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後勤保障又有突破,從永凍層取水成功,高原官兵喝上甘甜井水

2020-11-24 騰訊網

中印邊境關係的持續緊張,導致雙方不得不在氣候惡劣的環境下對峙。在冬季到來之後,邊境氣溫將達零下40度,這對於鎮守邊境的官兵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時候雙方抗寒物資在這場對峙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此時最大的敵人已經不是對方,而是寒冷的氣候環境,誰應對好了就是對峙的勝者。除了抗寒物資外,在海拔高達5000米的地方如何取水也成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不過這一難題最近被我國攻克。

據《環球時報》11月5日報導,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部隊的官兵都喝上了甘甜的井水。在此之前,邊境官兵的吃水一直都是一個難題。

多年來,為了解決吃水問題,各級想法設法採取拉運河水,融冰化雪取水,上送純淨水,安裝淨水設備等措施,但是這一些都是有缺陷的,不僅耗資巨大,而且取得的水源有一定程度上的衛生問題。

所以,此次實現永凍層取水這一之難度是無法想像的,因為在海拔5000米高的高原,高寒地區水源不僅難找,水量不穩,並且還會造成成井易凍等難題,但是我國為了提高改善我國邊防官兵的生活條件,即便前方有千難萬險,依舊憑藉著先進的技術和堅毅的意志做到了。

除了此次的永凍層取水成功外,為了讓我高原邊境地區邊防官兵平安度過這一個漫長的冬季,我國軍隊還將供應物資來源名單範圍擴大到了民營高科技企業。而這些企業研發的多類型無人機,無人機幹擾器,以及自動發熱服裝,可攜式制氧機等等高科技裝備,都為邊防官兵提供了過冬保障。

反觀我們的對手印度,國內新冠疫情爆發難以控制直逼感染人數最多的美國。並且國內經濟也因此遭到了巨大的衝擊,但印度政府的出奇做法讓人很疑惑,斥巨資擴充武器,先是花80億從法國購買了「陣風戰機」,隨後又在俄羅斯下單高原作戰坦克等裝備,與美國籤訂空間地理協議之後,又斥巨資購買了美國戰機。

嘴裡說著沒錢,但是購買武器時確是大手筆,這的確是讓人不可思議,並且國內疫情嚴重的情況下不先控制疫情這是不人道的,很顯然此時的印度政府重心已經不在國內,而是放在與周邊國家挑釁上。為了在邊境對峙上對我國進行壓制,向邊境地區突增5萬多人。

但是對於高原地區的惡劣環境,印度政府顯然是沒有考慮到本國邊防士兵,對於印度官兵的抗寒物資,印度在美國只訂購了1.1萬套在低溫中保暖的寒冷氣候士兵著裝系統,這與沿線的3.5萬至5萬士兵想去甚遠。這剩餘的2至4萬的邊境官兵抗寒物資,將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按往年情況來看,印度邊防官兵凍死的不在少數。

