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文壇名宿陳白子辭世,他的詩意人生讓我們感懷不已

2021-01-07 騰訊網

3月5日21點30分,享譽江海的著名老詩人、老報人陳白子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4歲。

(陳白子先生生前照)

陳白子先生1952年從南通市總工會宣教部調入《南通市報》社,除了文革停刊的幾年,他直到退休之前一直在報社工作,是新聞工齡最長的老報人之一。他撰寫過大量的作品,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文學青年,在南通詩壇享有崇高的威望。2006年,在他歡度80大壽之際,他的60多位學生和詩友紛紛撰文作詩,給他出了一本20多萬字的《詩意人生》。

這篇原題為《絢麗的人生之歌》的序文,是上世紀50年代下葉曾擔任南通日報社黨組書記、總編輯,後來擔任過中共南通市委書記的朱劍同志生前為《詩意人生》所作,原文較長,編者做了節選。另外一篇《陳白子的趣聞雅事》為江蘇電視臺原臺長蘇子龍所寫,上世紀60年代初,他也曾在南通日報社和陳白子先生共事多年,結下了深厚友情。重新推送此文,深切緬懷德高望重的老詩人。

【朱劍敘說的白子往事】

陳白子和朱劍(左一)等在一起

我與白子同志出生於同一年代,他比我長一歲,在同一個城市裡相處交往已長達半個多世紀。上世紀50年代下葉,曾在《南通日報》共事多年。白子同志自1952年從南通市總工會調至《南通市報》(後改刊《南通日報》)至今,從未「轉業」,也從未擱筆過,是連續從事黨的新聞事業和文藝工作時間跨度最長的一名資深老報人。1999年在喜迎中國第一個記者節之際,他曾被推舉為南通新聞界新老報人的代表而光榮「上鏡」。我與他還有一段詩歌情緣,即1989年白子出版第一部詩集《青藤頌》,約我題寫了書名。《青藤頌》獲南通市首屆文藝創作二等獎,此後白子的作品在全國多次榮獲一等大獎。

從與白子長期相處相知和他的創作成果中,我對他最深刻的印象是兩句話:除了弄文、做詩、交朋友之外,什麼也進不了他的生活圈子;除了愛黨、愛國、愛人民之外,什麼也進不了他的思想境界。由於有了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的內在潛質與獨特氣質,一旦與情感之花融匯迸發,必可醇化為美好的自成一體的詩詞歌賦。這大概正是白子在多年的文藝工作中獨以其詩人桂冠傲立於江海文壇的精神內核吧。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新聞生涯中,白子同志做過記者、編輯、文藝科主編等,社會兼職亦多,致使他所接觸的生活相當廣泛,特別是由於深深紮根於廣大勞動人民群眾之中,浸潤於深厚的江風海韻之源,所以他從厚實的積累中,提煉出的詩題文意頗為深刻而鮮明。近些年白子的作品在融入多種詩歌風格的同時,始終堅持著主旋律不變。這在《詩意人生》這本書中的一組自選詩裡體現得尤為明顯。

白子詩歌創作中多元化、多樣化的精品力作,留存在我心中久久地揮之不去的尚有三類詩篇:一是詠月的,二是贊鳥的,三是頌牛的。古往今來,詩人望月抒懷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不過,白子的賦月二首,卻非同於常見的「冷月」、「清輝」、「疑是霜」那樣的悽然沉寂,而是讓人感到他那烈火似的情懷裡有股強大熱流在「花前月下」奔湧。

其一《上弦·月中藕》寫於1997年中秋節,時值黨的生日又值香港回歸,因此,在詩人心目中這百年一遇的雙喜大慶乃是「天人合一的精典」,就連「嫦娥也亮出上弦/多少多情的藕笛齊奏」!一掃歷來的「冷色調」,但依然不失「月華」賦予的靜美。此詩的下半闋則是期盼臺灣回歸,詩人深情地表達:「母親上五嶽召喚/兩岸急流應和」!而當今的臺島兄弟姐妹卻深陷於「蟋盆」之中「苦吟如鐵」!何等動人魂魄。「上弦」象徵著祖國的統一是任何逆流也阻擋不了的。

另一首《下弦·休閒鐮》取材於農業,藉助月到下旬,半彎月牙掛在夜空,從詩人想像中引發的多層變幻,先變為「鐮刀」,又變為「漁舟」,再變為「豎看似醒橫看若醉」,如此幽美的詩情、詩趣,最終輕輕落題於:「夢裡也在/搶種搶收」!我讀這首詩所引申的聯想,是一位耄耋老詩人為充實偉大民族的詩歌寶庫,披星戴月,正忙於「只爭朝夕」地奮力筆耕。這兩首詩雖短,但外延的張力卻很大。

