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戰役裡德軍運用閃電戰的核心是無線電實現精確指揮

2021-01-09 文麗帶你看歷史

當夜空還在酣睡,忽然,一股奪目的白光閃過,伴隨著強大的轟鳴聲,那就是閃電!閃電的美超凡脫俗的,是力量與速度的結合,是破壞性的,反常態的。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閃電戰,顧名思義,閃電戰擁有如同閃電一樣的氣勢與打擊感,在現代軍事戰場上,閃電戰的戰例很多很多,可以說所有的閃電戰都能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閃電戰的提出者也是一位十分有名的將軍,古德裡安。

這位將軍是二戰德軍的指揮官,全名是威廉?古德裡安。古德裡安從小就是一位軍事迷,因為他的父親就是一名軍人,在軍人家庭背景的薰陶下,古德在13歲上了軍事學院,4年後成了一名實習軍官。古德裡安在軍校學習的時候,就常常思考一些新的理論,並不對照著書本按部就班。在一戰中,坦克出現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坦克的運用逐漸被各國所重視,但是對於他的基本定位還是屬於防禦性火力輸出點,坦克的機動性一直不受重視。而古德裡安力求在三方面找到平衡的支撐點,特別是在機動性上面更應該是坦克突出的特點。古德的理論在軍事推演上大放異彩,他的理論雖然並不被一些老頑固接受,但是仍然擁有了一群支持者,他們都贊成坦克就應該注重速度,因為本身極具防禦性,這樣發起衝鋒必將勢不可擋。在當時德軍的裝備上面,很多東西,也是古德建議改進的,比如德軍後來的3號坦克。1935年,離一戰過去已經整整16年,德軍在凡爾賽條約的壓榨下蠢蠢欲動,他們依託古德的理論建立了3個裝甲師團,由古德出任總監。這個裝甲師主要的特點,就是非常的敏捷,為師裡大量的坦克配備了很多摩託部隊,就是為了跟上坦克的速度。

閃電戰的第一次在戰場上出現,是德國侵略波蘭。波蘭戰役,顧名思義,在波蘭開起的戰役,此次戰役也是二戰歐洲戰區的起始之戰。波蘭在一戰後恢復獨立後,被德國提出波蘭走廊問題,被波蘭拒絕後遭到德國侵略,德國侵略目的明確,奪取波蘭並以此作為侵略其他國家的中心地。

1939年,8月31日,德國人用波蘭語對德國的格萊維茨電臺講話,挑釁德國,製造了格萊維茨事件,德國藉機正式對波蘭宣戰了。9月1日的凌晨4點,德波戰役開打了。接下來,我們看看雙方的實力對比,德軍的指揮官是封?博克上將。德國這次可以說是發動了重火力來攻擊波蘭,僅僅坦克就派出了2900輛,還有空中力量2900架次的飛機,另外據統計一共有88.8萬人出動,被劃分44個師,在這之中有7個師裝甲師,還要有四個是速度更快的輕型裝甲師,正所謂兵貴神速,所以還配置了4個獨特的摩託車隊參與行動。指揮波蘭軍隊的是絲米格威·羅茲元帥。波蘭軍隊方面,投入了步兵師團30個,騎兵旅11個,摩託旅2個,此外飛機、坦克、大炮分別為900架、880輛、4200門。總的戰鬥人數為100萬人。顯而易見,波蘭的參戰人數雖然多,但是德軍的裝備比波蘭得更好,對比立見高下。

閃電戰詮釋著風馳電掣般的速度!

在9月1日凌晨4點15分,波蘭的上空出現了德國的轟炸機,而離戰爭開始令才僅僅5分鐘的時間,德國的空軍徹底詮釋了速度這個詞,也充分凸顯了閃電戰的快字訣。此時此刻,德軍戰場後方的3000門大炮,萬炮齊發,幾乎與飛機拋落的彈藥同步發射。德國戰車果然名不虛傳,他們的坦克將自己的閃電戰術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是要攻擊有攻擊,要速度有速度,就像一把尖刀,直接插進了敵人的心臟。無線電可以說給了德軍很大的幫助,如虎添翼,無線電的使用很好的彌補了過去信息傳遞不及時導致的戰役貽誤,將閃電戰的特性發揮的淋漓盡致。德軍的所有飛機和坦克,甚至摩託旅的每一輛摩託,都配備了無線電。這樣一來,信息可以及時的傳遞給全軍,頓時讓戰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閃電戰體現了氣吞山河般的力量!

