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僧本應證得果位,因自己的缽被打碎,便化作巨蛇要吃人

2020-12-03 簷雨階苔

唐朝有一個華嚴和尚,師從於聖僧神秀,即是禪宗所謂的北祖。華嚴和尚常常居住在洛陽天宮寺,有弟子三百餘人。

華嚴和尚紀律嚴明,要求弟子每日上堂用膳,必須備齊瓶缽。

有一名弟子年齡和修為高出同輩,但氣量狹小,性情急躁。當時這名高僧臥病在床,沒有隨眾人上堂用膳。

又有一個沙彌(初出家的年輕和尚),因為瓶缽沒有備齊,於是來拜訪此僧。沙彌向高僧頂禮道:「我想上堂,但是沒有缽怎麼辦?請大師將缽暫借於我,明日我自當奉還。」

高僧拒絕道:「我的缽已經隨我數十年,若是借給你,恐怕你會損壞它。」

沙彌繼續懇求,說道:「我上堂用完膳就回來,豈會輕易損毀?」

沙彌懇求再三,高僧不得已答應了,叮囑道:「我愛缽如命,如果此缽有損,如同殺我一樣。」

沙彌借到缽後,捧在手中很是謹慎,唯恐有失。

沙彌用完膳,將要回去,而高僧早已經派人催促了。沙彌捧著缽下堂,沒想到被腳下破磚絆倒,於是手中的缽落地而碎。

片刻後,高僧又派人來催促。沙彌心中恐懼,於是來到高僧的居所,如實相告,並且行禮謝罪,叩頭不止。

高僧聞言,氣憤大叫:「你殺了我!」怒罵至極,因此病情轉危,一夜而死。

此後過了一段時日,華嚴和尚與弟子百餘人在嵩山嶽寺中,正要宣講華嚴經,那個沙彌也在現場。

忽然,眾僧聽到寺外山谷中有異響,如同風雨聲。華嚴和尚於是招來那個沙彌,令他在站在自己背後。

片刻後,有一條巨蛇,長八九丈,粗四五圍(雙臂合攏的長度為一圍),直入嶽寺而來,對眾僧怒目張口。眾僧驚駭,都想逃走,華嚴和尚阻止,令眾僧不許動。

巨蛇漸漸來到講堂,爬上臺階,斜視華嚴和尚,好像有什麼請求。華嚴和尚拿錫杖阻攔巨蛇,喝道:「停!」巨蛇於是來到座位上,垂下腦袋,閉上雙眼。華嚴和尚警告它,用錫杖輕敲蛇頭說:「你既然明白了自己的業果,如今應當皈依三寶。」然後華嚴和尚令眾僧為巨蛇齊聲念佛,使巨蛇受三皈五戒,此蛇便蜿蜒而出。

當時那個高僧的弟子也在會場,華嚴和尚召他過來,並且說:「此蛇便是你的師父,修行多年,本應該證得果位,因為臨終之時,惋惜他的缽被摔破,便怒恨這個沙彌,於是化作一條蟒蛇。剛才他過來,便是想殺這個沙彌,如果殺了,就會墜入地獄,永無出日。幸虧我及時阻止,讓他接受禁戒,如今他應該捨棄肉身了,你前去尋找看看。」高僧弟子於是領命而出。

高僧弟子在路上見巨蛇所過之處,草木倒伏,如同馬車碾過。此弟子走了四五十裡,來到深谷中,見巨蛇已經頭撞山石而亡。

高僧弟子回去向華嚴和尚稟報,華嚴和尚說:「此蛇如今已經轉生,在裴郎中家作女兒,也很聰慧,但十八歲後就會死去,下一世轉為男子,然後出家修行。裴郎中即是我的門徒,你可以入城為我探望。如今此女將要出生,但其母難產,你可以去救她。」

