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莫澤:腦機接口離改善認知還很遠 無法提取記憶

2020-12-03 新浪科技

來源:第一財經網

原標題:對話諾獎得主莫澤:腦機接口離改善認知還很遠 無法提取記憶

2014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愛德華·莫澤(Edvard Moser)教授及梅·布裡特·莫澤(May-Britt Moser)教授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就腦機接口的應用前景回答了第一財經記者的現場提問。莫澤教授認為,腦機接口技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Neuralink等企業推動了行業的發展,但是要真正解決人類認知層面的問題,仍需很長時間。

愛德華·莫澤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基於具體功能方面,比如改善感官功能、人工視覺等方面,腦機接口已經發揮了作用。

「通過在小鼠的腦部植入電極,我們在某些意義上已經能夠讀出小鼠的思想,而且有了一些應用。」他說道,「比如我們利用人工視覺,或者耳蝸移植等方式,來恢復人類的感官細胞,讓人重新看見和聽見,並且在運動方面,可以讓癱瘓的病人通過意念控制,讓手運動,比如完成拿起茶杯這些簡單的動作。」

但是莫澤教授認為,要進入到下一步的認知層面,腦機接口技術的應用還需要面臨很長時間的發展。「人腦的內皮層負責認知,這個時候要實現人機連接要很久很久。」莫澤教授表示,「人腦有上千億的神經元,神經元非常小,而且各不相同,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哪個神經元在起作用。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夠研究每一個神經元,但是現在還做不到,我們需要有工具來研究它們。」

他還表示,人類在科學方面取得了進步,但科學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的。他還稱讚馬斯克的Neuralink等企業所做的工作,幫助人們引向正確的方向。「現在的技術日新月異,很多前沿技術加速落地,但是我們也要憑藉自己的能力講求實際,看看腦機接口能不能真正讀出我們的認知活動。」莫澤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梅·布萊特·莫澤教授向第一財經記者補充了關於大腦「空間導航」方面的進展。她表示:「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很多了,比如針對大腦海馬體,我們通過研究細胞的活性,就可以知道小鼠能夠運動多遠,朝著什麼方向運動,另外通過對上百個矢量細胞監測,我們就能預測環境內物體在哪裡。」

她認為,「空間導航」是大腦的方向功能,屬於相對簡單的認知,但是如果涉及到事件記憶,這就更加複雜。「我們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傳感器能夠把某一個事件的記憶提取出來。」梅·布萊特·莫澤教授表示。

