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電力線路建設者:堅守13個月 每天凌晨被凍醒

2020-12-06 青少年愛國主義網

  薩嘎220千伏變電站是西藏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變電站工程中第一座變電站,也是目前全世界海拔最高的220千伏變電站,採用了藏式風格建築及圍牆。(資料圖)中國能建甘肅院供圖

  中新網蘭州11月30日電 (夏露)回到甘肅蘭州已10多天的金永貴,早上7點按時從睡夢中醒來。他已不用早早起身趕往現場配合施工工作,但一年多高原生活養成的習慣,還一時改不過來。

  金永貴是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甘肅院(以下簡稱「甘肅院」)設計西藏薩嘎220千伏變電站的常駐該項工程代表,2019年6月入職,9月底前往西藏阿里。這個年僅27歲的年輕人在施工現場一駐紮就是13個月,是甘肅院在該項目中堅守時間最長的。

  圖為建設中的薩嘎220千伏變電站。(資料圖)中國能建甘肅院供圖

  薩嘎220千伏變電站是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變電站工程中第一座220千伏變電站,也是目前全世界海拔最高的220千伏變電站,採用了藏式風格建築及圍牆,建築色彩以灰白色和藏紅色為主,造型簡潔大方,既具有工業建築特色,同時也體現了當地民族特色。

  「坐了十小時的班車終於抵達現場。到的時候薩嘎剛下完雪,白茫茫的一片。」金永貴第一次深入西藏,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從來沒有離天這麼近過,抬頭就能看見雪山,低頭就是草原。」

  圖為金永貴和同事商討設計方案。(資料圖)中國能建甘肅院供圖

  薩嘎海拔4688米,冬日最低氣溫達零下十七八攝氏度,工地在當年十月底安裝了暖氣,但由於現場用電全部為柴油發電機供電,一到晚上就停電。「沒有其他供暖設備,每天凌晨被凍醒就蜷縮在被窩裡。」

  冬季施工困難重重,金永貴每天早上七點起床,洗漱整理後,前往辦公室梳理要澆築的基礎及構築物,查看圖紙並與現場施工人員討論施工存在的問題。雖然自己的腳凍裂了口,但他還是照樣向現場放線人員交代各設備預埋件的具體位置,保證預埋件位置準確無誤。

  今年三月份,受疫情影響,金永貴在日喀則市隔離了半個月,在這半個月裡他每天學習、看圖、畫圖,設計出一部分薩嘎220千伏變電站設備支架和基礎的圖紙。

  從最開始的一塊空地,到變電站逐漸建起來,金永貴全程參與,「一個個構築物從基坑開挖到墊層,到綁紮鋼筋到支模,再到澆築成型,最後裝上設備,尤其看到自己設計的主設備基礎裝上設備後,心裡是滿滿的自豪感」。

  阿里地區電網規模小、網架結構薄弱,供電質量較差,經常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11月16日,薩嘎220千伏變電站成功帶電投運,阿里電網經薩嘎變電站實現與藏中電網聯網,徹底解決阿里電網的限電問題。

  「在設計方面我們設計出薩嘎220千伏變電站特有的富氧設備,提升了變電站運行人員的舒適度,也保證了身體的健康;站內設置儲能設備,解決了高海拔缺氧環境下發電機出力不足的問題。」甘肅院變電電氣部保玉瑋介紹,設計組團隊查閱大量的資料,參考前期參與的藏中聯網和川藏聯網工程的經驗,考慮高海拔缺氧地區特殊性,確定了3000米以上不同海拔高度建設相應富氧系統的行業標準,同時,採用儲能電池裝置作為應急電源,具有自動響應、穩定可靠、便捷維護、綠色環保等特點,符合創新驅動發展理念。

  從2018年10月工程項目啟動,到今年5月全部完成施工圖設計,22個月,660個晝夜,甘肅院設計團隊數名設計人員駐紮高原現場,配合施工工作。他們為徹底解決阿里電網孤網運行的歷史,助力脫貧攻堅,實現西藏電網統一貢獻著「甘肅院力量」。(完)

