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校被禁用Matlab;AI發現地球內部神秘團塊

2020-11-24 澎湃新聞

哈工大、哈工程等被禁用MATLAB

#科研 #工業

6月11日,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的學生在使用校方購買的正版軟體MATLAB時,發現這個來自美國、理工科必備的數學軟體被取消激活快要不能用了,此事瞬間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美國對中國的技術限制不只是針對某些科技公司,一些國內知名高校也陸續成為眼中釘,打擊或先從軟體禁用開始,今天是MATLAB,明天會不會是TensorFlow、Microsoft、Autodesk 等相關的軟體?真的是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了。

高校再次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就發生在不久前。2020 年 5 月 22 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簡稱:BIS )又以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為由,把 33 家中國科技公司和機構、高校等拉進清單,此舉將禁止未經美國商務部授權的符合《出口管理條例》的物品技術等出口、再出口或在國內轉移給這些實體。

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被列入其中,但萬萬沒想到後續影響來得會這麼快。

截至目前,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的院校已高達 13 所,不少都是 985、雙一流高校,不少院校在機械工程、軟體工程、航空航天、自動化、計算機技術等科研領域都非常出色,部分甚至承擔著先進武器裝備和國防關鍵技術的研究任務。

這 13 所院校具體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南昌大學等。

目前尚不知道其餘高校是否會接連受到實體清單的不良影響,不過,大家還是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應對辦法。

(MIT科技評論)

機器學習發現地球內部的神秘團塊

#地理

遠在地球表面以下的神秘結構已經被發現,這就提出了新的問題,即我們的星球在其最不為人知的深處是如何構成的。

現在新的研究利用地震學的方法進行相關探索。每一次地震都會在地球表面以下產生地震波,這些地震波可以在地球上傳播數千英裡。重要的是,這些波在經過密度、成分或溫度等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時,會發生變化。

馬裡蘭大學地質系的研究人員正是利用這一點,來更好地了解核心-地幔邊界究竟發生了什麼。通過跟蹤太平洋盆地下的地震波回聲他們發現大約40%的波道中含有所謂的剪切波回聲。

它們是在回波沿著地心-地幔邊界經過時產生的,波浪會發生衍射,從而在略微不同的時間到達地震儀地點。來自附近結構的回波到達儀器的速度更快;來自較大結構的回波則更響。結合測量移動時間和振幅,可以構建巖石和其他物質的物理特性模型。

Kim和團隊使用了一種被稱為Sequencer的機器學習算法,它可以分析從數百次地震中記錄的7000個不同的地震圖。這些地震發生在1990年至2018年之間,都是6.5級或更大的地震,來自太平洋盆地周圍。雖然Sequencer最初是為天文學家開發的,用於發現太空中的輻射模式,但事實證明,它同樣善於在地震回波中進行工作。

科學家們發現,夏威夷下面的核心-地幔邊界的大片非常密集的熱物質產生了獨特的響亮回聲,表明它甚至比以前的估計更大,這種斑塊被稱為超低速區(ULVZs),在火山羽流的根部發現了這種斑塊,熱巖石從核心-地幔邊界區域上升,產生火山島。夏威夷下面的ULVZ是已知的最大的ULVZ。與此同時,在馬克薩斯群島下方又發現了一個ULVZ,這也是第一次被發現。

(cnBeta)

三文魚案板測出新冠病毒,專家建議暫時別生吃

#健康

近日,從「三文魚案板上檢測出新冠病毒」的報導,讓不少三文魚愛好者陷入糾結,三文魚會攜帶病毒嗎?以後三文魚還能吃嗎?

據國內媒體報導,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原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鍾凱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冠狀病毒已知的宿主都是哺乳動物,三文魚體內攜帶冠狀病毒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他表示,最大的可能性是通過黏膜的接觸傳播,比如摸過汙染的冰鮮三文魚,不洗手就揉眼睛、摳鼻子,或者是通過三文魚汙染攤位及周邊環境 ,進而接觸傳播。

對於三文魚還能不能吃的的問題,他表示,目前還沒有直接通過吃喝傳播新冠病毒的證據,如果是熟食,當然不會有問題,如果生食風險就大一些,主要還是接觸傳播。

據了解,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的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冰鮮三文魚是空運過來,且有低溫環境保護,因此理論上是有可能存活下來。

