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篇文章,《玩樂高不如玩泥巴》,泥巴可塑性強,有多種玩法,既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可以開發想像力,不過玩泥不太衛生,所以就出現了橡皮泥,現在更有輕粘土、太空沙、水晶泥等,孩子們也都喜歡玩,橡皮泥也幾乎成為孩子們的必備玩具。
不過這種孩子們拿在手上捏來捏去的玩具,因為和手的調試貼合度,我總是擔心玩具材料不安全,不敢給嘟嘟買那一類的玩具。央視也曾曝光過,市面上多款輕粘土和水晶泥的繃含量超標,如果誤食可能會導致孩子中毒,而且那些玩具中的防腐劑也可能會傷害孩子。
有一次嘟嘟見到彩泥玩具非要買,爸爸給他買了一套,雖然標安全無毒,我依然不放心,每次玩的時候都好好看著,玩過就趕緊給他洗手。
孩子喜歡玩,而且軟泥類的玩具也適合孩子玩,我就萌生了自己做橡皮泥的念頭,年前購買了食用色素和塔塔粉,正好也不能出門,於是今天就動手做起來。
第一次做,按照購買材料的店鋪經配方,做出來還不錯。
1、準備材料。
自製橡皮泥用到的是:麵粉、油、鹽、塔塔粉(一種做食品用的蓬鬆劑,類似小蘇打、泡打粉)和水。
家裡有廚房電子秤,集資按量稱好。
麵粉:125克,塔塔粉:10克,油:10克,食鹽50克,水100毫升。
在稱塔塔時,我不小心按了一下電子秤,結果顯示的數字亂套了,後面的油和鹽,我是用量勺量的,並不精確,但貌似也沒有影響成品質量。
2、製作過程。
一是混合材料,和成麵團。
麵粉和塔塔粉、油鹽都放到碗裡,加水攪拌,然後再用手揉成麵團,揉好後按成一個圓餅,放到盤子裡,如果怕粘上去,可以在盤子上抹點油,我就是這樣做的。
二是上鍋蒸熟。
蒸鍋加水燒開,把盛著麵餅的盤子放上蒸籠,蒸15分鐘,停火後,籠屜端下來,打開蓋子,這時候麵餅的表面因為水蒸氣的作用,還是溼的,摸一下是粘粘的麵糊,等溫度逐漸降下來,表面就會光滑。
三是加色素揉勻。
等麵餅放到涼,或者熱熱的時候也可以,分成小份,滴上不同顏色的色素,我用的是網購的食用色素,可用於食品的色素。
色素剛加上不均勻,反覆揉搓後,顏色會越來越勻。
3、成品效果。
做好的橡皮泥,外觀看起來沒有購買的光滑,但是反覆的揉捏後,會越來越光滑,熱的時候感覺有點軟,但是完全放涼後,硬度和韌度都不錯,比買的一點也不差。
因為原材料是食用的麵粉和油鹽,聞起來有股淡淡的香味,我舔了下,很鹹。
因為用料都是可食用的,所以孩子吃到嘴裡也不用擔心,可以放心玩耍。配合模具玩和捏各種造型都不錯。
4、保存方法。
橡皮泥做好後,應該密封保存,不然會變硬變幹。
我用的是嘟嘟爸爸給嘟嘟買的橡皮泥的小桶,年前買的橡皮泥,玩得只剩下黑色和紅色了,小桶大部分空了,正好用來裝自己做的橡皮泥。其它的可密封的瓶子也可以,嘟嘟原來的橡皮泥,有一次我就放到一個維生素吃完的空瓶子裡。找不到瓶子,也可以用保鮮袋,但要注意封口。
因為橡皮泥裡加了油和鹽,而且鹽的含量高,能夠殺菌,所以應該能放很長時間不會變質,加油也增加了保存時長,而且讓麵團更加柔韌。
5、小小提示。
我用的塔塔粉和色素都是網上購買的,如果家裡沒有這些,可以用泡打粉代替塔塔粉,如果泡打粉也沒有,不加彭松劑的話,可能會麵團較硬,不好捏。
如果沒有色素,也可以用家裡的蔬菜汁來代替水,比如菠菜汁、胡蘿蔔汁等,也可以起到上色的效果,但是不知道會不會縮短保存時長,而且因為需要分別和面,會比使用色素要繁瑣。
另外家裡如果沒有電子秤,可以用勺子、小杯子等,按份來取物,各種材料的比例大概對了,就基本沒有問題。
反正在家裡閒,可以做各種嘗試,用料也普通,比買一套橡皮泥便宜多了。
橡皮泥做好後,嘟嘟非常喜歡,他自己搓了個長條,說是蛇,捲起來說是蝸牛。還用模具做了各種造型。
玩橡皮泥能夠鍛鍊孩子動手能力、專注力、創造力,是非常適合孩子的玩具,但是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玩,太小的孩子受精細動作和認知發展所限,還不會玩這一類創造性的玩具,而且孩子太小的話可能會誤食,雖然自製橡皮泥是食品材料做的,但仍應該避免食用,因為鹽太多,而且多次玩過後也不衛生。
怎麼樣,也試試給寶寶自製安全放心的橡皮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