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空還在酣睡,忽然,一股奪目的白光閃過,伴隨著強大的轟鳴聲,那就是閃電!閃電的美超凡脫俗的,是力量與速度的結合,是破壞性的,反常態的。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閃電戰,顧名思義,閃電戰擁有如同閃電一樣的氣勢與打擊感,在現代軍事戰場上,閃電戰的戰例很多很多,可以說所有的閃電戰都能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閃電戰的提出者也是一位十分有名的將軍,古德裡安。
這位將軍是二戰德軍的指揮官,全名是威廉?古德裡安。古德裡安從小就是一位軍事迷,因為他的父親就是一名軍人,在軍人家庭背景的薰陶下,古德在13歲上了軍事學院,4年後成了一名實習軍官。古德裡安在軍校學習的時候,就常常思考一些新的理論,並不對照著書本按部就班。在一戰中,坦克出現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坦克的運用逐漸被各國所重視,但是對於他的基本定位還是屬於防禦性火力輸出點,坦克的機動性一直不受重視。而古德裡安力求在三方面找到平衡的支撐點,特別是在機動性上面更應該是坦克突出的特點。古德的理論在軍事推演上大放異彩,他的理論雖然並不被一些老頑固接受,但是仍然擁有了一群支持者,他們都贊成坦克就應該注重速度,因為本身極具防禦性,這樣發起衝鋒必將勢不可擋。在當時德軍的裝備上面,很多東西,也是古德建議改進的,比如德軍後來的3號坦克。1935年,離一戰過去已經整整16年,德軍在凡爾賽條約的壓榨下蠢蠢欲動,他們依託古德的理論建立了3個裝甲師團,由古德出任總監。這個裝甲師主要的特點,就是非常的敏捷,為師裡大量的坦克配備了很多摩託部隊,就是為了跟上坦克的速度。
閃電戰的第一次在戰場上出現,是德國侵略波蘭。波蘭戰役,顧名思義,在波蘭開起的戰役,此次戰役也是二戰歐洲戰區的起始之戰。波蘭在一戰後恢復獨立後,被德國提出波蘭走廊問題,被波蘭拒絕後遭到德國侵略,德國侵略目的明確,奪取波蘭並以此作為侵略其他國家的中心地。
1939年,8月31日,德國人用波蘭語對德國的格萊維茨電臺講話,挑釁德國,製造了格萊維茨事件,德國藉機正式對波蘭宣戰了。9月1日的凌晨4點,德波戰役開打了。接下來,我們看看雙方的實力對比,德軍的指揮官是封?博克上將。德國這次可以說是發動了重火力來攻擊波蘭,僅僅坦克就派出了2900輛,還有空中力量2900架次的飛機,另外據統計一共有88.8萬人出動,被劃分44個師,在這之中有7個師裝甲師,還要有四個是速度更快的輕型裝甲師,正所謂兵貴神速,所以還配置了4個獨特的摩託車隊參與行動。指揮波蘭軍隊的是絲米格威·羅茲元帥。波蘭軍隊方面,投入了步兵師團30個,騎兵旅11個,摩託旅2個,此外飛機、坦克、大炮分別為900架、880輛、4200門。總的戰鬥人數為100萬人。顯而易見,波蘭的參戰人數雖然多,但是德軍的裝備比波蘭得更好,對比立見高下。
閃電戰詮釋著風馳電掣般的速度!
在9月1日凌晨4點15分,波蘭的上空出現了德國的轟炸機,而離戰爭開始令才僅僅5分鐘的時間,德國的空軍徹底詮釋了速度這個詞,也充分凸顯了閃電戰的快字訣。此時此刻,德軍戰場後方的3000門大炮,萬炮齊發,幾乎與飛機拋落的彈藥同步發射。德國戰車果然名不虛傳,他們的坦克將自己的閃電戰術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是要攻擊有攻擊,要速度有速度,就像一把尖刀,直接插進了敵人的心臟。無線電可以說給了德軍很大的幫助,如虎添翼,無線電的使用很好的彌補了過去信息傳遞不及時導致的戰役貽誤,將閃電戰的特性發揮的淋漓盡致。德軍的所有飛機和坦克,甚至摩託旅的每一輛摩託,都配備了無線電。這樣一來,信息可以及時的傳遞給全軍,頓時讓戰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閃電戰體現了氣吞山河般的力量!
在準備前,德軍就將部隊以正三角的陣容集中在一個點上,方面衝刺的時候以強壓衝擊對方。後面的大炮撕開口子的時候,坦克以及摩託部隊就會像一根針一樣,以絕對的高壓姿態對著口子猛鑽。德軍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把所有的軍力一起使用出去,為的是給波蘭毀滅級別的打擊。德國的戰鬥機也傾巢而出,就像黃蜂過境一般黑壓壓的襲擊過來。隨著一步一步的推進,德軍的陣型也相應地發生著變化,他們從三角陣型改變為扇形陣,儘可能的把持著整個隊伍的高效性。
閃電戰顯露出靡堅不摧般的強度!
