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樹巖
編輯 | Annie 排版 | Janice 設計 | Naya
閱讀信息📕
難度:★★★☆☆ 類型:案例交流 字數:3,732
近年來,隨著功能醫學專業教育的不斷推廣,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開始應用功能醫學幹預慢性病患者。在這一過程中,專業的醫療人員和患者都經歷過不同的問題,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今天我以三個功能醫學臨床實踐例中出現的問題與大家分享,相信這些經驗與教訓對每一個臨床醫生和患者來說都非常寶貴,希望給大家以啟發。
7歲,女孩,幼年型類風溼性關節炎、肺炎支原體感染
主訴:反覆關節酸痛1年餘。
病史:患兒在1年前出現關節酸脹、疼痛,初為腳腕酸痛,休息後好轉。11個月前再次出現上述症狀。當地醫院診斷「附著點炎症相關關節炎」,應用生物製劑及免疫抑制劑甲氨蝶呤(皮下注射)。後在上海同濟醫院診斷「幼年型類風溼性關節炎、支原體感染」。10個月前開始應用功能醫學飲食及功能性營養素幹預,並繼續應用免疫抑制劑。2個月前又一次發熱,複查MRI顯示關節基本無發展,無關節炎症狀。
既往史:反覆呼吸道感染,應用抗生素;食慾好,大便不成型,間斷出現口腔潰瘍;反覆溼疹。
家族史:無遺傳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家族史。
10個月前也就是孩子剛確診不久,孩子家長在微信群裡接觸到了一些熱愛功能醫學的營養師,以及一起討論病情並尋找方法的患者,通過在群裡獲得的消息,孩子家長選擇了一系列功能醫學檢測,也開始進行功能醫學指導下的飲食和功能性營養素幹預。
甲基化功能:MTHFR基因C677T純合子突變,MTRR A66G雜合子突變。
移除飲食:戒斷奶蛋面及慢性敏感食物;
臨床藥物治療:甲氨蝶呤、美能、白芍;
依據功能醫學檢測給予的功能性營養素幹預方案。
患兒家長來診所就醫,我們將孩子的臨床檢測報告進行歸納,問題如下:
營養不良:功能醫學幹預時要考慮兒童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除了維持生理平衡外,還要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肌肉在人體中進行代謝產生肌酐,它是每天都會生成的,主要有從食物中攝取和自體合成兩種來源,如果存在營養不良,特別是蛋白攝入不足,會導致肌酐下降。此外,γ穀氨醯基轉移酶參與穀胱甘肽代謝,在蛋白攝入不足時,該指標降低。由於過度強調移除飲食,而沒有給患兒提供健康的可替換飲食,導致蛋白不足。
炎症水平高:血小板、鐵蛋白升高與炎症水平升高有關。
重金屬超標:頭髮檢測的重金屬無法代表身體組織中重金屬的水平,複查重金屬尿液鰲合實驗(見下圖),提示患兒砷、鉛、汞超標。重金屬超標會引起免疫損傷,導致炎症。
移除飲食的同時,要保證兒童生長需要的蛋白和基礎營養;
尋找生活中的環境毒素,從源頭減少重金屬的接觸;
給予功能性營養素修復肝臟和腸道,再進行重金屬鰲合。
「我的艱苦奮鬥」——這是一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與疾病抗爭時自己的描述。患者從2011年到2020年間患自身免疫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她接觸到功能醫學並和一群喜歡功能醫學的朋友一起學習,相互幫助,與疾病做鬥爭。
主訴: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9年
病史:患者在9年前(23歲)出現皮疹,確診為亞急性紅斑狼瘡。結婚五年一直未孕,去年11月份第一次懷孕,因胎停流產。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查後,診斷紅斑狼瘡合併抗磷脂症候群、胰島素抵抗、甲狀腺功能減退。發病時間線見下圖。
家族史:父親:自感體弱;母親:高血壓
月經:孕1產0,40天胎停育,流產後繼續西藥治療半年,自感浮腫,增重20斤。
