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能守恆告訴大家物質不會憑空消失,那麼人死了,靈魂會去哪裡?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人去世了就消失了嗎?從人文倫理上來看,這答案一點問題都沒有,不是說一了百了麼,但從科學的意義上來說明的話,人去世後的過程就是物質的結構發生了改變,但總量並不會發生改變,那麼問題來了,傳說中的「靈魂」或者說人的「意識」去哪了呢?

人體是有哪些物質組成的?

說起來可能大家都不相信,組成人體的部分原子和宇宙的年齡一樣久遠,比如佔組成人體元素比例的9.5%的氫元素,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大約10^-6S時就誕生了,不過那會還只是原子核,在一團超高溫的等離子濃湯中徜徉38萬年後才捕獲電子形成原子,所以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氫原子和宇宙是一樣古老的。

而碳原子和氧原子則要相對晚一點,因為宇宙大爆炸時候產生的元素是有限的,其它比如碳元素和氧元素等需要在數億年後恆星誕生才會繼續產生,但不管如何,這些原子的壽命有的高達135億歲左右,有的則剛誕生,比如太陽風無償贈與給地球的高能粒子(質子流,就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

意識是怎麼來的?

生命的誕生過程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但我們知道一塊石頭不可能有意識,因為組成它的原子複雜程度非常有限,或者說只是原子的堆積,它是無法形成意識的,那麼一條蟲為什麼沒有意識?更大的蛇有意識嗎?或者從原上猿到臘瑪古猿,直到南方古猿一直到智人,在這過程中,肯定在某一處從量變達到了質變的程度,從一個生命體上升到了有自我意識的人類?

什麼是意識?也許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組成我們大腦的無數有機分子的組合模式,但組成這些分子的原子中的原子核和電子和一對沙子的原子核和電子沒有任何區別,甚至可以直接替換而不產生任何影響,兩者的差別是,我們的大腦中產生了意識,因為它們的特定組合構比如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以這個骨架為基礎構成了有機大分子成為胺基酸的重要基底。

20種不同胺基酸連接形成的多聚體的蛋白質,再通過複雜的組合和脂肪等一起構成了大腦中的100億個以上的神經細胞和1000億個以上的神經膠質細胞,每個神經細胞又可能與其他神經細胞有1萬個以上的聯繫,這是一個超級龐大的系統,我們無法用原子這種低級模式來形容。

我們將南方古猿稱之為人是因為他們的身體結構,而絕非他們的智商水平,但我們知道從直立行走開始他們的大腦發育就開始突飛猛進,因為大腦的發展需要配合,需要個中精細的製作,而手的解放則剛好提供了這個途徑,因此以南方古猿作為猿和人的分界線是有道理的,但本質依然是大腦。

《柏拉圖和技術呆子》中介紹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即分層思想,比如我們家裡的電腦中最基本的單元邏輯門,它只能實現最簡單的功能,但千百萬個加在一起構成了一臺複雜的電腦!整合的數量多了,它將會展現完全不一樣的邏輯。

關於意識的起源,人類的研究仍然還非常粗淺,但我們知道它是隨著人類這個有機的整體體一起出現,至於它到底什麼時候出現的,也許沒有一個人類學家可以告訴你。

人去世了,意識還會在嗎?

從意識來自於人體這個有機整體的觀念,那麼如果這個有機整體被摧毀,意識也會隨之消失,但事實上歷史上卻有一個著名的靈魂21克的實驗告訴大家,靈魂是有重量的,它在人去世的死後離去,因此人體少了21克!

1906年美國馬薩諸賽州州立醫院的醫生丹甘‧馬克吐加做了一個瀕死靈魂稱重實驗,幾個案例中的數據都不一樣,而且稱重機構也會受到人體動作等幹擾,簡單的說這個實驗非常不科學,但結果發布後這個21克也稱了靈魂的代名詞,不過後來求證發現,所謂的21克靈魂實驗是非常值得商榷的,證據明顯不足,因此在科學界,靈魂21克的說法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靈魂到哪裡去了?

