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李正
近日,隨著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完成入網工作,北鬥三號全球衛星系統全球組網工作完美收官,這也意味著北鬥導航系統將正式提供全球服務,其廣泛的用戶群將會因此受益。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中國大部分智慧型手機都已經運用了北鬥系統,而之所以用戶感受不到,主要是因為目前手機通常以GPS(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代替表示了所有導航系統。
通信專家、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鬥導航系統的用戶群十分廣泛,民用智慧型手機當中,大部分安卓機都是支持北鬥導航系統的。
據項立剛介紹,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在使用衛星導航定位功能時,沒有辦法簡單的區分使用的是哪個導航系統提供的定位服務,有可能是北鬥導航提供的,也有可能是美國GPS提供的,甚至有可能是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提供的。
「因為目前民用手機對於全世界的主要導航系統都是支持的,通常是在區域內,哪個導航系統的信號接收更好,就自動使用該導航系統,這種選擇是手機自動識別的,手機內部都有對應的天線和晶片。」項立剛進一步表示,相比其他導航系統,北鬥導航系統在民用方面的優勢並不那麼突出,但是對於非民用方面,要好於其他導航系統。
例如北鬥導航系統可以讓信息通過「短報文」的形式進行傳遞,這一功能需要特殊的終端設備完成,民用手機是無法做到的,而在非民用方面十分有價值,先進性很強。
在降雨比較多的地區,部分地方會出現塌方等地質災害,需要對土地的位移進行監測,很多時候靠人力監測是不現實的,這個時候就可以靠定位設備完成工作。如果使用美國提供的GPS定位系統,其開放的民用定位精度誤差可能會達到10米,無法做到對5釐米位移的精準監測和及時預警,而如果用我國發明的北鬥導航設備,就可以達到釐米級的監測。
「最近有部分災害預警,就是運用了北鬥導航系統對土地位移進行監測,提早發現問題,及時通知。像這樣相關的,需要精準定位的體系還有很多,我們以前無法實現,現在通過北鬥導航系統就可以得到有效解決。」項立剛說。
(編輯 於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