他建議,最近先別吃生的三文魚以及其他進口生鮮,等待這兩天官方調查的結果明朗後再作決定。

對於日常防護來說,主要還是外出採買戴口罩,回家洗手,製作食物前後也要洗手,儘量不用髒手摸眼睛、鼻子、嘴巴。

(快科技)

雲南東部發現5.14億年前動物化石

#古生物

6月11日,《自然》在線發表雲南大學團隊聯合英國牛津大學等完成的最新成果。研究者在雲南省東部富含軟軀體化石的寒武紀地層裡發現了一個新的、距今約5.14億年的多毛類動物,是已知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

「這是固著類環節動物的最早化石證據,也是現生環節動物支系在化石記錄中的首次出現。」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馬曉婭告訴《中國科學報》,該成果為研究團隊了解早期生物多樣性大爆發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

作為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中出現的類群,環節動物例如蚯蚓、水蛭、沙蠶等,在當今的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多毛類動物是環節動物中物種最豐富、進化歷史最悠久的一個類群。但環節動物在寒武紀早期地層中的化石記錄非常罕見,這導致科學家在研究其起源和早期演化時缺乏有力的化石證據。

研究團隊將這個新屬種命名為「丹尼多毛蟲(Dannychaeta tucolus)」,以紀念丹麥著名的環節動物專家Danny Eibye-Jacobsen。該動物具有一個典型的鐵鍬狀頭部和一對細長的觸鬚,屬於現生多毛類環節動物中的長手沙蟲科。這是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表明丹尼多毛蟲和現生環節動物由同一個最近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統稱為環節動物冠群。

「現生環節動物在現代海洋中有各種生活模式,包括固著的濾食者或伏擊捕食者。我們此前所知的寒武紀環節動物可能都是在海底爬行,而丹尼多毛蟲則完全不同。」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英國牛津大學博士Luke Parry表示。

研究人員表示,寒武紀是早期生物多樣性大爆發的一個關鍵時期,丹尼多毛蟲的發現顯示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不僅僅是生物多樣性,也是生態多樣性劇增的一個重要進化事件。

(中國科學報)

我國科學家找到蚯蚓再生關鍵基因

#生物

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成果,揭示了蚯蚓再生的分子細胞學機制。

自然界中動物的再生能力,一直是個令人著迷且非常複雜的生物學過程。斑馬魚、蠑螈、壁虎等脊椎動物可以治癒創傷,甚至讓丟失的心臟、尾巴、晶狀體器官或者附肢再生。用少量組織和細胞再生整個生命體的「本領」,也被廣泛用於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研究。

對於蚯蚓,達爾文曾在《腐殖土的形成和蚯蚓的作用》中感嘆:「我們很難找到其他的生靈像它們一樣,雖看似卑微,卻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吳東東課題組測序並拼裝了準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安德愛勝蚓基因組,並通過不同再生時期bulk轉錄組(批量測序)和單細胞轉錄組整合揭示蚯蚓再生的分子細胞學機制。研究發現蚯蚓基因組中重複序列LINE2轉座元件可能在蚯蚓再生中扮演重要調控角色,例如LINE2轉座元件顯著高比例地插入到蚯蚓早期再生相關的差異基因位點;同時某些差異表達的LINE2轉座元件和它們的鄰近基因擁有極為相似的表達模式。

課題組發現,核心調控渦蟲這樣的高度再生物種的EGR1(一種早期生長因子),不僅在蚯蚓再生過程中發生差異高表達,而且其側翼的LINE2轉座元件也發生顯著差異表達上調,因此推測這些顯著差異表達的元件可能通過調控鄰近基因來參與蚯蚓再生過程。另一方面,課題組在蚯蚓基因組中發現大量基因複製事件,這些擴張的基因家族主要富集在發育生物學通路,而發育和再生在某些通路可能往往是共通的。

課題組還發現,某些顯著擴張的基因家族可能通過增加其拷貝數劑量效應來調控蚯蚓再生過程。此外,蚯蚓再生早期的單細胞轉錄組解析暗示,蚯蚓再生早期72小時後損傷癒合部位細胞的高比例組分是幹細胞,且多能幹細胞在蚯蚓再生早期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此項研究提供了一些蚯蚓再生的候選分子細胞學機制,提出蚯蚓可作為研究再生生物學或再生醫學的新模型。