在準備前,德軍就將部隊以正三角的陣容集中在一個點上,方面衝刺的時候以強壓衝擊對方。後面的大炮撕開口子的時候,坦克以及摩託部隊就會像一根針一樣,以絕對的高壓姿態對著口子猛鑽。德軍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把所有的軍力一起使用出去,為的是給波蘭毀滅級別的打擊。德國的戰鬥機也傾巢而出,就像黃蜂過境一般黑壓壓的襲擊過來。隨著一步一步的推進,德軍的陣型也相應地發生著變化,他們從三角陣型改變為扇形陣,儘可能的把持著整個隊伍的高效性。

閃電戰顯露出靡堅不摧般的強度!

德國的海陸空三股力量都向著波蘭基地開炮,海有停靠在波蘭海域的石勒益格號,陸有德軍後方的3000門大炮,空有無數的轟炸機扔下的炸彈。德國的目標就是要把波蘭全線摧垮。可以想一想,一群人被瓢潑大雨淋遍全身的感覺,而這不是雨,是奪人性命的炮彈。波蘭人真正感到這次是對自己毀滅級別的打擊。這次的波蘭經歷了歷史上以來最慘痛的一次教訓,整個戰區都被夷為平地,就連空軍基地也被打的破爛不堪。波蘭人的軍事力量還沒上戰場就被摧毀的所剩無幾,交通設施更是被瞬間摧毀,整個指揮部頓時陷入癱瘓。有一位倖存的波蘭老兵在回憶錄中說到:黑色的夜空已經徹底被點亮,點亮它的,是死亡之光。

戰爭持續了6個小時,就結束了,在9月1日上午10點左右,老希就在國家參議會上發表了演講,說帝國軍隊已經佔領波蘭了。他的演講依然極具感染力和煽動力,他是這樣說的:「從現在起,我不會脫下我這身軍裝,因為戰爭還沒有結束,當戰爭打響的那一刻開始,我就知道我現在已經是一名軍人了,我與我軍同在!」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發出了最後的通牒,警告德國,如果再不停戰,那麼將會對德國宣戰。老希在收到警告以後,沒有任何的回應,對於英法的警告充耳不聞,他身邊的戈林更是說了一句別有深意的話,他這樣說的:「上帝不會怪罪我們的,哪怕我們輸了戰爭。」不用多說,戰意已決。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英法正式對德國宣戰。在這場史上著名的閃電戰當中,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一、波蘭方面的軍事實力相對比較薄弱,可以說根本沒有與德國戰車對抗的能力。波蘭軍隊的戰鬥人員數量雖然十分龐大,但是在德國的強大火力面前,簡直不堪一擊。德國的裝甲部隊可是十分無情的,即便弱小的波蘭出動自己傳統的騎兵,也無法擊穿德軍固若金湯的防禦陣型,德國對波蘭更是沒有手下留情。閃電戰的發明者古德裡安曾在回憶錄裡寫到:「波蘭的騎兵居然不懂我軍坦克的威力,用他們的刀劍來對抗我們的鐵皮,結果失敗了」。用中世紀的戰鬥法對抗現代武器,戰鬥結果可想而知。

二、波蘭軍事觀念的落後,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波蘭沒想到這次碰到的德軍不同以往,裝甲師的存在給了自己一個措手不及,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對手,感到無從下手。對現代戰爭體系研究的滯後也是失敗的關鍵,波蘭的統帥認為,德軍還是會像原來戰爭那樣,緩慢的推進式展開,首先以騎兵打頭陣,然後在用重兵進行衝擊。可他沒有想到,坦克居然可以跑得比騎兵還快,而且天上還有飛機。在顛覆自己對作戰體系的認識的時候,戰鬥已經開始了。波蘭人也算是世界上第一次品嘗「閃電」滋味的人了。

三、空地能協同作戰,無線電功不可沒。閃電戰三要素,坦克、飛機、無線電,這三大要素是閃電戰的絕對保證。無線電是這次閃電戰的核心紐帶,此次戰役也是德國將無線電技術運用到極致的一次戰爭,有了無線電,軍官可以更有效的指揮戰鬥。像這樣保持著空中與陸地兩者的緊密聯繫是閃電戰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出擊,協同配合。為什麼德國在二戰後期面對美國的時候,閃電戰就失去了原有的架勢,原因還是美國的空軍比德軍厲害,完全制約了德軍的空中力量,空陸聯動的體系也就被打破了。

四、波蘭的戰鬥意志也值得我們學習。波蘭人雖然知道自己抵擋不住敵軍的飛機大炮,任然頑強抵抗,這還是十分讓人敬佩的。9月28日,波蘭的最後一道防線被德軍的飛機大炮轟爛,首都華沙淪陷。此時的波蘭廣播一直沒有停播,它不斷放著波蘭的國歌:「勇敢的波蘭人,永遠頑強,永遠頑強,拿起刀吧,勇敢的波蘭人,只要有一口氣,波蘭就不會亡」。在首都華沙被佔領以後,各地的軍隊沒有放棄,還在以遊擊戰的形式拼命的抵抗。在二戰全面爆發以後,他們奔赴到各個戰區,加入到各個反德的隊伍裡,在槍林彈雨的淹沒下,奉獻著自己的熱血與生命。

