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了就消失了嗎?從人文倫理上來看,這答案一點問題都沒有,不是說一了百了麼,但從科學的意義上來說明的話,人去世後的過程就是物質的結構發生了改變,但總量並不會發生改變,那麼問題來了,傳說中的「靈魂」或者說人的「意識」去哪了呢?
說起來可能大家都不相信,組成人體的部分原子和宇宙的年齡一樣久遠,比如佔組成人體元素比例的9.5%的氫元素,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大約10^-6S時就誕生了,不過那會還只是原子核,在一團超高溫的等離子濃湯中徜徉38萬年後才捕獲電子形成原子,所以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氫原子和宇宙是一樣古老的。
而碳原子和氧原子則要相對晚一點,因為宇宙大爆炸時候產生的元素是有限的,其它比如碳元素和氧元素等需要在數億年後恆星誕生才會繼續產生,但不管如何,這些原子的壽命有的高達135億歲左右,有的則剛誕生,比如太陽風無償贈與給地球的高能粒子(質子流,就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
生命的誕生過程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但我們知道一塊石頭不可能有意識,因為組成它的原子複雜程度非常有限,或者說只是原子的堆積,它是無法形成意識的,那麼一條蟲為什麼沒有意識?更大的蛇有意識嗎?或者從原上猿到臘瑪古猿,直到南方古猿一直到智人,在這過程中,肯定在某一處從量變達到了質變的程度,從一個生命體上升到了有自我意識的人類?
什麼是意識?也許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組成我們大腦的無數有機分子的組合模式,但組成這些分子的原子中的原子核和電子和一對沙子的原子核和電子沒有任何區別,甚至可以直接替換而不產生任何影響,兩者的差別是,我們的大腦中產生了意識,因為它們的特定組合構比如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以這個骨架為基礎構成了有機大分子成為胺基酸的重要基底。
20種不同胺基酸連接形成的多聚體的蛋白質,再通過複雜的組合和脂肪等一起構成了大腦中的100億個以上的神經細胞和1000億個以上的神經膠質細胞,每個神經細胞又可能與其他神經細胞有1萬個以上的聯繫,這是一個超級龐大的系統,我們無法用原子這種低級模式來形容。
我們將南方古猿稱之為人是因為他們的身體結構,而絕非他們的智商水平,但我們知道從直立行走開始他們的大腦發育就開始突飛猛進,因為大腦的發展需要配合,需要個中精細的製作,而手的解放則剛好提供了這個途徑,因此以南方古猿作為猿和人的分界線是有道理的,但本質依然是大腦。
《柏拉圖和技術呆子》中介紹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即分層思想,比如我們家裡的電腦中最基本的單元邏輯門,它只能實現最簡單的功能,但千百萬個加在一起構成了一臺複雜的電腦!整合的數量多了,它將會展現完全不一樣的邏輯。
關於意識的起源,人類的研究仍然還非常粗淺,但我們知道它是隨著人類這個有機的整體體一起出現,至於它到底什麼時候出現的,也許沒有一個人類學家可以告訴你。
從意識來自於人體這個有機整體的觀念,那麼如果這個有機整體被摧毀,意識也會隨之消失,但事實上歷史上卻有一個著名的靈魂21克的實驗告訴大家,靈魂是有重量的,它在人去世的死後離去,因此人體少了21克!
1906年美國馬薩諸賽州州立醫院的醫生丹甘‧馬克吐加做了一個瀕死靈魂稱重實驗,幾個案例中的數據都不一樣,而且稱重機構也會受到人體動作等幹擾,簡單的說這個實驗非常不科學,但結果發布後這個21克也稱了靈魂的代名詞,不過後來求證發現,所謂的21克靈魂實驗是非常值得商榷的,證據明顯不足,因此在科學界,靈魂21克的說法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靈魂到哪裡去了?
我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它哪都沒去,隨著有機體的消失而徹底消失!在我們地球上這個大致封閉的系統中,無序度增加了,也就是每一次死亡都將會使熵增加,但新生命的出現會在局部讓熵減小,但這個生命將會在他的生涯中產生更多的無序,這也許將預示著一個顯而易見的結果,和宇宙的結果似乎有異曲同工,但卻會更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