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發光是因為核聚變,為什麼它不像氫彈瞬間爆炸並燃燒殆盡?

2020-10-30 科學黑洞

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的支持,地球上數百萬個物種的生存繁衍,能量來源是關鍵。不同物種都處在食物鏈之中,能量從植物類開始一級級向上傳遞,構成能量金字塔模型。


而植物主要是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固化」,支持地球生命的生存,因此從本質上來說太陽是萬物之源,否則生命很難出現和繁衍壯大。

太陽是一顆普通的黃矮星,根據太陽質量天文學家預估模型,太陽有100億年的壽命,目前已經過去了50億年。恆星的演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的數千萬年,長的數百億年甚至更久,這主要跟恆星的質量有關。恆星質量越大壽命越短,質量越小壽命越長。


恆星演化到生命後期會有三種結局: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而太陽在50億年以後將會變成白矮星,也是緻密星的一種。恆星之所以發光發熱,是由於內部在進行著核聚變有質量損失,這些損失的質量按照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轉換為能量釋放出來。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人類目前對於核聚變的應用主要是在武器裝備上,也就是威力巨大的氫彈,氫彈爆炸瞬間就可以完成,那麼太陽內部的核聚變為什麼可以一直持續著進行100億年,而不是瞬間完成能量釋放過程?


太陽形成於50億年前的原始星雲,那是上一代恆星殘留下的物質或者說是星際空間中聚集氣體分子,主要是氫氣和氦氣。整片原始星雲繞中心高速旋轉,並且不斷的聚集到中心密度較大的區域,在外界不斷的擠壓下中心區域壓力和溫度急劇上升,達到了氫核聚變的條件,新的恆星被點燃形成。


此後剩餘的原始星雲物質,同樣的原理構成了太陽系內主要的行星以及衛星等,一些天體碎片成為小行星彗星被推離內太陽系。

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只在一定範圍內才進行,這個部分被稱為太陽內核,大約是從中心點開始達到0.2太陽半徑的位置,這個區域是溫度和壓力最高的地方,同時也是太陽核聚變發生的地方。


太陽在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下,有一個向內得力,不斷地擠壓著太陽核心產生高溫高壓環境,溫度高氫核運動的快,壓力高氫核碰撞機率增加,這樣的環境中氫核聚變速率會加快。當太陽內部核聚變的速率加快,會向外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個時候會產生一種向外膨脹的力。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想像成太陽的「呼吸」,當膨脹起來之後內核壓力減小核聚變速度就降了下來。

這個時候自身的塌陷作用繼續向內施壓,又開始新一輪的「呼吸作用」,因此可以說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都是可控的,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過程,因此不會發生像氫彈那樣瞬間引爆燃燒殆盡。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太陽的質量太大了,內部的氫核每秒鐘消耗6億噸,聚變成5.95億噸的氦核,損失的500萬噸質量全部按照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轉換為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出去。其實這個過程也就類似於氫彈的瞬間爆炸,但是太陽質量太大了,就類似於無數個瞬間的疊加,那麼完全反應也需要漫長的時間。


隨著內核處核聚變的不斷進行,氦核的積累越來越多,當達到一定程度氦也會被點燃,發生氦核的聚變,生成氧和碳等,這個過程稱為氦閃,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太陽走入生命末年之前會經歷這個過程,最後太陽將會變成一顆緻密的白矮星,內部的反應幾乎停滯了。

太陽的青壯年時期就是人類發展的最好時間,未來進入老年時期,溫度逐漸的升高,地球上或許不再宜居變成人間煉獄,人類如果不具備遠距離星際航行的能力,那麼就只能不斷的近距離向外轉移,例如火星以及土星木星的衛星上。