(科技日報)

太喪會變傻!負面思維更易患老年痴呆症

#腦科學

儘管此前有研究指出焦慮、抑鬱等情緒是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但這些情緒存在的患病風險都是被獨立考量的。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負面心理的患病風險,還在於其頻率機制,即重複性消極思維(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RNT)。

在兩年時間裡,研究人員對350多名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進行負面情緒研究,通過提問、問卷等形式了解研究對象是否存在RNT思維模式以及是否存在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並重點關注那些具有重複消極思維的人。

另外,研究人員還對113名研究對象進行了澱粉樣蛋白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和tau-PET掃描,對68名進行了IMAP+隊列澱粉樣‐PET掃描,以此評估tau蛋白和澱粉樣蛋白的沉積。

研究人員進行了長達4年的隨訪,結果發現,那些長期處於持續性消極思維的中老年人,他們大腦中的tau蛋白和澱粉樣蛋白沉積更多,表現出的認知能力也更差;而這正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徵兆之一。

坐標圖充分體現了RNT與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RNT數值越大,也就是處於重複性負面思維的時間越長,其即時記憶、延遲記憶都處於較低水平,即衰退更為明顯。

對此,論文主要作者Natalie Marchant 表示,長期的重複性消極思維是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而且它可能以一種獨立的方式導致患上AD。

至於這一方式的具體路徑,研究人員目前尚未完全清晰,有可能涉及人體的應激調節通路,比如血壓升高等。這一研究發現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具有積極意義。

(雷鋒網)

新疆的草原下有片3.7億歲的森林

#古生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的徐洪河研究員與香港大學鄭大燃博士等合作,對新疆塔城西準噶爾地區中—晚泥盆世數條陸相剖面進行了詳細的古生物學和同位素年代學研究,取得了該區域古環境變化的新認識。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地學期刊《三古》上。

新疆塔城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植物化石已不是什麼新聞。早在2015年,徐洪河團隊就在該地區發現了直徑70釐米的植物莖幹化石。

「3.5億年前,地球處於泥盆紀,塔城地區曾是由一系列火山島弧都構成,這些火山島弧都分布在古赤道北部,熱帶地區的淺海之中,這裡氣候炎熱而溼潤,島嶼上植被茂盛,孕育了我國最古老的森林。」徐洪河告訴記者。

一開始,那些植物化石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粗大的植物化石現身,徐洪河很快就明白這或許是一片遠古時期的森林。

於是,研究團隊對西準噶爾地區四條富含植物化石的朱魯木特組地層剖面開展了詳細的地質調查、化石和巖石樣品採集和同位素年代學研究。

朱魯木特植物群包含有晚泥盆世森林中典型的樹型植物化石,其主要由石松類、古羊齒類和枝蕨類三類植物構成,這三類植物是構建中—晚泥盆世森林的典型樹木類型,它們的化石在西準噶爾地區廣泛分布。

這次,研究團隊對這一地區進行了更為詳細的地質調查和同位素年代學研究。他們對薩爾巴剖面植物化石層進行了高精度的鋯石鈾—鉛(U-Pb)定年,將朱魯木特植物群的時代限定在弗拉期最早期(371.5Ma±0.9Ma,Ma為百萬年)。這表明朱魯木特植物群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森林,該森林的形成時間與弗拉期—法門期界線一致。這一時間,比遠古森林大規模出現的時代早1000多萬年。

此外,研究團隊還對251山剖面呼吉爾斯特植物群的同位素年代進行了重新處理和計算,獲得了更為精確的年代,將該植物群限定在距今約382.4Ma—380.4Ma。

(科技日報)