我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它哪都沒去,隨著有機體的消失而徹底消失!在我們地球上這個大致封閉的系統中,無序度增加了,也就是每一次死亡都將會使熵增加,但新生命的出現會在局部讓熵減小,但這個生命將會在他的生涯中產生更多的無序,這也許將預示著一個顯而易見的結果,和宇宙的結果似乎有異曲同工,但卻會更早出現。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創立了質能守恆定律,那創造物質的能量到底從哪來的?
    愛因斯坦寫下的6-3公式,揭示質能守恆定律如果站在數學角度的話,6-3=3是對的,但是愛因斯坦他是站在物理角度得出6-3=6這個公式的,而這個公式揭示了一條隱藏很久的自然基本定律,它就是質能守恆定律,什麼是質能守恆定律?
  • 人死後會去哪裡?真的有靈魂存在?
    從古至今,人類對死亡的敬畏感從未消失過。人死後會去往哪裡?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猜想。無神論者認為,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不存在靈魂,人死如熄燈。筆者看過最有趣的一本書,裡面關於人死後會去哪裡?真的有靈魂存在?
  • 人死後並未消失!那麼人死後會去哪裡?
    很多人覺得死亡就會面臨消失,留給親人無盡的悲痛,但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因為有科學家認為死亡並不是真的消失了,那人死後會去哪裡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當人死亡後也將會進入五維空間內。科學家認為人死後並不會消失,儘管人的肉體會消失,但是人在死後的靈魂或者大腦內的意識是不會消失不見的,而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他們,是因為他們去往了人類所無法觸碰的五維空間。
  • 物質不會憑空產生和消失,那麼宇宙中的物質都是哪裡來的呢?
    從質量守恆到能量守恆,再到質能守恆,這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個縮影,但有一個問題,質能守恆是在二十世紀初期,那會都還沒發現裂變和聚變,甚至連衰變都還不清楚,我們是怎麼知道質能守恆的?質能等價?愛因斯坦是在1905年11月21日發表的《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
  • 人死後並未消失!那麼人死後會去哪裡?科學家:存在五維空間
    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人類通過不斷的進化逐漸成為了地球上的智慧生物,可以主宰著地球上的一切資源,人類也是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但是人類比其他的生物並沒有強大到哪裡,因為人類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一樣,都躲不過生老病死的命運。
  • 人的意識是一種能量,人死後意識會去哪裡呢?
    除談到死亡外,現代科學家還一直在尋找關於人死後的謎團,例如,靈魂是否存在,人死後將去何方等等。科學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一位 RobertLanza博士提出了「平行宇宙」的論斷,比較起來很有趣,其核心概念是「死亡是一種幻象」
  • 所有的物質都會消失在時間當中,那麼時間本身來說,會不會停止?
    所有的物質都會消失在時間當中,那麼時間本身來說,會不會停止? 對於宇宙當中的所有物質來說,似乎都有固定的壽命,比如太陽,誕生了將近50億年,還有50億年的生命,比如地球上面的生物,都有生老病死的一天,甚至於對於宇宙本身來說,也有著壽命的限制,最終都會消失在時間的長河當中,不管是宏觀,還是微觀,宇宙當的所有物質都會消失,那麼對於時間本身來說,會不會停止呢?
  • 愛因斯坦告訴我們質能是守恆的,那麼創造物質的能量是哪來的?
    中子捕獲和衰變過程所以我們了解了從元素的產生過程,那么元素不會變嗎?物質會永遠存在嗎?其實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拆分出來理解,物質是永恆不變的嗎?恆星內部的鐵核那麼鐵元素真的就不會改變了嗎?上文中我們說了中子和質子捕獲以及光致蛻變是幾種方式,那麼組成它的質子和中子就不會改變了嗎?
  • 人的意識是一種能量,人死後意識會去哪裡呢?科學家猜測平行宇宙
    死亡雖是一個我們非常不願面對的話題,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它是地球上一切事物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無論哪種情況,只要有生命就會有死亡,有開始就有結束,因為一切事物都有這樣的循環才能存在,地球上才能一直保持現在這樣的活力,否則就只有生沒有死,地球上的生存空間不久就會不足了,到時候也同樣會被毀滅
  • 人死後會去哪裡?特斯拉和愛迪生的研究,揭開了神秘的一角!
    一直以來我們都比較忌諱討論這個話題,一來有些反智和反科學,二來呢也沒有人回來告訴大家,要不然能把人給嚇半死,所以這是一個無法驗證答案的討論,但這裡有幾個非常有趣的答案,不妨來了解下!愛迪生的驚人之語「如果人死後真的會變成靈魂,站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我應該會保留著在世時的記憶、知識和能力。
  • 木頭燒成灰,減少的質量哪去了?質量為何會憑空消失?
