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婦女簡介

2020-12-02 科學網
 

 

王娜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烏魯木齊天文站站長、首席科學家

 

1965年生,在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曾榮獲1999年澳大利亞國家天文臺博士研究生獎學金、2000年度中國天文學會紀念成中傑獎、200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論文獎一等獎、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獎項和榮譽。在中國、澳大利亞、英國三國五方參加的「烏魯木齊天文站18釐米脈衝星脈衝到達時間的觀測研究」國際合作研究任務的過程中,獲得了有顯示度的科研成果。

 

在執行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工程任務中,她作為VLBI測控分系統烏魯木齊測站總指揮,組織領導天文站南山觀測基地進行了長達3年的演練準備工作,參加了歐洲SMART-1環月衛星觀測等一系列演練。

 

她積極投身教育改革創新,在人才培養方面為天文站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優秀教師。

 

王娜還擔任中國科學院射電天文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自治區天文學會理事長、中國天文學會常務理事,是政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九屆、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東秀珠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

 

1958年生,於1984年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獲碩士學位。200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擔任「973」項目「極端微生物及其功能利用的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現任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市海澱區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她同時擔任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和國際合作工作委員會主任,並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微生物資源中心(UNESCO-MIRCEN)的組織工作,多次組織專業培訓班,培訓對象來自東南亞十多個國家,擴大了我國微生物學研究的影響。

 

東秀珠熱心科學公益事業,微生物所每年一次的公眾開放日活動均活躍著她的身影,她親自指導中學生完成科研課題,還參與中學生科技活動的指導和科技競賽的評審工作,並參與編撰過多部科普圖書。

 

東秀珠不僅學術造詣深厚、成績斐然,而且是微生物所合唱團和京劇團的成員,有著豐富的興趣愛好。她為人師表,虛懷若谷,腳踏實地,熱情助人,贏得相當高的口碑和聲譽;家庭關係和睦,於2006年獲評為科學院「五好文明家庭」。

 

石正麗

 

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

 

1964年生,在法國蒙彼利埃第二大學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新發病毒的病原學研究,在我國重要的水生甲殼類動物新發病毒的分離鑑定及其感染機制以及來源於野生動物的新發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近5年她發表SCI文章43篇,以第一和通訊作者發表文章11篇。論文被他人引用191次,單篇(Science, 2005年)他引119次。她首次在多種菊頭蝠體內檢測到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的抗體和抗原,證明蝙蝠是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首次證明SARS冠狀病毒和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之間的細胞受體差異,提示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的基因多樣性為病毒跨物種感染提供了可能;首次分離鑑定了羅氏沼蝦諾達病毒及其衛星病毒,證明羅氏沼蝦諾達病毒是羅氏沼蝦幼苗肌肉白濁症的主要病原。

 

她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曾獲得首屆武漢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中國科學院先進工作者稱號、武漢市「十行百星」和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並數次獲得湖北省自然科學獎獎勵。

 

孫曉瑋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1958年生,在西安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博士學位。現為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第五研究室主任、所婦委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所領導的技術團隊近30人,培養畢業碩士博士研究生10多名。

 

近年來,團隊建立了一套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微波毫米波集成電路測試系統、微波毫米波薄膜電路、多晶片系統集成的工藝平臺。2008年參加了中科院在北京限車期間,對奧運場館附近交通幹線上車流量與空氣品質評估的外場綜合測試,顯示了我國的科研成果與國外同類產品比較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孫曉瑋擔任實驗室主任以後,實驗室人員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爭取項目、裝備建設、科研成果方面有了很大進步。

 

工夫不負有心人,在孫曉瑋的不懈努力下,她負責的項目組、實驗室以及所婦委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7年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上海市科教系統婦女工作品牌;2008年全國科教文衛婦女工作先進組織;個人獲得2008年全國三八紅旗手。

 

畢獻武

 

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1967年生,在中科院地化所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礦床地球化學研究,擔任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礦床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及核心期刊《礦床地質》、《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編委。

 