我國是一個享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詩歌王國。但,歷來的詩人大都安貧樂道。白子也不例外。近些年常有機會去白子家訪談,他的居住條件又何曾「舊貌換新顏」?他和老伴曹翠華僅住60多個平方米的「蝸居」。文化人少不了書櫥,但白子家連書櫥也無「容身之地」。有一次我女兒曉丹去他家,說「他家裡的水果好多呀」!其實,絕大部分書籍他不得不用「水果紙箱」裝著。書籍的營養比水果高多了。一張舊沙發用了三十多年,至今還在迎候著來自各方的文朋詩友。今年盛夏大熱,這位年邁的老先生卻整天騎著一輛自行車,為文友們出書、座談、撰文,在「新世紀大道」上辛勤奔波。不久,終於病倒住院,卻又秘不示人,這是他考慮到不該驚擾了一大片。

(陳白子與相濡以沫七十載的愛人曹翠華)

所有這一切,令我想起白子曾以多首詩寫「牛」,他是實實在在地在詠嘆並踐行著魯迅先生的「孺子牛精神」:「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他從年青時起患有慢性支氣管擴張症,易咯血。許多文友在文章中記下了「老師一邊咯血,一邊寫作」的感人情景!他的詩是認認真真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是的,白子的八十年就是這樣一曲生動的歌,就是這樣一組絢麗的詩,這不是完整的真善美是什麼?

【子龍筆下的白子雅事】

白子先生已年逾九旬。不過我總覺得他不像。他那鵝卵型臉龐上的笑魘依然那麼燦爛。

我特別欣賞白子的笑,那不僅是眉目和唇間的局部的笑,而是一臉的笑,真誠的、童稚般的本性的自覺流露,頑強的生命力、旺盛的創作欲和不老的心態的真實體現。

我與白子相識40多年。他雖然是店員出身,卻文採風流。他的詩大都來源於生活,而他對生活的觀察又有他獨到的視角。在他八十壽誕的時候,想起了朋友們談起的他生活中的一些趣聞,和我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覺得很有意思。先說幾則趣聞。

〈都是我的學生〉

有一次,報社和文聯的幾位朋友應邀到觀音山一家企業作客。去的這批人中,有報社的副總編、主任,有文聯和作協的秘書長、副主席,也有的是知名作家、記者。

入席後,白子起身,向東道主一一介紹了市裡來的客人的頭銜和姓名,然後稍停了一下,說:「他們都是我的學生。」

五人合集《五穀集》作者在狼山合影丨左起:鮑冬和、陳白子、蘇子龍、馮新民、李軍

〈吃了閉門羹〉

某次,市作協在如皋開會。陳白子是作協的副主席,會務組在下榻的賓館給他單獨安排了一個房間。晚宴後,醉眼朦朧的陳白子回自己的房間。他掏出鑰匙,摸索著插進鎖洞,可是左轉右轉怎麼也打不開。

突然,房門開了,一個女人出現在他面前。白子勃然大怒,喝問:「你是誰?你怎麼可以在我的房間裡?」說著便要往裡走。那女子堵在門口說:「是你開錯了門吧!」說罷,「砰」地一聲關上了房門。白子一愣,這才想自己的房間是在走廊的斜對面。

〈不知死活的醬鴨子〉

李松林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年過中秋節,報社採購了一批醬鴨,職工每人一隻。醬鴨,自然是經過廚師精心加工過的熟食,三歲小孩子大概都會知道的吧,可是白子不然。

松林說,那天他打電話通知白子來報社取醬鴨。白子在電話那頭問:「醬鴨是死的還是活的?」

上面這幾個小故事,文友們在和白子聚會時,每每都會戲說幾遍,有時還會不斷有新的故事補充進來,比如說他坐電梯不懂按電鈕,頭皮破了不會貼膏藥等等,每每都會樂得眾人捧腹大笑。白子本人不但不作氣,反而跟著大家一起笑,憨憨的樣子。他心裡大概在想:我怎麼會是這個樣子呢?其實,大家在講他的這些笑話時,全無損他的意思,而是覺得生活中的陳白子是太純真、太可愛了。在別人看來,白子當街盯著女人的胸脯看,也許會生出什麼非分之想,而白子看到的卻是「兩隻小兔子」,這樣地觀察生活觀察人,怎不會有好詩出來?醉眼朦朧中的陳白子突然看到房門口一個女人站在那裡,一般的人也許會笑臉相向,而白子卻是大怒,何等正氣!至於不知醬鴨之死活,說明他對日常生活常識的缺乏,但也說明他不甘被瑣事煩憂,甚至連大家津津樂道的生活福利這些值得歡呼的事情都無所謂,可見此人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是何等地高潔。他把那些作家、編輯、主編說成都是他的學生,聽起來似乎過幹誇張,有點抬高自己的意思,但一來這是一句大實話,二來從中看出他對受到過他培養幫助而成長起來的晚輩又充滿著一種自豪感。白子還有許多吃虧上當的事,以至於有些事成了他長久的心痛。提到這些事,我們的笑聲便會輒然而止,轉而為他不平起來。

