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高工獨創空氣取水技術 一天可制水30公斤

2021-01-11 騰訊網

資料圖:法國埃歐樂水公司研製的風力發電取水設備,既能發電又能取水,每小時從空氣中提取數十公升水。在阿聯阿布達比的一個原型機已經可以做到每小時生產62升的水。

東經129.40度,北緯44.20度,長白山脈和完達山脈相交處,大雪鎖山。

通往空軍某雷達站的山路一片寂寥,空軍工程設計研究局高級工程師、我國國防工程環境保障領域專家、軍隊暖通空調工程學科帶頭人羅繼傑,像雪人一樣,一手抓著行李,一手緊摳著巖石,在零下32攝氏度的極寒雪地裡艱難前行。此時,雷達站的官兵們限時用電,靠蓄電池和油燈看書。

羅繼傑必須儘快上山,給這個偏遠地區的連隊設計出最佳供電供暖方案。

這樣的跋涉,羅繼傑經歷了37年。他將自己的智慧融入座座營盤,以一名科研戰士的衝鋒姿態執著地奮戰在科研最前線,助推現代空軍後勤建設實現一次次精彩飛躍。

「科研工作必須嚴謹,來不得半點馬虎」

羅繼傑一直珍藏著一本暗紅色的筆記本。他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完成課題的全部資料,這些珍貴的數據曾解決了一個重大難題。

1976年9月,正在清華大學建築工程系攻讀供熱與通風專業的羅繼傑,跟著導師張定武在準備畢業課題。當月,毛主席病逝,主席遺體保護組的工作人員四處尋找防止遺體變形的辦法。後來,北京市委的同志得知清華大學有人正在研究半導體製冷,就找到羅繼傑的課題組,讓他們帶著儀器連夜趕到中南海做匯報。

通過嚴密的論證和反覆試驗,課題組確定了最終方案。他們設計在毛主席遺體的頭部、腰和腳等幾個部位下面安上製冷電堆,再通過變壓器冷熱交換原理,把水晶棺內的熱量排放出來,達到降溫效果。可是毛主席的靈堂安保十分嚴密,課題組只能進去1人,大家一致同意由課題組組長羅繼傑操作。導師特意叮囑:「把所有的操作步驟和演算過程都要認真記錄下來,每一遍都馬虎不得。」

凌晨3點,25歲的羅繼傑深深地吸了口氣,開始調試儀器。他在心裡暗暗告誡自己:千萬別著急,千萬要謹慎。一夜不眠的調整,中午過後,水晶棺內的溫度終於降下來。經過一周的觀察,水晶棺內的溫度一直控制在衛生部要求的標準範圍內,最終確認順利解決了遺體保護的難題,羅繼傑個人也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集體接見。

從此,嚴謹這兩個字融入羅繼傑的每一個數字、每一張圖紙、每一篇論文。

試驗室可以做科研,工廠營房照樣行

羅繼傑一年有大半時間在路上。他說,這些年取得的科研成果不是研究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試驗室可以做科研,工廠營房照樣行,關鍵要實幹。

2008年奧運會,北京市開展了藍天計劃,要對南苑機場100萬平方米的鍋爐房進行改造。設計局局長姚煥忠問羅繼傑:「這個工程千頭萬緒,你敢不敢幹?」

「幹!」羅繼傑帶領他的團隊,啟動了「空直駐南苑機場部隊燃煤鍋爐改造清潔能源工程」課題,這也是軍隊重大專項的首個試點。

作為技術總負責人,沒有參考圖樣,他就自己動手反覆勾畫圖紙,在閱讀了4門新學科300多萬字的科技著作,設計了2000多張圖紙,經歷了無數次的試驗、論證和修改之後,他帶領設計團隊研究確定了集成應用氣候補償、煙氣冷凝熱回收、鍋爐集控等先進技術的設計方案。將原來的30個鍋爐房,改造為現在的2個,由原來分散供暖變為集中供暖,使得原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190噸減少到21噸,氮的排放量從150噸下降到69噸,環境效益顯著。在組織驗收時,不光軍內專家讚嘆,北京市對這一項目評價也很高,被評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優秀設計一等獎,已經在全國和全軍40多個單位推廣應用。

因為喜歡新事物,所以總能不斷地創新

進入新世紀,中國的建築領域在悄然中發生著巨變,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作為一個新課題,高調進入人們的視野,節能減排成為一個熱點話題。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更多地從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從生活質量需求的更高層次來思考如何讓建築既好看又好用的問題。羅繼傑就是較早應用了創新理念,研發的供暖產品和設計系統一直保持國內領先的地位。

說起新概念營房,羅繼傑驕傲地說:「我是60歲的年齡,20歲的心臟。因為喜歡新事物,所以總能不斷地創新。」

羅繼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名噪一時的「空氣取水機」就是他「想像」出來的。

羅繼傑在調研中看到很多部隊用水困難,尤其是邊防哨所,一些雷達站到了冬天就很難通過水泵把水送上去,吃水只能靠水車往上拉,條件非常艱苦。站在營區的山峰上,羅繼傑開始思考:能不能從空氣中取水?

