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機器學習發現地球內部的神秘團塊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遠在地球表面以下的神秘結構已經被發現,這就提出了新的問題,即我們的星球在其最不為人知的深處是如何構成的。雖然眾所周知,地球有一個由液態鐵組成的熔融地核,周圍有一個堅實的地幔層, 但在所謂的地核-地幔邊界周圍發生的確切過程卻幾乎沒有人去探索。

現在新的研究利用地震學的方法進行相關探索。 雖然我們通常只在地震強烈到足以造成可見的破壞時才會注意到地震,但事實上,地震要常見得多。每一次地震都會在地球表面以下產生地震波,這些地震波可以在地球上傳播數千英裡。重要的是,這些波在經過密度、成分或溫度等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時,會發生變化。

馬裡蘭大學地質系的研究人員正是利用這一點,來更好地了解核心-地幔邊界究竟發生了什麼。通過跟蹤太平洋盆地下的地震波回聲 他們發現大約40%的波道中含有所謂的剪切波回聲。它們是在回波沿著地心-地幔邊界經過時產生的,波浪會發生衍射,從而在略微不同的時間到達地震儀地點。來自附近結構的回波到達儀器的速度更快;來自較大結構的回波則更響。結合測量移動時間和振幅,可以構建巖石和其他物質的物理特性模型。

不過通常情況下,只會測量幾個波。這可能會讓我們難以識別不同的回聲,因為這些回聲可能會混入底層的混響中。UMD地質學家所做的是投下一張更廣泛的網,通過一次查看數千個核心-地幔邊界回波,而不是像通常那樣一次只關注幾個回波,他們獲得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Kim和團隊使用了一種被稱為Sequencer的機器學習算法,它可以分析從數百次地震中記錄的7000個不同的地震圖。這些地震發生在1990年至2018年之間,都是6.5級或更大的地震,來自太平洋盆地周圍。雖然Sequencer最初是為天文學家開發的,用於發現太空中的輻射模式,但事實證明,它同樣善於在地震回波中進行工作。

科學家們發現,夏威夷下面的核心-地幔邊界的大片非常密集的熱物質產生了獨特的響亮回聲,表明它甚至比以前的估計更大,這種斑塊被稱為超低速區(ULVZs),在火山羽流的根部發現了這種斑塊,熱巖石從核心-地幔邊界區域上升,產生火山島。夏威夷下面的ULVZ是已知的最大的ULVZ。與此同時,在馬克薩斯群島下方又發現了一個ULVZ,這也是第一次被發現。