以此來看,在這場對峙中我國已經在後勤保障上取得了勝利,對軍隊來說,後勤保障就是戰鬥力。即便之前印度政府如何拖延時間加強邊防實力,但顯然低估了高原冬季的寒冷氣候。

相關焦點

  • 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 邊防官兵喝上甘甜...
    實現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點位打井,有效解決永凍層施工難題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喝上了甘甜井水。多年來,各級採取運送河(泉)水、融冰化雪取水、安裝淨水設備、上送純淨水等措施,解決高原高寒地區部隊供水保障難題。今年以來,軍委後勤保障部著眼進一步改善戍邊官兵生活條件,遴選陸軍部分高原高寒邊防點位,按照「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一點一案」思路,組織開展高原高寒地區打井取水試點。
  • 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
    原標題: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喝上了甘甜井水。目前,我軍已實現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點位打井,有效解決了永凍層施工難題;研製的高原高寒不凍供水裝置,破解高原無法實施快速給水保障關鍵難題,基本滿足邊防官兵日常用水需求。下一步,將深入推廣應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成果,配合傳統供水保障方式,為邊防官兵提供更持久可靠、更純淨安全的生活用水。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我軍成功在高原高寒地區打井取水,官兵喝上甘甜井水!網友:太棒了
    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官兵喝上甘甜井水!近年,我軍克服高原高寒地區水源難找、水量不穩、成井易凍等困難,完成3個海拔5000米、10個海拔4000米邊防點位的水井建設。配合傳統供水方式,為官兵提供更持久可靠、更純淨安全的生活用水!
  • 高原高寒地區部隊打井取水技術有新突破
    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喝上了甘甜井水。多年來,各級採取運送河(泉)水、融冰化雪取水、安裝淨水設備、上送純淨水等措施,解決高原高寒地區部隊供水保障難題。今年以來,軍委後勤保障部著眼進一步改善戍邊官兵生活條件,遴選陸軍部分高原高寒邊防點位,按照「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一點一案」思路,組織開展高原高寒地區打井取水試點。實施過程中,軍委後勤保障部、陸軍和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各級密切協同,任務部隊和承建單位集智攻關,精準勘探、鎖定取水點位,因地制宜制訂供水方案,多線並行展開打井試驗。
  • 高原打井技術新突破,我軍喝上甜井水!印軍忙了三個月一無所獲
    文/行人近日我國的邊陲一線又傳來了一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由我軍牽頭組織的高原高海拔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在高原地區執勤的一線邊防部隊終於可以喝上甘甜的井水了。在此之前,高原地區邊防一線部隊的吃水難問題一直是個難題。
  • 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哨所官兵全部吸上自製氧
    中國軍網11月7日報導 近日,軍網記者從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獲悉,目前全軍駐地海拔3000米以上哨所官兵全部吸上自製氧,我軍高原官兵吸氧基本實現由依靠山下送氧到高原哨所自製氧的歷史性變化。 該局領導告訴記者,平時供氧,駐地海拔4000米以上部隊氧氣可直通單兵床頭,駐地海拔3000米至4000米部隊實現成建制集中保障;訓練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供氧,機動和基地保障一體銜接,部隊急進高原預置儲氧和應急保障綜合配套;保障模式由局部定點轉變為全域覆蓋,制氧方式由零星間歇轉變為足量持續,供氧對象由部分一線官兵轉變為全體高原部隊;戰時供氧,按照全程伴隨、立體成鏈模式組織實施;推動「救命氧
  • 中山檢測取水點顯示多菌落超標 建議市民煮沸再渴