    那麼木頭「減肥」減哪去了呢?這似乎違背了我們從小接受的質量守恆定律,實際上加上產生的氣體質量也不夠。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宇宙「管理」一切物質的方法,下面通俗聊聊到底怎麼回事。質量哪去了?初中化學中有這麼一個實驗,把燃燒的木炭放入密閉容器中,再倒入澄清石灰水,會發現石灰水變渾濁,因為石灰水吸收了木炭燃燒後生成的二氧化碳。
  • 「人死了,靈魂去了哪裡?」心理學和你聊聊靈魂
    本文約2500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又到哪裡去?你懼怕死亡嗎?對死後的經歷感興趣嗎?人死之後,究竟有沒有靈魂?你的靈魂有沒有可能來自別處?而在身體死亡之後又回到哪裡去?俗話說「人死如燈滅」,多數人都覺得死了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一了百了。
  • 質能守恆定律是絕對正確的嗎?
    1)在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宏觀世界,它是正確的,到現在還沒發現反例。2)在量子世界,質能守恆還需要繼續驗證。1956年,科學家發現θ和τ兩種介子的自旋、質量、壽命、電荷等完全相同,多數人認為它們是同一種粒子,但θ介子衰變時產生兩個π介子,τ子衰變時產生3個,這又說明它們是不同種粒子。
  • 物質轉化能量很容易,為何能量轉化為物質卻很難?這裡告訴你原因
    大家以為愛因斯坦老了,變糊塗了,不然如此簡單的數學公式都會算錯,其實愛因斯坦沒有錯,錯的是我們,我們一直以傳統思維去看待這個公式,而不是用發散思維去看待,如果使用發散思維去看待這個公式的話,你會發現這個公式不僅沒有錯,而且深刻的揭示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個基本規律,這個規律就是著名的質能守恆定律,所謂質能守恆定律就是在一個獨立的系統中,裡面的物質不管發生什麼反應,不管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獨立系統的總質量和總能量都不會改變
  • 人死後質量隨之減少,究竟會去哪裡?科學家稱或許存在五維空間!
    作為地球上的主導者,人類文明也有了質的飛躍,與其他生物不同的是,人類擁有智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人類只需動一動大腦,就可以讓很多生物無家可歸,甚至面臨死亡。其實大家有沒有細想過,人類並沒有比其他生物強到哪裡去,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這是人之常態。面對死亡,很多人的內心都極為畏懼,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在世上短短幾十年,有些人活出了精彩,也有些人荒度了一生。
  • 信息守恆定律證明人死之後靈魂不滅
    我們這個宇宙有兩大守恆定律,信息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大家都比較熟悉,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信息守恆定律了解的人就不多了。實際上,信息守恆定律是量子力學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量子力學如果要成立,信息守恆定律就必須要成立。
  • 人死後靈魂會去哪裡?科學家:死亡是錯覺,靈魂會去平行宇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壽命,總有一天會迎來滅亡。然而有人對於死亡的理解卻有不同的看法,科學和心裡學家 Robert Lanza 認為人不存在死亡,那僅僅就是身體的死亡而已,我們的精神能量會永遠存在,一旦我們的身體死亡,我們的精神能量就會被釋放出來,你可也以叫這種物質靈魂。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是從一種形式變成了另一種形式,這是我們都知道的科學道理。如此看來,人類死後也應該是從一種形態變成了另一種形態!
  • 既然物質不能憑空出現,那宇宙是怎樣誕生的?
    而在知道這個事實之後,許多人心中出現了一個疑問:物質不能憑空出現,那麼最初的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呢?  可能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物質其實是可以憑空出現的。  但在後來的實驗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都是錯誤的,或者說不嚴謹的,因為能量和質量在某些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轉換的比例由E=MC^2決定,但質量和能量的總和卻總是守恆的,這就是質能守恆定理。
  • 人類為什麼不能用能量轉化物質?質能方程到底告訴我們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申明一點,能量守恆定律是對的,無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宇宙中,能量守恆定律是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變。
  • 霍金認為任何被黑洞吸入的物質會永久消失,30年後霍金說:我錯了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54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霍金悖論的事情黑洞是宇宙中的一種神秘天體,黑洞區域內的引力非常大,黑洞強大的引力會將周圍的一切物質吸入黑洞之中(包括光),那麼問題來了,黑洞將這些物質吸入進去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