原標題:《多高校被禁用Matlab;AI發現地球內部神秘團塊;越喪越易得痴呆症 | 聞周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地球裡面長了許多神秘團塊!有些是珠穆朗瑪峰的100倍!
    近日,科學家發現地核附近可怕的神秘「團塊」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而靠近地核的神秘「圖塊」變得更大了。到底是什麼情況?這些神秘「團塊」到底是什麼?對地球有什麼影響嗎?科學家解釋,在地球深處,當固態地幔與熔融的外核相遇時,這些奇怪的大陸大小的熱巖塊向各個方向伸出數百甚至數千公裡。
  • 機器學習發現地球內部的神秘團塊
    來源:cnBeta.COM遠在地球表面以下的神秘結構已經被發現,這就提出了新的問題,即我們的星球在其最不為人知的深處是如何構成的。雖然眾所周知,地球有一個由液態鐵組成的熔融地核,周圍有一個堅實的地幔層,但在所謂的地核-地幔邊界周圍發生的確切過程卻幾乎沒有人去探索。現在新的研究利用地震學的方法進行相關探索。
  • 科學家利用機器學習發現地球內部的神秘團塊
    遠在地球表面以下的神秘結構已經被發現,這就提出了新的問題,即我們的星球在其最不為人知的深處是如何構成的。雖然眾所周知,地球有一個由液態鐵組成的熔融地核,周圍有一個堅實的地幔層, 但在所謂的地核-地幔邊界周圍發生的確切過程卻幾乎沒有人去探索。
  • 哈勃發現迄今最小的暗物質團塊
    利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空間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和一種新的觀測技術,天文學家發現暗物質能夠形成比此前已知要小得多的的團塊
  • 科學家在地球內部發現大片神秘未知區域
    Doyeon Kim / University of Maryland地球內部,地幔和外地核的交界處,有許多龐大的神秘區域,如腫瘤般附著其上。這些神秘區域最多能夠把地震波的傳播速度降低30%,區域邊緣溫度最高處的降速效應也最明顯。但人們對它們的本質知之甚少,只知道它們極為龐大。低速切變區中有兩個位於太平洋和非洲下方,質量幾乎相當於地幔的十分之一。假如它們在地球表面,那麼高度將是珠峰的百倍。而據近日《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透露,它們的真正體量可能比這還要龐大。
  • 地球深處:比珠峰還要高的山峰 還有奇怪的地幔團塊
    在410英裡的深度,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內部山脈,其山峰可能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Romanowicz說:「最近,我們在大約1000公裡(600英裡)深的地方發現了另一個變化。這些巖層被上升的熱巖柱撕裂,而在這些熱巖柱之下有兩個奇怪的小塊,大小和澳大利亞差不多,位於地核的頂端,一個在非洲下面,另一個在太平洋下面。
  • 黑洞吞噬恆星「吐出」行星質量大小氣體團塊穿行星系間
    當一個黑洞吞噬一顆恆星,它會同時將一團行星質量大小的氣體物質「嘔吐」出來,這些氣體團會在星系內部穿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偶爾這些氣體團也會運動到距離地球僅有數百光年的範圍內。根據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CfA)發布的一份公報,幾乎每個星系的核心位置都隱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其中也包括我們所在的銀河系。這種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強大引力場能夠撕碎臨近的恆星,並在吞噬的過程中產生行星大小氣體團塊。
  • 科學家在地球內部發現兩個比聖母峰高100倍的神秘巨型結構!
    地球是一位神秘的女士,你不這麼認為嗎?如此的神秘,每一天,一個新的結構或發現揭露出自己,讓我們再一次看到地球的過去。
  • 繼Matlab被美禁用後,容器引擎Docker更新協議,華為等公司被禁用
    必先使其瘋狂」,這句話用到如今的美國總統川普身上,真的是太貼切了,如今的美國川普政府真的是越來越「瘋狂」了,首先便是沒有任何確切理由的對華為5G作出了存在「威脅國家安全」隱患的結論,重罰中興10億美金,禁止哈工大使用Matlab軟體,禁止Tiktok和微信,而這些還不夠,美國川普政府的瘋狂依然在繼續……繼Matlab被禁用後
  • MATLAB禁用,ChemOffice嚴查盜版,國產軟體路在何方?
    如果MATLAB官方對哈工大、哈工程持續禁用,那麼凡是這些學校發表的論文,就不能出現利用MATLAB得到的數據、圖、表等。 中關村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產業聯盟企業移動計算工作組(EMCG)組長王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高校和研究機構使用MATLAB軟體的人比較多,特別是高校,數值分析是畢業生論文結果的核心內容,數值分析的可視化可以提高論文的質量和可讀性,因此使用MATLAB成為廣大高校研究生的一項基本技能。