與江海文壇名宿徐應佩(左四)、周溶泉(左五)等文友合影

我與白子,既是忘年之交,又有著師生般的情誼。上世紀60年代我在報社的時候,他是文藝副刊的編輯,我是跑工業的記者。但我喜歡詩歌、散文,所以每天報紙到手都是先看副刊版,因而常常看到陳白子的詩。他的詩我雖然有些讀不大懂,但卻對白子這位詩人生出許多敬仰來。當時他三十多歲,高挑個兒,白淨面皮,一舉一動瀟灑自如,像個風流才子的樣子。開始我想接近他,但他的一口道地的如皋話讓我不知所以。語言交流上有了障礙,我就試著寫詩請教,誰知他滿腔熱情地幫我修改,還鼓勵多寫。到後來,我們漸漸接觸多了,終於成了師生一般的好朋友。一晃就是幾十年。200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詩集《蟹語》,白子看了後,既欣喜又讚賞,說《蟹語》寥寥數行,卻寓意深刻,可稱「經典」。他還寫了一篇長達9000餘字的評論《追隨時代,還詩於民》,分三次在《南通日報》連載,之後不久便被《文藝報》、《文藝理論與批評》和《中華文學選刊》等中央級報刊全文轉載,引起了詩歌界的注意。2003年我籌劃出版詩文集《兩京詩話》,後來由於不慎摔了一跤,拖到2004年春傷愈後才定稿。我將書稿呈送白子請他作序,他欣然應允,竟在病中捉筆,經過三次修改,寫成了一篇3000餘字的序文。《兩京詩話》面世後,我在給白子的贈書扉頁上,寫了四句感言:「子龍寫詩話,白子作序文。相交四十年,此書可傳情。」

不久前白子因勞成疾,遵醫囑在家養病。我去他家裡看望他時,坐下不久,他拿出了一個牛皮紙袋,從裡面抽出幾份報紙。我打開一看,都是我在《江海晚報》和《南通日報》上發表的文章。他說我在外地做事,可能看不到這些報紙,便將它們收集保存起來,時間跨度三年多,現在全交給了我。我既驚訝又感動。這哪裡是那個吃過閉門羹、不知醬鴨是死活的陳白子?他分明是一個細膩、深情、樂於助人的、潔白無瑕的真君子。

【白子走了】

馮新民

白子走了

在病床上

在天福園厚澤廳

在虛幻飄渺的煙霧裡

跪拜著的淚水

已無法挽回一個人的告別

白子沒有走

在田頭鐵鋪裡

在懸湖裡

在伍老貧摸著石頭過河裡

在魚尾紋傳奇裡

在一頁頁修改了又修改

還沒有定稿的紙張裡

生命燃燒了詩歌

詩歌燃燒了生命

從一條街拾起的詩

是這條街上行走的足印

這行足印沒有終點

他的詩友他的酒友他的朋友

他的學生他的晚輩

都會記住

他的微笑他的豪爽

他的包容他的襟懷

他一擲千鈞的豪氣和友情

誰也無法用三言兩語或者千言萬語

來描述他概括他

他是一行詩

詩的內涵總是深深的海洋

這行詩

現在刻在他的墓碑上

一半寫著

他走了

一半寫著

他還在

(作者系市作家協會原主席、著名詩人)