當時裴寬為兵部郎中,即是和尚的門徒。高僧弟子受命入城,來到裴家,正好裴寬請假在家,此弟子於是令人通報說:「華嚴和尚傳話。」

裴寬出來相見,神色非常憂慮。高僧弟子問裴寬所憂何事,裴寬回答說:「妻子已經難產六七日,情況非常危急。」

高僧弟子說:「我能救她。」於是令裴寬在堂門之外,設下乾淨的床蓆。高僧弟子焚香擊磬,三呼華嚴和尚法名,於是裴寬的夫人安然產下一女。後來此女果然十八歲而死。

故事出處:唐朝皇甫氏《原化記》

編譯:簷雨階苔

聲明:此為虛構故事

相關焦點

  • 比丘乞食總託空缽歸,原來前世輕慢三寶
    比丘僧自食已不足,又得分食與他人,怎能有人託空缽而回?我如果和羅旬逾同行,一定能化緣到食物。」 佛知道目連尊者的想法後,便安排羅旬逾和目連尊者同組。 目連尊者和羅旬逾沿戶託缽,然而挨家挨戶都乞不到食,即使目連尊者以神通力飛經幾百億個國家,仍然託空缽。 目連尊者心想:今天必定沒飯吃!
  • 高僧鑑真與海南人的千古奇緣
    一千多年前,四次渡海前往日本傳播佛法都沒有成功的高僧鑑真,不屈不撓,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鑑真師徒和日本僧人榮叡、普照及水手共18人(也有說35人),於七八月間從越州(今浙江紹興)出發,又開始了他的第五次東渡。
  • 佛陀故事會:父親——累世佛子 今證聖果 善惡必感因果
    有一施主富如多聞天子,其妻十月懷胎生一下一個身色金黃、頭如寶傘等具種種妙相的莊嚴之子,夫婦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因其身相莊嚴故取名美麗者,精心餵養。許多人慕名而來一睹美麗者的相貌。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圓滿福慧一切功德後調化了許多眾生,在王舍城也攝受很多弟子,如潮信眾前來朝拜皈依世尊。美麗者問父母:「以前有很多人來我這裡,現在為何不來?」
  • 高僧打坐入定時會沒有脈搏,這是真的嗎?
    原標題:高僧打坐入定時會沒有脈搏 這是真的嗎?好像你想要用什麼,或者想吃好東西,或者想穿好衣服,或者想種種的物慾;總而言之,這都叫「漏」。諸漏不動,他就沒有一切的毛病,沒有一切的習氣煩惱了。名為初禪:這個名字,就叫「初禪天」。你修道,要是到初禪的這種境界,這個脈會停住不動彈的。所以,說是你有沒有功夫,看看你這個脈還有沒有動。若得到初禪的境界,你的脈就停止了。身上的血脈停止了,就等於死人一樣,這就是初禪。
  • 佛圖澄:位列《高僧傳神異》之首的神僧
    他能使人起死回生、役鬼神、喚風雨、眼視千裡之外,聞塔鈴之聲可斷兇吉,沒有一次不靈驗的。他就是位列《高僧傳神異》之首的「天下第一神僧」——佛圖澄。顯神通法力 被奉為「國師」佛圖澄(232~348),本姓帛(也有史料記載本姓溼),西域龜茲人,出身王族。9歲出家,精進修習,誦經數百萬言,先後兩次到罽賓(今喀什米爾地區)求法問道。
  • 唐朝佛法大興,僧眾、寺院數量暴漲,唐朝後期為何寺眾居家「修行」
    眾所周知,唐朝的立國之本是唐密,唐玄宗時期純正的密教正式傳入中國。在玄宗開元年間,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這三位印度密宗大師先後來到中國,在中國開始弘揚密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開元三大士」,然後中間經過一行和惠果等的發揚,進而形成了唐密。唐朝佛法大興,漸成萬國來朝之氣象。其中僧眾數量尤其增多,寺院數量和典籍數量也都相應的大幅度增長。
  • 《楞嚴經素解》:二十五位菩薩紛紛登場,宣說自己的法門為第一
    去無所黏著,來無所從來,無來無去,如同如來,由此意念妄念全銷了,發明光明本心證得無漏無學果位了。」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香嚴童子又說道:「如來因此印證我,給我起了香嚴的法號。此中香塵氣湮滅了,可是自性真香又生起來了,契入了隱秘圓融的自性真香。我從香氣而證得莊嚴正道,證得阿羅漢果位。
  • 佛陀故事會:駝背之人——無意害兄 受駝背報
