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21點30分,享譽江海的著名老詩人、老報人陳白子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4歲。
(陳白子先生生前照)
陳白子先生1952年從南通市總工會宣教部調入《南通市報》社,除了文革停刊的幾年,他直到退休之前一直在報社工作,是新聞工齡最長的老報人之一。他撰寫過大量的作品,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文學青年,在南通詩壇享有崇高的威望。2006年,在他歡度80大壽之際,他的60多位學生和詩友紛紛撰文作詩,給他出了一本20多萬字的《詩意人生》。
這篇原題為《絢麗的人生之歌》的序文,是上世紀50年代下葉曾擔任南通日報社黨組書記、總編輯,後來擔任過中共南通市委書記的朱劍同志生前為《詩意人生》所作,原文較長,編者做了節選。另外一篇《陳白子的趣聞雅事》為江蘇電視臺原臺長蘇子龍所寫,上世紀60年代初,他也曾在南通日報社和陳白子先生共事多年,結下了深厚友情。重新推送此文,深切緬懷德高望重的老詩人。
【朱劍敘說的白子往事】
陳白子和朱劍(左一)等在一起
我與白子同志出生於同一年代,他比我長一歲,在同一個城市裡相處交往已長達半個多世紀。上世紀50年代下葉,曾在《南通日報》共事多年。白子同志自1952年從南通市總工會調至《南通市報》(後改刊《南通日報》)至今,從未「轉業」,也從未擱筆過,是連續從事黨的新聞事業和文藝工作時間跨度最長的一名資深老報人。1999年在喜迎中國第一個記者節之際,他曾被推舉為南通新聞界新老報人的代表而光榮「上鏡」。我與他還有一段詩歌情緣,即1989年白子出版第一部詩集《青藤頌》,約我題寫了書名。《青藤頌》獲南通市首屆文藝創作二等獎,此後白子的作品在全國多次榮獲一等大獎。
從與白子長期相處相知和他的創作成果中,我對他最深刻的印象是兩句話:除了弄文、做詩、交朋友之外,什麼也進不了他的生活圈子;除了愛黨、愛國、愛人民之外,什麼也進不了他的思想境界。由於有了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的內在潛質與獨特氣質,一旦與情感之花融匯迸發,必可醇化為美好的自成一體的詩詞歌賦。這大概正是白子在多年的文藝工作中獨以其詩人桂冠傲立於江海文壇的精神內核吧。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新聞生涯中,白子同志做過記者、編輯、文藝科主編等,社會兼職亦多,致使他所接觸的生活相當廣泛,特別是由於深深紮根於廣大勞動人民群眾之中,浸潤於深厚的江風海韻之源,所以他從厚實的積累中,提煉出的詩題文意頗為深刻而鮮明。近些年白子的作品在融入多種詩歌風格的同時,始終堅持著主旋律不變。這在《詩意人生》這本書中的一組自選詩裡體現得尤為明顯。
白子詩歌創作中多元化、多樣化的精品力作,留存在我心中久久地揮之不去的尚有三類詩篇:一是詠月的,二是贊鳥的,三是頌牛的。古往今來,詩人望月抒懷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不過,白子的賦月二首,卻非同於常見的「冷月」、「清輝」、「疑是霜」那樣的悽然沉寂,而是讓人感到他那烈火似的情懷裡有股強大熱流在「花前月下」奔湧。
其一《上弦·月中藕》寫於1997年中秋節,時值黨的生日又值香港回歸,因此,在詩人心目中這百年一遇的雙喜大慶乃是「天人合一的精典」,就連「嫦娥也亮出上弦/多少多情的藕笛齊奏」!一掃歷來的「冷色調」,但依然不失「月華」賦予的靜美。此詩的下半闋則是期盼臺灣回歸,詩人深情地表達:「母親上五嶽召喚/兩岸急流應和」!而當今的臺島兄弟姐妹卻深陷於「蟋盆」之中「苦吟如鐵」!何等動人魂魄。「上弦」象徵著祖國的統一是任何逆流也阻擋不了的。