地球化學屬於地質科學,作為女性,她總是能夠克服野外的艱苦條件,始終站在學科前沿開展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擔任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以來,畢獻武積極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她把為科研人員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納入了重要職責範圍,對一些能立即辦的事情,從不拖拉,馬上解決;一些暫時無法解決的,向群眾解釋清楚;對一些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協助室主任負責解決,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她曾獲中國科學院首屆方樹泉青年科學家獎、中科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中科院劉永玲獎、全國侯德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貴州省青年科技獎和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2007年當選為貴州省第十次黨代表大會代表。

 

吳驪珠

 

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1967年生,在中科院感光化學所有機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長期致力於研究超分子體中的光物理和光化學過程的研究。設計、合成了基於柔性鏈、剛性鏈段、冠醚和氫鍵連接的多種給體—受體超分子體系,詳細研究了分子內遠程光誘導電子轉移和能量傳遞過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核心刊物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等發表論文100餘篇,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報告工作。

 

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6年榮獲第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提名獎,200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00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海外青年基金資助,2007年榮獲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現為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主持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室的工作。作為第二完成人,獲200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目前擔任美國化學會Inorganic Chemistry的國際編委、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編委、《影像科學與光化學》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輯。

 

張麗傑

 

中科院瀋陽科學儀器研製中心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研究員

 

1954年生。在瀋陽科儀最困難的時候走上領導崗位,通過抓班子建設、抓人事體制改革,穩定了科研骨幹隊伍,革除了阻礙企業發展的種種弊端,迅速扭轉了虧損的局面,瀋陽科儀於2001年4月順利完成整體轉制(中科院京外第一家),從此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她多年來「堅持原則、清正廉潔、樂於奉獻」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公司上下的高度信任,建設新廠區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在了她的身上。整個建設過程中,她事必躬親,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辛苦,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的綜合樓,僅用8個月就圓滿竣工,比工程預算節省500多萬元,並被遼寧省建築業協會評為「優質主體結構工程」、瀋陽市政府評為「2005年度瀋陽十佳建設工程」,以及被瀋陽、長春、哈爾濱三市建委評選的「三市觀摩優質工程」。

 

張麗傑工作中是「鐵娘子」,則生活中平易近人、樸實善良,曾無數次為員工生活排憂解難,借款、捐款更是不計其數,贏得了全公司員工的尊敬和愛戴。

 

高銘

 

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1964年生,在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獲理學碩士。1999年被任命為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調度,2001年起擔任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副總指揮,2006年起擔任總指揮。推動建立並完善了應用系統組織管理體系和工程管理體系,組織制定了載人航天應用系統技術研製和質量控制、計劃高度等工程管理規範,推進實現了科學研究與技術研製有機結合的規範化工程管理;倡議並主持建立了應用系統工程研製調度制度,有效解決了多系統、多任務、強約束、工作關係複雜的系統研製工作協調問題,保證了工程各條戰線的統一步調和計劃完成;主持制定了各次飛行試驗任務中應用系統的大型試驗、發射場測試發射和有效載荷在軌試驗的組織指揮方案。憑藉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執著的追求、堅忍的意志和聰慧的頭腦,高銘立足於女性廖若晨星的航天事業。

 

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軍武器裝備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載人航天突出貢獻者、載人航天突出貢獻者等稱號。

 

崔平

 

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1957年生,中科院固體所凝聚態物理專業畢業。曾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先進女職工、安徽省三八紅旗手。她始終以一個黨員領導幹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於學習、率先垂範,正確行使權力,堅持廉潔自律。她堅持原則、堅持標準,不徇私情、清正廉潔,甘於犧牲奉獻。

 

2004年初,崔平義無反顧地來到寧波建設新所,全身心地撲到材料所的建設工作中。在她的帶領下,籌建辦一班人擰成一股繩,團結一致,克服困難,致於材料所的建設。編篡了《建所綱要》,描繪了建設和發展的藍圖,為材料所的建設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十分重視創新文化建設,建成了一個「樸實、規整、安靜、便捷」的現代化研究所。她還十分重視創新平臺的建設,建成了寧波市乃至浙江省內比較先進的公共測試平臺。她還重視職工和研究生的業餘文化生活,建成了一個綜合性運動場,連續舉辦了4屆「甬江杯」桌球友誼賽,每一屆她都能親臨現場進行動員、親自參加比賽。