編輯:宋捷 徐望

更多熱點

相關焦點

  • 凱爾特人名宿吉姆-羅斯科託夫逝世
    北京時間12月3日,美聯社消息,前凱爾特人名宿球隊發言人稱羅斯科託夫是當地時間周二辭世的,享年85歲,去世的原因尚未公布。他是唯一一位退役球員暱稱——「Loscy」,而非球衣號碼的凱爾特人球員,因為他的「領導力和全面傑出的能力。」1955年NBA選秀中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在第一輪選中了吉姆-洛斯科託夫,在比爾-拉塞爾來到波士頓凱爾特人之前,吉姆-洛斯科託夫保持著凱爾特人單場籃板記錄。
  • 震驚文壇!臺灣國寶級詩人因病突逝享年80歲,最有可能拿諾貝爾獎
    3月13日,據臺灣媒體報導,著名詩人以及散文作家楊牧於2020年3月13日在臺北國泰醫院去世,享年80歲,他的去世震驚了整個文壇。楊牧一直被認為臺灣最有可能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是臺灣文壇舉足輕重的人物,直接推動了文壇的發展。可能是因為離世太突然,網友們紛紛震驚不已。
  • 利物浦名宿阿蘭•漢森與弗格森的恩怨,「靠孩子什麼都贏不了?」
    利物浦名宿阿蘭•漢森與弗格森的恩怨,「靠孩子什麼都贏不了?」不過,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曼聯時任主帥弗格森狠狠打了利物浦名宿阿蘭·漢森的臉。他正是憑藉著這幫孩子的出色發揮,在一度落後領頭羊紐卡斯爾聯12分的不利局面下,永不放棄的曼聯奮起直追,最終連戰連捷、連克強敵,成功捧起了1995/1996賽季英超冠軍的獎盃。
  • 物理學巨擘的詩意人生
    教書育人:老師的責任是培養超過自己的學生1946年,23歲的馮端以優異的成績從南京大學的前身之一中央大學畢業,留校擔任助教,從此開始了他在南京大學長達60餘年的執教生涯。1949年,馮端走上講臺,講授普通物理課程。他博學多才,擅長將自然科學各學科的知識與物理學領域的規律融會貫通,表達生動又精練透徹,深受學生歡迎,常常會出現教室爆滿的現象。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馬識途雖未像哥哥那樣直接上戰場殺敵,但身為共產黨員的他,組織過抗日敵後工作,向支援中國的美軍空軍士兵宣傳抗日路線,還擔任過戰地記者經歷九死一生……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張杰)5月8日清晨,目前川內最長壽抗戰老兵,105歲的馬士弘因病搶救無效辭世,平靜而安詳地走完了他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生命。馬士弘是革命家、著名作家馬識途的哥哥。馬識途今年也已經過百歲。
  • 八十年代文壇:人道主義的重返以及再發展
    在這裡面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美麗以及善良,在這裡我們沒有看到政治對人性的壓抑,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善良。例如方方的《風景》中,便向我們展示了人在複雜情感交錯中以及新時代生活困境中所引發的各種矛盾。這種矛盾是人的理性、人的本真性格與社會殘酷現實之下相對抗造成的,這種異化使得人脫離了人的本性,而為了生存發生了異化。汪曾祺對中國近、現代文學的連接一、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每每提到汪曾祺,我總會想到人們對他的一個最中肯的評價——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 一代詞人晏殊寫的三首經典詞,句句唯美,道盡人生冷暖!
    這些人寫的詞有對國家危亡的擔心,有對人生苦短,無法及時上進的悲傷。而有些詞人在歷史上雖然沒那麼大名氣,但他們留下的詩確實一代經典傳奇,今天我們說的這位詞人在文學和詞的創作上都有很大的天賦,許多詞都成了千古名篇,用來表達生活無奈。一起來看看。介紹晏殊詩詞前,先說說他的履歷,他生於北宋。
  • 2020關鍵詞-失去:再見黑曼巴,再見我們失去的那些籃壇傳奇
    最魔幻的2020年,我們經歷太多刻骨銘心;最魔鬼的2020年,我們送別太多傳奇人物。2020年行至尾聲,我們該和這「混蛋」的一年告別,也將再一次回溯與銘記那一串串我們「失去」的名字,那些在2020年離開我們的籃壇傳奇,而科比與其他籃壇名宿,永遠會是2020年最令籃球迷心碎的名字。
  • 文壇奇人聶紺弩
    文壇奇人聶紺弩 文壇奇人聶紺弩出生於1903年1月28日,今年是他的105歲誕辰。但他命運多乖,經歷坎坷,性格狷介,才高八鬥,享譽文壇。他小學畢業,卻當過主編,既是蔣經國的同學,又是鄧小平的同窗。文承魯迅遺風,武追葉挺麾下。奉共產主義為神明,棄高官厚祿如蔽屣。曾為農講所的座上賓,也是「四人幫」的階下囚。一生「悲真喜真怒更真,文奇詩奇遇更奇」,乃當代文壇奇人。