目前還有待弄清的是,這些地質特徵究竟是如何受到地球構造運動的影響,並幫助塑造地球構造。希望這些異常緻密的熱巖區域能夠更好地解釋地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一步變化,這反過來可能有助於預測未來的地震。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機器學習發現地球內部的神秘團塊
    來源:cnBeta.COM遠在地球表面以下的神秘結構已經被發現,這就提出了新的問題,即我們的星球在其最不為人知的深處是如何構成的。雖然眾所周知,地球有一個由液態鐵組成的熔融地核,周圍有一個堅實的地幔層,但在所謂的地核-地幔邊界周圍發生的確切過程卻幾乎沒有人去探索。現在新的研究利用地震學的方法進行相關探索。
  • 多高校被禁用Matlab;AI發現地球內部神秘團塊
    (MIT科技評論)機器學習發現地球內部的神秘團塊#地理遠在地球表面以下的神秘結構已經被發現,這就提出了新的問題,即我們的星球在其最不為人知的深處是如何構成的。現在新的研究利用地震學的方法進行相關探索。每一次地震都會在地球表面以下產生地震波,這些地震波可以在地球上傳播數千英裡。重要的是,這些波在經過密度、成分或溫度等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時,會發生變化。馬裡蘭大學地質系的研究人員正是利用這一點,來更好地了解核心-地幔邊界究竟發生了什麼。通過跟蹤太平洋盆地下的地震波回聲他們發現大約40%的波道中含有所謂的剪切波回聲。
  • 地球裡面長了許多神秘團塊!有些是珠穆朗瑪峰的100倍!
    近日,科學家發現地核附近可怕的神秘「團塊」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而靠近地核的神秘「圖塊」變得更大了。到底是什麼情況?這些神秘「團塊」到底是什麼?對地球有什麼影響嗎?科學家解釋,在地球深處,當固態地幔與熔融的外核相遇時,這些奇怪的大陸大小的熱巖塊向各個方向伸出數百甚至數千公裡。
  • 科學家首次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發現火星的隕石坑
    科學家首次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發現火星的隕石坑(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在2010年3月至星球表面的特徵越小,就越難從火星軌道器上發現。現在,科學家首次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發現了該隕石的隕石坑。行星科學家表示,在這種精細的天文學研究上使用人工智慧是一個裡程碑。來自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共同開發了發現撞擊坑的機器學習工具。研究人員希望新的AI能夠節省時間,增加發現量。
  • 科學家在地球內部發現大片神秘未知區域
    Doyeon Kim / University of Maryland地球內部,地幔和外地核的交界處,有許多龐大的神秘區域,如腫瘤般附著其上。科學家稱之為「大型低速切變區」,意為地震波通過它們時會明顯減速。這些神秘區域最多能夠把地震波的傳播速度降低30%,區域邊緣溫度最高處的降速效應也最明顯。但人們對它們的本質知之甚少,只知道它們極為龐大。低速切變區中有兩個位於太平洋和非洲下方,質量幾乎相當於地幔的十分之一。假如它們在地球表面,那麼高度將是珠峰的百倍。
  • 地球內部發現神秘區域,科學家不知何物!
    地球內部存在很多未知的地點和現象,探索地球內部就像在深海中探索一樣,由於地球內部巨大的壓力和高溫使我們很難探索。科學家曾經使用地震儀來探索地底的世界,但這種探測僅是預測而已。物理學家認為,我們探索地球內部就如我們自己看身體內部的分子,完全找不到,看不到,探索不到,但是它卻是真實的存在。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有兩個巨大的「腫瘤」,它們大如一個洲,高度相當於珠峰的百倍。
  • 科學家在地球內部發現兩個比聖母峰高100倍的神秘巨型結構!
    地球是一位神秘的女士,你不這麼認為嗎?如此的神秘,每一天,一個新的結構或發現揭露出自己,讓我們再一次看到地球的過去。
  • 科學家在地球內部,發現兩個巨大的結構物,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
    人類雖然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但是地球上還有很多人類不了解的區域和現象,比如一些用科學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還有非常神秘的區域,比如說奇幻的地下世界,在儒勒·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中,就為我們展示了魔幻般的地底世界,那裡有一個全新的生態,有著各種各樣奇幻的生物。
  • 哈勃發現迄今最小的暗物質團塊
    利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空間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和一種新的觀測技術,天文學家發現暗物質能夠形成比此前已知要小得多的的團塊
  • 科學家觀測到已知最小的暗物質團塊,還是冷的!
    天文學家利用這種透鏡效應來探測小的暗物質團塊。這些團塊位於望遠鏡觀測到類星體的視線範圍內,以及前景透鏡星系的內部和周圍。天文學家利用引力透鏡效應探測到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暗物質團塊。這些團塊位於望遠鏡觀測到類星體的視線範圍內,以及前景透鏡星系的內部和周圍。暗物質團塊的存在改變了每個扭曲的類星體圖像的表觀亮度和位置。天文學家將這些測量結果與類星體圖像在沒有暗物質團塊影響的情況下的樣子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測量數據來計算微小暗物質濃度的質量。
  • 科學家將利用原子鐘測量地球內部結構
    科學家將利用原子鐘測量地球內部結構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4日消息國外媒體報導,近日蘇黎世大學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聲稱可以利用原子鐘解決地球上的結構問題,例如發現礦藏或者隱蔽的水資源。
  • 地球深處:比珠峰還要高的山峰 還有奇怪的地幔團塊
    這是對地球的一種粗糙的描述,但長期以來,許多科學家都贊同這種說法,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直接探索我們星球的內部;人類有史以來鑽得最深的洞是俄羅斯北極地區的科拉深孔(Kola Deep hole),但其深度也只佔了地面到地心的0.2%。所以,即使是最好的科學地圖,看起來也不比你中學地理課本上的那幅漫畫好看多少(展示了地殼,地幔和地核的圖)。但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 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宇宙暗物質,科學家們放大了宇宙暗物質團塊結構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將虛擬宇宙中的暗物質團塊放大了。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論文揭示了,暗物質其實是活躍的,它們無處不在,它們不僅在每一個星繫結構中,而且它們還會散布放射線。
  • 地球內部不僅有「太陽」,還有神秘「山脈」,地球空心論竟成真?
    事實上,世界上一直存在「地球空心」的觀點,幾千年來,歷史上的「空心地球」可以追溯到遙遠的遠古時代。地下文明最早從美洲印第安人中傳出,他們認為人類本就是在地下生存,隨著地球表面不斷演化,才不得已走出地下,有了如今的人類。後來,隨著科技進步,科學家對此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 科學家成功利用地球波動噪音測定其內部結構
    >地球內部結構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通常,科學家通過分析由地震產生的地震波來探查地球的內部結構。最新研究表明,由諸如風暴驅動海浪產生的地球「嗡嗡」噪音也能用來探測地球的內部構成。  地震波穿過地層的方式取決於地球內部的物理性質,如巖石的組成、溫度和壓力等。科學家就是利用地震波的這種傳遞方式來得知地球內部那些看不見的地理構造的。  來自法國約瑟夫傅立葉大學的地震學家米歇爾•卡皮羅說:「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些聲波以與醫學成像類似的方式產生地球內部的圖像。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存在一個「黑暗生物圈」,生物數量非常多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自從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探索地外生命成為科學家重要的任務。通過大量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探索,目前我們仍然沒有發現任何的地外生命,地球仍然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生命星球。要知道隨著深度的不斷增加,壓力和溫度也在急劇升高,我們的外頭根本承受不住地球內部的高溫。12000多米的深洞,科學家在其中到底有了哪些發現?目前還沒有完全公開,我們普通人也了解不到詳細的信息。到了本世紀,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同樣組織了一個科研團隊,目的也是探索地球內部,只不過科學家探索的是地球內部的生命信息。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神秘的暗物質暈究竟長啥樣?科學家有了最新發現。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神秘的暗物質暈究竟長啥樣?科學家有了最新發現。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黑洞吞噬恆星「吐出」行星質量大小氣體團塊穿行星系間
    當一個黑洞吞噬一顆恆星,它會同時將一團行星質量大小的氣體物質「嘔吐」出來,這些氣體團會在星系內部穿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偶爾這些氣體團也會運動到距離地球僅有數百光年的範圍內。根據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CfA)發布的一份公報,幾乎每個星系的核心位置都隱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其中也包括我們所在的銀河系。這種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強大引力場能夠撕碎臨近的恆星,並在吞噬的過程中產生行星大小氣體團塊。
  • 科學家利用地震波繪製地球內部地圖 精確度空前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對地震進行監測,利用監測到的地震波繪製迄今為止精確度最高的地球內部模擬圖,揭示地殼與外核之間的層地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