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從一個在A班優秀的好學生,變成了哪個班都不想要且天天被叫家長的差生。渾渾噩噩的高中畢業了,但迷茫和焦慮一直伴隨左右。就這樣高中畢業了,後來看著同齡人都上大學了,決定還是隨大流上學去了,隨便報了一個離好友近的願意收留我的大學。
剛上大學的一段時間是新鮮的,但依舊被迷茫和焦慮的習慣左右著,當時萌發了一個想法,即為什麼名著被稱之為名著能流傳這麼久。然後有模有樣的借閱了一本《三國演義》,看完後索然無味便扔到一邊去了。
這樣大學畢業了。到現在也有些後悔,大學那麼好的時光為什麼沒有好好利用起來,反倒現在花錢去買時間學習,那個時候真是個傻小子。父母大人還秉持著老家人的觀念,畢業不久後就被催逼著和大學裡交的女友結婚了,不過慶幸的是我找到了一個一直能照亮我的女孩兒。
就這樣兩個孩子一起生活了,當然是一個大孩子帶著個小孩子,不用說小孩子肯定是我嘍。迷茫和焦慮還是一直伴隨著我並且更為嚴重了,因為自己要承擔責任了要真的去面對挑戰了,可我還是個迷茫焦慮自怨自艾的小孩啊,就這樣在家人的包容呵護下又是兩年過去了。
偶然的一次老婆推薦給我一本梁凱恩的《誰是下一個奇蹟》,使我在黑暗中看到一點光亮,隱隱約約的知道了我的方向,形成了一種無可言狀的力。不過此時此刻的我迷茫和焦慮更為嚴重了,現在回想大概就是抑鬱症吧。
我想改變自己但又不知道從何做起,我本能的去閱讀,認為冥冥之中書裡肯定有我想知道的答案,我開始閱讀世界名著和心理學的書籍。開始的作用就是轉移注意力消耗精力,這樣晚上不至於失眠。但閱讀的質量不高,總是忘,一頁的上下和一本的前後總是貫穿不起來。總也不能集中注意力,讀不進去就逼著自己硬往下讀,就這樣生啃著名著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堅持了三年。
我的焦慮和迷茫一直都在,只是逐步的減輕,但減輕的速度很慢,時不時的還得忍受著其帶來的痛苦,可是後來慢慢的發現自己逐漸形成了之前從未有過的理性和自制力,之後便不再迷茫不再焦慮了,也會分析了,會空間想像了,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了,人變得積極陽光,知道體味生活的幸福了。現在的我開了一家自己的客棧和淘寶店,有了兩個聰明可愛的女兒,而且我還要繼續著我的閱讀之旅。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書,並且要把這個好習慣傳承給我的女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