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腎進展到哪一步了?新成果令人振奮!尿毒症透析患者曙光有望
目前,主流的人工腎項目有基於晶片的植入式人工腎、類似微型透析機的可穿戴式人工腎、利用成體幹細胞分化培養出活性腎單位,以及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具有腎臟功能的類腎臟結構。其中,有兩項還是獲得了美國FDA扶持研發的。
-
3D列印人工腎,跟真腎一樣?透析也不怕,腎病患者福音來了!
腎病的高發病率與難治癒程度,越來越成為腎病患者朋友們談之色變的話題。而一些已經進入透析階段的患者朋友,更是被種種不便利條件限制得有苦難言。即使是成功換腎的患者朋友,也要終身服用抗凝藥、抗排異藥等,努力保護新腎臟的腎功能。
-
2019年腎病新進展合集,人工腎、腎病新藥,一個也不少!
對腎友來說,這一年也註定不平凡。有人見證了治病的不易和辛酸;有人收穫了疾病的復原和好轉;有人在復發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也有人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透析。但細數2019年那些振奮人心的消息,每一個都在激勵大家努力前行。
-
中藥蒲公英—治腎的「著力」之處
蒲公英,一味治腎常用中藥,歸屬於清熱解毒藥;其所含主要成分有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芹菜素、葡萄糖甙、芸香甙、菊澱粉、多糖及樹脂等多種健康營養物質;現如今,蒲公英的應用挺多,有與綠豆等一起用做美容的,也有發現蒲公英的多糖部分能活化巨噬細胞——用做輔助抗癌治療;那麼,在治腎中
-
腎病前沿|尿毒症患者的新希望:列印腎、人工腎臟的出現
一提起尿毒症,大家想起的就是要透析、要換腎。然而,腎源有多少?透析能維持多長時間?自己有沒有條件去堅持呢?只要透析開始,就是長時間的奮戰,看不到盡頭,看不到希望,只能無休止進出醫院,與病魔爭時間。而合適的腎源則需要無休止的等待,期待希望的降臨,很多人可能會就此絕望!
-
重大突破:人造腎即將投入實驗,腎友或可遠離透析,未來可期
尿毒症是腎臟病發展到終末期的結果,對尿毒症的治療,為了及時排出血液中的毒素,避免造成生命危險,患者適當的時候要進行透析或者腎移植治療。 透析主要是利用透析機來「代替」腎臟的工作,排出血液中的毒素及發揮調節體內水等物質平衡的作用,但透析的副作用是不僅把壞的東西排出體外,也會帶著部分好的東西,且需要花費患者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因此有利有弊。
-
中藥五倍子—治腎的「著力點」
五倍子治腎之「著力點」……一、五倍子,其主要有效成分為鞣酸,有收斂作用,對蛋白質有沉澱作用,皮膚、黏膜、潰瘍接觸鞣酸後,其組織蛋白質即被凝固,形成一層被膜而呈收斂作用,結果造成:局部小血管被壓迫收縮、止血,局部腺細胞之蛋白質凝固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透析患者的福音:穿戴式人工腎,不再是夢!
終末期腎病(ESRD)或腎功能衰竭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最終結局,在美國ESRD患者超過2600萬。其主要治療方法為腎臟替代治療(腎移植和透析),無法進行腎移植的患者,只能靠透析維持生命。近年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研究者研究出多種可穿戴式人工腎,包括血液透析儀、腹膜透析儀以及同時具有血透、腹透作用的儀器。所有儀器的部件裝置重量都更輕,電池壽命更長,濾過器可反覆使用透析液,並可穿戴於身,自由活動。
-
不透析不換腎 中醫治腎方法好
北京消防醫院腎病科的專家們,與全國著名中醫腎病專家協作組一道,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博採眾長,集中醫診治腎病之精華,納現代醫學對腎病、尿毒症研究之成果,在臨床和科研中,經長期反覆實踐和不斷地研究篩選,研究出治療腎病的系列方法和系列方劑,對腎虛(性功能低下,男女不孕)、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症、腎囊腫、腎腫瘤、IGA
-
陳以平教授和同事們攻克一種又一種難治性腎病
「腎病患者可以很年輕,20多歲就要透析了,小孩也有腎病綜合症……」坐在辦公室,上海市名中醫、龍華醫院終身教授、78歲的陳以平跟記者聊起她奮鬥了幾十年的腎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在三甲醫院林立的上海,全國病人慕名走進這家中醫醫院,因為這裡能看好別處看不好的腎臟病。 在中國,腎病發病率達10.8%,意味著中國有近1.2億腎病患者。
-
治腎病用好藥,需管控好這10大「盲區」,否則會有大麻煩!