2001年,在羅繼傑的主持下,「戰場生存保障空氣取水設備」研製工程立項,他和同事們開始研究如何從空氣中取水。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羅繼傑和研究組成員終於成功研製出兼具制水與除溼功能、模塊化體系結構的空氣制水設備。這種設備體積小、便於攜帶、符合野外機動要求。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每天可從空氣中提取30多公斤純淨水,足以滿足一個班的飲用水需求,有效解決了高山、海島部隊的飲水問題,提高了生存保障體系的完備性與可靠性,已經在駐地偏遠的邊防部隊大顯神威了。

因此,他被譽為「空氣取水第一人」。

相關焦點

  • 掃碼就能喝「空氣水」,全球首個共享空氣制水機現身華僑城溼地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戴曉曉)3月31日,天泉空氣制水機的空降,改變了傳統飲水方式。深圳獅子會及深圳企業天泉科技向華僑城溼地捐贈兩臺天泉「空氣制水機」。  這是全球首款共享空氣制水機,無需外接水源,利用空氣萃取直飲水,只需帶上水壺就可盡情暢飲空氣水,把溼地新鮮空氣真正融入身體。
  • 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 邊防官兵喝上甘甜...
    實現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點位打井,有效解決永凍層施工難題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喝上了甘甜井水。多年來,各級採取運送河(泉)水、融冰化雪取水、安裝淨水設備、上送純淨水等措施,解決高原高寒地區部隊供水保障難題。今年以來,軍委後勤保障部著眼進一步改善戍邊官兵生活條件,遴選陸軍部分高原高寒邊防點位,按照「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一點一案」思路,組織開展高原高寒地區打井取水試點。
  • 《Angew》空氣取水!基於MOFs的新型吸附材料!
    基於LiCl@MIL-101(Cr)複合吸附材料的太陽能驅動空氣取水原理及性能比較空氣取水技術是解決乾旱地區水資源匱乏問題的重要思路和方法,其原理是採用吸附材料吸附夜間空氣中的水蒸汽,並在白天太陽能驅動作用下實現水蒸汽脫附冷凝得到液態飲用水。
  • 「空氣制水」大討論
    「空氣制水」這一原本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如今也成為現實。那麼,目前市面上「空氣制水」都有哪些設備?應用場景有哪些?又會給人們的生活和水行業的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1不久前在進博會上,以色列Watergen公司帶來的一項「黑科技」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它通過抽取空氣就可以獲得飲用水。先來看看視頻。
  • 德國獨創「沙漠取水神器」1天能取水40升,網友:這是什麼原理?
    據悉,德國研究人員發明了個新方法:向無處不在的空氣要水。這是一款可以將空氣中溼氣轉化為飲用水的設備,讓沙漠裡的人擁有一個取之不盡的「天然水庫」。但沙漠裡的空氣也異常乾燥,這取水器難道會變出水?其實在整個地球的大氣層中,到處都有水的存在,即使是沙漠,空氣中也有水分。一般情況下,適宜居住的地方,空氣溼度一般在30%~90%,沙漠裡的乾燥空氣的相對溼度是20%左右。
  • 「水神話空氣制水新產品啟動會」海口隆重舉行
    由海南水神話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水神話空氣制水新產品啟動會」,2019年9月22日在海口康年皇冠花園酒店隆重舉行,500嘉賓共飲健康「無根水」。現場由公司創始人發起人、中國空氣與水產學研聯盟委員陳曉超先生介紹水神話空氣造水機這個科技如何讓神話變成現實。
  • 【見識】從空氣中取水的裝置
    WaterSeer最大的亮點時能夠一天24小時不間斷運轉,適合那些地下水被嚴重汙染或者沒有地下水資源的地區。騰訊數碼訊(編譯:Bear)全世界每90秒就有一名兒童死於缺水,而全球現在已經有超過22億人口無法保證安全的飲水環境,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問題。
  • 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
    原標題: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喝上了甘甜井水。目前,我軍已實現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點位打井,有效解決了永凍層施工難題;研製的高原高寒不凍供水裝置,破解高原無法實施快速給水保障關鍵難題,基本滿足邊防官兵日常用水需求。下一步,將深入推廣應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成果,配合傳統供水保障方式,為邊防官兵提供更持久可靠、更純淨安全的生活用水。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福能達空氣制水機,打造航天級鮮榨移動水吧
    為解決人們飲水健康問題,曾成功服務神舟載人飛船神五至神十的福能達,基於在水處理領域實現的重大技術突破,率先研發出無需水源,空氣制水的福能達空氣制水機,引領淨水行業新革命。免安裝設計、空氣制水技術使福能達空氣制水機實現了不受水源和安裝條件的限制,任何使用場景都能隨時鮮榨出安全、健康的空氣水,再加上即熱定量取水和實時水質顯示等功能,是家庭、辦公室必備的鮮榨移動水吧。