    去神仙井取水的市民   五桂山甘甜的礦泉水、身邊幾十年的龍井水,都能喝嗎?近日,中山公用水務組織了一場「水質大起底——常識PK科學」主題活動,並於日前公布了對城桂公路山泉水、長江中心村山泉水、龍井街井水等市民取水點的水和長江水廠出廠水、竹苑管網水的檢測結果。相關化驗結果顯示,其中兩處「山泉水」總大腸菌群都不合格,建議市民不要直接飲用。記者針對這一結果,採訪國內飲用水方面的研究權威專家、陸軍軍醫大學環境衛生學教研室主任舒為群教授,就一些熱點問題給出了專家建議。
  • 中印過冬"競賽"已經打響,新型無人機高原測試成功,俄媒:可為中國提供高效後勤保障
    9月29日,中國航空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研發的AR-500C無人直升機,在全球海拔最高的稻城亞丁機場展開了試飛工作,這一機場海拔高度高達4411米,此次 AR 500c無人直升機的試飛也刷新了中國現有無人直升機起降的高度新紀錄,由於高原地區空氣稀薄,大氣壓力小,所以航空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也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所有飛往這一地帶的民航飛機都必須是高高原型號才能直飛,AR-500C無人直升機之所以要在亞丁機場進行試飛
  • 科學家發現,北極永凍層又縮小了,可能會引發病毒危機
    基本算得上是地球最寒冷的兩個區域,寒冷的環境讓大部分的生物都無法生存。當然,南北極也並不是沒有生物存在,同樣有比較稀少的一些生物喜歡在寒冷的南北極生存,比如南極的企鵝,北極的北極熊等。科學家對於南北極的擔憂可不僅僅是隨著氣溫的不斷上升,冰川的不斷融化,更重要的還是擔憂那些永久凍土層的不斷融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南北極都有永久凍土的存在,尤其是北極的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更是世界聞名。永凍層又稱永久凍土或多年凍土層,是指持續多年凍結的土石層。
  • 科學家發現,北極永凍層又縮小了,可能會引發病毒危機!
    基本算得上是地球最寒冷的兩個區域,寒冷的環境讓大部分的生物都無法生存。當然,南北極也並不是沒有生物存在,同樣有比較稀少的一些生物喜歡在寒冷的南北極生存,比如南極的企鵝,北極的北極熊等。本來像南北極這樣的寒冷地區應該是地球上比較不錯的兩塊淨土,可是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大量溫室氣體的不斷排放,讓地球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全球的溫度也在不斷上升。
  • 三明東牙溪水庫分層取水工程將動工,你喝的水會有哪些變化?
    而目前東牙溪水庫單一的進水口為豎井式,取水方式為單層取水,造成因低層取水而會受到藻類的影響,水體異味大,並且攜帶的汙泥多等供水原水水質較差的問題。徐輝介紹,水庫原水水質一般是水面以下10米左右的水質、水溫條件最好,最適於人類飲用,這就要求取水時要根據水庫不同水位進行分層取水。
  • 高原地區的官兵如何安全過冬?這份科學穿戴指南請收好!
    我是某團保障營衛生連戰士哈武德,首次隨部隊從內地到高原駐訓。最近天氣越來越冷,聽老兵說駐地冬天最低氣溫能到零下30多攝氏度。我和戰友都有這樣的困惑:衣服穿多了訓練時容易出汗,穿少了又很冷,可能會感冒。請問怎樣科學穿衣戴帽才能安全過冬呢?
  • 《魔獸世界》永凍荊棘怎麼得 作用效果分享
    導 讀 魔獸世界9.0版本帶來了很多新的物品,比如物品中有一個護甲飾品叫做永凍荊棘,那麼這個護甲飾品有什麼用
  • 4款吸氧器送達高原一線!邊防戰士如虎添翼,隨時吸氧隨時戰鬥
    據軍媒報導,近日後勤保障部門專門為駐守在高原邊防官兵研製的4款吸氧器已經配發到高海拔地區一線部隊手中進行試用,在觀察使用效果後,下一步將在全軍大規模推廣。這也標誌著戍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邊防哨所即將實現吸氧裝備100%覆蓋。
  • 我軍高工獨創空氣取水技術 一天可制水30公斤
    通往空軍某雷達站的山路一片寂寥,空軍工程設計研究局高級工程師、我國國防工程環境保障領域專家、軍隊暖通空調工程學科帶頭人羅繼傑,像雪人一樣,一手抓著行李,一手緊摳著巖石,在零下32攝氏度的極寒雪地裡艱難前行。此時,雷達站的官兵們限時用電,靠蓄電池和油燈看書。羅繼傑必須儘快上山,給這個偏遠地區的連隊設計出最佳供電供暖方案。這樣的跋涉,羅繼傑經歷了37年。
  • 哪有歲月靜好,是有人負重前行,走進高原,看邊防戰士是怎麼樣的
    眾所周知,加勒萬河谷地區位於高原山區,海拔5000米,這不僅氣溫低,而且氧氣含量稀薄,一年裡幾乎大部分時間氣溫都在零度以下,邊防士兵們生活條件可以說是非常刻苦。可能很多人會問,既然我國軍隊越來越強大了,那麼為什麼還要在這種偏僻,窮山惡水的地方建立哨所?為什麼不直接使用無人機來進行巡邏?難道是後勤保障沒辦法跟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