五、德軍雖猛,卻還是有一定的缺陷。閃電戰確實厲害,德軍也獲得了勝利,但是在這場戰鬥裡,德軍的表現還是有不太完美的地方。德國的軍官不愧是領袖,各個喜歡打頭陣,衝在士兵的前面然後壯烈犧牲。德軍軍官傷亡率很好,就是這個原因。有二戰的數據分析可以表明,德軍的領導者們傷亡率排在整個二戰參戰國最前列,然而往往就是軍官的負傷會影響整個戰局的變化。

相關焦點

  • 二次世戰揭秘:波蘭戰役裡德國是怎樣運用閃電戰的
    閃電戰的第一次應用是二戰時對波蘭的第一仗。波蘭戰役,也稱為波爾戰役,是二戰歐洲區的起點之戰。德國將此次作戰的代號命名為《白色方案》。波蘭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佔領了波蘭,德軍就可以以此作為軍事核心指揮部,向周圍進行軍事擴張。
  • 德國在波爾戰役裡運用的閃電戰,優雅司令馮倫德施泰特功不可沒
    7年後,1939年,二戰爆發,倫德施泰特率軍參戰,首戰德軍就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了波蘭,接下來,介紹下波蘭戰役。波蘭戰役,顧名思義,在波蘭開起的戰役,此次戰役也是二戰歐洲戰區的起始之戰。德國入侵波蘭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以波蘭為中心,向歐洲各國實行發散式侵略,因為波蘭的地理位置很特殊,處於歐洲地區中部。1939年,8月30日,德國給波蘭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波蘭進行談判。
  • 魏剛防線與大縱深防禦,同樣面對閃電戰,為何法蘇結局截然不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德國憑藉閃電戰縱橫一時,這套三板斧一樣的打法,在戰爭初期鮮少有國家能夠擋住,運氣不好的可能直接原地升天,比如說波蘭就因為把部隊一線部署,試圖以塹壕戰對抗德軍,結果被打的暈頭轉向,短時間就喪失了全部戰鬥力,這就是典型的原地升天,死的比什麼都慘。當然了,也有一些膽子大的,敢用防禦戰抵擋閃電戰,並且成功抵禦了片刻的,甚至是取勝了的。
  • 二戰十大名將:第一名堪稱二戰的救世主,四大著名戰役的締造者
    第10名:鐵木辛哥,二戰蘇聯元帥,曾指揮北高加索戰役,而一戰成名。後來還在解放烏克蘭和柏林戰役屢建奇功!第九名:巴頓,二戰美國最著名的軍事統帥,巴頓以作戰勇猛,快速進攻聞名,曾在北非戰場和法國盟軍西線戰場上獲得過對德軍的重大勝利。
  • 9.1-閃電戰/特斯拉
    【9.1】1、閃電戰的核心就是以極大動能直達目標,將大目標分割為若干小目標,然後包圍小目標,最終消滅小目標。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能夠通過閃電戰的核心原理來進行一級處理,然後再二級處理。用這樣的方式能夠輕鬆並且高效的完成很多比較困難的事情。
  • 《坦克世界:閃電戰》教你成為及格的戰場殺手
    《坦克世界:閃電戰》是一款模擬駕駛和競技對戰相結合的遊戲。玩家需要在短短的幾分鐘內,駕駛坦克與隊友一起,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戰役。要不戰死在戰場上承擔失敗的苦果,要不昂首挺胸擊毀敵人,將紅旗插在據點之上。
  • 無線電和我們的生活
    ——無線電是人們實現自由溝通的「立交橋」   無線電與我們日常生活關係最為緊密的應用之一是公眾移動通信。隨著無線電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不僅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自由通信的需要,還成為集通信、拍照、娛樂、理財、購物等多功能於一身的個人智能移動終端。目前,我國手機用戶數量突破了11億,位列世界第一。
  • 不以成敗論英雄,漢尼拔的軍事指揮藝術
    達成戰略、戰役的突然性,是漢尼拔軍事指揮藝術的突出特點。漢尼拔時代的迦太基雖屬頭等強國,但他所面臨的羅馬也是新興的強國,加之迦太基軍遠離大後方深入敵國作戰,因此從戰略上看,漢尼拔並不佔有多大的優勢。這就需要在戰略上採取突然襲擊的措施來彌補客觀條件上的不足。達成戰略、戰役上的突然性,漢尼拔主要是通過選擇敵方意料不到的打擊方向來實現的。
  • 《致命閃電戰》即將登陸HTC Vive
    《致命閃電戰(Mortal Blitz)》是一款科幻風格的第一人稱動作射擊VR遊戲,由韓國遊戲開發商Skonec製作。目前遊戲已經登錄了PS VR平臺,而Steam版本也很快要在7月底上線了,支持HTC Vive頭顯。
  • 近百萬蘇軍全軍覆沒,基輔戰役為何成為二戰時最大的圍殲戰
    基輔戰役是蘇聯與德國在二戰前期發生的一次大型戰役,這場戰役蘇軍慘敗,大量有生力量被德軍殲滅,60多萬蘇軍被德軍俘虜。德軍也因為此戰的勝利,佔據了烏克蘭大片地區,並在蘇聯西南戰場佔據了主動權。 有一種說法認為基輔戰役,是二戰時期眾多大型戰役當中最大的圍殲戰,據說這種說法是來自於希特勒。