  • 科學家觀測到已知最小的暗物質團塊,還是冷的!
    天文學家利用這種透鏡效應來探測小的暗物質團塊。這些團塊位於望遠鏡觀測到類星體的視線範圍內,以及前景透鏡星系的內部和周圍。天文學家利用引力透鏡效應探測到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暗物質團塊。這些團塊位於望遠鏡觀測到類星體的視線範圍內,以及前景透鏡星系的內部和周圍。暗物質團塊的存在改變了每個扭曲的類星體圖像的表觀亮度和位置。天文學家將這些測量結果與類星體圖像在沒有暗物質團塊影響的情況下的樣子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測量數據來計算微小暗物質濃度的質量。
  • matlab矩陣及其運算(三)
    大家好,感謝大家對matlab愛好者公眾號的厚愛!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存在一個「黑暗生物圈」,生物數量非常多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自從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探索地外生命成為科學家重要的任務。通過大量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探索,目前我們仍然沒有發現任何的地外生命,地球仍然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生命星球。要知道隨著深度的不斷增加,壓力和溫度也在急劇升高,我們的外頭根本承受不住地球內部的高溫。12000多米的深洞,科學家在其中到底有了哪些發現?目前還沒有完全公開,我們普通人也了解不到詳細的信息。到了本世紀,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同樣組織了一個科研團隊,目的也是探索地球內部,只不過科學家探索的是地球內部的生命信息。
  • 地球內部發現神秘區域,科學家不知何物!
    地球內部存在很多未知的地點和現象,探索地球內部就像在深海中探索一樣,由於地球內部巨大的壓力和高溫使我們很難探索。科學家曾經使用地震儀來探索地底的世界,但這種探測僅是預測而已。物理學家認為,我們探索地球內部就如我們自己看身體內部的分子,完全找不到,看不到,探索不到,但是它卻是真實的存在。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有兩個巨大的「腫瘤」,它們大如一個洲,高度相當於珠峰的百倍。
  • 地球內部不僅有「太陽」,還有神秘「山脈」,地球空心論竟成真?
    1692年,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提出了最早的一個地球空心論版本,他利用牛頓定律,精確的算出了哈雷彗星的運動軌跡,並成功預測了它下次出現的時間。後來,新生的天文學家繼承了哈雷的地球空心論,並對此加入自己的猜想和補充。例如18世紀瑞士的數學家歐拉就提出了,地球內部並沒有多個殼層,只有一個直徑600英裡的為地心世界提供光和熱的小太陽。
  • 美國禁用「工科神器」MATLAB軟體,我們應該怎麼辦?
    離開了它,對中國高校的科研活動,甚至中國工業究竟影響幾何? 01 「工科神器」MATLAB是什麼?我國各大高校,如清華、北大、西安交大等,都相繼引進了MATLAB校園版,哈工大也不例外。一些大學專業課程的第一課,就是在教學生們如何安裝並使用MATLAB,「工科神器」的稱號也因此得名。
  • 地球存在無底洞嗎?幾萬噸水神秘消失,難道地球內部也有黑洞?
    人類這些年來一直在對太空進行探索,功夫不負有心人,黑洞的照片現身之後,我們發現原來宇宙中存在著這樣一種天體,它可以吞噬周圍的其他星體,甚至連光都無法從它的口中逃脫。人類在對黑洞的研究時卻有意外發現,原來地球上有很多地方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難道在地球內部也存在著黑洞嗎?
  • 地球空心論:地球內部有神秘的高等文明?
    人類是否已經完全相識了人類生計的地球?地球內部是否有生命?
  • 美國探測器,在火星內部發現了神秘信號,你知道是什麼嗎?
    美國探測器,在火星內部發現了神秘信號,你知道是什麼嗎?這麼多年年以來,美國一直都沒有放棄過對於太空的探索,還發射了很多的探測器,在科學家們創造尋求第二個地球的過程當中,美國也是旅行者和等旅行者和登陸第二地球的幾個地球的地,在這個過程中,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火星,為了更好地了解這顆星球。
  • 中國13所高校被禁用核心軟體!影響有多大
    來源:頭條號|成都融媒體快報  導讀:我國部分高校被禁用MATLAB 軟體的事件,近日在中國成為熱搜話題,引起業界高度關注。  MATLAB軟體是美國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業數學以及科學計算仿真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