相關焦點

  • 對話諾獎得主莫澤:腦機接口離改善認知還很遠 無法提取記憶
    2014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愛德華·莫澤(Edvard Moser)教授及梅·布裡特·莫澤(May-Britt Moser)教授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就腦機接口的應用前景回答了第一財經記者的現場提問。
  • 陳根:腦機接口是與非,再談馬斯克腦機對接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或者Brain-machine Interface):通過傳感器提取頭皮上、大腦皮層上電場或磁場等信號、參數,進而進行數據提取、分類和分析,最終控制體外設備對人體周邊環境進行增強或改善的人機互動裝置。
  • 腦機接口是人類往大腦宇宙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但是這離大家所認為的完全解析行為的神經機制還很遠。而且當多種刺激複合在一起時,神經系統對其中各個刺激成分的表徵都會與其單獨出現時不同。所以在自然條件下,讀取人複雜的思維難度就更大了。鄒劍宇:有沒有一個案例,可以讓大眾很快讓理解這一點?
  • 諾獎得主們年輕時都有哪些特徵?擅長合作、論文高產是關鍵
    儘管諾獎得主和其他科學家都依賴合作開始自己的科研生涯,研究發現,未來的諾獎得主在生涯初期會在更大的團隊中工作,發表的合作論文平均數量是其他科學家的兩倍。而在他們這一時期發表的論文中,最終擠進高被引前 1% 的論文數量更是達到其他人的 6 倍之多。
  • 河北日報:腦機接口,開啟「終極交互」
    日常生活中,腦機接口技術在遊戲娛樂、智能家居、實時監控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應用空間。有科學研究小組研究了一款腦電遊戲系統,用戶可以用它來玩憤怒的小鳥和魔獸世界。     據了解,我國的腦機接口研究起步雖然較晚,但也取得了一批成果。2010年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重大研究計劃就資助了「首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
  • 發現「腦中GPS」 三科學家共獲諾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獎金分配  三人分800萬瑞典克朗獎金  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78萬),奧基夫將獲得該項諾獎一半的獎金,莫澤夫婦共同分享另一半。新京報記者 高美  ■ 獲獎反應  諾獎得主:下飛機看到120個未接來電  按照慣例,諾獎委員會會打電話通知諾獎得主,並記錄下他們第一時間的反應。  接到電話時,奧基夫正在倫敦的家中伏案工作,他說自己「簡直是欣喜若狂」。  而梅·布裡特·莫澤當時正在實驗室開會。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什麼是「腦機接口」?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能幹啥?
    馬斯克希這個設備的系統將用於創建他所描述的「數字超級智能[認知]層」,從而使人類能夠與人工智慧軟體「融合」。他表示:「腦機接口可以解決失明,可以解決癱瘓,可以解決聽力,控制智能設備,僅通過與皮層接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不過這個「腦機接口」並沒有那麼神奇,這個技術早就出現了,腦機接口的研究根據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種。
  • 別恐慌,腦機接口仍然處於科學幻想階段
    一時間,各種神乎其神的宣傳報導在網絡和朋友圈中刷屏,仿佛能夠存儲和提取記憶的「超級人類」很快就會降臨,遺憾的是,腦機接口目前在一些關鍵核心問題上還缺少基本科學理論的支撐,更難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但目前整體上來說,當人類為了治療冠心病,在心臟血管內放個支架都需要長期吃藥維持這樣的認知下,還不具備腦機接口成功的條件,它依然處於科學幻想或者說商業噱頭的階段。當然,我們鼓勵這方面的探索,前提是自身不要被忽悠。先說說什麼是腦機接口?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人類無法停止「作死」的車輪?
    而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是福還是禍,現在討論還為時過早,擔心、恐懼、質疑、聲討,還不必有,我們姑且走一步看一步吧,因為人類在這個問題上,總是要嘗試的。 比如,一度發展非常順利的克隆技術,到如今,很多領域其實是被限制的,也就是說,倘若達到危及人類的地步,可能就是「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了。
  • 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自然科學類的諾獎離中國並不遙遠
    10日,第二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閉幕,5位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16位中美院士、國內30多名知名醫院院長,會聚京津兩地,共同探討「中西醫優勢互補與融合發展」「腫瘤研究的前沿與方向」「中國諾獎之路」等話題。   本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由「院士醫學論壇」和「國際腫瘤研究高峰論壇」組成。
  • 深度|人類離永生還有多遠?馬斯克「腦機接口」如何突破人類邊界
    他說,未來通過腦機接口,可以將人類的大腦信息提取出來,上傳到網絡中進行儲存,實現思維的永生。人類到底是否能夠通過腦機接口實現永生呢?如果能夠將我們人類的自我意識,也就是大腦中的信息通過技術手段提取出來,移植到一個無機物,也就是矽基生物體上,比如終結者中的液體金屬人,或者某種特殊材料製成的類人體身上,並通過腦機接口,實現大腦意識對新矽基身體的控制。那麼,人類就能夠實現從思想到身體的永生。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這只是個假說,其理論的細節是什麼,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 腦機接口先驅尼古萊利斯:人類無法實現數字永生
    作為腦機接口技術的先驅者之一,尼古萊利斯團隊首次完成了腦機接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的實驗,提出並證明了動物和人類受試者可以利用他們的大腦電活動,通過腦機接口(BMI)直接控制神經假體裝置。
  • 認知訓練有助改善個體長時記憶提取能力
    在三種記憶系統中,長時記憶系統一直受到心理學家的忽視。然而,近15年來,研究者們逐漸開發出了一種系統的認知訓練程序,以提高個體的長時記憶能力。這種認知訓練基於神經可塑性理論(Neuro Plasticity)對個體的某項認知能力進行科學測評及系統化訓練,是改善某項認知能力時常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認知心理學領域常用的方式。
  • 張學記院士:從納米傳感到神經科學,描繪腦機接口應用場景
    腦機接口發展短短50年歷史,實現了從動物腦到人腦的跨越。實現了人機互動,肉體的生滅不足以能夠定義一個人的生死。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廣泛,用於意識控制義肢,聾者可以聽見大千,盲人可以看見世界。人腦信息實現了儲存,理論上人類生命延續不受肉體制約。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主編講堂】別恐慌,腦機接口仍然處於科學幻想階段
    一時間,各種神乎其神的宣傳報導在網絡和朋友圈中刷屏,仿佛能夠存儲和提取記憶的「超級人類」很快就會降臨,遺憾的是,腦機接口目前在一些關鍵核心問題上還缺少基本科學理論的支撐,更難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人們對於腦機接口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黑客帝國》高潮部分崔妮蒂通過腦機接口瞬間學會了直升飛機的駕駛技術。
  • 腦機接口難題不少
    ——腦機接口。在教育、智能家居、軍事等領域,腦機接口也有廣泛的應用場景:通過可穿戴設備進行神經反饋訓練以提升注意力,腦控智能家居,幫助士兵完成危險環境中的任務等。除了數據輸出,科學家還期待像科幻作品所描述的那樣,進行數據的反饋和輸入,實現雙向腦機接口。
  • 「腦機接口」技術或讓「讀心術」成為現實
    「腦機接口」技術要發展成熟,遇到的核心技術難點包括大腦神經生物信號採集及處理、人機高效協同等。如何高效採集到腦電信號並成功「解碼」,能否將人腦的思維活動轉換為指令信號,都考驗著涉及機械動力、機器學習、神經科學、認知科學、信息工程等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水平。   還記得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癱瘓少年通過大腦控制外骨骼開出的那一球嗎?
  • 腦機接口先驅尼古萊利斯:人類無法實現數字永生
    其團隊還開創並完善了長期、多部位、多電極記錄方式,這一方法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動物物種以及人類患者的手術過程中,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來測量大腦中大量單個神經元的同時活動和相互作用。今年8月,矽谷明星企業家馬斯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展示了其最新的腦機接口產品設備,包括簡化為硬幣大小的Neuralink設備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馬斯克及其團隊還將設備植入豬腦,現場展示豬腦的活動情況。(見財新網報導《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新設備 硬幣大小電極植入豬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