了多少錢,所以在他的觀念裡「兒子,英語要學好,不學好一輩子抬不起頭來」。我們家是這樣,我的曾祖父是李鴻章家的私塾老師,人家李家很尊師重教,所以對我的曾祖父的兒子、孫子,幫個忙找個工作都很照顧,都是一句話的事情。有了一些有利條件,所以從小就學英語。但是那時候學的英語不算什麼。

澎湃新聞

:您覺得真正「算得上」在學英語是到了什麼時候呢?

章振邦

:是在抗戰時期。抗戰時期我在西北大學先修班,那個先修班都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或副教授在教,他們對我幫助很大。

當然我自己也很努力。我後來在武漢大學念書的時候,導師是朱光潛,他是學美學的,他的好多書的校訂工作都是我幫他做的。他也指導我,不僅是學英語,而且還學文學。因為我想要搞英國文學,就要學歐洲史。搞英國文學如果你不懂歐洲史你怎麼搞呢?他就又專門介紹武漢大學歷史系的楊人鞭教授指導我學歐洲史,學了兩年,啃了幾本大書。

正是因為學了歐洲史,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後來又在上海地攤買到一些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小冊子,所以在「反內戰、反迫害、反飢餓」運動當中,我支持學生。當時好像是有人來暗示我避開一下,不要搞出事情,我就跑到解放區去了,在解放區又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1949年之後,我回到安徽大學教社會發展史。那時候沒有英語教了,英語是帝國主義語言,英語老師都要改為俄語老師。我因為還有一點理論基礎,所以我就教社會發展史。

澎湃新聞

:您學了俄語嗎?

章振邦

:我學了,還能翻譯。不過我是啞巴俄語,就是不能開口。但是,蘇聯的歷史問題、哲學問題,這些雜誌上的文章,我都能夠做到翻成中文,因為我要教書啊。就是這樣,我又很系統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北京培訓之後又教哲學,一直教到1955年。

那時候,上海的俄文學校改為上海外語學院,陸續開設英語系、法語系、德語系,需要在全國招募英語人才,說還有一個人在安徽,就把我調回來,不教政治了,又來教英語了。

那時候,又恢復英文教學,但是我六年都沒沾英語了,好多參考書也都沒有了,空空如也了。到了上海之後,我就常常在四馬路(今福州路)的舊書店裡面淘參考書。沒法子,就是這樣搞。到上外來,於是一幹就是60年。

章振邦先生與上外學生合影

澎湃新聞

:可以說,您也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歷史見證者,能與我們談談您對上外的感情嗎?

章振邦

:我對它的感情很深啊!現在的上海外國語大學,它的學科也是多方面的,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語言學校了,除了語言之外還有許多的學科。看著它發展,我也很開心。

澎湃新聞

:能不能談談您對於您所研究的英語語有什麼感情?。

章振邦

:我搞這個東西搞這麼多年,我當然跟它有感情。什麼樣的感情很難說,比如說我躺在病床上,我還把趙美娟我的搭檔叫來,我當面交代我的稿子還有好多地方沒完成,你拿去把它完成,而且還告訴她那個材料在哪裡可以找到,使她方便一點。

要做完,不做完就半途而廢了。就是《新編高級英語語法》第二版,還沒出版,正在搞,大概再過兩個月就可以交稿了。

章振邦先生退休後在松江校區與同事們合影

澎湃新聞

:您的治學之道是什麼?

章振邦

:我認為治學之道就是一個認真。不要把人家的東西說成是自己的東西,要誠實。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我好多東西拿來用,是洋為中用,是人家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

澎湃新聞

:作為一位前輩學者,您有什麼寄語後輩的話最想說的嗎?

章振邦

:長江後浪推前浪。我今天這個語法書好像是稍微蓋過了前人了,但是如果我停滯不前了,若干年後人家也蓋過我了。(笑)

我還是希望我們的學術研究和社會能不斷進步。我們的工作不過是這種進步當中的一個小的環節,這個小環節微不足道,是那個大環境早就的。

而且,我們的工作成果是集體的成果。參加這一系列書編寫的很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張月祥教授,他編過一本專著,名叫《英語動詞》就是專門講英語動詞的。還有好多同志都是拼命地幹,可惜這些人都不在了,只有張月祥還在,我只是把人家的成果拿來組裝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我只是做這個工作的,幹了四十年啊。