開車是如此,腎科大夫與腎病患者用藥治病也是如此,在治腎病用好藥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盲區」。作為有經驗的腎科大夫,一般都知道藥物「盲區」的存在,即既要知道藥物治療腎病的「正作用」,也應該清楚藥物對身體可能帶來傷害的「副作用」。可是,咱們腎病朋友未必都知道這些,即便知道,也許並不全面,尤其是那些可造成腎病患者致命危害的「盲區」。
-
人工腎臟和微型透析的探索與發現
透析治療也消耗了很多資源。每4小時治療需要120至240升反滲水。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的透析需求包括超過20萬升的水和大約20萬千瓦時的電力——大致相當於一個歐洲小城市一年所需的電力。同時,每年的透析治療還將產生約62.5萬噸塑料廢物。科學家們想到了一些解決方案,這包括使透析更加便攜——這樣就可以在家裡或在移動中進行——並找到用更少的水和電力進行透析的方法。這將對發展中國家的病人特別有益。
-
得了腎病最怕發展成尿毒症,選對治療方法,是「逆轉」腎病關鍵!
如今患腎病的人群越來越多,你一定也會有這些疑問:什麼是腎病呢?腎病都會發展成尿毒症嗎?發現腎病我們應該怎麼做?老鄰居和我說,你搬走了不長時間,老李身體就出現不適了,去醫院檢查是慢性腎病。治療了一段時間,感覺症狀減輕了,認為治療的差不多了,就沒再繼續治療。後來嚴重了,成了尿毒症,花費太大,不想拖累家裡,就透析了兩次,說啥也不去醫院了。慢慢的身體就受不住了。一個小小的腎病,到最後卻要了命。
-
六味地黃丸能治、也只能治這一種腎病!
但是有部分腎病患者不守這個原則,認為生病了就該吃藥,多吃幾種,病才好得快。 在詢問腎病患者的用藥史時,經常會發現腎友在吃一些奇奇怪怪的藥。這些藥可謂是五花八門,但大多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適應症不明確。具體來說,就是這些藥能治療的病種很少,但想像出來的適應症卻很多,把它當「萬能藥」來吃。
-
日專家用iPS細胞成功再造腎臟
【日本《東京新聞》1月23日報導】日本京都大學副教授長船健二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
隨身做透析 佩戴式「人工腎」後年有望在四川實現量產
國際首創膠乳法製備石墨烯橡膠納米複合材料及輪胎、攻克鋰電池隔膜製備關鍵技術並打破國外壟斷建成中國第一條規模生產線、首個國產人工腎血液透析器……這些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後,榮譽就成為陳列內容,科學家們則投身新的研究項目。在這裡任意推開一間實驗室大門,都能感受到高分子材料新技術將改變我們的生活——趙長生教授負責的項目,為尿毒症患者帶來生機。
-
腎病最該打哪些疫苗?有3類很重要,可提升免疫力更護腎
感染是導致腎病發生的重要誘發因素,也是造成病情反覆,腎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腎友自身存在先天的免疫力功能障礙或缺陷,本身的免疫力比常人要低,而在治療過程中,往往用到的一些抗炎藥物、免疫抑制劑的藥物等,也會一定程度消耗免疫力,進而導致發生細菌或病毒感染的風險升高。
-
繼口罩、呼吸機之後,新冠物資短缺劍指透析產品!
在新冠肺炎這種呼吸系統疾病治療過程中,醫療物資的短缺悄然指向透析產品。緊缺!在紐約初現在新冠疫情爆發熱點地區,如紐約,對於腎臟透析設備及產品的需求大幅上升,導致透析產品現貨短缺的狀況開始出現。同時,新冠患者身體對病毒的強烈反應經常導致他們的血液凝結太多,而這些凝血容易造成透析過濾器堵塞,這導致醫院對於透析過濾器更高的需求量。*凝血可能是由細胞因子風暴引起的。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