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原創引領 服務國家發展 高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2020-12-04 中國教育新聞網

堅持原創引領 服務國家發展 高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十三五」期間,高校科技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秉持「引領創新、支撐發展、科教融合、開放協同、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全力提升新時代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一、高校科技創新基礎雄厚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8億元,理工農醫類R&D(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至28.94萬人年,增幅23%。創新資源的匯聚為高校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啟動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和「關鍵領域自主創新五五行動」,立項建設了14個前沿科學中心和11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大力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完善高校科技創新基地平臺布局,推動建立「三縱一橫」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基地建設體系,有效支撐高水平科學研究工作開展。「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60%以上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清華大學首次成功觀測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現世界物理科學前沿領域重大突破;上海交通大學研發了世界上最大非自航絞吸疏浚裝備,實現從「被封鎖」到「出口管制」的跨越發展。

三、服務經濟社會能力實現新跨越

深入實施高等學校服務國家戰略行動,推進高校主動肩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和擔當,高校科技服務經濟社會和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顯著提升。高校的科技成果和社會服務為產業升級以及高鐵、核電、光伏、數控、高壓輸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十三五」以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2016—2019年,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147億元。2019年,全國高校籤訂技術轉讓合同13918項,較2016年增長45.1%;合同總金額67.5億元,較2016年增長34.3%。高校科技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教育部組織高校快速響應,重點圍繞檢測試劑、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方面開展緊急攻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共研製出44款檢測試劑盒,獲國內認證17款、國外認證41款,國內外銷量超億份。抗體藥物、蛋白重組疫苗、減毒流感載體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為疫情防控做出了貢獻。

四、高校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縱深推進

「十三五」期間,高校科技「放管服」改革逐步深入,不斷創新管理制度和方式,在機構運行管理、科研管理、完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人事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政策導向,激發內生動力,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創造性,提升高校持續創新能力。深化科技評價改革,以提升高校專利質量和破除論文「SCI至上」為突破口,扭轉高校評價導向;以作風學風、科研誠信等文件落實落地為抓手,突出科學精神、創新質量、服務貢獻,切實推動作風學風轉變。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聯動效應逐漸彰顯,高校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

五、國際科技開放合作再上新臺階

「十三五」期間,高校深層次國際合作廣泛開展,更多高校積極開展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建設、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國門,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推進高校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在優勢學科、技術領域開展高水平的科研合作。推動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中山大學「天琴國際大科學計劃」、中國地質大學「全球地球深部探測計劃」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培育,進一步凝聚國際共識,為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六、科教融合效益倍增

支持高校科研人員提升專業知識水平、跟蹤學科前沿動態,將最新科研成果寫入教材、融入課堂、傳給學生。鼓勵高校科研人員積極將科學精神、創新思維、科研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更多地在參與研討式教學、參加科技項目研究過程中主動學習、自主創新。《2019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數據顯示,在普通高校中,有53.9%的本科生參與過教師科研課題,12.8%的本科生參加過省部級及以上科技學術大賽;65.0%的研究生參與過企業委託科研項目,20.9%的研究生獨立在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十三五」期間,高校科研支撐了2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