你認為人類文明未來最可能走向何方?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同是核聚變,為什麼氫彈爆炸連渣都不剩,太陽卻在持續燃燒
    氫彈的爆炸和太陽能持續燃燒的原因都是因為核聚變的反應才產生的,那人們會提出疑問,同樣都是核聚變,為什麼氫彈的爆炸會連渣都不剩,而太陽卻能燃燒很多年呢?原子彈爆炸從歷史中我們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向日本的兩個地方:廣島和長崎投射了2枚原子彈,原子彈的爆炸造成了很多人員的無辜死亡。
  • 同是核聚變,為什麼氫彈爆炸連渣都不剩,太陽卻在持續燃燒?
    氫彈的爆炸和太陽能持續燃燒的原因都是因為核聚變的反應才產生的,那人們會提出疑問,同樣都是核聚變,為什麼氫彈的爆炸會連渣都不剩,而太陽卻能燃燒很多年呢?太陽的核聚變從上文可以看出氫彈爆炸的先決條件之一是溫度要高,然而太陽表面的溫度為6000度,核心處的溫度高達1500萬度,這樣的溫度根本達不到核聚變反應的要求,那為什麼太陽內部能發生核聚變呢?
  • 同樣是核聚變,為什麼氫彈不能像太陽一樣持續發光和熱?
    氫彈爆炸的原理實際上是利用太陽的核聚變來完成反應,但不同之處在於太陽可以一直進行核聚變反應儘管氫彈會造成廣泛的破壞,但氫彈也會因爆炸而失去作用。與可以永遠存在的太陽不同,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而太陽仍然可以繼續發光和熱50億年。
  • 太陽和氫彈一樣是核聚變反應,它怎麼能夠維持46億年而不瞬間爆炸
    氫彈是人類製造出的威力巨大的核武器。我們在一些關於氫彈爆炸的資料中可以領略一下氫彈爆炸的威力。例如蘇聯在1961年試爆的大伊萬氫彈是人類歷史上製造的最大規模的爆炸。它爆炸產生的火球半徑達4600米,產生的蘑菇雲寬約40公裡,高約64公裡。
  • 同樣都是核聚變反應,為什麼氫彈瞬間爆炸,太陽卻能維持100億年
    氫彈是人類製造出的威力巨大的核武器。我們在一些關於氫彈爆炸的資料中可以領略一下氫彈爆炸的威力。它的爆炸主要是利用了氫的同位素(氘、氚)的核聚變反應。這個過程中氫彈釋放能量實在是大得令人恐懼。氫彈爆炸我們發現太陽內部也在進行著和氫彈一樣的核聚變反應。氫彈爆炸那幾乎是瞬間的事情。
  • 太陽和氫彈都是核聚變,為什麼太陽不會像氫彈一樣爆炸?
    我們知道太陽和氫彈都是核聚變的原理,那麼為什麼氫彈會直接爆炸,而太陽卻不會像氫彈一樣爆炸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核聚變的原理。所謂的核聚變,指的是讓多個原子核互相碰撞,並使這些原子核產生聚合作用的過程,它們在生成更重的原子核的同時,會由於質量虧損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 太陽也是核聚變,為什麼不像氫彈一樣瞬間炸完,能燃燒一百億年?
    這是一個非常能迷惑人的話題,因為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就是傳說中人類不該擁有的、隱藏在原子核中的聚變能!威力最大的氫彈「沙皇炸彈」用的就是氚氘核聚變,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島,人類歷史上最為耀眼的一道閃光閃過,似乎要撕裂宇宙,總重量達到27噸沙皇炸彈中大量核聚變裝藥中蘊含的核能瞬間釋放出5800萬噸TNT的能量,衝擊波在短時間內橫掃上數百千米半徑內的一切!
  • 為什麼氫彈一點就炸,太陽的核聚變卻如此穩定?
    也正是因為如此,太陽的燃料看似無窮無盡,燃燒了幾十億年,也仍然非常耀眼。氫彈氫彈就是人類所實現的不可控的核聚變,因此從本質上來說點燃氫彈的過程就是一個核聚變的過程。太陽的核聚變太陽核心的溫度是15,000,000K,也就是約為1500萬攝氏度。那為什麼地球的氫彈卻需要上億攝氏度的溫度才能爆炸呢?
  • 太陽發生核聚變,為什麼沒像氫彈一樣炸掉?科學家:其實不一樣
    氫彈,它本身利用的是原子的核聚變反應。而人類所熟悉的太陽,也是在利用核聚變反應向外輻射能量。 所以有些人才會把太陽稱之為是巨型的氫彈。那麼就有些人就對此提出了疑問,為什麼氫彈會在一瞬間就產生爆炸,而太陽卻可以存在那麼長時間?為什麼太陽不會一瞬間爆炸掉呢?
  • 同樣是核聚變,為什麼太陽能夠燃燒數百億年,可氫彈一下就炸了?
    正因如此,人類對於太陽的研究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從古代的日心說到現在,人類已經基本上搞懂了太陽燃燒的原理,但也有疑惑:同樣是核聚變,為什麼太陽能夠燃燒數百億年,而氫彈一下就炸了?它的核聚變是極緩慢極穩定的,這就讓它可以持續地向宇宙散發光和熱。
  • 同樣是核聚變反應,為什麼太陽沒有像氫彈那樣一下子全炸了?
    氫彈也屬於核武器的一種,它主要是利用氫的核聚變反應形成爆炸的一種殺傷性武器。而太陽的燃燒同樣是由核聚變反應所引起的,四個氫原子核通過核聚變反應產生一個質量更重的氦原子核,從而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以此來維持太陽的燃燒。那麼,為何太陽內部發生核聚變反應時沒有像氫彈那樣一下子全炸了呢?