另一首《下弦·休閒鐮》取材於農業,藉助月到下旬,半彎月牙掛在夜空,從詩人想像中引發的多層變幻,先變為「鐮刀」,又變為「漁舟」,再變為「豎看似醒橫看若醉」,如此幽美的詩情、詩趣,最終輕輕落題於:「夢裡也在/搶種搶收」!我讀這首詩所引申的聯想,是一位耄耋老詩人為充實偉大民族的詩歌寶庫,披星戴月,正忙於「只爭朝夕」地奮力筆耕。這兩首詩雖短,但外延的張力卻很大。
我國是一個享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詩歌王國。但,歷來的詩人大都安貧樂道。白子也不例外。近些年常有機會去白子家訪談,他的居住條件又何曾「舊貌換新顏」?他和老伴曹翠華僅住60多個平方米的「蝸居」。文化人少不了書櫥,但白子家連書櫥也無「容身之地」。有一次我女兒曉丹去他家,說「他家裡的水果好多呀」!其實,絕大部分書籍他不得不用「水果紙箱」裝著。書籍的營養比水果高多了。一張舊沙發用了三十多年,至今還在迎候著來自各方的文朋詩友。今年盛夏大熱,這位年邁的老先生卻整天騎著一輛自行車,為文友們出書、座談、撰文,在「新世紀大道」上辛勤奔波。不久,終於病倒住院,卻又秘不示人,這是他考慮到不該驚擾了一大片。
(陳白子與相濡以沫七十載的愛人曹翠華)
所有這一切,令我想起白子曾以多首詩寫「牛」,他是實實在在地在詠嘆並踐行著魯迅先生的「孺子牛精神」:「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他從年青時起患有慢性支氣管擴張症,易咯血。許多文友在文章中記下了「老師一邊咯血,一邊寫作」的感人情景!他的詩是認認真真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是的,白子的八十年就是這樣一曲生動的歌,就是這樣一組絢麗的詩,這不是完整的真善美是什麼?
【子龍筆下的白子雅事】
白子先生已年逾九旬。不過我總覺得他不像。他那鵝卵型臉龐上的笑魘依然那麼燦爛。
我特別欣賞白子的笑,那不僅是眉目和唇間的局部的笑,而是一臉的笑,真誠的、童稚般的本性的自覺流露,頑強的生命力、旺盛的創作欲和不老的心態的真實體現。
我與白子相識40多年。他雖然是店員出身,卻文採風流。他的詩大都來源於生活,而他對生活的觀察又有他獨到的視角。在他八十壽誕的時候,想起了朋友們談起的他生活中的一些趣聞,和我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覺得很有意思。先說幾則趣聞。
〈都是我的學生〉
有一次,報社和文聯的幾位朋友應邀到觀音山一家企業作客。去的這批人中,有報社的副總編、主任,有文聯和作協的秘書長、副主席,也有的是知名作家、記者。
入席後,白子起身,向東道主一一介紹了市裡來的客人的頭銜和姓名,然後稍停了一下,說:「他們都是我的學生。」
五人合集《五穀集》作者在狼山合影丨左起:鮑冬和、陳白子、蘇子龍、馮新民、李軍
〈吃了閉門羹〉
某次,市作協在如皋開會。陳白子是作協的副主席,會務組在下榻的賓館給他單獨安排了一個房間。晚宴後,醉眼朦朧的陳白子回自己的房間。他掏出鑰匙,摸索著插進鎖洞,可是左轉右轉怎麼也打不開。
突然,房門開了,一個女人出現在他面前。白子勃然大怒,喝問:「你是誰?你怎麼可以在我的房間裡?」說著便要往裡走。那女子堵在門口說:「是你開錯了門吧!」說罷,「砰」地一聲關上了房門。白子一愣,這才想自己的房間是在走廊的斜對面。
〈不知死活的醬鴨子〉
李松林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年過中秋節,報社採購了一批醬鴨,職工每人一隻。醬鴨,自然是經過廚師精心加工過的熟食,三歲小孩子大概都會知道的吧,可是白子不然。
松林說,那天他打電話通知白子來報社取醬鴨。白子在電話那頭問:「醬鴨是死的還是活的?」