 

崔向群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副臺長/所長、研究員

 

1951年生。天文儀器與技術專家,並任國際天文學會(IAU)光學紅外技術分會即第九分會組委和IAU財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天文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南極天文中心副主任;1994年回國,參加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簡稱LAMOST項目)的立項和研製,並擔任項目總工程師至今。

 

為解決LAMOST的關鍵技術難題,崔向群帶領科研人員大膽創新、刻苦鑽研。2008年10月,LAMOST項目建成,成為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大視場望遠鏡,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其研製成功使我國的主動光學技術和大規模光譜觀測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作為所長,崔向群帶領南京天光所為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所的目標努力,開拓了多個國際前沿的技術領域。她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已培養出碩士10人、博士5人;並為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員的成長積極創造條件。

 

崔向群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科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稱號和獎勵。

 

《科學時報》 (2009-3-9 A3 國內)

相關焦點

  • 第十五屆「煙臺十大傑出青年」評選結果揭曉
    中國山東網煙臺5月1日訊 (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周君) 4月29日,由煙臺團市委、市青聯組織開展的第十五屆「煙臺十大傑出青年」評選結果揭曉。經宣傳推報、初步候選人確定、社會公示、社會投票及專家評審團投票等環節,葉建初等10名同志被推選為第十五屆「煙臺十大傑出青年」,王凱等20名同志被推選為第十五屆「煙臺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石一鳴等10 名同志被推選為第十五屆「煙臺十大傑出青年」單項獎。
  • 第19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揭曉
    第19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揭曉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12-08    [列印] [關閉] :向南林 趙海清(羌族) 尼瑪拉木(女,藏族) 劉春紅(女) 宋徵宇     下排左起:張泉靈(女) 胡果(女) 金晶(女) 王洪軍 譚晶(女)        本報北京12月7日電(姚文)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與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10家新聞單位聯合主辦的第19屆「
  • 「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啟動
    央廣網10月22日消息(記者朱敏)2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本屆科學節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主辦,從2020年10月31日持續到11月6日,以「嗨,科學!」為主題,將在各院屬單位舉辦400餘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
  • 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評出
    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評選,25日在京揭曉。    通過層層推選、評委初評及兩個多月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最終從36位候選人中差額選舉出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會長朱琳宣讀了榮獲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名單。
  • 第六屆中國十大女傑候選人事跡簡介
    編者按  為了展示新世紀中國婦女的新進步、新成就,由全國婦聯與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科技日報、工人日報、中國婦女報、農民日報、法制日報聯合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十大女傑評選活動,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武警部隊政治部、
  • 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獲得者簡介
    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獲得者簡介 (按姓氏筆畫排序) 於同志   1974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審判長、高級法官獲第三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六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一等獎、第十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中青年學者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主要獲獎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主要獲獎人)等多項。
  • 第八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揭曉 吉大何志鵬、校友林維當選,黃...
    【消息來源:法學院】日前,中國法學會發布公告,經第八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評選委員會2月17日評選、第八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終評委員會(中國法學會會長會議) 3月1日審議投票,產生出第八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吉林大學何志鵬教授,校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校長、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一庭副庭長林維教授獲此榮譽。
  • 第13屆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確定 簡歷今起公示