    一天,孩子突然生病,背上鼓出一個大包,腰也彎曲,竟成駝背之人。家人不惜花費巨資多方求醫,卻無濟於事,最後決定請當時印度聞名的外道六大本師弗蘭利、迦葉子、弗利子等為孩子治病。 施主供養外道六大本師財物、飲食等並作禮祈求:「您們是當今出名的大德,於過去、現在、未來世間的一切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如今我子重病纏身,懇求您們醫治。」六本師以多種藥物、咒語等盡心治療,使盡渾身解術仍不見效。
  • 強推古言:本是方外客卻入紅塵來,妖精女主引清心寡欲高僧破戒
    後來,她爹丟了,木雕店沒了,她被迫成了江湖邪教芙蓉宮的妖女,走在江湖上都被人喊打喊殺,李元秀哭的心都有了,更慘的是,一個不小心,李元秀相中了那個處處照顧自己的少林高僧,這要是讓江湖人知道了,還不得把她生吞活剝嘍。這是一篇歡脫搞笑的江湖文,女主有個極其保護和寵愛她的父親,還有一個處處為她著想,從小惦記她的男主,講述與眾不同的江湖歷險故事。
  • 得道高僧圓寂火化,為何會留下大量「舍利子」?科學也無法解釋
    在中國,人死後化為其他物體的記載,還得追溯到開天闢地的盤古。《五運歷年記》中記載盤古「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但盤古的年代畢竟離我們太遙遠,真實性難以檢驗。對比之下,有實物為證的「舍利子」研究性強多了。「舍利子」,在影視劇中常常出現。
  • 兩個小孩前世願力成熟 今生七歲證阿羅漢果
    平時,比丘們把剩下的飯菜布施給這兩個小孩,阿難也將自己化緣來的飯食分一半給他們,自己僅食用半缽。日子久了,尊者的身體越來越衰弱。世尊看到後,問其它比丘是什麼原因,比丘們照實說出事情的經過。 於是,世尊問阿難:「你收養的兩個小孩要不要出家?」 「世尊,這兩個孩子以後是要出家的。」阿難尊者回答。
  • 高僧傳:死後肉身不腐,一生傳奇無數,達摩祖師為他預言並且應驗
    今天淨慧來為大家重新介紹一位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一代高僧,那就是六祖慧能。他的故事可是名聞天下,可為什麼今天淨慧還要繼續講慧能祖師的故事呢,是因為六祖慧能一生傳法留下來的神奇故事太多了,總有你沒聽過的。當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頓然有所了悟,便問客人讀的是什麼經。客人答道是《金剛經》,弘忍大師正在黃梅東山寺給大家講這部經。慧能向客人表述要決心修此禪法,客人觀他樣貌不凡當即給了他十兩銀子助他去學法。慧能禪師有了錢安頓好母親,就前往黃梅東山寺尋找弘忍禪師了。
  • 考試前為何要禮拜文殊菩薩?
    考試前為何要禮拜文殊菩薩?考試之前,不少考生們禮拜文殊菩薩,是因為文殊菩薩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代表了大智慧。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
  • 一代高僧閱女無數,死後屍體火化肉身盡化,只剩舌頭不爛
    東晉時期後秦有一高僧,名喚鳩摩羅什,畢生所作甚多,其翻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更是廣為流傳,「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縱使他是高僧,可他的一生亦如普通人一般有著眾多坎坷。佛教遍布於全國各地,作為三大宗教之一的它,最早是從印度傳過來的。
  • 佛經故事:幼童前世願力成熟 七歲出家證羅漢果
    於是阿難尊者便收留這兩個可憐的孤兒。平時,比丘們把剩下的飯菜布施給這兩個小孩,阿難也將自己化緣來的飯食分一半給他們,自己僅食用半缽。日子久了,尊者的身體越來越衰弱。世尊看到後,問其他比丘是什麼原因,比丘們照實說出事情的經過。於是世尊問阿難:「你收養的兩個小孩要不要出家?」「世尊,這兩個孩子以後是要出家的!」阿難尊者回答。世尊說:「阿難,這兩個孩子如果出家的話,就可以享用僧團的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