上面這幾個小故事,文友們在和白子聚會時,每每都會戲說幾遍,有時還會不斷有新的故事補充進來,比如說他坐電梯不懂按電鈕,頭皮破了不會貼膏藥等等,每每都會樂得眾人捧腹大笑。白子本人不但不作氣,反而跟著大家一起笑,憨憨的樣子。他心裡大概在想:我怎麼會是這個樣子呢?其實,大家在講他的這些笑話時,全無損他的意思,而是覺得生活中的陳白子是太純真、太可愛了。在別人看來,白子當街盯著女人的胸脯看,也許會生出什麼非分之想,而白子看到的卻是「兩隻小兔子」,這樣地觀察生活觀察人,怎不會有好詩出來?醉眼朦朧中的陳白子突然看到房門口一個女人站在那裡,一般的人也許會笑臉相向,而白子卻是大怒,何等正氣!至於不知醬鴨之死活,說明他對日常生活常識的缺乏,但也說明他不甘被瑣事煩憂,甚至連大家津津樂道的生活福利這些值得歡呼的事情都無所謂,可見此人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是何等地高潔。他把那些作家、編輯、主編說成都是他的學生,聽起來似乎過幹誇張,有點抬高自己的意思,但一來這是一句大實話,二來從中看出他對受到過他培養幫助而成長起來的晚輩又充滿著一種自豪感。白子還有許多吃虧上當的事,以至於有些事成了他長久的心痛。提到這些事,我們的笑聲便會輒然而止,轉而為他不平起來。
與江海文壇名宿徐應佩(左四)、周溶泉(左五)等文友合影
我與白子,既是忘年之交,又有著師生般的情誼。上世紀60年代我在報社的時候,他是文藝副刊的編輯,我是跑工業的記者。但我喜歡詩歌、散文,所以每天報紙到手都是先看副刊版,因而常常看到陳白子的詩。他的詩我雖然有些讀不大懂,但卻對白子這位詩人生出許多敬仰來。當時他三十多歲,高挑個兒,白淨面皮,一舉一動瀟灑自如,像個風流才子的樣子。開始我想接近他,但他的一口道地的如皋話讓我不知所以。語言交流上有了障礙,我就試著寫詩請教,誰知他滿腔熱情地幫我修改,還鼓勵多寫。到後來,我們漸漸接觸多了,終於成了師生一般的好朋友。一晃就是幾十年。200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詩集《蟹語》,白子看了後,既欣喜又讚賞,說《蟹語》寥寥數行,卻寓意深刻,可稱「經典」。他還寫了一篇長達9000餘字的評論《追隨時代,還詩於民》,分三次在《南通日報》連載,之後不久便被《文藝報》、《文藝理論與批評》和《中華文學選刊》等中央級報刊全文轉載,引起了詩歌界的注意。2003年我籌劃出版詩文集《兩京詩話》,後來由於不慎摔了一跤,拖到2004年春傷愈後才定稿。我將書稿呈送白子請他作序,他欣然應允,竟在病中捉筆,經過三次修改,寫成了一篇3000餘字的序文。《兩京詩話》面世後,我在給白子的贈書扉頁上,寫了四句感言:「子龍寫詩話,白子作序文。相交四十年,此書可傳情。」
不久前白子因勞成疾,遵醫囑在家養病。我去他家裡看望他時,坐下不久,他拿出了一個牛皮紙袋,從裡面抽出幾份報紙。我打開一看,都是我在《江海晚報》和《南通日報》上發表的文章。他說我在外地做事,可能看不到這些報紙,便將它們收集保存起來,時間跨度三年多,現在全交給了我。我既驚訝又感動。這哪裡是那個吃過閉門羹、不知醬鴨是死活的陳白子?他分明是一個細膩、深情、樂於助人的、潔白無瑕的真君子。
【白子走了】
馮新民
白子走了
在病床上
在天福園厚澤廳
在虛幻飄渺的煙霧裡
跪拜著的淚水
已無法挽回一個人的告別
白子沒有走
在田頭鐵鋪裡
在懸湖裡
在伍老貧摸著石頭過河裡
在魚尾紋傳奇裡
在一頁頁修改了又修改
還沒有定稿的紙張裡
生命燃燒了詩歌
詩歌燃燒了生命
從一條街拾起的詩
是這條街上行走的足印
這行足印沒有終點
他的詩友他的酒友他的朋友
他的學生他的晚輩
都會記住
他的微笑他的豪爽
他的包容他的襟懷
他一擲千鈞的豪氣和友情
誰也無法用三言兩語或者千言萬語
來描述他概括他
他是一行詩
詩的內涵總是深深的海洋
這行詩
現在刻在他的墓碑上
一半寫著
他走了
一半寫著
他還在
(作者系市作家協會原主席、著名詩人)
編輯:宋捷 徐望
更多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