相關焦點

  • 國網西藏電力:當好電力先行官 服務雪域高原脫貧攻堅
    國網西藏電力:當好電力先行官 服務雪域高原脫貧攻堅 發布時間: 2020-10-16 14:54:42   來源:  作者:李東淮 張若冰
  • 凍=到=開=裂!最冷的冷天,最暖的暖流
    知道凍透的感覺嗎?見過山東版的潑水成冰嗎?這不是北極,是山東!這幾個新聞,來自大眾日報客戶端。從1月4日開始山東陸續發布寒潮預警,1月7日濟南市更是達到最低-24度的極寒天氣,但是最冷的冷天,記者深入基層採訪,感受到了最暖的暖流。最暖的暖流,來自熱氣騰騰的勞動者。
  • 第三軍醫大學:堅守 救死扶傷在高原
    他們,本可留在繁華都市工作,卻選擇了偏遠的西藏;他們,常年忍受著高寒缺氧帶給自己的痛苦,卻堅持不懈地守護著官兵的健康;他們,堅守著救死扶傷的人生誓言,在世界屋脊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他們,就是畢業於第三軍醫大學在西藏工作的軍醫群體。國慶長假期間,記者走近這些高原軍民的健康「守護神」,探尋他們堅守高原的心路歷程。
  • 黑龍江連發20個暴雪預警 冷空氣「凍」真格了!
    黑龍江連發20個暴雪預警 冷空氣「凍」真格了!時間:2020-11-19 13: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黑龍江連發20個暴雪預警 冷空氣凍真格了! 19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雪橙色預警。
  • 魯能軟體公司蘇彪:智能電網幕後的建設者
    工作10年來,他一直堅守電力信息技術一線,從最初參與建設山東電力PMS1.0系統開始,到今天參與完成的25個移動應用研發實現全省推廣應用,有力支撐了山東電力移動信息化建設,成為智能電網幕後的建設者,他就是山東魯能軟體技術有限公司信息運檢技術蘇彪。
  • 迎戰颱風|無人機停飛、機器人停運 但他們還堅守在電力保障第一線
    原標題:迎戰颱風"安比" | 無人機停飛、機器人停運,但他們還堅守在電力保障第一線圖說:國網上海檢修公司運維人員冒雨對500通訊員 朱鷹傑/攝  東方網7月22日消息:7月22日中午,隨著今年第10號颱風「安比」登陸上海,給申城帶來了狂風暴雨。為了最大限度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和市民可靠用電,國網上海電力員工堅守在迎戰颱風第一線,給這座城市帶去風雨中的溫暖與光明。
  • 總是凌晨四五點就醒?不外乎4個原因,兩招讓你一覺到天明
    但據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的失眠率高達38.2%,似乎能睡個好覺是每天都要渴求的事情了,相比於睡的時間太長了,總是追到半夜就醒了,再難入睡,可能更讓人困擾和擔心。通常情況下,人每天的睡眠時間至少要保證在7個小時的,即使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比較短,也至少要保證5.5-6個小時的睡眠,那麼對於經常睡到凌晨四五點就醒了的情況,大家也不要一直忽視,特別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若是一直不管不顧,時間久了,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對於年輕人來說,早醒也會精神不振,降低生活和工作效率,而總是睡到凌晨四五點就醒了,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在作怪,看看你中招了嗎
  • 熱血丹心共築千秋偉業——青藏鐵路的建設者
    參加青藏鐵路建設之前,李金城曾在奈及利亞經歷過迷路、失蹤、瀕臨死亡的考驗,但真正讓他刻骨銘心的還是唐古拉山上的歷險。 2000年9月,初測工作已深入到唐古拉山以北的「無人區」,最後40公裡線路由於遠離公路,只能集中突擊完成。 擔任現場總指揮的李金城挑選了20多個20來歲的小夥子,每人自備十幾個大餅和六七瓶礦泉水,從唐古拉山兵站出發。
  • 少年堅守拉薩雪域高原 用快遞闖出一片天
    冬夜的拉薩,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溫度已經降到零下5度,圓通拉薩八角街網點小哥劉奇峰套上一件厚厚的外套,開著快遞三輪車,駛進夜色之中去送件。雙11過後,這些天的派件量仍然每天超過150單,是平日的三倍左右。拉薩位於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氧氣含量只有標準值的60%。
  • 探訪白鶴灘水電站送出工程:跨越盆地、高原建輸電天路 預計2021年7...
    連日來,封面新聞記者深入探訪了位於四川涼山境內的白鶴灘水電站送出工程建設現場,參與該工程建設的國網四川送變電的「基建狂魔」們,在短短數月的建設中,一條條跨越盆地、高原,穿越原始森林、高山峻林的「輸電天路」已然初具雛形。據了解,該送出工程取得多項川內、全國,乃至世界第一的成績。
