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人發出倡議!物理學院@全校科教工作者:爭當時代引領者、科技...

2021-01-13 澎湃新聞

10月21日,物理學院召開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中科院院士、校長呂建,中科院院士邢定鈺、祝世寧出席座談會並講話。會上,物理學院全體教師向全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書。

座談會現場

在座談會上,呂建表示,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速發展,我國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進一步為新時期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方向。物理學院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面向」,謀劃學院發展,展現了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以及建設一流學科的使命感。他希望全體科研教學一線工作者從國家迫切需求和長遠需求出發,加強基礎研究和創造技術的非線性互動,並在此基礎上推動成果轉化。同時,他勉勵大家堅持久久為功,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特別是原創性研究,發揚科學家艱苦奮鬥、勇於奉獻的精神,為攻堅「卡脖子」問題、以科技創新推動國家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呂建講話

邢定鈺、祝世寧對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進行深入解讀,並分析了當前學科發展實際和未來發展藍圖。邢定鈺認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基礎研究工作者要在攻克「卡脖子」問題中有更大作為。同時,他強調,要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凝心聚力、團結一致,推動我校物理學科建設邁向新臺階。祝世寧表示,面向時代發展提出的新挑戰,基礎研究工作者要將壓力轉化為發展的動力,希望學校進一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加強平臺建設,力推我校基礎研究和新工科發展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邢定鈺、祝世寧發言

李建新、宋鳳麒、張雷等中青年教師代表分享了個人學習體會。他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為科研教學一線工作者堅定了信心、明確了方向。長期以來,南京大學為科研教學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面向艱巨的挑戰和難得的機遇,他們將在未來工作中堅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我校基礎研究特色和優勢,致力於從基礎研究出發做出顛覆性原創成果。

教師代表分享學習體會

物理學院教授汪喜林代表物理學院全體教師宣讀《致全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的倡議書》。《倡議書》提出,要秉承與弘揚科學精神、投身與強化基礎研究、爭當科技先行者和人才培養杏壇良師,希望全校所有工作在科研和教學一線的教師們堅定信心、錘鍊意志、提升能力登上科學高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貢獻。

本次座談會由物理學院黨委書記黃奇主持。在自由發言環節,院長王伯根和孫建、溫錦生、繆峰、王慧田等與會教師進一步圍繞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改革創新、學科交叉、成果轉化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和討論。大家紛紛表示,科研教學一線工作者要勇於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重任,潛心搞研究、專心做學問,為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倡議書全文:

致全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的倡議書

全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們: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於2020年9月11日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指明了我國當前科技創新和發展方向。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基礎研究領域的工作者們,倍感激動、深受鼓舞。通過學習習總書記的講話,我們深刻體會到國家民族之發展偉業賦予的歷史重任,感受到推動科技進步的使命和擔當。特此向全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們發出倡議:

一、秉承與弘揚科學精神,爭當時代引領者

要向程開甲等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倡導敢為人先、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秉持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崇尚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發揮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踐行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要向在南大施教的前輩們學習,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求真務實精神,繼承老一輩科學家們高瞻遠矚、提前布局的優良傳統,終使「量子調控」成為國家中長期優先發展方向,為突破「量子科學」難題奠定了前期科學基礎。

二、投身與強化基礎研究,爭當科技先行者

要充分學習領會習總書記關於「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的科學論斷,潛心學習並夯實理論基礎知識,持之以恆、久久為功。要有歷史使命與擔當,不負習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在基礎性、原創性及戰略性工作上孜孜追求、攻堅克難。要勇於突破前沿性、瓶頸性、關鍵性問題,勇攀學術高峰。

倡導腳踏實地、不畏挫折、靜心篤志的精神風貌,敢於承擔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勇闖「無人區」、甘坐冷板凳,專注前沿基礎科學研究。要時常仰望星空、未雨綢繆、殫精竭慮,以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要堅持根植基礎研究的深厚土壤,提倡將自身的科學追求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

我們期望,通過我們在基礎研究領域的不懈努力,達成引領國際學術發展的能力,孕育引領未來科技的新方向,產出一批對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成果!

三、夯實與優化人才培養,爭做杏壇良師

深刻領會「要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的講話精神,充分認識到「聚賢用能」是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杏壇春風」是高校教師的首要使命,「鸞翔鳳集」是基礎研究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要加強自身師德師風建設,用更高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以己為範,為學生成長樹立典範、為人才成長傳承精神。要傳承前輩們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尊重學生、鼓勵創新的優良傳統。要善於思考、敢於嘗試,探索人才成長新規律,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做到面向未來學科發展培養人才、面向國家需求培養人才。

要讓勤勉教學、關心學生成為日常習慣,讓活力教學、創新培養成為日常語言。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把研究方法、理性推理、批判思維、創新意識傳授給學生。要以培養能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天下英才為己任,以為科技創新提供不竭人才為目標,努力完成培養人的首要任務。

我們倡議,全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們堅定信心、錘鍊意志、提升能力登上科學高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應有貢獻!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全體教師

