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於當下流行的超現實藝術是怎樣的看法,在許多普通人看來,這些藝術家的思想仿佛不屬於這個時空,因為超現實的藝術總是與現實顯得格格不入。
有人說這些看不懂的繪畫,是畫家將自己無人能懂得的壓抑內心宣洩在畫面上,因為現實世界不會允許他們可以肆意發洩,而畫畫卻是可以表達情緒和思想最穩妥的方式,不管你在畫布上所描繪的世界有多麼的荒謬,別人都會認為,這,就是藝術。
來自日本的藝術家石田徹也就是這樣一位超脫於現實的「外向孤獨者」。或許,畫家訴諸於畫筆的作品,一定是他內心最真實的世界的投射,那麼石田徹也的內心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來簡單的瀏覽幾幅他的作品。
看完之後湧在大家心頭的是什麼樣複雜的感情呢?看著這些一個個被完全物化的「機器人」,沉淪在現代鋼鐵森林裡變得木然,就如人們只知道機械化地重複同樣的生活,除開畫面的藝術之外,他的畫更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生活的辛酸。
這就是石田徹也所有作品中一成不變的主題,反映現代人們看似光鮮生活下的無奈,有人說他是畫盡了現代人的辛酸,有人說他是畫透了人生的本質。石田徹也所在的國家非常發達,他和其他人一樣保持著最快的生活節奏。
曾經有一個紀錄片裡面的鏡頭,全部都是用他們生活中各種細小的鏡頭組成的,突出的一個主題就是:他們的生活中沒有「停下來」的這三個字。不得不說在「勞碌」這個方面,幾乎沒有幾個國家能夠超越石田徹也所身處的社會 ,但是物極必反,與此同時,石田徹也和其他人一樣都是在勞碌奔波中疲累並茫然著。
生活在這樣的「高壓」中,石田徹也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被不斷充氣的氣球,總有一天會爆炸。石田徹也小時候就感受到了成年人世界的訝異,他的父親生活在高壓之下,期盼著兒子能夠跳出他的生活軌跡,卻反而給了石田徹也更大的壓力。
憂鬱的石田徹也用繪畫來開解自己的沉悶,但父親卻不允許他學習美術,無奈之下他只能去讀普通高中。等上了大學之後,雖然他終於如願以償上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美術大學,但是這個時候他的創作風格早已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
在這期間石田徹也經歷了些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即便是不曾參與他的過去,從他的畫作中我們也可窺一二,這個藝術家經歷的人生一定沒有太多的快樂。
在石田徹也的畫作中,主人公幾乎都是同樣一個男孩,這個男孩被扭曲在各種各樣的場景中,很多人都認為這個男孩就是作家本人自己的自畫像,但是這個觀點後來卻被石田徹也自己本人給否定了。
不過就算不是這樣也可以看出,在石田徹也的心中,社會上所有的人本質其實都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大家的大腦都是一樣的空洞,大家的內心都是寸草不生——手忙腳亂而又不知所措。
這樣一個內心扭曲,但卻被大眾譽為是「天才畫家」的人並沒有如大家所願,創作出更多更好更能夠衝擊人們麻木靈魂的作品,他在自己31歲的時候撒手人寰,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他的離去看似一場車禍,但是大眾都認為他是選擇了自我了結,因為在他留下的217幅油畫中,人們可以看到石田徹也的絕望,有人說石田徹也就是一個活在另一個世界的人,其實生命的消亡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意味著終結。
或許,在石田徹也三十一年的生命旅程中,他其實已經比絕大部分人都活得更通透,更明白,正是因為看得太明白了,所以說地球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太多吸引力,於是他們選擇結束自己在地球上的旅程,前往了他畫筆之外的另一個美好世界。