  • 中國文壇巨匠路遙,從小與飢餓為伍,一生和4個女人愛恨糾纏不清
    在新中國文學的天幕上,路遙先生猶如一顆流星,在其短暫的寫作生涯裡,給中國文壇留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輝煌。他的矛盾文學獎作品《平凡的世界》,感染了無數的讀者心靈,同時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徵程。
  • 人生的精彩總是炫麗斑斕,人生的詩意總是在遠方!
    趁微風不燥,陽光正好,趁你還年輕,他還未老」。是啊,多美的話呀,也會幻想一下,那個她和自己走在路上的情形……可低頭看見腳邊的影子,心裡酸澀了一下,她應該還在路上吧,勾起了連自己都沒有察覺出來的涼笑。應該是無奈的笑吧,笑自己為什麼還沒有習慣一個人的路,笑自己為什麼會幻想,笑自己究竟是怎麼了……於是你不知不覺間加快了腳步,留給背後的或許是個落荒而逃的背影吧。
  • 世界最後一隻加拉帕戈象龜辭世 多次交配均失敗
    原題:最後一隻加拉帕戈象龜辭世  深圳特區報訊 據外媒報導,世界上最後一隻加拉帕戈象龜於當地時間24日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去世,初步估計其年齡有100歲左右,當地公園的有關人員將對其進行屍檢,以最終確定其死因。
  • 廈大外文學院教授劉凱芳辭世 翻譯《午夜之子》大受歡迎
    ■ 著名翻譯家、廈大教授劉凱芳近日在廈門辭世,享年75歲  ■ 《午夜之子》堪稱媲美《百年孤獨》,譯作擱置13年出版後大受歡迎  3日,75歲的劉凱芳在廈門辭世。為了完整呈現《午夜之子》作者薩曼·魯西迪狂野想像力,以及印度豐富的文化傳統與複雜的種族宗教問題,劉凱芳花費巨大心力。這本譯作因故被擱置13年,直到2015年10月才出版。  劉凱芳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多,飽受胰腺腫瘤的折磨,最終卻是因為心肌梗塞,以大家始料未及的方式,突然告別人世。
  • 繼魯迅後最被日本文壇高度關注的中國作家非莫言、餘華,而是他
    莫言、餘華、賈平凹、殘雪等等不僅打動了國內讀者,也一度衝擊世界文壇。在亞洲小範圍內率先取得認可,同時日本文壇近些年來開始關注我們,在文化持續輸出的國際形勢下,中國當代文學已經不再沉睡。他出生於一望無際的中原腹地,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出身,見識了常年俯身於中國大地上的農民子弟,同樣也深知底層人的生命艱辛和愛恨情仇的種種,所以閻連科的文字帶著深刻的人文認知和高度的感情共鳴,他一路走向海外,也最先打動日本文壇。
  • 培育江海聯運新優勢 探索江海聯動新路徑
    本報訊 (記者彭軍君 嚴春花)28日下午,江海聯動與物流體系建設專題研討會召開。來自沿江、沿海重點城市代表,國內有關重點港口企業、物流企業、交通港口諮詢機構、工程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深入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專題研討培育江海聯運新優勢、探索江海聯動新路徑,攜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 原交通部部長黃鎮東、交通運輸部原部長李盛霖出席活動。
  • 《炭素世界》我國第一代炭素專家田本良先生辭世 !
    《炭素世界》先生西去駕鶴日,天公淚灑辭世時!今天我們發文經念老先生,感謝他為我國炭素事業所做出的貢獻,感謝他為我們的人生留下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嗚呼!先生走好!!《炭素世界》我國第一代炭素專家田本良先生辭世田本良先生簡介:山西醫科大學教授田本良先生因病不幸於2015年8月2日凌晨2時16分與世長辭,享年85歲。
  • 名宿竟這樣吹他,球迷段子也成經典
    上一輪比賽中內馬爾致敬湖人已逝名宿科比的舉動更是讓人見識到了這位巴西巨星的有情有義。有情義又有實力,這樣的內馬爾又怎麼能不受球迷們的喜愛呢?近日名宿佩蒂特也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狠狠地吹了一把內馬爾。在稱讚了內馬爾的人品和球技之後,佩蒂特又誇張的打比方來稱讚內馬爾。
  • 傳奇歲月在此刻永恆,這些足壇名宿雕像刻出往日榮光
    如果一個球員能夠獲得像世界盃、歐洲杯這樣的榮譽,甚至能夠在金球獎、年度最佳陣容獲得獎項(或者只是提名),他在足球界的地位就已經不同凡響了。而如果一個球員能夠被人們樹立雕像,那就證明這個球員不論在足壇歷史上還是人們心中的地位都是「史詩級」的。這些雕像中有我們所熟知的人物,也有我們幾乎沒有什麼印象的「上古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