2020年10月21日

來源:南京大學新聞網

文字:高雅、管藝添

攝影:王紅兵

原標題:《南大人發出倡議!物理學院@全校科教工作者:爭當時代引領者、科技先行者、杏壇良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倡議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學守門人」
    中科院倡議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學守門人」 2020-11-28 20:37:32 ,會上發布題為《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院士等12位院士專家聯合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恪守「科學守門人」職業初心等倡議。
  • 12位院士專家發出耕耘科技期刊事業倡議
    ,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科技期刊工作者是學術論文質量的守護者,是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建設者,是學風道德的捍衛者。為建立科技期刊工作者誠信體系,築牢學術誠信和出版倫理底線,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我們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如下倡議: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 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在京正式成立並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在京正式成立 並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12位院士專家發出耕耘科技期刊事業倡議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號召。以下為倡議書全文: 倡議書不忘職業初心耕耘科技期刊事業2020年11月27日 科技期刊是學術交流的平臺,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
  • 捍衛學風道德,12位院士專家發出這份倡議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號召。,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科技期刊工作者是學術論文質量的守護者,是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建設者,是學風道德的捍衛者。
  • 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將於12月28、29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 綜合頻道(CCTV-1)、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播出。10位「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都是來自科研生產一線的先進典型。
  • 南信大畢業典禮,校長動情致辭:不論走到哪裡,做「硬核」的南信大人
    校黨委書記管兆勇為支教團授旗出發之前,以「硬核」南信大精神相贈「這段時間全校上下都在連軸忙碌,就是希望能夠給同學們創造一個完美的畢業典禮,讓你們的大學生活不留遺憾。」面對學業有成的莘莘學子,校長李北群動情地為畢業生作臨別致辭,他勉勵大家,不論走到哪裡,都要傳承南信大品質,做「硬核」南信大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舉行2020新生開學典禮:做有情懷的南信大人!
    他說,今年的新生「最優秀」,不僅錄取分數線再創新高,而且在既定的「人生大考」和突發的「疫情大考」面前,都表現出了最有韌性的可貴品質,你們身上洋溢著朝氣與陽光;今年的新生「最幸福」,不僅學習生活條件宜人,而且能在眾多名師的指引下找到自己「專屬」的成才路徑;今年的新生「最幸運」,成長在願景宏大、氣象萬千的偉大時代,處於南信大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學校的沃土將成為同學們放飛青春的理想高地。
  • 院士專家聯合倡議:守護論文質量 捍衛學風道德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1月29日電(趙竹青)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全院科技期刊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不忘職業初心 耕耘科技期刊事業》的倡議書,12位院士專家向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發出號召。
  • 追憶先賢報國志向,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暢談科學家精神傳承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在中學時代,東陽中學校友嚴濟慈老先生科技報國的故事就開啟了我對於科學的探索之門。而後,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我有幸遇到了剛剛從歐洲回國組建實驗室的潘建偉老師。他獻身祖國科技事業的執著精神和激情夢想,深深地感染著我,並引領我踏入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這個領域。」9月3日,在九三學社創建75周年座談會上,被稱為國際「量子鬼才」的陸朝陽深情回憶說。正是受前輩科學家愛國精神感染,他才堅定了從事科研的決心。
  • 中科院28名科研工作者聯名倡議:鼓勵科普閱讀、科普創作
    中科院28位科研工作者(科普作家)發出聯名籤署的《倡議書》,向全社會發出鼓勵科普閱讀、科普創作的倡議。分享會上,中科院28名科研工作者(科普作家)聯名發布了《科普閱讀倡議書》,倡議全社會多讀科普書,助力形成全民讀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追憶先賢報國志向,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暢談科學家精神傳承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在中學時代,東陽中學校友嚴濟慈老先生科技報國的故事就開啟了我對於科學的探索之門。他獻身祖國科技事業的執著精神和激情夢想,深深地感染著我,並引領我踏入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這個領域。」9月3日,在九三學社創建75周年座談會上,被稱為國際「量子鬼才」的陸朝陽深情回憶說。正是受前輩科學家愛國精神感染,他才堅定了從事科研的決心。
  • 以航天科技引領中小學生!《航天科學家進校園倡議書》發布
    其中,全國航天科學普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田如森、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教授劉勇和周炳紅教授以及航天科普專家俞俊生等科學家共同發起「科學家走進校園」活動倡議,希望廣大中小學定期組織航天科學教育,邀請航天專家進校園,以多種形式開展科普活動,配合學校全面育人。
  • 大人時代變了!吃我一記物理超度!
    人類的科技發展總是迅速的,遊戲中玩家的想法也總是出乎意料。刀劍的時代遇到槍枝彈藥的強勢入侵,結局也只會有一個。德國劍術大師米夏爾·亨特,就在自己的撰寫的《劍術100式》記錄的第100招,寫下了「最終奧義」:「大人時代變了。」
  • 引領思想 點燃激情 聚力擔當 女科學家論壇:女科技工作者將更加大...
    引領——共襄女科技工作者交流盛會   開幕式的致辭嘉賓站在宏觀的視角和歷史的高度談了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推動科技發展進程中起到的積極作用,以及各自工作領域內促進女性科技工作者發展的做法和思考。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原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王志珍院士在論壇致辭中希望廣大女科技工作者消除隔閡,精誠合作,將構建更加美好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科技工作者的最高理想;全面提升女性科學家的領導力和影響力,自立自強,順勢而為,迎難而上,突破自我,挑戰自我,提升女科學家的個體領導力,群體影響力,為人類的進步輸出女性智慧。
  • 世界環境日 65家NGO發出環保倡議
    65家環保組織在會上發出了「綠色生活倡議」,要求每一位公民從我做起,增強環保意識,堅持綠色低碳生活,為美麗中國的夢想行動。  該活動由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責任網聯合主辦,PPG工業公司首席贊助。該倡議書向全國公民發出了如下倡議:一、做綠色生活的倡導者。牢固樹立健康生活、綠色生活理念,在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節約資源,杜絕浪費,形成科學使用資源、保護地球家園的意識和節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二、做綠色生活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