「十四五」是高校科技創新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高校科技工作將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轉學風、提質量」攻堅行動,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深化改革,持續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為服務新發展格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提供支撐!「十三五」高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十三五」高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 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 2020-12-03 15: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科技自立自強是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自立自強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國家繁榮強盛的重要前提。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機遇挑戰有了新的發展變化,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對於新形勢下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著力點。
  • 眉山東坡蘇南小學創新工作方法,促進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檢查中,檢查組一行在學校黨支部副書記楊敏華的帶領下實地考察了學校黨建文化展板、黨員活動室,認真翻閱黨建資料,了解了學校黨支部在各項工作中的引領示範作用,對學校的黨建工作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座談交流中,楊敏華作了《蘇南小學打造「231」黨建模式引領教育發展》的黨建工作匯報。
  • 王志剛《旗幟》撰文: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機遇挑戰有了新的發展變化,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對於新形勢下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著力點。
  • 成都市發改委:新發展理念引領城市能級上臺階
    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公園城市建設開創新局面、產業經濟地理重塑邁出新步伐、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間,成都市發改委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努力開創發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 新聞辦就「踐行新發展理念 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舉行發布會
    國新辦就「踐行新發展理念 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舉行發布會。第一,堅持以創新培育動能,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四川是全國科教大省和軍工大省,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四川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
  • 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新發展格局
    新年伊始,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開局之年,是邁向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開局之年,是新一輪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我國建設科技強國進程中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這個特殊節點召開的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同樣意義非凡。
  • 森宇和姚獻平院士籤署戰略合作 助推鐵皮石斛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11月25日,第19屆中國·金華工業科技合作洽談會暨首屆長三角G60(金華)科創大會(以下簡稱工科會)在金華開幕。本屆工科會為期三天,以「科創引領,智匯金華」為主題,為院校所搭建科研成果轉化交易平臺,為科企對接、項目洽談、人才引進牽線搭橋,共有50多家高校院所到會,13位院士和150餘名專家教授傳經送寶,與金華企業開展科技對接,目前已達成科技合作項目148項。
  • 堅持服務青年的工作生命線——五年來共青團服務青年發展工作綜述
    五年來,共青團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服務青年這一共青團工作的生命線,以青年普遍性需求和特殊困難群體為重點,幫助青少年在新時代成長成才、施展抱負。 學習成才知心人學習教育是青少年最關注的發展權益,學習成才是青少年最基本的發展任務。
  • 高校人才評價:堅持特色引領和科學評價
    《意見》裡不少規定操作性很強,但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解決以往存在的問題,確立新的人才工作方向和規範,切實落實《意見》要求?高校一方面要加強核心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要應對國際學術前沿,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和挑戰,特別是我國各地高校之間的差距非常大,這樣的要求會不會造成新的問題和不平衡?我們認為應從幾個角度著手。
  • 東華大學研究生教育再上新臺階
    學校要立足「兩個大局」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對照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進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俞建勇強調,在全國首次研究生教育會議勝利召開、我校研究生教育面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校研究生教育要努力優化研究生培養結構、重塑教育形態,推進育人方式等的變革,推動科教協同和產教融合,在科技創新、推動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貫徹落實民法典 推動執行工作再上新臺階
    >貫徹落實民法典 推動執行工作再上新臺階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執行局局長 孟 祥(一)對標民法典,做好學習借鑑從立法思想上,要學習民法典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 ...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圖文直播] - 中華人民...
    「十三五」期間,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堅持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取得新成效。  首先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不斷深化。  第一,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規劃重要指標。
  • 物理學院@全校科教工作者:爭當時代引領者、科技...
    物理學院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面向」,謀劃學院發展,展現了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以及建設一流學科的使命感。他希望全體科研教學一線工作者從國家迫切需求和長遠需求出發,加強基礎研究和創造技術的非線性互動,並在此基礎上推動成果轉化。
  •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聚力實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行動,為通化綠色轉型、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堅持把政治思想建設放在首位,積極引導黨員幹部扛起使命擔當,不斷提升能力素質。一是結合全市科技創新工作需要和市科技局實際情況,制定了實施方案,明確了總體要求、活動內容和活動要求,切實將主題實踐活動落到實處。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在開展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政策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視頻培訓會」等學習活動的同時,採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科技創新開啟國家發展新徵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對於我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 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 濟南發展邁上新臺階 動能澎湃勢昂然!
    原標題: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 濟南發展邁上新臺階 動能澎湃勢昂然!
  • 「十三五」教育對外開放這樣邁上新臺階 | 教育2020...
    「十三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大場合多次對外宣示擴大教育對外開放,飽含深情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和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並提出殷切希望,這些都給我們以極大激勵和鼓舞。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在新時代中奮進、在大變局中前行,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邁上了一個大臺階。
  • 黨建引領,全面聚力促發展——首都航空黨建工作見成效
    過去的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裡,首都航空黨委在海航集團黨委領導下,抓學習、把方向、強思想、建作風,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為打贏疫情防控戰、推進復工復產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隊伍保障,以黨建工作引領在航線網絡、安全運行、服務等方面實現全面提升,航空業務取得階段性成果。
  • 林文勳:高校在服務過程中人才培養最重要
    本次論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新時代,新使命」為主題。來自多所高校的書記、校長匯聚一堂,就「高校內涵式發展」、「雙一流建設」、「人才培養」、「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等展開討論,為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建言獻策。在主題為「高校如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分論壇上,雲南大學校長林文勳表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雲南大學重點推進的工作,對雲南大學來講人才培養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