2018年10月,章振邦先生在上海市瑞金醫院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的採訪,留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19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題:改革開放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9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題:改革開放 2019-11-29 19:58 來源
  • 改革後的高考英語正在逐漸向國際英語語言考試看齊?
    雖然「改革政策」尚未真正實行,但從近兩年各省的高考英語題型變化上我們已經能夠看出端倪:  首先從英語詞彙上,各省高考逐漸淡化了語法與詞彙知識,避免了死扣語法細節和脫離實際的空談,不探討某個詞彙的特殊用法,而是注重對語境理解能力的考察,也就是考察學生對語言的實用能力。
  • 高中英語語法大全 怎樣學好英語語法
    高中英語語法大全 怎樣學好英語語法高中有哪些重要的英語語法呢,怎樣才能更好的掌握英語語法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總結一下英語語法的學習方法,僅供大家參考。高中英語語法總結專題一 :定 語 從 句一、關係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1、that 指人或物在從句中作主語,賓語或表語which 指物在從句中作主語,賓語或表語(作賓語時可以省略)who 指人在從句中作主語,賓語或表語whom 指人在從句中作賓語whose 指人或物在從句中作定語
  • 拆分『英語語法』
    我教授英語30多年,發現絕大多數英語學習者害怕語法。語法成了學習中的攔路虎!縱觀中國英語培訓界,很多機構為了迎合學習者,紛紛避開語法。Why?歸根結底:語法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語法不是逗人喜歡的東東!不來勁!不提神啊!
  • 高中英語語法歸納總結 史上最全的英語語法來了
    高中英語語法歸納總結 史上最全的英語語法來了高中英語語法可能是困擾著大部分學生的事情了,各種各樣的語法讓學生們看的頭都大了。下面小編就為各位總結了一下高中英語語法,希望可以幫助學生們更清晰明了的學習語法知識。
  • 無意識地遵循漢語語法,英語語法可能是孩子學英語最大的阻礙了!
    英語語法怎麼學?也許從我們開始學習說話的時候,我們就無意識地遵循漢語語法規則。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去描述漢語語法,但我們不自覺地知道了漢語語法,因為我們處在漢語環境中。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語法學習成為英語無法避開的難題,然而,英語語法是一套完整的語言知識體系。
  • 英語語法基礎入門 英語入門最基礎的語法知識大全
    英語語法基礎入門 英語入門最基礎的語法知識大全很多人想知道怎麼才能學好英語語法,英語入門基礎語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初學英語語法如何入門1、 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剛開始不應過度在意語法。
  • 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受重視 「應試英語」轉變「實用英語」
    隨著社會信息化和全球經濟化的不斷發展,英語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也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都十分重視外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針對外語考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國教育部門也在穩步推進相關政策的調整。
  •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十分重要,快看看這份初中英語語法總結
    英語語法對於初中生學習英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初中生學習、應用、熟練掌握英語來說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但是很多初中同學對於複雜的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不耐煩,沒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導致在英語學習中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沒有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所以小編就搜羅整理了一份關於初中英語語法的總結,希望這份初中英語語法總結能夠給初中生的英語學習帶來幫助,提高英語語法學習效果。
  • 我的改革開放詞典:經濟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或許,你是改革大潮的親歷者;或許,你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又或許,你出生長大在新世紀,是改革開放成就的享有者。無論你是誰,對於改革開放40年間發生在家庭內外的各種變化,一定都有切身的感受。
  • 英語考試改革也是科學實驗的過程
    英語考試改革也是科學實驗的過程   推薦  北京前不久公布高考改革方案,明確下調中高考英語科目分值,並逐步向一年兩次社會化考試過渡。
  • 英語改革或刺激培訓機構發展 將誕生考試替代品
    很多在全民學英語浪潮中前赴後繼的人們也覺得,英語考試改革將改變人們學習英語的態度和方式。教育專家也表示,北京高考英語改革反映出,行政部門正在努力創造條件,讓英語學習從應試向應用轉變。但考試制度沒有改變,社會用人考核機制沒有改變,國人受英語的「困擾」似乎還將持續。
  • 「英語語法」7分鐘,英語語法的半壁江山給你了
    動詞,是英語語法的半壁江山,也是英語句子的靈魂,沒有動詞,就組不成英語的句子。動詞是在英語詞類中是最複雜的一種,在中考、高考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我英語teach me English ; teach English for me.5. 告訴我你的名字tell me your name; tell your name to me.6. 寄給我一個明信片send me a postcard; send a postcard to me.上面的這幾個動詞後面必須跟兩個賓語意思才完整,稱為雙賓語動詞。
  • 英語語法:no與not…any的用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英語語法:no與not…any的用法 2012-12-13 22:23 來源:可可英語 作者:
  • 小學英語語法知識點總結:形容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小學英語語法知識點總結:形容詞 形容詞的比較級 1、形容詞比較級在句子中的運用:兩個事物或人的比較用比較級,比較級後面一般帶有單詞than。
  • 英語語法表示可能的假設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英語語法表示可能的假設 2012-11-13 17:59 來源:聽力課堂 作者:
  • 英語也有「公式」?衡中特級老師把初中語法濃縮為100個語法公式
    英語,是我們從小學開始就學習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中高考三大主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偏偏有很多同學學不會英語,尤其是英語語法,即使背下來了,考試還是不會應用!語法學習是初中英語學習的一大難點,英語語法種類也比較多,很多孩子容易分不清主次,對語法知識掌握不夠熟練,以至於考試再閱讀理解和作文很吃虧。
  • 初中英語語法網絡圖+語法記憶口訣,梳理三年全部語法知識!
    利用順口溜來學習英語語法,至少有三大好處:  一是節省了時間。死記硬背效果差不說,還費時間,而利用順口溜,效果又高又省時;二是培養了自己的概括思維能力。把一些詞語編成順口溜,看似容易,其實也難;三是使人覺得學習英語還是饒有興趣的。
  • 中國將改革英語考試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專家表示,中國正在進行的英語教育改革將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四六級考試未來或將納入標準統一的英語測評體系之中。  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院長程曉堂表示,中國政府和家庭在英語教育方面投入巨大,但仍存在注重書面英語而忽略口頭表達等痼疾,用標準統一的分階段測試代替現在分散的高考和四六級考試是中國英語考試改革的方向,旨在真正提升中國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 高考英語語法大全:形容詞和副詞語法歸納
    高考英語語法貫穿在高考英語選擇題、改錯題、高考英語作文中,在進行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時也用得到。可以說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語法是英語學習的架構。高考英語語法不難,總結起來也就十幾點,在聽課和做題中不斷揣摩其中的規律,再反過來通過題目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