    第13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昨天確定,30名候選人的簡況同時向社會公示。  本屆評選活動於今年6月10日啟動,各省級團委、青聯和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等36家單位經過嚴格篩選,共推報了49名人選。經組委會認真審核,確定了30名候選人。  這30名候選人分布在科技、教育、企業管理、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 美媒:紐約市十大傑出女性講評選 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上榜
    【來源:中國僑網】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這一天,美國紐約《每日新聞》評選了全市十大傑出女性,表彰她們在科學、政治、文化史上的突出貢獻。其中,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成功上榜。吳健雄是美國物理學會(APS)第一位女性會長,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用實驗方法驗證了宇稱不守恆(parity),多次驗證了李政道和楊振寧和李政道的設想,並在1978年獲頒沃爾夫物理學獎(Wolf Prize)。1912年,吳健雄出生於中國江蘇,1936年乘坐郵輪啟程到達美國。
  • 第16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事跡簡介
    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張尚昀   男,1981年9月出生,共青團員,大學學歷,河南省國家稅務局科員。   2000年,張尚昀以優異成績考入長春稅務學院。
  • 會議|第三屆世界華人計算生物學大會
    大會簡介隨著理論算法和計算機軟硬體的發展,計算生物學在生物大分子結構預測、藥 物小分子及蛋白質設計、生物分子及系統層面的功能機理研究等領域起到了越來越 重要,越來越定量的作用。世界華人計算生物學大會(以下簡稱「大會」)旨在將 全球計算生物學領域的傑出華人科學家匯集在一起,分享世界計算生物學領域的最 前沿研究成果並推動中國計算生物學領域的發展。首屆會議於 2012 年在張增輝和 李國輝教授的倡議下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成功舉辦;第二屆會議於 2018 年在廣州中山大學成功舉辦。
  • 「中國十大房地產傑出人物」獲獎名單出爐 王曉夏上榜
    近日,以「產城融合·產融結合·跨界創新」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地金聯盟年會暨第五屆全球投資峰會在北京正式閉幕。全球投資峰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過四屆,得到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希臘、愛爾蘭、瑞士、荷蘭等國駐華使館、商界朋友鼎力支持與參與,匯聚政界、學術界、地產界、金融界、教育界、科技界、醫療界、媒體界等逾萬名精英,成為國內外最有商業價值活動平臺之一。
  • 第一期 | 中國科學院院士舒紅兵將受邀出席第九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
    第一期 | 中國科學院院士舒紅兵將受邀出席第九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並做精彩報告!舒紅兵院士簡介舒紅兵, 男,1967年1月生,重慶榮昌人。細胞生物學家、免疫學家 。1987年畢業於蘭州大學,1990年獲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碩士學位,1995年獲美國Emory大學博士學位。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武漢大學教授、副校長。
  • 第三屆十大童裝品牌企業家沙龍溫州舉辦
    第三屆十大童裝品牌企業家沙龍溫州舉辦 2012-11-12 15:32:03 來源:網上輕紡城
  • 第十九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巴黎揭曉
    上海2017年3月24日電 /美通社/ -- 昨夜,歐萊雅企業基金會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揭曉了第十九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評獎結果,頒獎盛典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歐萊雅集團全球董事長兼執行長、歐萊雅企業基金會主席讓·保羅·安鞏先生的聯合主持下開幕。
  • 首屆陝西公安十大傑出警察候選人事跡簡介
    現刊發34名首屆「陝西公安十大傑出警察」候選人事跡材料,希望廣大讀者積極參與,踴躍發表意見,從中評選出您心目中的首屆「陝西公安十大傑出警察」。具體事項如下:  1.投票時間:自刊發之日起至2005年10月15日止(以當地郵戳和點擊時間為準)。
  • 主編綜述:流形優化簡介
    劉歆,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9年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所工作至今。袁亞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主席、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美國數學學會首屆會士、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會會士。
  • 中國科學院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已任,人才輩出,碩果纍纍,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 黑龍江清河泉熱電董事長閆華榮膺2020中國品牌十大傑出女性大獎
    」、「2020中國品牌十大傑出女性」、「2020中國品牌十大匠心人物」等獎項及「2020中國企業十大民族品牌」、「2020中國企業十大匠心品牌」、「2020中國企業十大創新力品牌」等殊榮。圖右四為孫立虎先生代表閆華董事長領取2020中國品牌十大傑出女性榮譽證書
  • 上海分院舉行第七屆「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表彰大會
    11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舉行第七屆「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表彰大會。中科院副秘書長、院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李和風出席表彰大會並頒獎。上海分院系統15位研究員榮獲第七屆「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稱號,表彰他們在航空航天、先進材料、植物學、神經學、有機化學、天文學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上海分院設立「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旨在表彰在科技創新中發揮表率作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勵更多青年人投身科技創新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