12歲初潮,15歲左右開始痛經。
既往史:念珠菌感染導致陰道潰瘍,有豆腐渣狀白色分泌物。
西醫治療,後停藥;
間斷中醫治療;
進行移除飲食及生酮飲食幹預,自行功能醫學調理。
患者在微信群裡與病友之間學習討論功能醫學,並進行自救,經過一段時間的幹預,卻發現臨床免疫指標呈現加重趨勢,此外,患者希望可以成功受孕,但出現流產,因此她希望尋求功能醫學醫生的幫助,進行系統規律治療。本案例在既往治療幹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未嚴格遵從醫院臨床治療。對於自身免疫病而言,靶器官的損傷更要儘量避免,患者有狼瘡性腎炎,但患者並沒有嚴格遵醫囑執行臨床醫生給予的免疫抑制劑治療。患者潛意識裡把臨床治療與功能醫學相對立,過度恐懼藥物的副作用。我們在和患者交流中告訴她,在疾病進展期,藥物治療對目前的過度免疫獲益最多,在此基礎上,功能醫學幹預再幫助祛除疾病的內環境,減少藥物副作用,因此,臨床藥物治療與功能醫學幹預不但不矛盾,而且「一加一,效果大於二「。
患者在功能醫學幹預過程中,把學習到的理論基礎知識,全部應用於自身,累積了過多的營養元素,但實質上沒有針對機體的個性化靶點。
只注重營養素的補充,沒有就腸道殺菌、重金屬超標等作針對性的幹預。
功能醫學下一步幹預方向:
建立良好生活節律;
尋找生活中的環境毒素;
肝腸修復後,重金屬鰲合。
目前患者正在進行重金屬鰲合治療,我們將繼續跟蹤後續治療結果,日後與大家分享……
案例3:從橋本到類風溼——
「如果成功有捷徑,一定是那條最慢的路「
女性,37歲,2018年因橋本就診
主訴:嚴重失眠半年
一般情況:
功能醫學幹預第一個月的效果非常好,患者的疲勞感、便秘好轉,但2月餘後自感效果太慢,暫停了功能醫學幹預方案,患者開始自行學習《橋本氏甲狀腺炎90天復原計劃》等自身免疫病相關書籍,並按照書上的方案進行自我幹預,同時給國外的醫生和實驗室發郵件尋求幫助,並按照國外醫生的方案進行幹預……
2019年患者關節疼痛明顯,診斷類風溼關節炎,醫院給予帕夫林、羥氯喹、樂松等,患者因擔心副作用而未服藥,繼續自行調整飲食。近半年出現手部腫脹,晨僵症狀明顯,開始規律服用帕夫林,通過自行服用營養素調理後,自覺晨僵有時緩解。另外,患者診斷類風溼後疲勞感明顯,自覺吃水果後容易發生腹脹、便秘。
患者再次來就診功能醫學,檢測結果如下:
1.線粒體功能不良 無法有效代謝碳水化合物與脂肪。
這個結果非常令人不可思議!患者應用的各種功能性營養素中含有大量維生素B族,為什麼有機酸代謝反而提示維生素B族不足?
3.肝臟及腸道菌群輕度失衡 貌似沒有太嚴重的生理失衡。
由於患者調理了兩年,但仍有消化系統的腹脹等症狀,有機酸顯示結果與症狀不相符合,我們給患者做了腸道宏基因檢測,結果發現患者腸道菌群豐度太低,其中雙歧桿菌明顯佔優勢,通過詢問病史發現,患者自行進行功能醫學幹預時曾大量服用雙歧桿菌,而沒有考慮到益生菌的補充需考慮菌群的豐度變化。
功能醫學幹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腸道菌群豐度低,儘管腸道裡有益菌佔優勢,也無法維持平衡的免疫。
過度的飲食限制也是腸道菌群豐度低的原因之一。患者嚴格限制自身慢性敏感飲食,同時把《橋本氏甲狀腺炎90天復原計劃》一書中提到的所有食物全部戒斷,導致了腸道菌群豐度下降。
每位患者的病因都不近相同,幹預方向也不同。該患者在既往幹預中,以飲食和腸道菌群為重點,而其重金屬超標或許是一個重要病因,但在過去2年間,患者沒有給予針對性幹預。
中國有一句成語「過猶不及「——功能醫學幹預是希望還原生理失衡,而不是製造新的失衡!
功能醫學下一步幹預方向:
重建飲食平衡——飲食豐度決定腸道菌群豐度;
平衡壓力;
鰲合重金屬。
目前剛剛開始治療……
總結
功能醫學幹預中會遇到不同問題,大家需引以為戒,以動態的、整體的、個性化的全人觀貫徹始終。脫離一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幹預方案並沒有絕對地「對」與「錯」,「過猶不及「會讓原本處於疾病中的患者「雪上加霜」,對醫生來講一小步錯誤,對患者或是巨大的損傷,畢竟對於患者來說「有多少彎路可以重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