  • 同樣是核聚變,氫彈爆炸只是一瞬,為何太陽卻能燃燒百億年?
    比方說在一次工業革命中,人類發明了蒸汽機,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也研究過太陽的能量來源,但是研究來研究去只得出了太陽的能量來源不是煤炭的結論。這以後人們一直為了太陽的能量來源爭論不休,直到核物理學的誕生以及進步,人們才知曉太陽是利用核聚變反應燃燒的。
  • 同樣是核聚變,為什麼太陽能夠燃燒數百億年,而氫彈一下就炸了?
    太陽能夠持續百億年的核聚變反應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引力」來維持的,而太陽最終會熄滅也是因為「自身的引力不足」導致的。那就是咋回事呢?太陽的核聚變反應這件事要從太陽的形成說起。舉個例子,氫彈也是氫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但是要引爆氫彈其實很難,因為這需要1億度的溫度,為了能夠引爆氫彈,科學家用到的辦法是先引爆一顆原子彈,原子彈可以提供氫彈反應的溫度條件,當原子彈被引爆後,氫彈才會跟著引爆。
  • 太陽就是一個超級「氫彈」,為何沒有像氫彈那樣瞬間爆炸?
    我們通常所說的太陽發光發熱來自核心的核聚變,其實太陽的核聚變與人類製造的氫彈本質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太陽的核聚變並不像人類製造的氫彈那樣猛烈,而是非常溫和的。事實上太陽核聚變釋放能量的效率甚至比人體輻射熱量的效率還要低,只不過太陽質量和體積非常巨大,所以才能向太空中釋放超乎想像的能量。
  • 氫彈和太陽都是核聚變反應,為什麼太陽不會像氫彈一樣爆炸?
    引言:在物質能量中,粒子反應產生的能量是最為豐富的,無論是核裂變還是核聚變都可以產生大量的能量,因此粒子反應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領域,現在的核電站一般都是核裂變產生能量,不過太陽卻是通過核聚變產生能量的,這與氫彈的核聚變反應類似,但是氫彈的核聚變反應是不可控的,太陽核聚變反應卻是可控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太陽是可控核聚變嗎?不然的話為什麼不會爆炸?
    事實上,在茫茫宇宙中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核聚變,時刻進行著核聚變的天體被人們稱之為恆星!太陽便是這樣的天體!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已經持續了近50億年,而且在未來大約50億年內仍將繼續。太陽將在這種穩定的核聚變下「燃燒」完自己的生命,然後膨脹成為紅巨星,再坍縮成為白矮星,最後完全冷卻,消失在黑暗中!
  • 同樣是核聚變,為何太陽能燃燒100億年,而氫彈頃刻間就炸完了
    自此之後人類終於進入了核時代。而到如今,早就已經不只有美國一個國家擁有核武器了,包括我們中國也成功研發並爆破了核武器,特別在原子彈的基礎上還研發出了氫彈。相比較原子彈而言,氫彈的爆炸威力更巨大。氫彈的爆破原理其實就是利用太陽的核聚變來完成的。但不同的是,太陽能夠無時無刻不進行著核聚變反應,可是地球上的一顆氫彈在引爆的同時就會慢慢的消失。
  • 太陽既然是核聚變反應,為什麼不像氫彈一樣瞬間炸完?
    ,促使原子產生核聚變從而加速了太陽的形成。太陽是個特別活躍的天體,它的內部始終發生著劇烈的核反應,從中心到0.25太陽半徑是太陽發射巨大能量的真正源頭,也稱為核反應區。也就是從這裡,太陽核心處的溫度高達1500萬度,壓力相當於3000億個大氣壓,隨時都在進行著四個氫核聚變成一個氦核的熱核反應。
  •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發熱?
    太陽表面是一個熾熱的氣體星球,表面溫度高達6000度,中心溫度可達1500萬度。核聚變在地球上,我們會看到一個物體如果燃燒的話,會產生光和熱,它的燃燒是屬於一種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可燃物,助燃物,著火點,氧氣等。我們見到太陽的燃燒也是需要一定的媒介嗎?
  • 為什麼太陽的核聚變反應,不是一瞬間全部爆炸,而是持續發生的?
    為什麼太陽的核聚變反應,不是一瞬間全部爆炸,而是持續發生的?太陽每日都在為地球提供光和熱,正是因為太陽所帶來的能量,才讓地球從一個光禿禿的球體變為了生命遍地的美麗星球,所以生命體根本無法離開太陽。相信很多人都了解過原子彈,其中運用的物理原理就是核聚變,而太陽上有無數的粒子正在發生核聚變,相當於無數的大型爆炸正在太陽上發生,而這些都會散發出巨大的能量,變為宇宙輻射,散播到宇宙之中,穿越遙遠的距離到達地球,將這些能量帶給了地球。不過,這個核聚變並非是一瞬被全部引爆,而是持續不斷的發生變化,究竟是什麼可以讓它持續如此長的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