  • 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團隊在Joule期刊上發表「空氣取水技術進展與...
    空氣中蘊含著總量巨大的水分,將溼空氣中的水分捕獲,冷凝得到液態水便是空氣取水的工作原理。空氣取水技術包括直接取水(收集霧水或露水)、水蒸氣濃縮取水(膜分離或乾燥劑吸附)以及集成系統取水(吸附熱泵的水蒸氣濃縮過程或冷卻過程取水)三種方式。文章指出,太陽能驅動的基於吸附的主動式冷凝取水技術是未來最具潛力的取水技術,具有系統緊湊、效率高和適應性廣泛的特點。
  • 跟空氣「借」水,一天集水百公升!
    有時為了取水,當地人一天甚至要走上數小時,而這些被取回來的水還很可能是被病菌汙染過的「廢水」。 考慮到非洲的貧困現狀,來自義大利的 Architecture and Vision 就在衣索比亞打造了一座因地制宜可將空氣轉化成安全生活飲水的木質水塔——
  • 高原高寒地區部隊打井取水技術有新突破
    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喝上了甘甜井水。多年來,各級採取運送河(泉)水、融冰化雪取水、安裝淨水設備、上送純淨水等措施,解決高原高寒地區部隊供水保障難題。今年以來,軍委後勤保障部著眼進一步改善戍邊官兵生活條件,遴選陸軍部分高原高寒邊防點位,按照「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一點一案」思路,組織開展高原高寒地區打井取水試點。實施過程中,軍委後勤保障部、陸軍和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各級密切協同,任務部隊和承建單位集智攻關,精準勘探、鎖定取水點位,因地制宜制訂供水方案,多線並行展開打井試驗。
  • 我軍成功在高原高寒地區打井取水,官兵喝上甘甜井水!網友:太棒了
    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官兵喝上甘甜井水!近年,我軍克服高原高寒地區水源難找、水量不穩、成井易凍等困難,完成3個海拔5000米、10個海拔4000米邊防點位的水井建設。配合傳統供水方式,為官兵提供更持久可靠、更純淨安全的生活用水!
  • 全球首家天泉鼎丰標量波光量子空氣制水廠隆重開業
    作為空氣制水行業的創建者和引領者,自主研發的發明專利技術達200餘項,所有專利均已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註冊,覆蓋 PCT 體系的152個締約國,唯一具有國際專利和運用航天高新科技的空氣制水企業,隨著全球原創首臺「鮮榨空氣制水機
  • 生活中的水處處暗藏隱患,空氣制水開拓健康飲水新紀元!
    天尚泉空氣制水機,健康飲水優選設備!空氣制水,源頭杜絕多種水汙染問題,零添加、零汙染、零排放,是綠色環保的高品質健康飲水選擇!圖源:天尚泉空氣制水機的五大優勢:01比自來水燒開水更安全自來水燒開可以殺死部分細菌、微生物,但水中的明礬、泥沙、鐵鏽、耐高溫細菌、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是也無法去除的,而空氣水取於空氣,源頭杜絕傳統水汙染及二次汙染隱患。
  • 義大利「制水塔」,一天收集13-26加侖的水,被非洲當「神」供著
    文/玉濁清義大利發明「制水塔」,一天收集13-26加侖的水,被非洲當「神」樣供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永遠離不開水,而我們人類一旦離開水,只能活2到7天,由此看來水是多麼的重要。可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用大量的水衝馬桶,大量的水去衝斥遊泳池到時候,有沒有想過有一些地區因為缺水而感到困擾,甚至還有些地方因為缺水而死亡!其實這樣的事情也屢見不鮮,這也不是誇張的說法,但非洲的一些地區有人連日常的飲用水都喝不上,為了幫助非洲缺水地區的人民生活,義大利一家公司就發明了一座制水塔。
  • 「憑空而來」的水?且看進博會以色列黑科技空氣制水機
    「空氣制水機」——展位上一目了然的功能用途字樣,讓不少路過的觀眾都忍不住停下腳步,要嘗一口這用空氣變出來的水。 這是由以色列BIE集團旗下Watergen科技公司開發的空氣制水設備,已是第二次亮相進博會。
  • 空氣產品公司先進氣化技術助力陝煤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
    亞化煤化工消息,備受業界矚目的陝西煤業(601225)蒲城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自2014年11月氣化投產,同年12月順利產出合格的聚乙烯以來,氣化裝置保持高負荷安全穩定運行,甲醇和烯烴產品產量超過設計負荷,最高年平均負荷達
  • 「憑空出水」 的空氣制水機亮相科博會,制一升水僅3毛錢電費!
    只要插上電源,機器就可以直接將空氣轉化成液態健康直飲水……9月7日,在第六屆科博會上,一款空氣制水機吸引了大批參觀者「圍觀喝水」。空氣制水機展區現場負責人介紹,現場展示的為20升容量的制水機,每小時可制水2升,制一升水電費只需要3毛錢。
  • MIT「空氣取水」系統產量倍增 大規模應用指日可待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三年前,為解決乾旱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發了一種「空氣取水」的系統,該系統可以利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從乾燥地區的空氣中提取水資源,而且能源來源是太陽能。當地時間10月14日,MIT宣布其終於解決了該系統的產量問題,大規模應用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