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國內運動科技公司Keep宣布已於去年年底完成3.6億美元F輪融資,由軟銀願景基金領投,高瓴資本、高都資本跟投,GGV紀源資本、騰訊、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時代資本以及BAI資本等老股東也繼續追投。
距離8000萬美元E輪融資剛過去半年,這輪Keep投後估值已經翻倍來到20億美元,進一步鞏固了運動健康領域的獨角獸地位。
領投方軟銀願景基金管理合伙人陳恂表示:"隨著收入提升和健康意識加強,我們相信健身已經成為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Keep深耕家庭健身領域,持續的數據積累和產品迭代為新一代消費者打造了精細化的運動體驗和多元化的健身場景。在其成熟的會員電商商業模式之外,公司近期也推出了直播課和智能硬體等新產品。"
Keep已經走過快7個年頭,路途並非一帆風順,為何2020年成為他們高歌猛進的一年,有何關鍵性突破和升級,是時候重新理解這家健身獨角獸了。
群雄逐鹿,數位化、智能化被正名的一年
2020年是家庭健身和數位化被正名的一年。而據我們長期觀察,所有智能健身,當下都可以拆解為硬體、內容和場景的組合,三者缺一不可。放到家庭健身領域亦是如此。
先看硬體,目前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交互屏幕健身設備"。交互屏幕即用戶接收課程內容的介質,電腦、手機、電視、平板電腦、健身鏡都是形式之一。健身設備則指用戶鍛鍊過程中用到的設備設施,例如瑜伽墊、啞鈴、跑步機、動感單車。
近年來冒頭的新玩家都是基於交互屏幕,其中既包括小米、華為和蘋果這樣硬體起家但兼具軟體的科技巨頭。也有Peloton、Mirror和FITURE這樣自帶新型屏幕和作業系統的明星初創公司。相應的,傳統健身器械製造商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智能化改造。
再看內容。中國成熟的供應鏈生產能力使得硬體設備的製造越來越便捷,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可能更多在內容層面。說到底,讓中國人為健身付費並不難,難的是持續付費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