德國的海陸空三股力量都向著波蘭基地開炮,海有停靠在波蘭海域的石勒益格號,陸有德軍後方的3000門大炮,空有無數的轟炸機扔下的炸彈。德國的目標就是要把波蘭全線摧垮。可以想一想,一群人被瓢潑大雨淋遍全身的感覺,而這不是雨,是奪人性命的炮彈。波蘭人真正感到這次是對自己毀滅級別的打擊。這次的波蘭經歷了歷史上以來最慘痛的一次教訓,整個戰區都被夷為平地,就連空軍基地也被打的破爛不堪。波蘭人的軍事力量還沒上戰場就被摧毀的所剩無幾,交通設施更是被瞬間摧毀,整個指揮部頓時陷入癱瘓。有一位倖存的波蘭老兵在回憶錄中說到:黑色的夜空已經徹底被點亮,點亮它的,是死亡之光。
戰爭持續了6個小時,就結束了,在9月1日上午10點左右,老希就在國家參議會上發表了演講,說帝國軍隊已經佔領波蘭了。他的演講依然極具感染力和煽動力,他是這樣說的:「從現在起,我不會脫下我這身軍裝,因為戰爭還沒有結束,當戰爭打響的那一刻開始,我就知道我現在已經是一名軍人了,我與我軍同在!」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發出了最後的通牒,警告德國,如果再不停戰,那麼將會對德國宣戰。老希在收到警告以後,沒有任何的回應,對於英法的警告充耳不聞,他身邊的戈林更是說了一句別有深意的話,他這樣說的:「上帝不會怪罪我們的,哪怕我們輸了戰爭。」不用多說,戰意已決。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英法正式對德國宣戰。在這場史上著名的閃電戰當中,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一、波蘭方面的軍事實力相對比較薄弱,可以說根本沒有與德國戰車對抗的能力。波蘭軍隊的戰鬥人員數量雖然十分龐大,但是在德國的強大火力面前,簡直不堪一擊。德國的裝甲部隊可是十分無情的,即便弱小的波蘭出動自己傳統的騎兵,也無法擊穿德軍固若金湯的防禦陣型,德國對波蘭更是沒有手下留情。閃電戰的發明者古德裡安曾在回憶錄裡寫到:「波蘭的騎兵居然不懂我軍坦克的威力,用他們的刀劍來對抗我們的鐵皮,結果失敗了」。用中世紀的戰鬥法對抗現代武器,戰鬥結果可想而知。
二、波蘭軍事觀念的落後,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波蘭沒想到這次碰到的德軍不同以往,裝甲師的存在給了自己一個措手不及,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對手,感到無從下手。對現代戰爭體系研究的滯後也是失敗的關鍵,波蘭的統帥認為,德軍還是會像原來戰爭那樣,緩慢的推進式展開,首先以騎兵打頭陣,然後在用重兵進行衝擊。可他沒有想到,坦克居然可以跑得比騎兵還快,而且天上還有飛機。在顛覆自己對作戰體系的認識的時候,戰鬥已經開始了。波蘭人也算是世界上第一次品嘗「閃電」滋味的人了。
三、空地能協同作戰,無線電功不可沒。閃電戰三要素,坦克、飛機、無線電,這三大要素是閃電戰的絕對保證。無線電是這次閃電戰的核心紐帶,此次戰役也是德國將無線電技術運用到極致的一次戰爭,有了無線電,軍官可以更有效的指揮戰鬥。像這樣保持著空中與陸地兩者的緊密聯繫是閃電戰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出擊,協同配合。為什麼德國在二戰後期面對美國的時候,閃電戰就失去了原有的架勢,原因還是美國的空軍比德軍厲害,完全制約了德軍的空中力量,空陸聯動的體系也就被打破了。
四、波蘭的戰鬥意志也值得我們學習。波蘭人雖然知道自己抵擋不住敵軍的飛機大炮,任然頑強抵抗,這還是十分讓人敬佩的。9月28日,波蘭的最後一道防線被德軍的飛機大炮轟爛,首都華沙淪陷。此時的波蘭廣播一直沒有停播,它不斷放著波蘭的國歌:「勇敢的波蘭人,永遠頑強,永遠頑強,拿起刀吧,勇敢的波蘭人,只要有一口氣,波蘭就不會亡」。在首都華沙被佔領以後,各地的軍隊沒有放棄,還在以遊擊戰的形式拼命的抵抗。在二戰全面爆發以後,他們奔赴到各個戰區,加入到各個反德的隊伍裡,在槍林彈雨的淹沒下,奉獻著自己的熱血與生命。
五、德軍雖猛,卻還是有一定的缺陷。閃電戰確實厲害,德軍也獲得了勝利,但是在這場戰鬥裡,德軍的表現還是有不太完美的地方。德國的軍官不愧是領袖,各個喜歡打頭陣,衝在士兵的前面然後壯烈犧牲。德軍軍官傷亡率很好,就是這個原因。有二戰的數據分析可以表明,德軍的領導者們傷亡率排在整個二戰參戰國最前列,然而往往就是軍官的負傷會影響整個戰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