  • 義大利戰役第三階段卡西諾戰役德國第一傘兵師山林的綠色惡魔
    當時 舒爾茨還是一名上尉,指揮第一傘兵團第三營的士兵佔領荷蘭的瓦爾港(Waalhaven)飛機場,整個西線行動的第一聲槍響,就在瓦爾港飛機場響起。 舒爾茨也於同日獲頒騎士十字勳章。英軍最後派部隊派出印度部隊協助了紐西蘭第二步兵師佔領了德軍山上陣地防線並突入了卡西諾小鎮,盟軍以為勝利已經近在咫尺,然而真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德國第一傘步兵師的第三傘兵團隨後增援,在德軍第一傘兵團的指揮官 舒爾茨上校的指揮下,開始進行巷戰,紐西蘭第2步兵師的戰鬥經驗非常有限,面對德軍增援到4000餘人精銳傘兵部隊,損失非常慘重,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德軍的阻擊手開始變得越來越多
  • 加強全省無線電監測 發揮無線電管理技術支撐作用
    2019年是國家無線電監測能力建設年。在國家無線電辦公室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支持領導下,黑龍江省工信廳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全面加強對無線電監測工作的組織領導,凝心聚力抓建設,埋頭苦幹抓業務,充分發揮了無線電監測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保障社會安全穩定中的重要技術支撐作用。
  • 戰局幾度反轉的羅茲戰役:德軍與俄軍在戰術上的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有這樣一個局面幾度反轉的戲劇性戰役,羅茲戰役。這場戰役是如何戲劇性的?我們且往下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作為同盟國要在西部戰線牽制英法兩國,另一面要支援在東部戰線鏖戰俄國的「好兄弟」奧匈帝國。
  • 他是古代十大戰神之首,更是閃電戰之祖!希特勒和他比簡直弱爆了!
    今天要說的就是中國古代最年輕的大將軍、閃電戰的鼻祖——霍去病! 在十七歲這年,霍去病親自率領自己精心挑選訓練出來的八百名輕騎兵,進入沙漠腹地,首次採用了長途奔襲的閃電戰,穿越大漠數百裡,突然出現在匈奴王庭,斬殺匈奴單于的祖父及相國以下2028人,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一戰成名,被封冠軍侯。
  • 李碩|古典戰爭的「存在與時間」:《特拉法爾加戰役》的價值
    在科貝特的諸多作品中,目前有中文譯本的是《特拉法爾加戰役》一書,它的高潮和結尾,就是1805年10月21日發生在西班牙南部特拉法爾加海角的大海戰,納爾遜指揮的英國艦隊擊敗了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納爾遜之前曾在埃及殲滅拿破崙艦隊(1789年),已經在英國聲名赫赫,他戰死於特拉法爾加,也和這場戰役一起載入了英國史冊。
  • 渡江戰役的啟示
    其兵力部署是:以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指揮第20、第26、第34、第35軍,第10兵團指揮第23、第28、第29、第31軍和蘇北軍區3個獨立旅,共35萬人組成東突擊集團,由粟裕、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張震指揮。
  • 原本是中國指揮的奠邊府大捷:卻讓武元甲成為「東方拿破崙」
    奠邊府戰役是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戰爭後期,1954年3月越軍對法軍實施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全殲法軍各兵種21個營1.6萬人,俘法總指揮及全部參謀。奠邊府戰役被俘法軍,大部分主動放下武器投降,大部分是外籍軍團,投降的外籍軍團裡,大部分是前納粹德國的二戰老兵,戰鬥力槓槓滴。
  • 雙無線電連接:在物聯網應用中實現兩全其美
    當BLE SOC驅動Sigfox無線電時,可在儘量不增加功耗、外形尺寸和價格的情況下實現廣泛的新功能和用例。Sigfox是一種可提供全球雲、遠程連接且功耗極低的LPWAN技術。Sigfox設備可在全球範圍內自由連接,而無需與網絡運營商達成任何獨立協議,也無漫遊費用。某些功能可通過在同一設備中實施遠程技術來實現。我們來了解使用Sigfox所實現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