  • 如何保障電力線路的運行
    ,為了使線路安全高效的運行,對輸電網絡可以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加強和改進:增加建設項目投資,提高運行工作水平和提高故障的防範措施。,對用戶供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對輸電線路的要求是安全第一,同時經濟性也要跟上來,因為供電公司現在已經是一種企業的運作模式,所以要求對經濟性方面也要進行提高,為了使線路安全高效的運行,對輸電網絡可以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加強和改進:增加建設項目投資,提高運行工作水平和提高故障的防範措施。
  • 電力工人巡查線路 1年走大半個赤道半徑
    西部網訊 西安供電段韓城電力工區管轄內地形地貌複雜,絕大部分設備不是建在溝壑裡,就是安裝在丘陵上。職工們巡視一個區間,要麼繞村莊農田,要麼下溝翻嶺。「正常情況下2個小時就能巡視完的區間,在我們工區,至少得6個小時。」
  • 電力工人深山巡查線路 1年走大半個赤道(圖)
    幾年後,他脫下軍裝成了一名電力工人,磨破160多雙膠鞋,走過25000公裡山路,在群山之中留下了他巡線檢查的腳步。  4月28日,56歲的國網四川電力(涼山)電力工人殷顯樹緊張又激動地走進人民大會堂,領取了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證書。28年巡查線路走了地球26圈  作為偵察兵的殷顯樹,曾成功深入敵境完成潛伏偵察12次,榮立二等功和三等功等榮譽。
  • 寒潮下,他們在堅守……
    1月8日,雖然是中午,但戶外溫度還是到了零下10攝氏度。在北京市東城區安德路上的一家飯店門口,保安張衛國拿著一張印有北京健康寶二維碼的A4紙,向駛入飯店院內的車輛出示並一一說明。據北京市氣象臺預計,6日到13日,北京氣溫都將持續偏低,最低氣溫均在零下10攝氏度以下。張衛國告訴記者,他每天工作時間為10時至14時、16時至21時。
  • 黃土高原呈現鐵路基建新答卷
    新華社西安12月26日電題:黃土高原呈現鐵路基建新答卷新華社記者26日,跨越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區的銀西高鐵全線正式通車運行,沿線大部分地區也從手無寸「鐵」邁入「高鐵時代」。時間回溯,在近十年時間裡,中國鐵路建設者再次完成了一場「大考」。萬眾期待下,面對複雜的建設條件,他們如何克服諸多難題,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 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 邊防官兵喝上甘甜...
    實現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點位打井,有效解決永凍層施工難題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喝上了甘甜井水。多年來,各級採取運送河(泉)水、融冰化雪取水、安裝淨水設備、上送純淨水等措施,解決高原高寒地區部隊供水保障難題。今年以來,軍委後勤保障部著眼進一步改善戍邊官兵生活條件,遴選陸軍部分高原高寒邊防點位,按照「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一點一案」思路,組織開展高原高寒地區打井取水試點。
  • 凌晨3點被蜈蚣咬得痛醒了 醫生提示不可用口吸
    凌晨3點被蜈蚣咬得痛醒了  跑了3家醫院才找到專業醫生  醫生說最近每天都接診五六名蛇蟲咬傷患者  被咬後切忌不可用口吸吮,要及時送醫  昨天凌晨3點18分,被蜈蚣咬傷的小吳,在微博上發了一張手臂紅腫的圖片。  記者吳雪倩 張伯麟  昨天凌晨3點18分,被蜈蚣咬傷的小吳,在微博上發了一張手臂紅腫的圖片。
  • 中方後勤保障又有突破,從永凍層取水成功,高原官兵喝上甘甜井水
    據《環球時報》11月5日報導,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部隊的官兵都喝上了甘甜的井水 多年來,為了解決吃水問題,各級想法設法採取拉運河水,融冰化雪取水,上送純淨水,安裝淨水設備等措施,但是這一些都是有缺陷的,不僅耗資巨大,而且取得的水源有一定程度上的衛生問題。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大陳島上的建設者:像芙蓉菊紮根巖石
    央廣網台州5月8日消息(記者李佳)大陳島,是散落在浙江台州海岸線上的百來個大小島嶼中的一座,也是其中頗具傳奇色彩的一個。1955年,大陳島解放。那時的大陳島滿目瘡痍,60多年過去,大陳島早已褪去荒蕪舊貌。近日,記者登上大陳島蹲點採訪,想看看看大陳人究竟是如何把一無所有的「海上荒島」建設成美麗的「東海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